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窄叶突变体nal10的鉴定与基因精细定位 被引量:5
1
作者 方云霞 朱丽 +13 位作者 潘江杰 余海平 薛大伟 饶玉春 王小虎 石珍源 张栋 祝阳舟 董国军 曾大力 张光恒 郭龙彪 胡江 钱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7-594,共8页
利用EMS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获得一个新窄叶突变体nal10,该突变体在苗期表现出极窄叶和弱小的特征,在生殖期表现出矮化、窄叶、畸颖和不育的表型。组织解剖学分析表明,nal10的叶片窄化可能是由于叶片大脉和小脉数量减少造成的。遗传... 利用EMS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获得一个新窄叶突变体nal10,该突变体在苗期表现出极窄叶和弱小的特征,在生殖期表现出矮化、窄叶、畸颖和不育的表型。组织解剖学分析表明,nal10的叶片窄化可能是由于叶片大脉和小脉数量减少造成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窄叶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nal10与台中本地一号(TN1)构建的F2群体,通过混合分离法,在第1染色体上找到3个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1287、RM562和RM5638)。进一步利用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STS标记PK83和PK78之间的55.2kb范围内,该区间共有8个开放阅读框。RT-PCR分析表明,NAL10的突变能够造成生长素生物合成、信号转导和运输基因转录水平的下降,因此NAL10是一个与生长素相关的窄叶新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丰富水稻叶发育的遗传调控网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窄叶 NAL10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淡黄叶矮化突变体yld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自壮 徐乾坤 +6 位作者 余海平 周亭亭 薛大伟 曾大力 郭龙彪 钱前 任德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2-529,共8页
水稻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代谢和叶绿体发育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从籼稻品种蜀恢527经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后代中筛选出一个淡黄叶矮化突变体Yellow leaf and dwarf(yld)。与野生型蜀恢527相比,该突变体全生育期都... 水稻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代谢和叶绿体发育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从籼稻品种蜀恢527经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后代中筛选出一个淡黄叶矮化突变体Yellow leaf and dwarf(yld)。与野生型蜀恢527相比,该突变体全生育期都表现出淡黄叶矮化性状,其剑叶的淡黄色表型最为明显,倒二叶次之,倒三叶最弱,其中剑叶的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并且伴随着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的显著降低,但有效穗显著增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多数叶绿体结构基本完整,但基粒模糊,基质片层大量减少且排列疏松。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yld突变体与粳稻武运粳7号杂交的F2群体中分离出323个突变单株,最终将YLD基因定位在第11染色体的L5和L7两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115.7 kb。本研究为YLD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淡黄叶矮化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履虫消化过程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何莉莉 施心路 彭晓辉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消化过程 草履虫 实验观察 教学活动 《科学》 观察方法 形态结构 实验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壮苗快繁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陆中华 吴学莉 王慧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0-386,共7页
为优化铁皮石斛快速繁殖体系,以铁皮石斛无菌幼苗为外植体,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基本培养基、香蕉浓度、活性炭浓度和NAA浓度以及光源、光照时间和温度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幼苗壮苗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B5(或改良... 为优化铁皮石斛快速繁殖体系,以铁皮石斛无菌幼苗为外植体,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基本培养基、香蕉浓度、活性炭浓度和NAA浓度以及光源、光照时间和温度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幼苗壮苗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B5(或改良MS2)+香蕉70 g·L-1+AC 0.3 g·L-1+NAA 1.5 mg·L-1+蔗糖30 g·L-1,适宜培养条件为红光LED光源,光照时间16 h·d-1,温度(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快速繁殖 壮苗培养 香蕉 活性碳 N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Ⅰ”一节的探究性教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楼佳玲 齐花彩 施心路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营养物质代谢 动物体内 代谢过程 探究性教学 《生物》 交叉渗透 医疗保健 疾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型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习春 张应洲 +4 位作者 圣忠华 龙武华 吴健强 朱速松 魏祥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102-108,共7页
以粳稻日本晴(NIP)和籼型超级稻中嘉早17(YK17)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简称RIL)群体为研究材料,于2015-2016年分3季种植于杭州和海南,成熟期考察株型相关性状(分蘖数、株高、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长宽比、穗长)。并... 以粳稻日本晴(NIP)和籼型超级稻中嘉早17(YK17)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简称RIL)群体为研究材料,于2015-2016年分3季种植于杭州和海南,成熟期考察株型相关性状(分蘖数、株高、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长宽比、穗长)。并应用这2种群体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对株型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34个相关QTL,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68~14.39之间,表型贡献率变幅为4.00%~26.62%,3个环境下重复检测到10个QTL。对QTL与环境互作分析发现,24个QTL与环境互作,其中2个QTL对环境敏感。株型相关性状QTL主要分布在第1、2、4、7染色体上,呈簇分布。qPH1、qLFL1和qLFLW1a在3个环境下重复检测到,且贡献率较高,有待于进行克隆和功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RIL) 株型性状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