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5G+智慧教育:基于智能技术的教育变革
被引量:
95
1
作者
杨俊锋
施高俊
+2 位作者
庄榕霞
王运武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广泛应用于各垂直行业的5G通信技术正逐渐趋于成熟,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助力,也为解决当下教育的主要矛盾提供了条件。5G技术凭借超高速率、低时延、低功耗、大规模连接、高可靠性等特点,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
广泛应用于各垂直行业的5G通信技术正逐渐趋于成熟,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助力,也为解决当下教育的主要矛盾提供了条件。5G技术凭借超高速率、低时延、低功耗、大规模连接、高可靠性等特点,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结合,推动教育智能技术的应用升级。首先分析了5G时代的教育智能技术及八种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平安校园、融合学习空间、同步网络课堂、教师专业发展、机器人学伴、移动泛在学习、虚拟仿真实训、智慧电子教材。接着从个体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班级集体教学三个维度讨论了5G时代教育智能技术促进学与教模式的变革。最后,从教育智能技术、典型应用、学与教的变革、智慧教育新生态等角度提出了5G时代智慧教育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智慧教育
教育智能技术
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美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杨俊锋
包昊罡
黄荣怀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128,共8页
随着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中美两国的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了新一阶段的特征。研究以中美两国智能技术教育应用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深度探究的迭代比较方法对中美两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作了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智能技术变革...
随着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中美两国的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了新一阶段的特征。研究以中美两国智能技术教育应用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深度探究的迭代比较方法对中美两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作了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九个典型场域,即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教材、教学任务自动化、自适应学习、教育机器人、智能导师系统、学习分析和现代学校治理,发现学生学习类产品较为丰富、教师教学类产品发展迅速、学校治理类产品相对薄弱。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美两国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的异同,提出了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架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教育应用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术促进学习的课堂环境评测与优化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杨俊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105,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使用,智慧教室逐渐成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对技术促进的教室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的研究,关于评价的研究仍然偏少。本研究从课堂环境的视角,从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两个维度提出了...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使用,智慧教室逐渐成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对技术促进的教室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的研究,关于评价的研究仍然偏少。本研究从课堂环境的视角,从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两个维度提出了教室环境的评测框架,开发了技术促进学习的课堂环境评测量表(CEES)。并选择了一所学校,利用CEES对初中和高中的课堂开展了调查,内部一致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CEES可信可靠。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该校课堂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了优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室
评测
技术促进学习
课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被引量:
62
4
作者
庄榕霞
杨俊锋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共8页
人类社会正在迈向5G时代,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成的智能互联网将引发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当前,5G技术与产业快速发展,将催生智慧教育新生态,为未来教育带来新机遇新挑战。5G具有超高数据速率、大规模连接、低时延、高可靠性等...
人类社会正在迈向5G时代,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成的智能互联网将引发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当前,5G技术与产业快速发展,将催生智慧教育新生态,为未来教育带来新机遇新挑战。5G具有超高数据速率、大规模连接、低时延、高可靠性等技术特征,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优化智慧学习环境,提升学习体验。我国教育未来将面临如何利用国家5G发展战略加快5G教育创新应用研发、依托5G技术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凭借5G泛在虚实融合场景延展教育教学空间、借力在线教育优势和经验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教育均衡等四大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应用场景拓展、师生自然互动、隐私和数据安全、专业人才缺乏、教育治理优化等五大战略挑战。5G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加强5G教育应用场景探索、加强5G测试环境建设和5G集成技术研发、加快5G基础设施部署和5G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及加快5G技术知识传播,尤其要重视5G技术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5G+教育
智慧教育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能时代的国际教育比较研究:基于深度探究的迭代方法
被引量:
11
5
作者
黄荣怀
杨俊锋
+1 位作者
刘德建
王欢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共9页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教育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典型特征。随着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教育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各国都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教育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典型特征。随着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教育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各国都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很多问题。为了深度理解和比较智能时代各国信息化教育的差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须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该文在分析和总结传统的比较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比较研究方法——基于深度探究的迭代比较方法,包括概念化、情境化、差异比较、阐释、再度概念化、应用等六个步骤,并通过迭代的方式深度探究促进问题解决。该方法的提出旨在引导多回合、多层次的研究迭代,提升比较探究的深度和高度,从而发现更有价值的教育研究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育比较方法
迭代
深度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31
6
作者
杨俊锋
崔丽霞
+2 位作者
吴滕
潘慧
洪河条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6,77,共8页
互联网时代,课堂的形式包括物理课堂、同步网络课堂和异步网络课堂。混合同步网络课堂(BSCC)通常使用具有教学功能的视频会议系统连接不同地区的两个班级,实现网络课堂和物理课堂的混合,可以用来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班级。BSCC的规模化应...
互联网时代,课堂的形式包括物理课堂、同步网络课堂和异步网络课堂。混合同步网络课堂(BSCC)通常使用具有教学功能的视频会议系统连接不同地区的两个班级,实现网络课堂和物理课堂的混合,可以用来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班级。BSCC的规模化应用可以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研究其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宁波市两所小学作为实验学校,开展了两个学年的混合同步网络教学,通过前后测成绩的比较分析、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探讨了BSCC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开展后,薄弱学校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近远两端的学生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效率、交互、环境、教师支持、任务取向和课件设计等几个方面的感知差异不大;(3)教师对近远两端课堂学生的关注基本相同,并没有顾此失彼,这是BSCC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
有效性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G+智慧教育:基于智能技术的教育变革
被引量:
95
1
作者
杨俊锋
施高俊
庄榕霞
王运武
黄荣怀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北京
师范大学
智慧学习研究院
江苏
师范大学
智慧
教育
学院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基金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研究”(课题编号:SSW202018)
2019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数字一代的学习空间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9ZJQN21YB)研究成果。
文摘
广泛应用于各垂直行业的5G通信技术正逐渐趋于成熟,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助力,也为解决当下教育的主要矛盾提供了条件。5G技术凭借超高速率、低时延、低功耗、大规模连接、高可靠性等特点,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结合,推动教育智能技术的应用升级。首先分析了5G时代的教育智能技术及八种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平安校园、融合学习空间、同步网络课堂、教师专业发展、机器人学伴、移动泛在学习、虚拟仿真实训、智慧电子教材。接着从个体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班级集体教学三个维度讨论了5G时代教育智能技术促进学与教模式的变革。最后,从教育智能技术、典型应用、学与教的变革、智慧教育新生态等角度提出了5G时代智慧教育框架。
关键词
5G
智慧教育
教育智能技术
教育变革
Keywords
5G
smart education
education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educational reform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美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杨俊锋
包昊罡
黄荣怀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北京
师范大学
智慧学习研究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128,共8页
基金
2019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面向数字一代的学习空间设计研究”(课题编号:19ZJQN21YB)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ACA190006)。
文摘
随着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中美两国的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了新一阶段的特征。研究以中美两国智能技术教育应用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深度探究的迭代比较方法对中美两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作了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九个典型场域,即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教材、教学任务自动化、自适应学习、教育机器人、智能导师系统、学习分析和现代学校治理,发现学生学习类产品较为丰富、教师教学类产品发展迅速、学校治理类产品相对薄弱。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美两国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的异同,提出了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架构模型。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教育应用
比较研究
Keyword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促进学习的课堂环境评测与优化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杨俊锋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105,共7页
基金
浙江省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智慧教室的设计与评价研究"(项目批准号:17NDJC075YB)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助力教育均衡发展"(项目批准号:71603067)
文摘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使用,智慧教室逐渐成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对技术促进的教室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的研究,关于评价的研究仍然偏少。本研究从课堂环境的视角,从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两个维度提出了教室环境的评测框架,开发了技术促进学习的课堂环境评测量表(CEES)。并选择了一所学校,利用CEES对初中和高中的课堂开展了调查,内部一致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CEES可信可靠。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该校课堂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了优化的方案。
关键词
智慧教室
评测
技术促进学习
课堂环境
Keywords
Smart classroom
Evaluation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Classroom Environment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被引量:
62
4
作者
庄榕霞
杨俊锋
黄荣怀
机构
北京
师范大学
智慧学习研究院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共8页
基金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研究”(课题编号:SSW20201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人类社会正在迈向5G时代,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成的智能互联网将引发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当前,5G技术与产业快速发展,将催生智慧教育新生态,为未来教育带来新机遇新挑战。5G具有超高数据速率、大规模连接、低时延、高可靠性等技术特征,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优化智慧学习环境,提升学习体验。我国教育未来将面临如何利用国家5G发展战略加快5G教育创新应用研发、依托5G技术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凭借5G泛在虚实融合场景延展教育教学空间、借力在线教育优势和经验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教育均衡等四大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应用场景拓展、师生自然互动、隐私和数据安全、专业人才缺乏、教育治理优化等五大战略挑战。5G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加强5G教育应用场景探索、加强5G测试环境建设和5G集成技术研发、加快5G基础设施部署和5G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及加快5G技术知识传播,尤其要重视5G技术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部署。
关键词
5G技术
5G+教育
智慧教育
机遇与挑战
Keywords
5G technology
5G+education
smart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时代的国际教育比较研究:基于深度探究的迭代方法
被引量:
11
5
作者
黄荣怀
杨俊锋
刘德建
王欢欢
机构
北京
师范大学
智慧学习研究院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共9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招标课题“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ACA190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教育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典型特征。随着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教育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各国都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很多问题。为了深度理解和比较智能时代各国信息化教育的差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须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该文在分析和总结传统的比较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比较研究方法——基于深度探究的迭代比较方法,包括概念化、情境化、差异比较、阐释、再度概念化、应用等六个步骤,并通过迭代的方式深度探究促进问题解决。该方法的提出旨在引导多回合、多层次的研究迭代,提升比较探究的深度和高度,从而发现更有价值的教育研究洞见。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育比较方法
迭代
深度探究
Keywords
intelligent era
comparative education methods
interaction
deep inquiry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31
6
作者
杨俊锋
崔丽霞
吴滕
潘慧
洪河条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宁波惠贞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6,77,共8页
基金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助力教育均衡发展"(项目编号:71603067)
杭州市社科规划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智慧教室的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6RCZX36)
文摘
互联网时代,课堂的形式包括物理课堂、同步网络课堂和异步网络课堂。混合同步网络课堂(BSCC)通常使用具有教学功能的视频会议系统连接不同地区的两个班级,实现网络课堂和物理课堂的混合,可以用来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班级。BSCC的规模化应用可以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研究其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宁波市两所小学作为实验学校,开展了两个学年的混合同步网络教学,通过前后测成绩的比较分析、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探讨了BSCC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开展后,薄弱学校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近远两端的学生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效率、交互、环境、教师支持、任务取向和课件设计等几个方面的感知差异不大;(3)教师对近远两端课堂学生的关注基本相同,并没有顾此失彼,这是BSCC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
有效性
实证研究
Keywords
Blended Synchronous Cyber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Empirical Research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5G+智慧教育:基于智能技术的教育变革
杨俊锋
施高俊
庄榕霞
王运武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美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的比较研究
杨俊锋
包昊罡
黄荣怀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技术促进学习的课堂环境评测与优化
杨俊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庄榕霞
杨俊锋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智能时代的国际教育比较研究:基于深度探究的迭代方法
黄荣怀
杨俊锋
刘德建
王欢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杨俊锋
崔丽霞
吴滕
潘慧
洪河条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