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的线上社会资本与社会经济地位认同:网络机制与异质效应
1
作者 王建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101,159,共16页
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人类交往行动从线下延展至线上,社会资本得以在虚实空间进行转换。面对数字时代人际交往模式的变迁与社会心态的嬗变,既往研究尚未充分关注互联网线上社会资本对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认同的形塑过程。本文运用“社会网络... 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人类交往行动从线下延展至线上,社会资本得以在虚实空间进行转换。面对数字时代人际交往模式的变迁与社会心态的嬗变,既往研究尚未充分关注互联网线上社会资本对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认同的形塑过程。本文运用“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2021)调查数据,从网络结构与网络位置两个角度考察了线上社会资本影响社会经济地位认同的中介机制及其异质效应。研究发现,线上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线下社会网络的结构与位置来影响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认同。不过,不同形式的线上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内聚型线上社会资本通过社会支持单一机制发挥作用,而外联型社会资本通过社会支持与社会比较双重机制联合发挥作用。线上社会资本的作用路径也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内聚效应更多地凸显于中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中,外联效应更多地凸显于中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线上社会资本 社会经济地位认同 网络结构 网络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式增能”:乡镇社会工作站功能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蓉 高艺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断裂”制约着社会工作站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功能与定位有助于实现社会工作站实践效能最大化。F镇社会工作站的实践表明:乡镇社会工作站的核心功能目标应为推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参与型治理格局;核心行动策略为“... 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断裂”制约着社会工作站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功能与定位有助于实现社会工作站实践效能最大化。F镇社会工作站的实践表明:乡镇社会工作站的核心功能目标应为推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参与型治理格局;核心行动策略为“参与式增能”,将传统的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拓展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间的多重关系;实践架构为通过个体、人际、组织和社区参与四个维度实现参与式增能的总量递增,以达致服务与治理的双向融合。“参与式增能”为当前乡镇社会工作站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行动策略,增能的实现程度还有赖于基层社会治理多主体合力助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社会工作站 功能 参与 增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