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文教育到审美教育再到公共艺术教育——西方美育史的话语变迁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2,47,共6页
西方文化教育语境中由人文教育向审美教育继而向公共艺术教育转化的话语变迁过程中,有着不断传承发展,使得这几个阶段得以前后贯通的思想内核。古希腊、中世纪的人文教育中的辩论教学法,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中的唤醒式教育,是现代&... 西方文化教育语境中由人文教育向审美教育继而向公共艺术教育转化的话语变迁过程中,有着不断传承发展,使得这几个阶段得以前后贯通的思想内核。古希腊、中世纪的人文教育中的辩论教学法,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中的唤醒式教育,是现代"发展性教学"的原型。在卢梭的自然教育学说和人的"可完善性"思想影响下,康德和席勒构建起以人的发展完善和自由解放为目的的经典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第斯多惠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概念,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和人的"可塑性"思想,倡导作为现代民主社会公共事务的学校艺术教育,并推动西方美育研究把关注焦点集中到教学关系的"民主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 公共性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在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39,122,共7页
长三角地区是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发祥地,无论从其发轫还是对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均系一笔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值得当今学界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近代艺术教育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键人物的推动,脉络清晰... 长三角地区是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发祥地,无论从其发轫还是对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均系一笔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值得当今学界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近代艺术教育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键人物的推动,脉络清晰;二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其开创性意义影响深远;三是培养出了众多艺术教育人才,为中国后续的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目前情形审视,对长三角地区近代艺术教育史的研究并不令人满意,有关历史遗存的保护也未到位。我们应增强协同意识,鼓励各地学界基于地区特点和优势,做好本地研究;搭建平台,创造必要条件,提供有效保障;在长三角地区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在具体研究中文献资料的互通有无,推动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要重视保护相关历史遗存,一是相关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二是相关历史建筑物的保护与宣传。采取实际有效措施加大对于艺术教育的研究力度,实施相关保护工作,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长三角地区 近代艺术教育史 研究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与史证:李叔同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开创之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161,169,共6页
李叔同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业绩表现在各个方面,而对他的特殊贡献却疏于明确的概括。其实,最值得人们记取的则应该是他在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的诸多开创之功。他出版《国学唱歌集》《音乐小杂志》,对近代中国国民艺术教育有所尝试;在《女学生... 李叔同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业绩表现在各个方面,而对他的特殊贡献却疏于明确的概括。其实,最值得人们记取的则应该是他在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的诸多开创之功。他出版《国学唱歌集》《音乐小杂志》,对近代中国国民艺术教育有所尝试;在《女学生》杂志上发表重要的艺术教育论著,意在普及近代艺术;出版《白阳》,发表《春游》,首先使用人体模特,填补中国艺术教育之空白;支持《美育》杂志,帮助培养艺术师资的上海专科师范,其与后生的承前启后关系十分彰显。所有这些,均有真实图像可以呈现。以图像与史证来阐述其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开创之功,可谓别有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李叔同 艺术教育 开创图像 史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女子艺术教育的话语空间建构:以《妇女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刘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3,共5页
《妇女杂志》是民国发行时间最长的女性期刊,比较完整地呈现女性群体的社会角色在此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态势,其中也包含女子艺术教育的发展,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集体话语意识、历史叙事等。通过以《妇女杂志》为中心的考察研究可回归艺术... 《妇女杂志》是民国发行时间最长的女性期刊,比较完整地呈现女性群体的社会角色在此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态势,其中也包含女子艺术教育的发展,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集体话语意识、历史叙事等。通过以《妇女杂志》为中心的考察研究可回归艺术教育话语空间的原始现场,重建女子艺术教育史现场,探寻民国女子艺术教育的话语空间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教育 民国 女子艺术教育 话语空间 《妇女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高校美育的人文教育属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杜卫 叶伊曼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7,共7页
我国高校美育的基本属性应该是人文教育。其中,高校公共美育课程可以被定位为基于审美经验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就是“基于审美经验”。专业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则是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教育,当前亟... 我国高校美育的基本属性应该是人文教育。其中,高校公共美育课程可以被定位为基于审美经验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就是“基于审美经验”。专业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则是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教育,当前亟须加强人文教育,与艺术技能教学一起,形成方法论和价值观教学的两翼。而艺术师范教育(美育教师教育)本身就具有人文教育属性,旨在培养热爱教育、了解美育、掌握艺术技能、具有人文情怀、懂得教育教学的美育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美育 人文教育 人文通识教育 艺术人文教育 美育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的现代起点与动画艺术的媒介间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学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67,共8页
意大利动画艺术史家吉安纳伯托·本塔齐认为,埃米尔·柯尔及其《幻影集》是动画艺术的起点。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他将动画与电影的发生视作同一进程,忽视二者之间建筑在艺术的媒介差异性基础上的重要区别。从动画的跨媒介发展史... 意大利动画艺术史家吉安纳伯托·本塔齐认为,埃米尔·柯尔及其《幻影集》是动画艺术的起点。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他将动画与电影的发生视作同一进程,忽视二者之间建筑在艺术的媒介差异性基础上的重要区别。从动画的跨媒介发展史与媒介间性的动画意识出发,埃米尔·雷诺的《光学哑剧》呈现了动画与电影之间的媒介裂缝,而这一裂缝正提示着动画在现代时期那先于电影的异质性起源。不仅如此,对这一起源的辨析也将强化动画作为一种媒介间性艺术的基本特征,进而深化对动画艺术本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艺术 跨媒介 媒介间性 埃米尔·雷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东美、徐复观美学思想对观——兼论海外华人中国美学研究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承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将方东美、徐复观的美学思想予以对观,可以发现,两人理想中的审美机制同为天人的同情共感,但对于此交感过程中天与人的主从关系,两人却各执一端、意见相左。方东美以天为价值预设的中心,提出一套建基于形而上学的天赋价值论;徐复观则以... 将方东美、徐复观的美学思想予以对观,可以发现,两人理想中的审美机制同为天人的同情共感,但对于此交感过程中天与人的主从关系,两人却各执一端、意见相左。方东美以天为价值预设的中心,提出一套建基于形而上学的天赋价值论;徐复观则以人为价值预设的中心,提出一套建基于人性论的价值自觉说。从方法论上判断,之所以造成两家学说的歧异,缘于方东美欲以《易传》统摄儒道,而徐复观则采取了"以孟释庄"的策略。方东美和徐复观思想的对立,为后来者的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两个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在天人关系中立足于自心,然后由内向外、由人向天推扩,通过心化、内化来实现人情的对象化;一种是在天人关系中立足于天,然后由外向内,由天到人地顺延,承接天地本身所具足的大美。不妨称前者为徐复观模式,后者为方东美模式。这两种模式得到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继承与发扬,在重建中国美学的主干道上,分别开出了抒情传统和现象主义这两条进路并各擅胜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徐复观 汉学家 新儒家 抒情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中国问题
8
作者 李庆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138,160,共7页
“中西二元论”构成比较文学的中国问题。我们需要从“世界的中国”,而不是“世界与中国”的角度,采用跨文化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来解答比较文学的中国问题,来寻找二元对立“居间”的“中道”。中国比较文学尽管受到“法国学派”的影响,但... “中西二元论”构成比较文学的中国问题。我们需要从“世界的中国”,而不是“世界与中国”的角度,采用跨文化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来解答比较文学的中国问题,来寻找二元对立“居间”的“中道”。中国比较文学尽管受到“法国学派”的影响,但仍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研究中西文学之间的影响关系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作为中外文学交流中客观存在的一种重要现象,不一定非要从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角度去研究。我们要突破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文化中心主义的窠臼,要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看成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置于“跨文化研究的三维模式”中加以研究。这种“循环影响”,由于突破了文化中心主义的羁绊,就难以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这一范畴去涵盖,而成为一种中国比较文学跨文化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二元论 比较文学 影响研究 法国学派 世界之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育的内在德育功能——当代中国美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之二 被引量:58
9
作者 杜卫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8,213,共11页
美育的性质和功能既有特殊的超越性,也有普遍的现实性;既有促进人的感性方面发展的作用,也具有开发智力、养育道德等内在功能,这种内在功能是由审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多重价值决定的。中国的美育思想传统一贯重视美育培养道德人格的意... 美育的性质和功能既有特殊的超越性,也有普遍的现实性;既有促进人的感性方面发展的作用,也具有开发智力、养育道德等内在功能,这种内在功能是由审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多重价值决定的。中国的美育思想传统一贯重视美育培养道德人格的意义,强调在感性体验中实现教化向个体的内化。进入现代社会,美育的德育功能还可以在保留传统修身含义的基础上,向着发展人的社会性方面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德育 人格教育 社会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J.克拉克的现代主义艺术理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诸葛沂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4-161,共8页
艺术社会史家T.J.克拉克依循马克思主义路线,坚持从政治和社会视角来解析现代艺术。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提炼出其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克拉克认为,现代主义是在由资产阶级、技术理性、景观社会和社会主义运动所构成的历史坐标系中兴起、... 艺术社会史家T.J.克拉克依循马克思主义路线,坚持从政治和社会视角来解析现代艺术。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提炼出其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克拉克认为,现代主义是在由资产阶级、技术理性、景观社会和社会主义运动所构成的历史坐标系中兴起、发展和衰微的;现代主义艺术是对现代性的回应,是以视觉形式检验现代性之再现性的结构性模式,也是对现代性体验之根源的索求和表现。现代主义艺术既希望符指处于表征危机中的社会现实,又包含着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它意图以媒介的形式实验建构"艺术的乌托邦",却又因坚守主体性、抵抗同一性而退行。克拉克的现代主义理论有力地挑战了格林伯格和弗雷德的学说,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J.克拉克 现代主义 现代性 格林伯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雅明的现代艺术思想论要 被引量:3
11
作者 诸葛沂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92,共12页
现代艺术研究涵盖的范畴,包括对现代艺术的生成原境、媒介经验、形式特征、文化政治功能和终结论等诸面向的探究,本雅明的写作无疑是这一研究课题最为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本雅明从城市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层面对现代艺术产生条件进行的描... 现代艺术研究涵盖的范畴,包括对现代艺术的生成原境、媒介经验、形式特征、文化政治功能和终结论等诸面向的探究,本雅明的写作无疑是这一研究课题最为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本雅明从城市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层面对现代艺术产生条件进行的描述,至今仍是现代艺术发生研究的底色;他对现代人的时空、审美和身体经验的刻画,为后世学者讨论现代艺术的媒介和图像特性开辟了巨大的空间;他对艺术形式尤其是绘画惯例的内部探讨包括色彩、材料、素描与切面等具体的形式问题,洞见了现代艺术的形式趋向,从而给坚持形式—结构分析的现代艺术研究者以启发;他对现代艺术的文化政治功能的强调也支持了西方左派艺术史研究,本雅明思想还启发学人重思“现代艺术的终结论”。故而,阐释本雅明的现代艺术思想,既能加深对本雅明哲学思想的理解,又能为更深刻地理解现代艺术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现代艺术思想 现代主义 抽象绘画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艺术中的时空意象思维——基于易学阴阳五行思想的文化基因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卫 杨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81,共9页
《易传》中的《说卦》是《周易》中表现时空一体性观念最直接的体现,而其于筮法部分则包含着对"时空一体性"观念的完整逻辑。在传统艺术的发展中可以发现古人对音乐的认识建立于自然观的基础之上,呈现为一种时空意象思维。在... 《易传》中的《说卦》是《周易》中表现时空一体性观念最直接的体现,而其于筮法部分则包含着对"时空一体性"观念的完整逻辑。在传统艺术的发展中可以发现古人对音乐的认识建立于自然观的基础之上,呈现为一种时空意象思维。在传统绘画艺术中,首先表现为一种基于自然时空而产生的具有时空一体性观念的美学理想,继而在传统绘画的发展中表现为一种"时空整体意识"。时空意象思维不仅参与构建了中华传统艺术的创作与审美方式,更是将中华传统艺术的发展推向了一种"道化"的境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时空观 时空意象思维 传统艺术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湖社画会的美术教育思想——以《湖社月刊》为中心
13
作者 孙洪广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96,共4页
一、美术教育思想的源由湖社画会是由金城之子金开藩以及金城的众多弟子组建而成的。金城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画坛的一位美术活动家、画家以及美术教育家,曾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死后,其子金开藩脱离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7年1月15日... 一、美术教育思想的源由湖社画会是由金城之子金开藩以及金城的众多弟子组建而成的。金城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画坛的一位美术活动家、画家以及美术教育家,曾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死后,其子金开藩脱离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7年1月15日和北楼弟子多人为继承先父"保存国粹"的遗志而另组新社。因其骨干成员主要是金城弟子,并多以"湖"字为号,因此是为"湖社画会"。湖社画会以"应时事之要求、谋美术之提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社 教育思想 中国画学研究会 胡佩衡 骨干成员 中国传统画 教育方式 论画 画学 荫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解与重构手法在七大艺术门类中的创造性运用
14
作者 赵威 《电影评介》 2014年第21期88-91,共4页
20世纪现代派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开创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率先提出了分解与重构的创作手法,震惊了当时的西方艺术界,毕加索已然成为20世纪西方最富盛名的现代派大师,世人尊称"现代主义的魔术师"。富有奇异的想象力,无穷的创... 20世纪现代派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开创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率先提出了分解与重构的创作手法,震惊了当时的西方艺术界,毕加索已然成为20世纪西方最富盛名的现代派大师,世人尊称"现代主义的魔术师"。富有奇异的想象力,无穷的创造激情以及激进的探索精神的毕加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主义 绘画风格 勃拉克 创造性运用 客观物象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 人物形象 第六代导演 亚威农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艺术性
15
作者 刘玲 《电影评介》 2013年第2期90-91,95,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以山水为框架、依自然而布局的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上,也体现在巧于因借的造园手法上,更体现在以诗、画、花、木表"情"达"意"的和谐生境的造园追求上。
关键词 中国 古典园林 艺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境界”: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的新理学同题
16
作者 冯学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7,共10页
1949年以前的冯友兰,对儒学中的“神秘主义”持肯定态度。从此态度出发,冯氏构建了其道德形上学的顶峰——“天地境界”,其源头是在王国维1904年于《孔子之美育主义》中惊鸿一现的“舞雩之境”或“曾点之乐”。相比陈来对待艺术形上学... 1949年以前的冯友兰,对儒学中的“神秘主义”持肯定态度。从此态度出发,冯氏构建了其道德形上学的顶峰——“天地境界”,其源头是在王国维1904年于《孔子之美育主义》中惊鸿一现的“舞雩之境”或“曾点之乐”。相比陈来对待艺术形上学严守理学门户的决绝态度,冯友兰的“天地境界”实为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的新儒学同题,其《新原人》亦可视为对同一顶峰的殊途攀援。不仅如此,冯友兰对于思与感、真际与实际、形上与形下等范畴之分辨,亦对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之深化理解有所启示:他关于“心”“精神”皆为“可感之物”的观点,以及“形上的”与“形上学的”之区分,或可将艺术形上学理解为一种“形上感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上学 道德形上学 神秘主义 曾点传统 形上感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
17
作者 李庆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7,共11页
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的解构,不应该被理解为是对汉字中心主义的召唤。无论是中国文字还是西方文字,其本性都是社会性的,它们与意义的联系都是约定俗成的。《天书》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明,汉字形式可以不表意;《方块字... 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的解构,不应该被理解为是对汉字中心主义的召唤。无论是中国文字还是西方文字,其本性都是社会性的,它们与意义的联系都是约定俗成的。《天书》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明,汉字形式可以不表意;《方块字书法》则表明,汉字形式也可以通过英语这种拼音文字来表意。鉴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侧重于强调文字对语音中心主义的解构,而徐冰的书法艺术则侧重于对汉字本质主义的解构,所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是无法完全解释徐冰的跨文化书法艺术的。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回到马克思”,采用马克思关于语言文字是社会性的理论论断,来认识汉字的本性问题,以便有效阐释跨文化书法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书法 马克思 德里达 汉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市场与民主:迪夫·希基的审美政治学
18
作者 诸葛沂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美国批评家迪夫·希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审美回归思潮的引领者,也是以批判艺术界的学院主义和官僚主义、挞伐当代艺术体制和历史形式主义现代艺术理论、捍卫基于自由审美判断的艺术市场而闻名的艺术批评家。本文将以其《神龙:... 美国批评家迪夫·希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审美回归思潮的引领者,也是以批判艺术界的学院主义和官僚主义、挞伐当代艺术体制和历史形式主义现代艺术理论、捍卫基于自由审美判断的艺术市场而闻名的艺术批评家。本文将以其《神龙:美学论文集》为线索,探讨希基“审美政治学”的内涵、逻辑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夫·希基 审美政治学 艺术体制 艺术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业与江西采茶戏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涂纬地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期281-283,共3页
现阶段,学界对茶与采茶戏的关系探讨多是强调采茶戏与茶有关,茶叶贸易促进了采茶戏的产生与传播,但学者们较少从具体的茶叶生产及贸易过程中论证其与采茶戏的关系。本文将从茶业历史流变及江西采茶戏的演变入手,窥探采茶戏与茶叶种植、... 现阶段,学界对茶与采茶戏的关系探讨多是强调采茶戏与茶有关,茶叶贸易促进了采茶戏的产生与传播,但学者们较少从具体的茶叶生产及贸易过程中论证其与采茶戏的关系。本文将从茶业历史流变及江西采茶戏的演变入手,窥探采茶戏与茶叶种植、茶叶贸易之间联系。从江西采茶戏表演形式的演变论述茶事劳动与采茶戏形成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江西采茶戏戏剧文本中提及的茶叶贸易活动及茶馆中的采茶戏演出活动,探讨茶业中的茶叶贸易活动对江西采茶戏的形成与传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茶戏 茶业 茶叶贸易 茶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跨文化阐释的三种方式
20
作者 李庆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6,159,共12页
法国学者朱利安、德国学者卜松山、美国学者苏源熙都对中国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式却各不相同:朱利安基于中西文化的“间距”,着重揭示中华美学的独特性,属于跨越式的跨文化阐释;卜松山则不仅重视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也关注其相似... 法国学者朱利安、德国学者卜松山、美国学者苏源熙都对中国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式却各不相同:朱利安基于中西文化的“间距”,着重揭示中华美学的独特性,属于跨越式的跨文化阐释;卜松山则不仅重视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也关注其相似性,是沟通式的跨文化阐释;苏源熙对中国美学问题的解答,解构了中西二元论模式,是互动式的跨文化阐释。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华美学精神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跨文化阐释 朱利安 卜松山 苏源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