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电泳-间接电化学发光法对茶叶中百草枯农药残留的检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成美容 王园朝 肖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4-1447,1451,共5页
基于农药百草枯对钌联吡啶-三丙胺(TPA)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间接电化学发光检测茶叶中残留农药百草枯的新方法。讨论了初始电位、钌联吡啶和TPA浓度、进样电压、进样时间、运行缓冲溶液的浓度与pH... 基于农药百草枯对钌联吡啶-三丙胺(TPA)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间接电化学发光检测茶叶中残留农药百草枯的新方法。讨论了初始电位、钌联吡啶和TPA浓度、进样电压、进样时间、运行缓冲溶液的浓度与pH值等条件对百草枯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1.20V初始电压、0.7mmol/L钌联吡啶、0.6mmol/LTPA、9kV进样电压、9s进样时间、35mmol/L磷酸盐(pH8.5)为运行缓冲溶液。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百草枯浓度在5×10^-7-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5),检出限为9.4×10^-8mol/L。对5×10^-5mol/L百草枯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相对峰高与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和2.1%。该方法对2.0×10^-6、1.0×10^-5mol/L百草枯标样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74%和8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4.2%(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 钌联吡啶 百草枯 茶叶 离子对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手性药物对映体毛细管电泳拆分方法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园朝 金英芝 罗经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在50 mmol.L-1磷酸盐-三乙胺缓冲体系中(pH 2.5),以高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在40 min内同时基线分离了扑尔敏、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等10种药物的手性对映体。研究了缓冲溶液组成、手性选择剂类型、分... 本文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在50 mmol.L-1磷酸盐-三乙胺缓冲体系中(pH 2.5),以高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在40 min内同时基线分离了扑尔敏、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等10种药物的手性对映体。研究了缓冲溶液组成、手性选择剂类型、分离电压和温度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对手性拆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高磺化环糊精对含氨基的碱性取代芳烃类药物的分离效果最好,而且与氨基的存在形式有较大的关系,若分离对象中含有叔胺将对手性拆分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手性药物 对映体拆分 高磺化环糊精 分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