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价值指向、学理依据与实践根基
1
作者 申宣成 黄金丽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3,共8页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种融合了过程性内容、对象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的课程内容综合体。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呼应素养型目标的综合性,二是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范式转型,三是强调真实情境中的自主学习。以学习任务群组织语...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种融合了过程性内容、对象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的课程内容综合体。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呼应素养型目标的综合性,二是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范式转型,三是强调真实情境中的自主学习。以学习任务群组织语文课程内容,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语文的学科特质和课改的国际趋势。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目的在于弘扬语文教育优良传统,守正创新,推动语文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习任务群 课程内容 素养型目标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古文经学之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
2
作者 姜荣刚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今文经学于晚清的再度勃兴,为其时“文学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为应对今文经学家的挑战,古文经学派也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文学变革思路,这不仅使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形成了双峰并峙的独特景观,也引起了时人对文... 今文经学于晚清的再度勃兴,为其时“文学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为应对今文经学家的挑战,古文经学派也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文学变革思路,这不仅使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形成了双峰并峙的独特景观,也引起了时人对文学本质与文学变革的多元思考与实践。今、古文经学之争一直持续到“五四”新文学运动,由于受西学东渐的遮蔽,这一来自传统内部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从而影响了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文学观 文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院派、美学复辟与批评家的自否精神——论张清华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侃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90,共8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中国的知识精英在遭受政治重创之后纷纷偃旗于各类学府,中国的学术自此脱离激进思想立场,进人了一个知识生产的年代。“学院派”也由此而生。“学院派”区别于“街头派”,前者强调正规、完整的学院教育和扎实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中国的知识精英在遭受政治重创之后纷纷偃旗于各类学府,中国的学术自此脱离激进思想立场,进人了一个知识生产的年代。“学院派”也由此而生。“学院派”区别于“街头派”,前者强调正规、完整的学院教育和扎实的学术训练,并通过对“严谨”和“规范”的制度性苛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派 文学批评 张清华 批评家 精神 美学 学术训练 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视域中的中国21世纪文学——洪治纲教授访谈录
4
作者 洪治纲 曹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5,共10页
一虚构写作:不少长篇小说的思想穿透力偏弱曹霞:洪老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老师做一个访谈,那我们就从老师最近关注较多的长篇小说这一文体谈起吧。洪治纲:21世纪以来,在虚构性写作中,长篇小说的出版数量一直挺可观。有些作家始终保持两... 一虚构写作:不少长篇小说的思想穿透力偏弱曹霞:洪老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老师做一个访谈,那我们就从老师最近关注较多的长篇小说这一文体谈起吧。洪治纲:21世纪以来,在虚构性写作中,长篇小说的出版数量一直挺可观。有些作家始终保持两三年一部的写作进度,有些作家则沉淀多年推出一部。即使有些作品热闹一时,但绝大多数很快都变得悄无声息。我每年都阅读一些重要作家或反响热烈的最新长篇,但极少作品能勾起我的阐释欲望。不知道你是否存在这种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性 洪治纲 出版数量 穿透力 虚构写作 访谈录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独鹤与飞”到“译事之光”——鲁迅早期文学活动中的“呐喊”
5
作者 刘克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鲁迅早期文学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留学日本时期和回国后的“沉默十年”。一般认为鲁迅早期文学活动是在其加入五四文学革命的准备阶段,这一观点大致成立,但忽略了鲁迅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性。其实,此时鲁迅已经开始其后一直延续的文... 鲁迅早期文学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留学日本时期和回国后的“沉默十年”。一般认为鲁迅早期文学活动是在其加入五四文学革命的准备阶段,这一观点大致成立,但忽略了鲁迅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性。其实,此时鲁迅已经开始其后一直延续的文学道路,即一面介绍外国文学,一面从事新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他早期的一些重要文章和文学活动完全可以视为后来发出“呐喊”的前奏,或者说就是其最初的“呐喊”。对此,应结合鲁迅与绍兴地域文化关系及其在京环境影响等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早期文学活动 “呐喊” 《斯巴达之魂》 《摩罗诗力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艺术浸润式具身体验,以论带史,以论证史——美育浸润行动下大学美学与美育的教学思考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向荣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大学美学与美育教学强调教育过程学生的体验性,要培养学生的高雅趣味,这势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避免对空言说,要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使理论接地气。应当构建浸润式具身感性体验,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坚持专题研究,强调以论带史,以论证史,实... 大学美学与美育教学强调教育过程学生的体验性,要培养学生的高雅趣味,这势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避免对空言说,要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使理论接地气。应当构建浸润式具身感性体验,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坚持专题研究,强调以论带史,以论证史,实践“话语—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和教材编写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美学与美育 浸润 艺术教育 话语—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种人生,怎样“立人”?——《狂人日记》与《人的文学》之互文性解读
7
作者 王海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7,共15页
《狂人日记》与《人的文学》之间存在彼此指涉的互文关系,能看到周氏兄弟对于“立人”思想命题的完整呈现。《人的文学》中“灵肉一致”的观点缝合了《狂人日记》里“吃人”话语的双重所指,将其写实意义与比喻意义统一起来。周作人改良... 《狂人日记》与《人的文学》之间存在彼此指涉的互文关系,能看到周氏兄弟对于“立人”思想命题的完整呈现。《人的文学》中“灵肉一致”的观点缝合了《狂人日记》里“吃人”话语的双重所指,将其写实意义与比喻意义统一起来。周作人改良人类关系的设想部分符合了鲁迅本人的思想修正。而《狂人日记》中反求诸己的思想维度对于渴望“真理”认识的《人的文学》具有匡正的作用。从“人的文学”的定义出发来分析《狂人日记》,可以发现其是“有关小说的小说”,包含现代“元小说”的特质,而“记录研究”“非人的生活”正是周氏兄弟关于启蒙时代文学何为的共同认知,其背后是破旧立新的历史主体的转喻,体现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评判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人的文学》 鲁迅 周作人 “立人”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与突围——论中国新世纪非虚构写作 被引量:1
8
作者 洪治纲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可谓异军突起,备受关注。它既迥异于传统的虚构类写作,又不同于惯常的报告文学,全程融入了创作主体极为丰富的个人感受与思考,且以可证伪的方式,呈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重要事实,并为人们展示了文学创作的各种...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可谓异军突起,备受关注。它既迥异于传统的虚构类写作,又不同于惯常的报告文学,全程融入了创作主体极为丰富的个人感受与思考,且以可证伪的方式,呈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重要事实,并为人们展示了文学创作的各种异质性空间。可以说,中国新世纪非虚构写作对于传统叙事文学而言,具有某种变革性的意义。这种变革性,几乎涵盖了从作家创作到文本接受的各个重要环节,包括主体身份、叙事内容、叙事方法、文本形态、审美接受等,值得我们从整体性上进行全面审度与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文学 个人感受 审美接受 叙事方法 新世纪 叙事内容 报告文学 变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思潮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学术工作坊笔谈
9
作者 黄子平 李庆西 +9 位作者 韩少功 陈思和 许子东 李杭育 陈晓明 王尧 宗仁发 张清华 洪治纲 来颖燕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2,共18页
四十年后话“寻根”我与子东在去珠海的路上,听说有这个会,“寻根文学四十年”,子东问要不要去?我说去啊,去了不必讲理论(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之类),四十年了嘛,“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就讲故事好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另外一个以地名... 四十年后话“寻根”我与子东在去珠海的路上,听说有这个会,“寻根文学四十年”,子东问要不要去?我说去啊,去了不必讲理论(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之类),四十年了嘛,“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就讲故事好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另外一个以地名命名的会议是“大连会议”(1962),“杭州会议”(1984)成为第二个,别的有没有,我还没有想到。结果来了以后,我讲的故事全部被庆西否定了,所有的地点、时间都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会议 寻根文学 文化主体性 珠海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圆桌谈
10
作者 黎杨全 刘方喜 +3 位作者 曾军 单小曦 谷鹏飞 张贞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7,共16页
黎杨全: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们现在进入圆桌会议时间。本次圆桌会议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这一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老师建议。胡老师长期关注文艺学前沿领域,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引起的文艺理论创新颇感兴... 黎杨全: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们现在进入圆桌会议时间。本次圆桌会议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这一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老师建议。胡老师长期关注文艺学前沿领域,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引起的文艺理论创新颇感兴趣,因此我们特地增加这一环节,讨论这样一个重要而前沿的话题。这一话题不仅涉及AI技术引发的文论问题本身,更关乎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五位嘉宾,他们都是长期研究或关注AI文艺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圆桌会议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路与去路:宋元讲史话本与经史演义的通俗化拓展
11
作者 徐大军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5,188,共13页
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与史评类著作共同蕴含的按鉴编写、历史讲义、述史求理等属性因素,关联着当时历史著述的一个文化语境、一条承续脉线。前者是经筵制度引领的经史讲读活动在市井社会通俗化、娱乐化拓展的结果,后者是经筵制度引领的经... 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与史评类著作共同蕴含的按鉴编写、历史讲义、述史求理等属性因素,关联着当时历史著述的一个文化语境、一条承续脉线。前者是经筵制度引领的经史讲读活动在市井社会通俗化、娱乐化拓展的结果,后者是经筵制度引领的经史讲读活动在史学领域义理化、通俗平易化拓展的结果。据此而言,讲史话本乃属于经史演义通俗化拓展路径上派生、分离出来的通俗历史编写。相对于当时正统的历史著述,它在编年体例、按史演义、述史求理等方面仍然依循历史著述的路径,但在取材上、表述上则存在偏离历史著述的不守本分之处。对于后世的历史演义小说来说,这些不守本分之处具有开拓意义,孕育了脱离历史领域而在文学领域另辟洞天的促动因子,成为历史演义小说得以生长的起始点和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史话本 经史演义 义理化 通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说:论人工智能文艺的非具身性生成
12
作者 欧阳灿灿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9,共10页
与艺术家依赖身体经验进行创作不同,人工智能文艺创作是一种非具身性的拟合式生成。本文将这种新型的文艺生成方式称为拟合说。具身性不仅是艺术的根本特性,也是艺术创造性意义的来源,而时间压力下的具身认知塑造了人类文艺创作和审美... 与艺术家依赖身体经验进行创作不同,人工智能文艺创作是一种非具身性的拟合式生成。本文将这种新型的文艺生成方式称为拟合说。具身性不仅是艺术的根本特性,也是艺术创造性意义的来源,而时间压力下的具身认知塑造了人类文艺创作和审美的基本特色。人工智能文艺虽然在技术上能够拟合再现具象化细节及抽象形式结构,但是缺乏时间压力下具身感知机制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因此无法自然体现时间维度对艺术意义的深层建构和影响。然而,人工智能的拟合机制,使它在捕捉大数据潜在规律方面展现出超越人类创作的优势。人工智能文艺可以被视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文艺 拟合说 非具身性 时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形态及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建构
13
作者 单小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基本面貌、实绩和特点。但这些话语形态基本是以书写一印刷文艺现象为研究对象的。1990年代以来,中国新媒介文艺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新媒介前卫艺术、超文本文艺、网络文艺、自媒体文艺短视频、人工智能文艺等方面具体展现出了发展实绩。对这种新兴文艺现象,当代中国各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难以给出充分解释。面向现实和未来,当代中国文论需要发展建设以新媒介文艺现象为研究旨归的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话语形态 新媒介文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盐方言的类指
14
作者 张薇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海盐方言有三种类指形式:光杆普通名词、“个NP”和“告NP”。其中,光杆普通名词为无标记类指形式。“个NP”和“告NP”在词层面上具有定指和类指两种性质;在句层面受到句法、语义条件的严格制约,在两种情况下会表现出类指性质:①当句... 海盐方言有三种类指形式:光杆普通名词、“个NP”和“告NP”。其中,光杆普通名词为无标记类指形式。“个NP”和“告NP”在词层面上具有定指和类指两种性质;在句层面受到句法、语义条件的严格制约,在两种情况下会表现出类指性质:①当句子是“属性谓语”,即小句为惯常体述谓语或者形容词谓语,不体现事件过程,具有评价性时;②该结构在句子中有相当于“这种+上位词”结构强化时。且由于海盐方言中“个”的语法化程度远高于“告”,“个NP”优先于“告NP”在句子中用作类指。因此,海盐方言中三个类指形式是有层级性的:光杆普通名词>个NP>告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方言 类指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影游”的诞生--基于《黑神话:悟空》双向融入式叙事的量化研究
15
作者 单小曦 邹浙灿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8,178,共9页
《黑神话:悟空》以“双向融入式叙事”构建了游戏交互与电影艺术有机共生的新范式,标志着中国“影游”作为一种独立新媒介文艺形态的诞生。通过机器视觉技术与语义情感建模方法,结合动态分镜检测与玩家评论情感分析,能够揭示出独立性影... 《黑神话:悟空》以“双向融入式叙事”构建了游戏交互与电影艺术有机共生的新范式,标志着中国“影游”作为一种独立新媒介文艺形态的诞生。通过机器视觉技术与语义情感建模方法,结合动态分镜检测与玩家评论情感分析,能够揭示出独立性影游的标志性特质--双向融入式叙事,即通过动态分镜系统将操作指令实时转化为叙事语言,形成“操作即运镜”的体验;分支叙事设计重构玩家叙事权力,并与文化符号交互形成耦合效应,进而触发情绪感知与叙事共鸣的协同作用,推动玩家在具身实践中完成文化认知转化。这一“影游”特质的获得,不仅表现在技术突破上,更是底层媒介逻辑的重构,为全球新媒介文艺提供了“中国模式”。未来影游需要探索叙事密度的弹性与交互语法的跨文化适配,在数字浪潮中坚守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神话:悟空 影游 融入式叙事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写—印刷话语网络到数字话语网络——当代中国文论的话语构型机制
16
作者 单小曦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7,F0003,共12页
“话语网络”对应的是文论话语生成的“构型”机制和生产逻辑。借鉴福柯的“知识型”和基特勒的“话语网络”研究,可以将文论话语网络视为一个时代参与文论话语意义生产的媒介系统或网络整体性运作机制。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论领域,... “话语网络”对应的是文论话语生成的“构型”机制和生产逻辑。借鉴福柯的“知识型”和基特勒的“话语网络”研究,可以将文论话语网络视为一个时代参与文论话语意义生产的媒介系统或网络整体性运作机制。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论领域,主要存在着书写—印刷话语网络和数字话语网络两大话语网络。当代中国文论的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都以书写—印刷话语网络为构型“主导”,形成了客观物质实体性文本、条块分割的文艺与文论话语交流方式,现代性和建设性后现代性文论话语范式得以构建。新媒介文论话语以数字话语网络为“主导”,生产出了非实体性的数字文本、网络交互界面、灵活和互动性更强的数字化传播平台,而这一切正在推动中国新媒介文论走向数字现代性的文论话语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书写—印刷话语网络 数字话语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最早的大学语文实验报告——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新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二元 冯文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147,共9页
1904年"癸卯学制"实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预科都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民国大一国文的前身,"大学预科国文"即代表着大学语文的早期形态。而刘半农在1917年完成、1918年发表之《应用文之教授... 1904年"癸卯学制"实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预科都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民国大一国文的前身,"大学预科国文"即代表着大学语文的早期形态。而刘半农在1917年完成、1918年发表之《应用文之教授》可谓中国现代语文学科最早的一篇大学语文论文和实验报告。若将其放置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这篇报告更能凸显刘半农及其同仁的语文教育观念;其中关于"通人"和"普通人"的培养目标之辨析,对于当下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研究尤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半农 应用文 大学预科国文 实验报告 大学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民国后期杭州商会的商事公断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水木 郎丽华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0-64,共5页
杭州商会是近代杭州最重要的工商业组织 ,在调控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民国后期杭州商会的商事公断 ,对于调解工商业纠纷 ,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转 ,维护市面的稳定及杭州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商会 商人 社会组织 民国后期 杭州市 商事纠纷 行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中心”·“读者中心”·“数字交互”——新媒介时代文学写作方式的媒介文艺学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单小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6-162,共7页
1990年代以来,新媒介的发展给文学带来了两方面变化:其一,给传统的印刷文学带来了冲击;其二,催生出了不同于印刷文学的新媒介文学形态。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不仅对网络文艺批评实践提出了现实要求,也要求学界及时推进网络文艺批评理论研... 1990年代以来,新媒介的发展给文学带来了两方面变化:其一,给传统的印刷文学带来了冲击;其二,催生出了不同于印刷文学的新媒介文学形态。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不仅对网络文艺批评实践提出了现实要求,也要求学界及时推进网络文艺批评理论研究。对此,以单小曦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独特的媒介文艺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构建媒介文艺学的必要性来自于文学现实和理论现实两个方面。首先,文学理论必须面对文学现实,需要认识到新媒介的力量,认识到新媒介给文学带来的现实影响。在当今社会,传统纸媒印刷文学日益走向边缘,网络文学逐渐走到文学场的中心,已成大势所趋。文学理论要回应这个现实,必须面对新媒介给文学带来的新变化。其次,从理论角度来看,在印刷文化向数字文化转型的今天,书写印刷文化范式的基本观念、思维模式、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等都无法充分应对今天的新文学现实,特别是数字文学、网络文学等新媒介文学现实,这就要求今天的文艺学必须进行理论范式转换。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力图展现媒介文艺学对当今中国网络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阐释能力,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以期促进中国网络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写作方式 读者中心 学分 文艺 文学 交互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思潮下中国现代美学的探索及其经验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向荣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2,159,共11页
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形成了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从王国维到创造社再到朱光潜、宗白华的路径。这是一条主张“静观”和审美无利害性的美学发展路径。第二条路径,是中国现代艺术家群体在融合... 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形成了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从王国维到创造社再到朱光潜、宗白华的路径。这是一条主张“静观”和审美无利害性的美学发展路径。第二条路径,是中国现代艺术家群体在融合西方艺术理论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条独立探索中国艺术现代性的美学发展路径。第三条路径,是从鲁迅对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的引介,以及对现实政治和文学论争的参与开始的。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美学发展路径。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建构历程中,欧美思潮下现代美学的探索、中国现代艺术的美学探索、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三条线索彼此交织,不仅发出了中国现代美学探索中的独特声音,也为中国式美学理论话语的建构提供若干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思潮 中国现代美学 现代艺术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经验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