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1
作者 刘晨 《美育学刊》 2022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有关李叔同—弘一大师的年谱资料,长期以来一直以已故学者林子青的《弘一法师年谱》(以下简称"林谱")为依据。林子青对弘一大师研究贡献巨大,但"林谱"的"本谱"部分相对较为简约,全书30万字,但三分之二以... 有关李叔同—弘一大师的年谱资料,长期以来一直以已故学者林子青的《弘一法师年谱》(以下简称"林谱")为依据。林子青对弘一大师研究贡献巨大,但"林谱"的"本谱"部分相对较为简约,全书30万字,但三分之二以上是注释和史料录存。又由于彼时学术界对谱主生平中某些历史事件缺乏深入研究,对各类史料的挖掘也不够,"林谱"中的许多条目仍不够准确,诸多书信年代考证也有失误,而被遗漏的资料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一大师 李叔同 弘一法师 新坐标 年代考证 史料 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中国美育研究述评(上)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琴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10-21,共12页
2023年美育研究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学科体系方面,美育教学和课程建设进一步体系化和规范化,美育课程、美育教师、美育评价等问题的探讨在理论上不断得以深化。特别是2023年底《教育部关于全面... 2023年美育研究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学科体系方面,美育教学和课程建设进一步体系化和规范化,美育课程、美育教师、美育评价等问题的探讨在理论上不断得以深化。特别是2023年底《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发布,开启了学校美育教学工作的新篇章;在美育学学术体系建构方面,美育思想的深化、美育概念的梳理及拓展、美育方法的创新与总结、美育原理的阐释等都有所推进。在美育话语体系方面,美育研究不断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以及当代西方美育与艺术教育相关经验中吸取话语资源,进行话语凝练和理论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美育学 话语 美育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了象牙之塔”:《申报·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的互文性传播研究
3
作者 刘晨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申报》著名副刊《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存在明确的互文现象,这种互文现象对民国时期的艺术界传播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艺术文化研究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形成提倡艺术、走向民众、趋向普及的传播语境,同时也成为“民族主... 《申报》著名副刊《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存在明确的互文现象,这种互文现象对民国时期的艺术界传播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艺术文化研究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形成提倡艺术、走向民众、趋向普及的传播语境,同时也成为“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重要生发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艺术界》 《艺术界周刊》 互文性 传播 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中国美育研究综述(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 刘琴 《美育学刊》 2024年第5期14-25,共12页
美育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美育研究的实践维度主要在于美育经验的系统总结与理论提升。从具体的美育实施的角度,可以分为各门类艺术美育和学科及课程美育建设两个体系进行概要。各门类艺术美育的研究探讨了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开... 美育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美育研究的实践维度主要在于美育经验的系统总结与理论提升。从具体的美育实施的角度,可以分为各门类艺术美育和学科及课程美育建设两个体系进行概要。各门类艺术美育的研究探讨了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开展美育的机制与方法,以及如何在门类艺术教学中体现美育的观念与理论;学科美育及课程美育方面则主要关注在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形成全员参与的美育育人合力,如何将知识学习与美感陶养进行有机结合等,应特别关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和各学科的课程美育,以及与之相关的美育教材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美育 课程美育 美育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研究》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5
作者 李晨阳 《美育学刊》 2023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2022年11月25日,由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研究》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晓风书屋举行,并在线上同步直播。此次会议由浙江省一流学科(A)杭... 2022年11月25日,由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研究》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晓风书屋举行,并在线上同步直播。此次会议由浙江省一流学科(A)杭州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弘丰中心、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杭州晓风书屋联合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山东大学、扬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对外传播 一流学科 新书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扬州大学 跨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哲学本体论基础——关于艺术学、美学研究中的“本体论”
6
作者 凌玉建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当代中国的艺术学、美学研究中,涉及“本体论”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体”首先是一个哲学范畴,所谓“本体论”问题,亦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本体”是中国固有的一个概念,而“本体论”则完全是一个西方概念,它是西方历史上所特... 当代中国的艺术学、美学研究中,涉及“本体论”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体”首先是一个哲学范畴,所谓“本体论”问题,亦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本体”是中国固有的一个概念,而“本体论”则完全是一个西方概念,它是西方历史上所特有的一种形而上学形态。考察“本体”和“本体论”概念的意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哲学、艺术学、美学等一些相关领域的使用状况,我们会发现,只有一个本体论,即哲学“本体论”。平时司空见惯的诸如“艺术学本体论”“美学本体论”等说法,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体论。它们如果不是泛化式的误用或蒯因式的“本体论承诺”——这两者和本体论其实都是偏离的——那指向的就是特定学科领域中隐含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本体论 艺术学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东美、徐复观美学思想对观——兼论海外华人中国美学研究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承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将方东美、徐复观的美学思想予以对观,可以发现,两人理想中的审美机制同为天人的同情共感,但对于此交感过程中天与人的主从关系,两人却各执一端、意见相左。方东美以天为价值预设的中心,提出一套建基于形而上学的天赋价值论;徐复观则以... 将方东美、徐复观的美学思想予以对观,可以发现,两人理想中的审美机制同为天人的同情共感,但对于此交感过程中天与人的主从关系,两人却各执一端、意见相左。方东美以天为价值预设的中心,提出一套建基于形而上学的天赋价值论;徐复观则以人为价值预设的中心,提出一套建基于人性论的价值自觉说。从方法论上判断,之所以造成两家学说的歧异,缘于方东美欲以《易传》统摄儒道,而徐复观则采取了"以孟释庄"的策略。方东美和徐复观思想的对立,为后来者的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两个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在天人关系中立足于自心,然后由内向外、由人向天推扩,通过心化、内化来实现人情的对象化;一种是在天人关系中立足于天,然后由外向内,由天到人地顺延,承接天地本身所具足的大美。不妨称前者为徐复观模式,后者为方东美模式。这两种模式得到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继承与发扬,在重建中国美学的主干道上,分别开出了抒情传统和现象主义这两条进路并各擅胜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徐复观 汉学家 新儒家 抒情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心与出位:也论中国传统诗书画关系
8
作者 诸葛沂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89,共9页
诗画融通和书画同体,是中国传统诗书画关系颇受标举的特点。但是,中国诗和中国画在批评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钱锺书曾对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追问。本文尝试从创作者主体/文人群体的思想层面探幽中国画走向“尚虚”的驱力,从而回答钱氏关... 诗画融通和书画同体,是中国传统诗书画关系颇受标举的特点。但是,中国诗和中国画在批评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钱锺书曾对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追问。本文尝试从创作者主体/文人群体的思想层面探幽中国画走向“尚虚”的驱力,从而回答钱氏关于中国诗画批评标准之异的质问;同时在媒介性与技术形式层面对“书画同体”进行总结性解读阐释,认为在以书入画的文人画趋向下,画本位意识日益淡薄,绘画本体发展受阻。中国文人画传统受到诗本位的强力“出位”的巨大影响,因此,中国画以“虚”而胜,诗因“实”而彰,无疑是中国书画在道本原、逸本心、诗本位主导下的艺术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中国诗 中国书法 媒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英雄的幻象”:美国超级英雄动画电影的跨文化透视
9
作者 臧金英 叶琼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2,共5页
美式超级英雄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并且呈现出跨族裔的特点。少数族裔超级英雄的形象在美国动画电影中多有呈现,进而制造了全球化的英雄幻象。这些电影去语境化地挪用了少数族裔的符号,消解了其文化深度、淡化了其民族特征... 美式超级英雄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并且呈现出跨族裔的特点。少数族裔超级英雄的形象在美国动画电影中多有呈现,进而制造了全球化的英雄幻象。这些电影去语境化地挪用了少数族裔的符号,消解了其文化深度、淡化了其民族特征。通过塑造少数族裔超级英雄,美国动画电影巧妙地传递了美式价值观念,构建了美国的文化生态。以《蜘蛛侠:平行宇宙》《超人之死》与《超能陆战队》等为代表的动画电影,在整合少数族裔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英雄 动画电影 少数族裔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死亡之间”:论青主的艺术形上学思想
10
作者 高宜琳 朱璟 《美育学刊》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艺术形上学于18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背景下诞生,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于艺术形上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当时的知识分子莫衷一是。以王国维为代表者力主调和,而青主却提出真正的音乐应“向西方乞灵”。其艺术形上学思想集中体现... 艺术形上学于18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背景下诞生,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于艺术形上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当时的知识分子莫衷一是。以王国维为代表者力主调和,而青主却提出真正的音乐应“向西方乞灵”。其艺术形上学思想集中体现于“艺术三界理论”,这是他对艺术发生机制的创造性阐发。青主予超越性的艺术“上界”以凌驾一切的崇高地位,呼唤人类的主体性力量。他将自然之“外界”视作人类和艺术的敌人,又拒绝让艺术成为宗教的附庸,实际上使得艺术处在了“两种死亡之间”。在对想象性的“永恒的灵魂”的追求中,青主完成了对超越性死亡的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主 《乐话》 艺术形上学 符号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新闺秀画家群体的“半步主义”——基于性别视野的考察
11
作者 罗娇莲 刘强强 《美育学刊》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新闺秀画家群体是近代艺坛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画家群体之一。她们通过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团结了全国各地的女性艺术家,填补了传统闺秀在山水画领域的空白,以相对独立的姿态屹立于画坛,为近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艺术... 新闺秀画家群体是近代艺坛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画家群体之一。她们通过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团结了全国各地的女性艺术家,填补了传统闺秀在山水画领域的空白,以相对独立的姿态屹立于画坛,为近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艺术特征方面,新闺秀群体以传统文人审美为尺度,与近代西画女性画家、革命女画家相比,她们缺乏现代女性独有的情感与意识,且艺术作品过于泥古而缺乏现实性,这极大地阻碍了新闺秀群体的艺术发展,使其进步受限于“半步主义”。从性别视角来看,新闺秀画家群体的发展离不开近代男性画家的支持,她们因趋附男性化、文人化的审美而获得认可,但这也意味着对自身性别身份的某种程度的放弃,这也成为其走向衰落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闺秀 半步主义 性别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敦意象的悖论——《雾都孤儿》中的城市话语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萌 《美与时代(城市)》 2016年第4期102-103,共2页
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展现了生活在伦敦底层社会中的贫苦人民的生活,通过他们的悲惨命运,揭露社会慈善机构的虚伪和腐朽。通过对《雾都孤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分类的基础上探究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笔下塑... 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展现了生活在伦敦底层社会中的贫苦人民的生活,通过他们的悲惨命运,揭露社会慈善机构的虚伪和腐朽。通过对《雾都孤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分类的基础上探究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有一定复杂性的,其中的"伦敦"意象不仅是一种重现和回忆,也是狄更斯想象中的一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都孤儿》 伦敦 人物形象 复杂性 城市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中国电影的变革、升级与秩序——评《电影工业美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东旭 张伟 《美育学刊》 2021年第6期I0006-I0006,共1页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实践与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是在中国电影产业规模壮大、工业化进程加速、观念变革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思维、方法和理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的《电影工业美学研究》一书日前由中...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实践与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是在中国电影产业规模壮大、工业化进程加速、观念变革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思维、方法和理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的《电影工业美学研究》一书日前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该书对"电影工业美学"进行了详尽研究,为当前中国电影的创作、制作、发行、批评实践提供了"电影+工业+美学"的理论支撑与路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产业 详尽研究 实践与研究 批评实践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观念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湖社画会的美术教育思想——以《湖社月刊》为中心
14
作者 孙洪广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96,共4页
一、美术教育思想的源由湖社画会是由金城之子金开藩以及金城的众多弟子组建而成的。金城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画坛的一位美术活动家、画家以及美术教育家,曾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死后,其子金开藩脱离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7年1月15日... 一、美术教育思想的源由湖社画会是由金城之子金开藩以及金城的众多弟子组建而成的。金城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画坛的一位美术活动家、画家以及美术教育家,曾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死后,其子金开藩脱离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7年1月15日和北楼弟子多人为继承先父"保存国粹"的遗志而另组新社。因其骨干成员主要是金城弟子,并多以"湖"字为号,因此是为"湖社画会"。湖社画会以"应时事之要求、谋美术之提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社 教育思想 中国画学研究会 胡佩衡 骨干成员 中国传统画 教育方式 论画 画学 荫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凉陌头杨柳色——浅谈丰子恺的漫画艺术
15
作者 夏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7期104-106,共3页
谈丰子恺的写文作画,自然离不开品味他的人生境界,两相结合来看,才会有所收获。丰子恺的漫画大多由毛笔绘制而成,既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总体而言画面布局考究,线条简洁明快,色彩淡雅朴素,画面透露出国画的韵味,拥有清凉之境和杨柳之姿... 谈丰子恺的写文作画,自然离不开品味他的人生境界,两相结合来看,才会有所收获。丰子恺的漫画大多由毛笔绘制而成,既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总体而言画面布局考究,线条简洁明快,色彩淡雅朴素,画面透露出国画的韵味,拥有清凉之境和杨柳之姿隽永清新,使人宁静感怀,就彷佛眼前一片"清凉陌头杨柳色"。别有韵味,这是现在的漫画所难以企及的。丰子恺以他的漫画艺术来实践他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丰子恺的艺术也是人生的艺术,纵观丰子恺的一生及其漫画作品,在很多时候都能感受到其中隐约弥散的清凉柳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漫画艺术 人生境界 艺术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实物”为中心的美术史书写:探寻滕固写作《唐宋绘画史》的思想踪迹
16
作者 唐卫萍 《美术大观》 2023年第10期86-93,共8页
《唐宋绘画史》是一部携带着滕固在不同研究阶段的思想印记,具有动态特性的美术史文本。该书延续了滕固在《中国美术小史》中提出的“国民艺术复兴运动”的思考,将中国美术发展黄金时期的“唐宋绘画”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课题提出来展开... 《唐宋绘画史》是一部携带着滕固在不同研究阶段的思想印记,具有动态特性的美术史文本。该书延续了滕固在《中国美术小史》中提出的“国民艺术复兴运动”的思考,将中国美术发展黄金时期的“唐宋绘画”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课题提出来展开研究。伊势专一郎的《中国的绘画》对滕固撰写该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即如何从严格的“作品”标准出发,以“实物”(包括能亲自上手的作品和图录)来重新思考绘画发展的历史。滕固在书中对于诸如南北宗论、中国美术历史的分期这样的画史核心问题的反思,正是依托关键的“实物”,才得以重新展开新的历史梳理和评价,并改变了画史的叙述方向。从宏观的文化史视野下的美术史写作,转向以“实物”为中心的美术史书写,这是滕固早期绘画史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艺术复兴运动 唐宋绘画史 伊势专一郎 中国的绘画 实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表象——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17
作者 聂晴晴 《美育学刊》 2021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现代艺术是难解的,阿多诺美学面对的历史语境的复杂性及其思想表征的繁复性使其美学理论也是难解的。21世纪以来,国内对于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研究渐次增加,其中不乏具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他们往往切入角度不同,但结果都是为了使阿多诺繁复... 现代艺术是难解的,阿多诺美学面对的历史语境的复杂性及其思想表征的繁复性使其美学理论也是难解的。21世纪以来,国内对于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研究渐次增加,其中不乏具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他们往往切入角度不同,但结果都是为了使阿多诺繁复驳杂的美学思想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常培杰博士的《拯救表象——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便是这样一部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对阿多诺的艺术批评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现代美学的核心任务就是"拯救表象",也就是拯救"具有整一表象的现代主义自律艺术"。作者挖掘出"表象""唯名论"与"真理性内容",以及阿多诺的"唯名论"与现代艺术、美学的关系等问题,他的研究路线也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唯名论 美学理论 真理性内容 现代美学 美学思想 批评观念 自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的形象——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18
作者 张旭 《美育学刊》 2022年第1期I0009-I0009,共1页
《俄罗斯的形象——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是作者于润生在长期从事俄罗斯艺术史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以18至19世纪俄罗斯艺术作品为对象,系统分析俄罗斯艺术对本国国家形象塑造作用的艺术史研究新著。全书分为四章,前三章主要以历史画、... 《俄罗斯的形象——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是作者于润生在长期从事俄罗斯艺术史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以18至19世纪俄罗斯艺术作品为对象,系统分析俄罗斯艺术对本国国家形象塑造作用的艺术史研究新著。全书分为四章,前三章主要以历史画、风景画和肖像画三种艺术体裁为基础,从历史范畴、地域范围和身份认同等方面,重点考察各类体裁将绘画题材转化为视觉图像所使用的修辞手段,深入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俄罗斯国家形象;最后一章则结合艺术品收藏历史和展示方式展开讨论,形成对艺术作品的修辞学和符号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塑造 艺术史研究 艺术品收藏 修辞研究 艺术作品 视觉图像 展示方式 历史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研究视角下的艺术风格视觉性研究——评《艺术人类学》
19
作者 王海悦 诸葛沂 《美育学刊》 2021年第6期I0007-I0007,共1页
随着大量考古学证据的发掘,原始艺术开始被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重视。通过对众多的田野资料的分析,研究者们意识到,大多数研究谈论的艺术和文化都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视角下的所谓的主流文化,而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关注甚少。这些异文化很难被理... 随着大量考古学证据的发掘,原始艺术开始被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重视。通过对众多的田野资料的分析,研究者们意识到,大多数研究谈论的艺术和文化都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视角下的所谓的主流文化,而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关注甚少。这些异文化很难被理解,只有将某些文化事件和行为以"民族志"的方式"翻译"出来,其他文化的成员才可以理解其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以人类学的角度去看待整个世界的文化艺术发展的脉络,而非局限在艺术学的固有认知中。于是在多学科交叉互动的学术格局中,艺术人类学逐渐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多学科交叉 学术格局 文化艺术发展 原始艺术 田野资料 跨学科研究 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学视野下的戏剧学研究——《戏剧学导论》评介
20
作者 陈云 《美育学刊》 2022年第1期I0006-I0006,共1页
随着新观念、新媒介的发展,戏剧形态和戏剧文化不断更新,认识戏剧的方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戏剧艺术的发展,回应戏剧教育教学之需,更好地普及戏剧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12月推出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撰写的... 随着新观念、新媒介的发展,戏剧形态和戏剧文化不断更新,认识戏剧的方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戏剧艺术的发展,回应戏剧教育教学之需,更好地普及戏剧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12月推出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撰写的《戏剧学导论》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学 新媒介 戏剧教育 戏剧艺术 导论 美学视野下 艺术的发展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