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E和Sentinel-2影像的杭州城市湿地精细化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宸 侯浩 +3 位作者 唐伟 蒋卫国 王品 胡潭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8,共12页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使用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面向杭州城市湿地类型进行遥感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湿地类型精细化分类时,相比于使用单一特征信息分类,多特征信息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分类精...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使用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面向杭州城市湿地类型进行遥感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湿地类型精细化分类时,相比于使用单一特征信息分类,多特征信息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分类精度,最优特征组合包括传统光谱特征、红边光谱特征、变换特征、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其总体精度为81.2%,Kappa系数为0.75;不同特征信息对于不同湿地类型的提取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光谱特征对于滩地和养殖池的识别非常有利,而红边光谱特征和变换特征分别对草本沼泽和湖泊的识别更为有效.此外,红边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组合有利于运河/水渠的识别.通过特征对比实验可为湿地精细化分类的案例研究提供参考,湿地分类结果可为杭州城市湿地信息的遥感识别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 Sentinel-2影像 随机森林算法 湿地精细化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4卫星的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邵宇杰 胡越凯 +6 位作者 周斌 陈芳 何贤强 王国军 袁小红 周亚丽 于之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142,共9页
悬浮泥沙作为重要水质参数,其分布和动态变化对河口及近岸的生态、环境、物质循环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静止轨道高分四号(GF-4)卫星数据具有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优势,在水色遥感上具有重大应用潜力。为探究GF-4卫星对悬浮泥... 悬浮泥沙作为重要水质参数,其分布和动态变化对河口及近岸的生态、环境、物质循环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静止轨道高分四号(GF-4)卫星数据具有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优势,在水色遥感上具有重大应用潜力。为探究GF-4卫星对悬浮泥沙浓度的监测能力,本文以杭州湾为研究区,构建反演模型,利用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进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以GF-4卫星第5和第4波段遥感反射率的比值作为遥感因子建立的反演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为0.92,均方根误差为223.2 mg/L,平均相对误差为17.2%。交叉验证结果显示,GF-4卫星作为一种新的遥感数据源,在低浓度区与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反演悬浮泥沙浓度分布相似,但在高浓度区的差异随浓度增高而增大,总体可满足中国大部分海区的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浓度 杭州湾 GF-4卫星 GOCI卫星 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齐冰 杜荣光 +1 位作者 于之锋 周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8-595,共8页
利用2011-2012年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内太阳光度计(CE-318)观测资料,分析杭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Angstrom波长指数(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2年杭州市AOD500nm年平均值为0.86±0.47,α440~870nm年平均值为1.25... 利用2011-2012年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内太阳光度计(CE-318)观测资料,分析杭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Angstrom波长指数(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2年杭州市AOD500nm年平均值为0.86±0.47,α440~870nm年平均值为1.25±0.23.AOD季节变化特征不明显,主要与该地区天气形势以及内外源影响密切相关.α季节变化差异也不大,受北方带来的沙尘气溶胶影响,春季α略偏低.AOD呈现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15:00,谷值出现在06:00,午后 AOD 明显升高主要与强烈的太阳辐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气溶胶以及近地层气溶胶在湍流输送作用下向城市上空扩散有关.从频率分布来看,AOD和α频率分布均呈现明显的单峰特征,并且较好的符合对数正态分布.α在高值区间1.1-1.7出现频率为77.8%,表明杭州市以平均半径较小的气溶胶粒子为主,属于城市-工业型气溶胶类型.杭州市AOD的高值(〉1.0)主要表现为粗模态气溶胶以及细模态气溶胶的吸湿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度计 气溶胶光学厚度 Angstrom波长指数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区大气气溶胶吸收系数观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杜荣光 齐冰 +1 位作者 周斌 于之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9-774,共6页
利用2011年6-8月和2011年12月-2012年2月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内黑碳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杭州市区气溶胶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区气溶胶吸收系数冬季[(42.3±17.7)Mm-1]要高于夏季[(35.8±10.5)Mm-1],且冬季气溶... 利用2011年6-8月和2011年12月-2012年2月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内黑碳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杭州市区气溶胶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区气溶胶吸收系数冬季[(42.3±17.7)Mm-1]要高于夏季[(35.8±10.5)Mm-1],且冬季气溶胶吸收系数变化较为剧烈.在边界层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气溶胶吸收系数呈现明显的双峰型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07:00-09:00,谷值出现在14:00,次峰值出现在19:00-20:00.通过拟合小时平均值最大出现频率得出该地区气溶胶吸收系数本底值为24.7Mm-1.霾时气溶胶吸收系数要高于非霾时,随着霾污染的加重,气溶胶吸收系数呈现阶梯上升趋势.霾期间气溶胶吸收系数的增加是造成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吸收系数 本底值 杭州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敬峰 陈拉 +1 位作者 王晶 王秀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176,F0004,共12页
利用研究区地物类别亚米级GPS详查数据及TM影像光谱数据,模拟生成1m分辨率的遥感模拟影像。用3种非参数分类法(最临近法KNN、误差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模糊自适应网络FUZZY ARTMAP)和一种参数分类法(最大似然法MLC)对研究区TM影像进行... 利用研究区地物类别亚米级GPS详查数据及TM影像光谱数据,模拟生成1m分辨率的遥感模拟影像。用3种非参数分类法(最临近法KNN、误差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模糊自适应网络FUZZY ARTMAP)和一种参数分类法(最大似然法MLC)对研究区TM影像进行硬分类估算水稻面积;还采用BPN全模糊分类、BPN和KNN模糊分类、抽象级结合和测量级结合的多分类器结合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估算水稻面积;采用最多数法则的尺度扩展算法,实现由3m空间分辨率参考图提取30m空间分辨率影像像元纯度信息,讨论混合像元问题对遥感影像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参数分类法精度均高于参数分类法,3种非参数分类法之间的差异较小,用最大似然法估算水稻面积的用户精度最高,用K最临近值分类法估算水稻面积的生产者精度最高;水稻类全模糊分类法的面积和真实面积最为接近,水稻类像元内的面积估测和真实面积无极显著差异;多分类器结合的分类法无论采用投票法还是测量级方法都能提高分类的总精度,能够提高水稻类面积提取的精度;研究区在30m空间分辨率的情况下,各类别分类总精度、Kappa系数随像元纯度升高而升高,4种硬分类方法没有对混合像元的分类表现出特别强的能力。本研究最终制作出分类影像像元的分类结果图、分类最大概率值、熵值图和水稻类概率值等4张图层,构成了对研究区分类结果不确定性的空间分布图不确定性图层,为采取进一步降低不确定性的措施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不确定性分析 分类 可视化 水稻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CLUES耦合模型的杭州湾湿地多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甲红 胡潭高 +3 位作者 潘骁骏 张登荣 张路 李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59-1368,共10页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南北湿地的分界线,也是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经济发展,杭州湾湿地资源锐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对杭州湾湿地未来发展趋势的模拟预测,可为资源合理开发、政府政策规划等提...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南北湿地的分界线,也是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经济发展,杭州湾湿地资源锐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对杭州湾湿地未来发展趋势的模拟预测,可为资源合理开发、政府政策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以杭州湾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2011年、2016年3期遥感影像提取湿地空间分布信息,对杭州湾湿地现状进行分析;构建Markov-CLUES耦合模型,运用耦合模型模拟了多情景下的杭州湾湿地未来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滨海湿地主要历史演变特征为:海岸带区域不断向浅海水域方向延伸;淤泥质海滩受到来自内陆方向的围垦;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稻田类型极易转变为建筑等非湿地类型;非湿地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2)以2011年的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图为模拟年份初始图,运用Markov-CLUES耦合模型模拟了2016年的湿地空间分布格局模拟图,并以2016年的实际湿地分布现状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arkov-CLUES耦合模型的总体精度为86%,Kappa系数为0.81,说明Markov-CLUES耦合模型可用于模拟杭州湾湿地演变趋势。(3)通过对杭州湾湿地未来多情景模拟结果分析发现:淤泥质海滩在经济增长情境下围垦速率加快,与自然情景相比,面积下降速率增加3.46%;在滩涂资源保护情境下,面积几乎不变,得到了有效保护。稻田是除浅海水域外的主要湿地类型,在经济建设情景下,稻田向非湿地的转变速率增加5.31%,稻田面积下降;在粮食安全情景下,面积增加了3 470.76 hm^2,在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非湿地在稻田保护的情景下,由于来源的减少,面积增长受到抑制;在其他3个情景下均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建设的情景下,非湿地增加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湿地 遥感影像 Markov-CLUES耦合模型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eyhole和Landsat MSS融合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喜芬 吴文渊 +3 位作者 卢善龙 徐俊锋 张登荣 胡潭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5-853,共9页
以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利用1980年9月20日的Keyhole遥感影像与同一时期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通过融合处理,获得既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又有多光谱分辨率的历史遥感影像,填补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缺.研究结果将历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监... 以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利用1980年9月20日的Keyhole遥感影像与同一时期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通过融合处理,获得既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又有多光谱分辨率的历史遥感影像,填补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缺.研究结果将历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监测时间序列推前的同时,提高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精度.研究中将使用历史融合影像对杭州湾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进行监测,同时结合1990-2020年4景Landsat遥感影像,获得杭州湾南岸地区近41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辅以前人的目视解译结果图,得到分类精度>90%的土地覆被利用分类结果.从面积变化、类型转化、年均变化率3方面分析讨论了1980-2020年间杭州湾南岸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1990年,杭州湾南岸库塘呈减少的趋势,耕地逐渐向海岸地区扩张;1990-2020年,城市的扩张面积不断增加且呈现向海岸扩张的趋势,库塘的面积增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工养殖场继续向海岸扩张.城市的发展是影响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杭州湾城市规划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的问题,加强自然湿地保护,严格控制自然湿地的开发规模,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Keyhole影像 土地利用变化 变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藓群落的光谱特征及遥感识别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庞毓雯 黄雨馨 +1 位作者 问静怡 徐俊锋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以中位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 Brid.)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实测冠层光谱和遥感传感器模拟光谱层面分析其群落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位泥炭藓与北方针叶林光谱差异明显,最佳光谱识别区间为740~1140 nm和1230~1412 nm。在可... 以中位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 Brid.)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实测冠层光谱和遥感传感器模拟光谱层面分析其群落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位泥炭藓与北方针叶林光谱差异明显,最佳光谱识别区间为740~1140 nm和1230~1412 nm。在可见光波段上,中位泥炭藓与云杉(Picea engelmannii Parry ex Engelmann)和黑松(Pinus contorta Douglas ex Loudon)的绿峰位置有所差异。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和中位泥炭藓的光谱识别特征波段集中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分别为400~550、560~696、1025~1143 nm。中位泥炭藓与北方针叶林以及水竹的特征光谱区间存在细微差异,且与水竹在可见光波段有较好的可分性,因此不同纬度带上中位泥炭藓群落的特征谱宽有所差异。红外波段是中位泥炭藓识别的最佳光谱区间。在多光谱遥感水平上,中位泥炭藓识别效果较好,传感器的识别能力依次为:MSI> ALI> OLI> ASTER。在2个中位泥炭藓群落的光谱特征分析中,导数、对数、包络线去除法的光谱降维能力有所差异,其中包络线去除法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藓 针叶林 水竹 光谱分析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下的城市雨洪调控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若琳 王锣洋 +4 位作者 潘骁骏 张雯轩 李丹彤 王品 胡潭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5,共14页
【目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作为一种新型雨洪管理方法,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典型措施,对降雨径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隐患。【方法】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 【目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作为一种新型雨洪管理方法,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典型措施,对降雨径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隐患。【方法】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模拟不同重现期(1 a、5 a、10 a、30 a、50 a)、不同布设比例(20%,50%,100%)LID组合措施情景下的城市内涝过程,分析海宁市溢流分布情况、程度及其原因,探讨溢流区域LID组合措施对节点溢流、地表径流以及管网负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不同设计降雨情景下联合路、海昌路、水月亭西路、西山路以及隆兴港等地管网溢流较为严重;LID组合措施布设比例相同时,随着重现期的增加,LID组合措施对地表径流和节点溢流的削弱作用呈下降趋势,LID措施的作用趋于饱和状态;重现期为30 a和50 a、布设比例为50%时,地表径流的削减为45.92%和44.09%。【结论】LID组合措施对雨洪的控制作用有限,降雨强度对节点溢流、地表径流起主导作用。海宁市部分老旧小区管道年份较长,管径较短,管网溢流情况严峻,建议重点关注区域管网改造和LID措施空间布局。研究成果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LID 节点溢流 地表径流 管网负荷 降水 海绵城市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一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城市社区暴雨内涝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朝晖 李鹏 +5 位作者 张煜洲 王品 王锣洋 娄艺涵 肖刘涛 胡潭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9,共15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持续增加,水文水动力模型是理解暴雨内涝产生机理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暴雨内涝模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法】通过耦合一维管网水动力模型(SWMM)和二维水动力模型...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持续增加,水文水动力模型是理解暴雨内涝产生机理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暴雨内涝模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法】通过耦合一维管网水动力模型(SWMM)和二维水动力模型(LISFLOOD-FP),建立城市社区尺度的暴雨内涝模型,以大学社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多场次实测降水和设计暴雨的内涝情景模拟。【结果】结果表明:(1)以2023年7月11日实测降水为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耦合模型的精度满足城市社区尺度内涝模拟需求;(2)以1 a、5 a、10 a、20 a、50 a、100 a重现期设计暴雨为例,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管网负荷、积水淹没范围和深度明显提升,高风险管网数量增长3.17倍,积水淹没范围增长170%,积水淹没范围和深度与重现期成正相关关系,在重现期20~50 a期间社区内排水能力达到饱和;(3)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暴雨内涝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教学区边界、生活区南侧、教学区与生活区交界区,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耦合SWMM和LISFLOOD-FP的暴雨内涝模型在雨水管网状态和地面积水淹没模拟方面均具有较高精度,适用于城市社区尺度的暴雨内涝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降水 洪水 SWMM LISFLOOD-FP 模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4
11
作者 齐冰 牛彧文 +5 位作者 杜荣光 于之锋 应方 徐宏辉 洪盛茂 杨焕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3-451,共9页
利用2012~2016年杭州市近地面臭氧(O_3)的连续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O_3年平均浓度较10年前升高10μg/m^3左右,光化学污染形势日趋严重.O_3浓度冬季较低... 利用2012~2016年杭州市近地面臭氧(O_3)的连续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O_3年平均浓度较10年前升高10μg/m^3左右,光化学污染形势日趋严重.O_3浓度冬季较低,其余季节均较高,日平均浓度大于100pg/m^3主要分布在4~10月.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5:00~7:00出现最低值,14:00出现峰值,超标时段主要出现在11:00~18:00.O_3浓度变化与紫外辐射、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紫外辐射大于0.02MJ/m^2、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低于70%时,O_3浓度会出现超标情况.风向风速对O_3浓度有一定影响,当风向为北风或偏北风时,O_3浓度较低;当风向为东风或偏东风时,O_3浓度较高,说明影响杭州O_3浓度升高的污染源也主要来自东部,南部和北部地区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变化特征 气象要素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图像纹理特征的森林郁闭度遥感估测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飏 张登荣 +1 位作者 张汉奎 武红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3,共6页
在光谱等传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图像的纹理特征估测郁闭度:首先基于面向地块的方法计算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然后用主成分方法分析相关性并降维,最后将图像纹理特征和光谱地形等特征一起作为自变量引入到郁闭度估测的逐步回... 在光谱等传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图像的纹理特征估测郁闭度:首先基于面向地块的方法计算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然后用主成分方法分析相关性并降维,最后将图像纹理特征和光谱地形等特征一起作为自变量引入到郁闭度估测的逐步回归模型中。结果表明:结合图像纹理特征的方法比传统的只基于光谱或地形特征的方法在估测精度上有较大提高,判别系数R珔2从0.737提高到0.805,估测精度从81.03%提高到8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闭度 纹理 灰度共生矩阵 面向地块 主成分分析 逐步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抽样调查地块实测数据的省级水稻单产遥感估算 被引量:11
13
作者 彭代亮 周炼清 +2 位作者 黄敬峰 周斌 王福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6-114,共9页
利用统计局抽样调查地块实割实测标准单位面积产量数据及空间位置信息,在研究水稻种植区MOD09GA、MYD09GA 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数据结合使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湖南省省级水稻单产遥感估算。结果表明:在水稻种植区,水... 利用统计局抽样调查地块实割实测标准单位面积产量数据及空间位置信息,在研究水稻种植区MOD09GA、MYD09GA 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数据结合使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湖南省省级水稻单产遥感估算。结果表明:在水稻种植区,水稻生长期间有超过50%、85%、95%的MOD09GA与MYD09GA EVI偏差绝对值分别小于0.03、0.08、0.1。水稻遥感估产模型以二次非线性模型或回归模型精度较高,且时相集中在水稻生长的孕穗期到抽穗期。在省级水平上,与实测值相比,基于统计局统计抽样调查地块实割实测标准单位面积产量数据的水稻单产遥感拟合结果相对误差小于2%,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接近5%,且实测值与模拟值集中分布在1∶1线附近,说明预测结果与统计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估产 统计 测量 水稻 抽样调查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齐冰 杜荣光 +2 位作者 于之锋 周斌 袁小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2,共6页
利用2012年杭州地区(杭州、桐庐、建德、淳安)大气颗粒物监测仪TEOM1405D的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杭州、桐庐、建德、淳安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0.0±2... 利用2012年杭州地区(杭州、桐庐、建德、淳安)大气颗粒物监测仪TEOM1405D的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杭州、桐庐、建德、淳安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0.0±25.7、46.5±22.0、42.1±21.8、36.9±21.2μg·m-3,空间上呈现至北向南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受边界层高度、降水等气象条件影响,4个站点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基本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其中秋、冬季PM2.5超标日数高达80%左右.杭州地区PM2.5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其峰值出现时间与人们的早晚出行高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比不同站点PM2.5浓度变化可以看出人口密集城市区域气溶胶浓度要显著高于乡村地区.通过拟合小时平均值最大出现频率得出杭州地区最具代表性大气状态下PM2.5的浓度值为21.2μg·m-3.风向风速与PM2.5浓度的关系表明杭州主要以本地污染为主,桐庐受本地污染和区域输送双重影响,建德主要表现为区域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质量浓度 杭州地区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椒江—台州湾滩涂围垦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调查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登荣 许思莹 +2 位作者 谢斌 吴文渊 路海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利用1971年和1981年2版次地形图数据以及1981年、1990年、2001年和2011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对近40 a来椒江—台州湾的滩涂围垦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调查。依据上述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得了5期滩涂围垦土地利用现状及各期次之间的滩... 利用1971年和1981年2版次地形图数据以及1981年、1990年、2001年和2011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对近40 a来椒江—台州湾的滩涂围垦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调查。依据上述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得了5期滩涂围垦土地利用现状及各期次之间的滩涂围垦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调查结果表明,近40 a来,椒江—台州湾滩涂围垦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逐渐增多。1971—1990年间滩涂围垦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耕地、养殖场和围垦用地;1990年以后,滩涂处于围垦开发利用热潮,光滩及围垦用地等多向耕地、居住用地、港口码头及养殖场等类型转化,而原本耕地及养殖场用地则多转化为居住用地。2001—2011年间,有80.77%的滩涂转化为围垦用地,光滩面积减少程度大,椒江—台州湾滩涂围垦扩张速度达到各时期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台州湾 滩涂围垦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模型原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16
作者 唐尧 祝炜平 +1 位作者 张慧 宋瑜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已引发区域乃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并促使全球各国及地区越发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作为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基础,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S技术的分布式算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已引发区域乃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并促使全球各国及地区越发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作为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基础,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S技术的分布式算法,InVEST模型可突破传统定量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表达、动态分析和定量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文章详细介绍InVEST模型的基本功能、原理方法和国内外应用现状,探讨该模型的应用局限性及发展趋势,以期为InVEST模型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INVEST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纬度DINEOF的遥感SST产品缺失数据重构算法及精度验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窦文洁 周斌 +5 位作者 蒋锦刚 徐曜 于之锋 何贤强 毛志华 黄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9,共8页
由于云覆盖、算法失效等原因造成SST遥感数据产品大量缺失,严重影响其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对缺失数据进行重构是提高SST数据产品质量及应用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已发展的DINEOF(Data Interpolat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 由于云覆盖、算法失效等原因造成SST遥感数据产品大量缺失,严重影响其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对缺失数据进行重构是提高SST数据产品质量及应用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已发展的DINEOF(Data Interpolat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量数据、大空间尺度的数据重构改进算法——等纬度正交经验函数重构方法(Same Latitude-DINEOF,SL-DINEOF).利用此方法对中国近海的MODISSST数据产品进行重构,并与原始的非等纬度方法进行重构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L-DINEOF的重构精度呈季节性变化,受SST量值、时间变异及原始数据缺失率3方面影响,其中在南海表现最优(RMSE为0.73l~0.957);对比可知,在各个海区SL-DINEOF均优于DINEOF,RMSE的最大降幅达21.28%,且纬度越高优势越明显;此外,SL-DINEOF最优通常出现在春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纬度 DINEOF算法 MODIS SST 重构精度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长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及其对产量遥感估测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敬峰 陈拉 王秀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19-129,共11页
采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探讨水稻生长模型与遥感数据耦合估产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实测数据为基准数据,当ORYZA2000模型的17个输入变量模拟导入可能误差时,模型的地上生物量(WAGT)、叶面积指数(LAI)、籽粒质量(WSO)和叶片氮含量(NFLV)等... 采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探讨水稻生长模型与遥感数据耦合估产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实测数据为基准数据,当ORYZA2000模型的17个输入变量模拟导入可能误差时,模型的地上生物量(WAGT)、叶面积指数(LAI)、籽粒质量(WSO)和叶片氮含量(NFLV)等模拟输出结果显示较大的不确定性,LAI最大变幅超过20%,最终籽粒产量最大变幅超过10%。引起模型输出结果不确定性的输入变量中,水稻播种期的影响最大;模型的驱动变量温度和日照时数的误差对成熟期的产量影响较大;水稻干物质地上叶片质量分数(FLVTB)对所有关于叶片和籽粒生物量的输出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当利用生长模型和遥感数据进行耦合时,水稻播种期、模型的驱动变量如温度、日照时数、FLVTB等数据精度对估产结果有很大影响。比较LAI、NFLV单独或LAI+NFLV同时耦合ORYZA2000模拟中,LAI+NFLV的敏感性指数最高,其次是LAI,NFLV最差。模型耦合估测WSO、WAGT时,水稻移栽后70~80d左右的遥感影像数据是最重要的,必须获得,此期前后20~30d的2次数据也比较重要,而幼苗期和成熟期的遥感数据耦合生长模型对产量和生物量的估测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生长 模型 水稻 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服务链的遥感影像分布式融合处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斌 俞乐 张登荣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提出了基于Web服务技术、OGC规范和工作流技术,以实现与平台无关的、具备流程编排能力的地理空间处理服务链框架,用于支持复杂的在线空间处理任务。在该框架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在线遥感影像融合处理示例。该示例展示了利用OGC WCS、WPS,WS... 提出了基于Web服务技术、OGC规范和工作流技术,以实现与平台无关的、具备流程编排能力的地理空间处理服务链框架,用于支持复杂的在线空间处理任务。在该框架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在线遥感影像融合处理示例。该示例展示了利用OGC WCS、WPS,WSDL,UDDI和BPEL4WS等成熟的标准规范来构建GIS服务链,使得客户应用程序能够基于Web服务定制、部署,实现在线的地理空间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服务链 目录服务 UDDI WPS BPEL4WS 遥感影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赋权分析的东北水稻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丽文 王秀珍 李秀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对农业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意义重大。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用日均温、水稻生长发育期、产量和面积数据对水稻冷害风险中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及损失度三要素进行了多指标分析。结合熵值法与层次...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对农业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意义重大。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用日均温、水稻生长发育期、产量和面积数据对水稻冷害风险中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及损失度三要素进行了多指标分析。结合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综合计算指标权重,应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东北水稻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与典型冷害年水稻单产平均减产率在0.01水平下极显著相关,冷害综合风险等级区划与历史任意冷害发生频率分布大体一致。因此,对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及区划所做的研究具有合理性,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水稻 东北 风险评估指标 综合赋权法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