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和睦湿地水湿生植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雪 费元 +1 位作者 王慧中 庞基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239-1241,1246,共4页
选择杭州市和睦湿地有代表性的9个采样点,对其水湿生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外貌进行了调查,计算了和睦湿地水湿生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和睦湿地共有水湿生植物21... 选择杭州市和睦湿地有代表性的9个采样点,对其水湿生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外貌进行了调查,计算了和睦湿地水湿生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和睦湿地共有水湿生植物21种,隶属19个科。物种组成以槐叶萍科、浮萍科、睡莲科、苋科、禾本科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以槐叶萍、浮萍、水盾草、喜旱莲子草、芦苇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和睦湿地 水湿生植物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正哲 金仁村 +2 位作者 程雅菲 周煜璜 布阿依.谢姆古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4-1452,1458,共10页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因其高效低耗的优势,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艺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本文结合厌氧氨氧化菌的生境和菌种多样性,以及厌氧氨氧化工艺形...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因其高效低耗的优势,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艺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本文结合厌氧氨氧化菌的生境和菌种多样性,以及厌氧氨氧化工艺形式的多样性,并对一体式和分体式工艺运行条件进行了比较,重点综述了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处理各类废水中的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应用情况,主要包括:污泥消化液和压滤液、垃圾渗滤液、养殖废水、味精废水、焦化废水、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含盐废水等废水的水质特点、研究进展和应用障碍。最后,总结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处理实际废水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深入研究厌氧氨氧化的水质障碍因子及其调控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和优化组合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组合工艺 实际废水 生物脱氮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网络对不同喀斯特适生植物生长及氮摄取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应 何跃军 +3 位作者 董鸣 王鹏鹏 司建朋 谢佩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477-8485,共9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通过菌丝体在不同的植物个体间形成公用菌根网(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CMN)。针对喀斯特生境中不同植物个体间通过CMN调控营养分配和生物性状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了喀斯特生境3...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通过菌丝体在不同的植物个体间形成公用菌根网(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CMN)。针对喀斯特生境中不同植物个体间通过CMN调控营养分配和生物性状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了喀斯特生境3种不同的适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模拟自然环境构建微生态系。试验设置同位素供体室和受体室,供体隔室种植香樟并进行同位素^(15)N标记,受体隔室种植不同生长型植物香樟、构树和鬼针草;利用20μm(M^+)和0.45μm尼龙网(M^-)对受体隔室进行处理,同位素^(15)N标记供体植物香樟根系,测定受体植物幼苗叶片δ^(15)N值、植株氮摄取量、生物量以及生长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M^+处理的3种受体植物叶片δ^(15)N值分别显著高于M^-处理;同时M^+处理显著提高了香樟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及植株总氮摄取量,构树和鬼针草的氮摄取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2)M^+处理显著提高了香樟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但对构树没有显著影响;M^+处理下香樟幼苗株高、地径及叶面积和鬼针草幼苗株高、地径分别显著高于M^-处理,但构树在M^+和M^-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3)M^+处理的香樟幼苗根系平均直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显著高于M^-处理,但M^+处理的构树幼苗则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微生态系中丛枝菌根网CMN非平衡性地影响了不同植物个体的氮摄取及植物生长性状,CMN更有利于提高与供体植株为同一物种的受体香樟叶片δ^(15)N、植株N摄取量以及促进其生物量积累和苗木根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公共菌根网络CMN 喀斯特 氮摄取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粉网络非对称特化的地理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宜安 李晓红 +3 位作者 张斯斯 胡文海 曹裕松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44-2551,共8页
植物与传粉者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传粉网络。非对称特化是共生互作网络中的有趣现象和基本特点,也被认为是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之一。根据文献总结分析了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非对称特化的重要名词术语,并采用线性回归法... 植物与传粉者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传粉网络。非对称特化是共生互作网络中的有趣现象和基本特点,也被认为是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之一。根据文献总结分析了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非对称特化的重要名词术语,并采用线性回归法深入分析了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地理变异模式,以及植物生活型和网络大小等传粉网络特征对非对称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粉网络大小与网络的交互作用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并随总物种丰度呈指数增长。25个传粉网络的线性回归斜率(Lβ)变异范围在0.002至0.031间,且斜率值随植物丰度(P)、传粉者丰度(A)、总物种丰度(R)、交互作用(I)及网络大小(M)上升而降低。海拔高度对传粉网络非对称性有一定影响效果,而纬度的变化并不显著影响传粉网络非对称性。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植物与其传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7,-0.026和0.200,表明草本物种比乔木物种非对称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模式 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 非对称特化 非对称性程度 植物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用作屋顶绿化栽培基质的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浩 王繁 周根娣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026-1031,共6页
栽培介质是屋顶绿化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和生活污泥进行好氧堆肥,以腐熟堆肥和珍珠岩为主要材料配制屋顶绿化栽培基质,比较堆肥基质和草炭、园土的佛甲草栽培育苗效果,探索替代草炭基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 栽培介质是屋顶绿化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和生活污泥进行好氧堆肥,以腐熟堆肥和珍珠岩为主要材料配制屋顶绿化栽培基质,比较堆肥基质和草炭、园土的佛甲草栽培育苗效果,探索替代草炭基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将园林绿化废弃物粉碎后与生活污泥混合,调节混合物的初始碳氮比为26,含水率为60%,堆体能够迅速升温,并且维持50℃以上高温期9 d,40 d后堆肥的p H值、EC、C/N、E4/E6和含磷量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腐熟条件;腐熟堆肥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5∶1比例配制栽培基质,其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等基本理化性质均满足屋顶绿化栽培介质要求,佛甲草的平均分枝长、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等长势指标明显优于草炭和园土,具有良好的栽培效果。利用腐熟堆肥配置屋顶绿化栽培基质,既能节约草炭资源,又能资源化处理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废弃物 生活污泥 堆肥 栽培基质 佛甲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底泥好氧堆肥化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卢珏 和苗苗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456-1461,1464,共7页
底泥是水体污染的潜在污染源,常见的底泥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等,好氧堆肥化处理是生物修复法的衍生方法。文章阐述了底泥好氧堆肥化修复的机理和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堆肥过程的主要因素,以及堆肥过程中微... 底泥是水体污染的潜在污染源,常见的底泥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等,好氧堆肥化处理是生物修复法的衍生方法。文章阐述了底泥好氧堆肥化修复的机理和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堆肥过程的主要因素,以及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落、重金属等物质的转化,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好氧堆肥 调理剂 物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床模式下沉水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文婧 贾晓楠 王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7-201,共5页
采用3种常见沉水植物(金鱼藻、穗花狐尾藻、苦草)为试验对象,利用自然池塘自然水体和模拟氮磷水体,通过测定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的含量以及藻类含量变化,比较沉水植物种植浮床对自然水体(总氮含量为0.8 mg/L,总磷含量为0.05 mg/L)和... 采用3种常见沉水植物(金鱼藻、穗花狐尾藻、苦草)为试验对象,利用自然池塘自然水体和模拟氮磷水体,通过测定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的含量以及藻类含量变化,比较沉水植物种植浮床对自然水体(总氮含量为0.8 mg/L,总磷含量为0.05 mg/L)和模拟水体(总氮含量为5.0 mg/L,总磷含量为2.0 mg/L)2种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浮床种植模式下,苦草、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对自然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9.4%、55.9%和53.8%,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15.0%、39.6%和47.8%;对模拟水体中总磷和氨氮去除率均达到了80%以上;对自然水体中蓝藻、硅藻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绿藻则不太明显。综合分析,沉水植物种植浮床生长模式可以有效净化处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种植浮床 富营养化水体 金鱼藻 穗花狐尾藻 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供应对毛乌素沙地油蒿和羊柴种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孙丹妮 何维明 +1 位作者 王艳红 宋垚彬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2期11-17,共7页
油蒿和羊柴为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然而关于土壤水分对其种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设置低水(200mL)、中水(300 mL)和高水(400 mL)三个水分处理水平及单独和混合生长两种种植方式,通过油蒿和羊柴的生长响应,来研究不同水分供应条件... 油蒿和羊柴为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然而关于土壤水分对其种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设置低水(200mL)、中水(300 mL)和高水(400 mL)三个水分处理水平及单独和混合生长两种种植方式,通过油蒿和羊柴的生长响应,来研究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两物种种间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蒿的株高和基径以及羊柴的基径,竞争存在与否对两物种的形态生长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生物量积累方面,水分处理对于油蒿总干重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且主要是在混合生长条件下;水分显著降低单独生长油蒿的根冠比。竞争对油蒿总干重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在中水条件下,对其根冠比的抑制作用是在低水条件下。对于羊柴,水分处理显著提高其总干重而降低其根冠比,竞争仅对其总干重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且是在中水条件下。通过对相对竞争系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油蒿和羊柴的种间关系表现为在低水、高水下竞争,在中水条件下共存,并且两物种的相对竞争能力随处理的时间而变化。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中等水分供应条件对两物种的共存是有利的,这可为毛乌素优势群落的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种间关系 油蒿 羊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典型藻毒素及其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丹丹 陆香君 +4 位作者 王彬浩 蔡恩琪 俞玲园 顾晨 张杭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5,共6页
多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而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现象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水华的产生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结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水华中产生藻毒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特征和致毒机... 多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而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现象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水华的产生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结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水华中产生藻毒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特征和致毒机理可分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两类。通过综述鱼腥藻毒素和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分布和结构,并从免疫学的角度综述其可对生物体造成的毒效应及致毒机理,为后续研究藻毒素毒性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污染化学特性 免疫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对盐胁迫下白芨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欣磊 邱雅静 +3 位作者 王艳红 宋垚彬 吴爱平 苏秀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关于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盐胁迫下白芨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以白芨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盐处理(0 mM和200 mM)和AM真菌处理(不接种AM真菌和接种摩西球囊霉)各两个水平共计4个处...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关于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盐胁迫下白芨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以白芨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盐处理(0 mM和200 mM)和AM真菌处理(不接种AM真菌和接种摩西球囊霉)各两个水平共计4个处理组合,探讨盐胁迫下AM真菌对白芨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降低白芨根系侵染率、总干重和地上部分P含量分别约56.1%、48.9%和10%;在对照盐浓度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白芨根系侵染率、总干重、地上部分N含量及地上部分P含量分别约14%、56.1%、10.8%和8.2%而在高盐浓度下,接种AM真菌则显著提高白芨根系侵染率、总干重、地上部分N含量及地下部分P含量分别约42.7%、30.7%、12.1%和11%,说明接种AM真菌可降低盐胁迫对白芨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有助于提高白芨的耐盐能力,这对应用菌根技术提高白芨在盐化生境的种植和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盐胁迫 AM真菌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不同源雾霾颗粒物健康风险差异评估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锦晓 何建波 +5 位作者 陈彬 李宁 陈菲菲 单晓栋 唐娟 张杭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9-385,共7页
通过研究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大鼠气管上皮细胞(RTEcells)电阻抗变化和细胞自噬因子的影响,评价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差异性.分别将RTE暴露于从居民区(I),高架交通源(II)和化工园区(III)采集的3种雾霾颗粒物中,统一暴露浓度... 通过研究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大鼠气管上皮细胞(RTEcells)电阻抗变化和细胞自噬因子的影响,评价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差异性.分别将RTE暴露于从居民区(I),高架交通源(II)和化工园区(III)采集的3种雾霾颗粒物中,统一暴露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00mg/L和24h.通过电子细胞基质阻抗检测(ECIS)细胞增长引起的阻抗变化和细胞电损伤恢复时间;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测定p62, Atg5, Atg7, Beclin1, LC3B和m TOR蛋白表达量来分析比较不同来源雾霾颗粒物对RTE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雾霾颗粒物处理组细胞电损伤恢复时间分别延长了34.6%,63.2%和78.0%; p62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性下降, Atg5, Atg7, Beclin1, LC3B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性上升.此外, mTOR相关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性下降,分别下降了4.38%, 3.34%和2.36%; p-m TOR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I下降24.2%,实验组II下降37.0%,实验组III下降60.9%.由以上结果可知,不同来源雾霾颗粒物对RTE细胞均有一定的毒性损伤作用,能够减小细胞增长速度和削弱细胞修复能力,增强细胞自噬因子蛋白的表达,且化工园区采集的雾霾颗粒物毒性强于居民区和高架交通源.不同来源雾霾颗粒物的细胞毒性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细胞电损伤恢复时间的测定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检测方法能够为雾霾颗粒物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一种快速的生物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颗粒物 大鼠气管上皮细胞 电子细胞基质阻抗检测 自噬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厌氧消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邓睿 金仁村 +1 位作者 张正哲 季政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9,99,共7页
低温厌氧消化(low-temperature anaerobic digestion,LTAD)技术是低温条件下实现废水有机能源的回收,因其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厌氧消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结合在当前低温厌氧膜... 低温厌氧消化(low-temperature anaerobic digestion,LTAD)技术是低温条件下实现废水有机能源的回收,因其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厌氧消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结合在当前低温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综述了低温厌氧消化技术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对LTAD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厌氧消化 废水处理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雄性黑斑蛙精巢中CYP46A1,CYP2H2和CYP2G1 mRNA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刘正权 唐娟 +5 位作者 刘文丽 蒋锦晓 杜琼霞 李宁 张杭君 贾秀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174,共9页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是分布最广泛和毒性最强的一种微囊藻毒素,对水生动物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动物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参与内源性物质及外源毒性物质的代谢过程。为探究两栖动物生殖器官中的...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是分布最广泛和毒性最强的一种微囊藻毒素,对水生动物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动物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参与内源性物质及外源毒性物质的代谢过程。为探究两栖动物生殖器官中的CYP酶对低剂量MC-LR生殖毒效应的调节作用,选择雄性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为受试动物,采用静态置换法和体内暴露方法,分别暴露于0、0.1、1和10μg·L^(-1)MC-LR溶液0、7和14 d;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精巢中CYP46A1、CYP2H2和CYP2G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暴露于0.1、1和10μg·L^(-1)MC-LR 14 d后,CYP46A1在mRNA水平分别上调了1.86、1.65和1.22倍,CYP2H2在mRNA水平分别上调了4.62、1.80和1.04倍,CYP2G1的mRNA水平分别上调了2.63、2.16和1.56倍。MC-LR在1μg·L^(-1)剂量下暴露7 d后,CYP46A1、CYP2H2和CYP2G1 mRNA水平均出现显著上调。上述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对黑斑蛙精巢3种CYP基因在mRNA水平上都存在低剂量刺激效应。低剂量MC-LR能诱导黑斑蛙精巢中CYP46A1转录水平变化,促进胆固醇转化为24S-羟化胆固醇,潜在破坏雄性黑斑蛙精巢中胆固醇水平的平衡; MC-LR也能够诱导精巢中CYP2H2和CYP2G1转录水平的变化,潜在调节CYP2H2和CYP2G1转录水平,进而影响MC-LR的代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黑斑蛙 精巢 生殖毒性 CYP46A1 CYP2H2 CYP2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刺激对匍匐茎型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克隆可塑性的影响(英文)
14
作者 张华康 王艳红 +2 位作者 Heikki H?nninen 宋垚彬 黄菊莹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143-151,共9页
机械刺激(mechanical stimuli, MS)在自然界的分布较为普遍,然而关于机械刺激对匍匐茎型克隆植物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实验对匍匐茎型克隆植物蛇莓(Duchesneaindica)进行了对照(无机械刺激)、克隆片段顶部刺激、半克隆片段刺激和... 机械刺激(mechanical stimuli, MS)在自然界的分布较为普遍,然而关于机械刺激对匍匐茎型克隆植物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实验对匍匐茎型克隆植物蛇莓(Duchesneaindica)进行了对照(无机械刺激)、克隆片段顶部刺激、半克隆片段刺激和整克隆片段刺激共四个水平的机械刺激处理,通过研究蛇莓克隆生长的响应,探讨机械刺激对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机械刺激导致蛇莓产生较多的分株、较多的匍匐茎、短而细的叶柄及较多的根生物量分配。同时,不同作用位点的机械刺激对各生理生长指标的效应差异并不显著。另外,通过对各生长指标表型可塑性指数的分析发现,分株数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指数。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蛇莓可以较好地适应机械刺激干扰的生境,其分株数可以作为其响应程度的较好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动 作用位点 蛇莓 分株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EM菌天然沸石对水体氨氮的去除效果
15
作者 陈迤岳 王繁 +4 位作者 丁佳栋 赵文婧 司维霞 杨婧婧 周钰筠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410-413,共4页
以负载EM菌的天然沸石为研究对象,对比其与原始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结果表明,粒径0.5~1 mm的天然沸石吸附5 min时对100 m L含10 mg·L^(-1)氨氮水体的去除率和吸附量达到极值,分别为4.24%和0.088 mg·g^(-1)。在此条件下增加... 以负载EM菌的天然沸石为研究对象,对比其与原始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结果表明,粒径0.5~1 mm的天然沸石吸附5 min时对100 m L含10 mg·L^(-1)氨氮水体的去除率和吸附量达到极值,分别为4.24%和0.088 mg·g^(-1)。在此条件下增加沸石投加量或减小氨氮初始浓度均会降低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量。天然沸石负载EM菌的最佳条件为天然沸石与浓度为9.6×10~9m L^(-1)的EM菌接触24 h。该条件下,负载EM菌的天然沸石对100 m L含10 mg·L^(-1)氨氮的最高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可达24.79%和0.502 mg·g^(-1),较天然沸石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EM菌 氨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密叶红豆杉(Taxus fuana)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16
作者 段俊鹏 王峰 +3 位作者 张卫军 戴文红 宋垚彬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276-10287,共12页
了解树木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对过去气候重建和预测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都至关重要。就珍稀濒危树种而言,这还会有助于对其的有效保护。在中国红豆杉属珍稀濒危植物中,密叶红豆杉(Taxus fuana)分布面积最小,野外生存压力大,属于极小种... 了解树木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对过去气候重建和预测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都至关重要。就珍稀濒危树种而言,这还会有助于对其的有效保护。在中国红豆杉属珍稀濒危植物中,密叶红豆杉(Taxus fuana)分布面积最小,野外生存压力大,属于极小种群植物。运用年轮生态学方法,对西藏吉隆地区开热和吉普两地的密叶红豆杉种群进行树轮盘采样,分析了吉隆地区密叶红豆杉径向生长与温度和降水相关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旨在揭示影响密叶红豆杉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两个种群径向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不同。开热种群密叶红豆杉径向生长与各月温度多呈显著正相关;吉普种群密叶红豆杉径向生长与各月温度的相关性较弱,且多为负相关,尤以3月份的最显著。两个种群的径向生长对降水的响应也不同。冬季休眠期(12月)的降水对开热种群密叶红豆杉径向生长呈负相关,而生长季初期(5月)和生长季末期(9月)的降水呈正相关。各月的降水对吉普种群密叶红豆杉的径向生长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密叶红豆杉的适宜分布区、以及密叶红豆杉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叶红豆杉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降水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