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文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2-1087,共6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免疫介导的肝实质炎症性疾病,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和典型的肝组织学异常为特征。然而,AIH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因此AIH的诊断困难,具有挑战性。虽然汇管区淋巴浆细胞浸润、界面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免疫介导的肝实质炎症性疾病,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和典型的肝组织学异常为特征。然而,AIH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因此AIH的诊断困难,具有挑战性。虽然汇管区淋巴浆细胞浸润、界面性肝炎、淋巴细胞穿入现象和肝细胞玫瑰花结为AIH典型的组织学特征,但在AIH中尚可观察到其他的一些形态学改变,包括小叶中心性坏死、Kupffer细胞内透明小球等。所以没有一个单一的组织学特征可直接诊断AIH,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方可做出正确的诊断。本文总结了AIH的组织学特征、不同的病理组织学谱、常见的临床问题、主要的鉴别诊断和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滑膜肉瘤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金花 杨文君 +1 位作者 胡向荣 吴翔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6-1177,共2页
患者女,47岁,因”发现右肺结节1年余,腹胀、胸闷10余天”入院。患者1年多前行cT检查发现右肺结节.肖时无胸痛,无咯血,10个月前复查cT提示右肺结节略有增大.患者未进一步诊治。10余天前饮酒后出现腹部胀痛.呈持续性,进食后加重,
关键词 肺结节 滑膜肉瘤 CT检查 腹部胀痛 患者 持续性 饮酒后 进食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突变和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金花 曾龙武 谢海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9-824,共6页
目的观察喉癌候选抑瘤基因(laryngeal carcinoma related gene 1,LCRG1)启动子的功能。方法 (1)通过5'-缺失突变、瞬时转染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进一步分析与LCRG1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最小启动子区域;(2)通过PCR-单链构象多态... 目的观察喉癌候选抑瘤基因(laryngeal carcinoma related gene 1,LCRG1)启动子的功能。方法 (1)通过5'-缺失突变、瞬时转染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进一步分析与LCRG1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最小启动子区域;(2)通过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检测40例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启动子突变;(3)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40例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4)采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的表达。结果 (1)LCRG1基因最小启动子片段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69^-57位点;(2)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启动子无突变;(3)40例喉癌组织中有5.00%LCRG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4)RTPCR检测显示40%(16/40)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LCRG1基因最小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69^-57位点的DNA片段;LCRG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部分改变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调控 最小启动子 瞬时转染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正常者实变型肺隐球菌病CT特点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鲁兴启 李跃兴 +1 位作者 丁建平 邓凯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分析免疫正常者实变型肺隐球菌病的CT特点,以提高对此类型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0例实变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患者均行胸部屏气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病灶数目、分布、病灶密度... 目的分析免疫正常者实变型肺隐球菌病的CT特点,以提高对此类型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0例实变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患者均行胸部屏气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病灶数目、分布、病灶密度及增强表现、CT伴随征及预后等。结果20例患者中,病灶多发16例(80.0%),单发4例(20.0%);16例多发病例中,单侧分布9例(56.0%);所有患者共检出可评估病灶76个,以下叶(57/76,75.0%)、胸膜下(54/76,71.1%)多见。1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可评估病灶39个,其中病灶均匀强化31个(79.5%)、中度强化34个(87.2%),且所有病灶内均显示血管造影征。实变型病灶均伴随多种CT征象,其中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63.2%(48个),其中Ⅲ型为37个、Ⅳ型11个;其他晕征、空泡或空洞、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分别为43/76(56.6%)、9/76(11.8%)、14/20(70.0%)、2/20(10.0%)。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灶基本吸收,最终以纤维化形式存在。结论免疫正常者实变型肺隐球菌病好发于下叶胸膜下,以单侧分布多见,血管造影征、近端空气支气管征及晕征是其特点,有助于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