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 |
马伟娜
桑标
洪灵敏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41
|
|
2
|
阐明心理理论机制的新途径--来自镜像神经元研究的证据 |
丁峻
陈巍
袁逖飞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3
|
摩梭走访制下的阿注关系:是亲属还是朋友? |
肖二平
张积家
王娟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4
|
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 |
丁峻
陈巍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2009 |
9
|
|
5
|
家庭仪式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
吴明证
陈迪
严梦瑶
倪苏杭
王士祺
尹金荣
孙晓玲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6
|
镜像神经元系统研究视阈下心脑复杂巨系统举要 |
陈巍
丁峻
|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
2007 |
3
|
|
7
|
镜像神经元系统解剖结构研究进展 |
陈巍
袁逖飞
丁峻
张均华
汪寅
|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8
|
建构抑或天赋——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元理论困境与出路 |
陈巍
丁峻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9
|
双特征空间客体捆绑关系的存储机制——来自ERP的证据 |
傅亚强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0
|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 |
斯蒂芬·K·里德
张静(翻译)
丁峻(译校)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
2008 |
25
|
|
11
|
人工智能方法在探究小学生作业作弊行为及其关键预测因子中的应用 |
赵立
郑怡
赵均榜
张芮
方方
傅根跃
李康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2
|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及其神经基础 |
马伟娜
姚雨佳
桑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4
|
|
13
|
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
丁峻
陈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9
|
|
14
|
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 |
丁峻
张静
陈巍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
15
|
第一代认知科学五十年:离身谬误与危机根源 |
陈巍
陈波
丁峻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16
|
镜像神经元: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行为 |
陈巍
丁峻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7
|
焦虑、抑郁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 |
马伟娜
桑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18
|
社会脑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
陈巍
丁峻
陈箐灵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19
|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无意识层面对情绪反应的调整作用 |
马伟娜
姚雨佳
桑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20
|
从自我决定论看动机访谈法疗效机理 |
叶利云
宋其争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2010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