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维药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娜 李泽慧 +2 位作者 钟良军 李刚 薛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观察没食子、桑白皮、石榴皮、月季花4种维药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并对4种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浓度为1000g/L),检测没食子、桑白皮、石榴皮、月季花4种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结果:没... 目的:观察没食子、桑白皮、石榴皮、月季花4种维药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并对4种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浓度为1000g/L),检测没食子、桑白皮、石榴皮、月季花4种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结果:没食子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g/L,杀菌浓度(MBC)为50g/L;石榴皮浸液对白色念珠菌MIC为125g/L,MBC为250g/L;月季花浸液对白色念珠菌MIC为125g/L,MBC为500g/L,桑白皮浸液对白色念珠菌无抑、杀菌作用。结论:没食子、石榴皮、月季花提取液在体外均具有一定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作用,桑白皮浸液在体外对白色念珠菌无抑、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病 没食子 桑白皮 石榴皮 月季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哈萨克族妇女慢性牙周炎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哈丽娅 邵华 +1 位作者 钟良军 赵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哈萨克族妇女共65例,其中慢性牙周炎组45例,对照组2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正位腰椎和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标准化曲面体层片测...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哈萨克族妇女共65例,其中慢性牙周炎组45例,对照组2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正位腰椎和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标准化曲面体层片测量下颌骨骨高度。牙周检查包括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周袋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结果未发现慢性牙周炎组与对照组间腰椎BMD有差异;但两组股骨颈BMD、下颌骨骨高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与股骨颈BMD均与下颌骨骨高度有相关性(r=0.237,P<0.05;r=0.188,P<0.05),股骨颈BMD与CAL呈负相关(r=-0.255,P<0.05)。结论围绝经期哈萨克族妇女全身骨密度降低可能是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慢性牙周炎 围绝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舌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红杰 平飞云 +1 位作者 胡济安 赵士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5-668,672,共5页
目的研究舌鳞癌(TSCC)及癌前病变中Notch1的表达,探讨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1例人TSCC、39例舌黏膜白斑(LP)和7例正常舌黏膜标本中Notch1和EGFR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舌黏膜和LP中,Notch1阳性表达... 目的研究舌鳞癌(TSCC)及癌前病变中Notch1的表达,探讨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1例人TSCC、39例舌黏膜白斑(LP)和7例正常舌黏膜标本中Notch1和EGFR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舌黏膜和LP中,Notch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角化层,部分颗粒层和棘层细胞也有表达,基底层无表达;而EGFR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棘层少见表达,颗粒层和角化层无表达。在TSCC中,Notch1阳性表达多见于癌巢中鳞状化生的角化细胞及类棘层细胞,周边细胞无表达;而EGFR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癌巢周边细胞,鳞状化生的角化细胞及类棘层细胞无表达。结论Notch1在舌黏膜上皮中促进细胞分化,在TSCC中起抑癌作用;而EGFR的表达可能抑制Notch1的表达,以维持细胞增殖,并促进TSCC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癌前病变 白斑 NOTCH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对镍钛弓丝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长柏 刘新强 李金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研究氟对镍钛弓丝色泽的影响。方法将4种镍钛弓丝(IMD、SL、TP、YY)各40个样本,分为4个小组。其中1个为对照组,放入人工唾液中不作处理;3个为实验组,分别放入含有不同浓度氟离子(0.05%、0.10%、0.15%)的氟化人工唾液中进行处理,每... 目的研究氟对镍钛弓丝色泽的影响。方法将4种镍钛弓丝(IMD、SL、TP、YY)各40个样本,分为4个小组。其中1个为对照组,放入人工唾液中不作处理;3个为实验组,分别放入含有不同浓度氟离子(0.05%、0.10%、0.15%)的氟化人工唾液中进行处理,每天处理3次(早、中、晚),每次3min,然后去离子水冲洗样本,去除残留的氟化物溶液后放回人工唾液试管中。28d后取出样本,观察表面色泽变化和微观形态。结果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弓丝色泽的改变呈持续加重的趋势(P<0.05)。氟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IMD与YY色泽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与TP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D和YY的色泽改变均明显高于SL和TP(P<0.01)。结论镍钛弓丝的表面色泽变化随着氟离子浓度的上升而加重。不同品牌的镍钛弓丝在同一氟环境下色泽改变的情况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弓丝 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外源性Notch1对舌鳞癌细胞体外生长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黄红杰 平飞云 +1 位作者 胡济安 赵士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研究过表达外源性Notch1对人舌鳞癌细胞体外生长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将编码Notch1胞内域的表达质粒体外转染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TT)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 目的研究过表达外源性Notch1对人舌鳞癌细胞体外生长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将编码Notch1胞内域的表达质粒体外转染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TT)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和EGFR的mRNA和蛋白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后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Р<0.05),细胞凋亡率增高(Р<0.05),Notch1表达上调(Р<0.05),而EGFR表达下调(Р<0.05)。结论体外过表达外源性Notch1抑制人舌鳞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下调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舌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木垒县哈萨克族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与唾液中IL-6、IL-17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倩 刘华 +2 位作者 钟良军 陈世娟 康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研究哈萨克族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血清和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活性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哈萨克族慢性牙周炎患者192例,健康人100例,记录临床牙... 目的:研究哈萨克族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血清和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活性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哈萨克族慢性牙周炎患者192例,健康人100例,记录临床牙周检查指标,采集非刺激性全唾液及外周血液各5mL。采用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CP患者与健康人群唾液及血液中IL-17、IL-6总量和浓度。结果:牙周炎患者的唾液IL-6、IL-17浓度要显著高于血清IL-6、IL-17。在唾液中IL-6与IL-17彼此呈中度正相关性,且二者与牙周临床指标均为高度正相关关系。结论:唾液IL-6、IL-17在哈萨克族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萨克族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诊断标志物,对二者的相关性可从基因学方面进行下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哈萨克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诱导治疗早期儿童牙源性错k畸形疗效及对外观美容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琼 钟良军 +2 位作者 周矗 吴周燕 史芳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诱导治疗早期儿童牙源性错k畸形疗效及对外观美容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分配90例早期牙源性错k畸形患儿为对照组(n=45)和观察者(n=45),对照组给予活动矫治器矫治结合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基于以上矫治基础给予咬合诱导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咬合诱导治疗早期儿童牙源性错k畸形疗效及对外观美容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分配90例早期牙源性错k畸形患儿为对照组(n=45)和观察者(n=45),对照组给予活动矫治器矫治结合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基于以上矫治基础给予咬合诱导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矫治6个月后的牙齿复位情况和疗效,对比矫治前及矫治1、6个月后的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水平和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后的牙周组织健康情况,评价两组患儿对外观美容度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咬合关系良好率、牙齿排齐率和上下牙颌覆合覆盖良好率(88.89%、91.11%和9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73.33%和80.00%)(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P<0.05);矫治1、6个月后,两组龈沟液MMP-2和TIMP-2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菌斑软垢指数(DI)显著降低,临床附着丧失(CAL)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面容外形、总体牙齿外观及笑容美学共三方面的满意度(93.33%、91.11%及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73.33%及84.44%)(P<0.05)。结论咬合诱导治疗早期儿童牙源性错k畸形疗效显著,可促进患儿的咬合关系恢复、牙齿排齐良好和上下牙颌复位良好,提高牙周组织改建效果,改善患儿外形美容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诱导治疗 牙源性错k畸形 疗效 外观美容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继承牙发育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贝嘉 刘刈钊 +1 位作者 郭洁 李建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3-988,共6页
牙齿的发育涉及口腔上皮和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复杂的调控网络来实现。牙齿发育调控分子的时空表达异常可能会导致牙齿发育起始和继承牙更替异常,进而影响牙齿数量,造成牙缺失和多生牙等。除了利用传统的小鼠模型,近年来,小型... 牙齿的发育涉及口腔上皮和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复杂的调控网络来实现。牙齿发育调控分子的时空表达异常可能会导致牙齿发育起始和继承牙更替异常,进而影响牙齿数量,造成牙缺失和多生牙等。除了利用传统的小鼠模型,近年来,小型猪、猴子、雪貂等动物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牙齿发育研究。本文主要概述了脊椎动物继承牙发育的模型和分子调控网络,以期系统地理解人类牙齿数量异常疾病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牙 牙齿更替 牙齿数量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