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价值指向、学理依据与实践根基 |
申宣成
黄金丽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今、古文经学之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 |
姜荣刚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学院派、美学复辟与批评家的自否精神——论张清华的文学批评 |
王侃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4
|
批评视域中的中国21世纪文学——洪治纲教授访谈录 |
洪治纲
曹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从“独鹤与飞”到“译事之光”——鲁迅早期文学活动中的“呐喊” |
刘克敌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构建艺术浸润式具身体验,以论带史,以论证史——美育浸润行动下大学美学与美育的教学思考 |
杨向荣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7
|
何种人生,怎样“立人”?——《狂人日记》与《人的文学》之互文性解读 |
王海晗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挑战与突围——论中国新世纪非虚构写作 |
洪治纲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9
|
“‘寻根’思潮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学术工作坊笔谈 |
黄子平
李庆西
韩少功
陈思和
许子东
李杭育
陈晓明
王尧
宗仁发
张清华
洪治纲
来颖燕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圆桌谈 |
黎杨全
刘方喜
曾军
单小曦
谷鹏飞
张贞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来路与去路:宋元讲史话本与经史演义的通俗化拓展 |
徐大军
|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拟合说:论人工智能文艺的非具身性生成 |
欧阳灿灿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形态及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建构 |
单小曦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海盐方言的类指 |
张薇
|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中国“影游”的诞生--基于《黑神话:悟空》双向融入式叙事的量化研究 |
单小曦
邹浙灿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从书写—印刷话语网络到数字话语网络——当代中国文论的话语构型机制 |
单小曦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中国最早的大学语文实验报告——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新论 |
何二元
冯文丽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8
|
略论民国后期杭州商会的商事公断 |
陶水木
郎丽华
|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9
|
“作家中心”·“读者中心”·“数字交互”——新媒介时代文学写作方式的媒介文艺学分析 |
单小曦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20
|
西方思潮下中国现代美学的探索及其经验建构 |
杨向荣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