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rkov-CLUES耦合模型的杭州湾湿地多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甲红 胡潭高 +3 位作者 潘骁骏 张登荣 张路 李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59-1368,共10页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南北湿地的分界线,也是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经济发展,杭州湾湿地资源锐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对杭州湾湿地未来发展趋势的模拟预测,可为资源合理开发、政府政策规划等提...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南北湿地的分界线,也是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经济发展,杭州湾湿地资源锐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对杭州湾湿地未来发展趋势的模拟预测,可为资源合理开发、政府政策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以杭州湾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2011年、2016年3期遥感影像提取湿地空间分布信息,对杭州湾湿地现状进行分析;构建Markov-CLUES耦合模型,运用耦合模型模拟了多情景下的杭州湾湿地未来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滨海湿地主要历史演变特征为:海岸带区域不断向浅海水域方向延伸;淤泥质海滩受到来自内陆方向的围垦;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稻田类型极易转变为建筑等非湿地类型;非湿地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2)以2011年的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图为模拟年份初始图,运用Markov-CLUES耦合模型模拟了2016年的湿地空间分布格局模拟图,并以2016年的实际湿地分布现状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arkov-CLUES耦合模型的总体精度为86%,Kappa系数为0.81,说明Markov-CLUES耦合模型可用于模拟杭州湾湿地演变趋势。(3)通过对杭州湾湿地未来多情景模拟结果分析发现:淤泥质海滩在经济增长情境下围垦速率加快,与自然情景相比,面积下降速率增加3.46%;在滩涂资源保护情境下,面积几乎不变,得到了有效保护。稻田是除浅海水域外的主要湿地类型,在经济建设情景下,稻田向非湿地的转变速率增加5.31%,稻田面积下降;在粮食安全情景下,面积增加了3 470.76 hm^2,在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非湿地在稻田保护的情景下,由于来源的减少,面积增长受到抑制;在其他3个情景下均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建设的情景下,非湿地增加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湿地 遥感影像 Markov-CLUES耦合模型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化及其权衡关系——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潘明欣 张力小 +1 位作者 胡潭高 郝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3-900,共8页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基于1984-2018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核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除固碳服务外,研究期内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退化趋势;2)国...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基于1984-2018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核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除固碳服务外,研究期内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退化趋势;2)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公园内外固碳服务与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这2种服务类型在公园内呈现增加、而公园外受城市化过程持续影响呈现降低趋势;3)受降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扩大等因素影响,公园内外的产水量与营养物输出量等均呈现增加趋势,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缓解;4)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主要是产水服务与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娱乐和文化服务之间,空间上在城市不透水地面周围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西西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高分遥感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工艺预处理中纤板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文妍 李凡 孙盼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2,46,共5页
通过筛选,确定了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对中纤板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由于中纤板废水本身的浓度和脱稳性能随pH变化很大,使得混凝效果最佳的废水pH为5。当PAC投加量为2 g/L时,混凝工艺对废水中SS、COD和SCOD的去除率分别接近100%、50%... 通过筛选,确定了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对中纤板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由于中纤板废水本身的浓度和脱稳性能随pH变化很大,使得混凝效果最佳的废水pH为5。当PAC投加量为2 g/L时,混凝工艺对废水中SS、COD和SCOD的去除率分别接近100%、50%和30%。通过分析PAC的混凝机理,认为PAC的最佳投加量主要与废水中SS有关而与COD关系不大。沉淀时间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对混凝效果几乎没有影响,但可以有效加速絮体的沉降和减小污泥体积。研究结果为中纤板废水的混凝预处理提供了详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纤板废水 混凝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1
4
作者 冯悦怡 胡潭高 张力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79-3187,共9页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探讨城市公园内部景观构成、斑块形态和空间布局这3个方面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其内部温度(Ta)、对周边环境降温的影响范围(Lmax)及降温幅度(ΔTmax)的关系。研究表明:从景观构成来看,Ta、Lmax、ΔTmax与水体面积均呈现显著相关性,是影响公园内外热环境的关键因子;Ta及ΔTmax与公园内绿地面积无显著相关性,而主要受三维绿量和硬质地表比例的影响;与此相反,Lmax与绿量相关性并不显著,但与林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综合考虑公园内外整体降温效应,应在保证绿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尽量丰富绿地内部空间结构,增大三维绿量;从斑块形态来看,绿地斑块形状越复杂,公园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远,而公园外围边界形状与内部温度呈较显著正相关,但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从空间布局来看,硬质地表分布与Ta、Lmax、ΔTmax均显著相关,其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对周边的影响范围及降温幅度越大;此外,公园林地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大,但对ΔTmax影响不明显。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出发,应将公园景观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公园 空间景观特征 影响范围 降温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