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效及其影响机制分析——基于两轮全国性调查的实证研究 |
赵蕾
王旭燕
李瑞
宋柏红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高校创新资源如何驱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基于学习方式的中介分析 |
黄扬杰
徐颖
翁灵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3
|
大学层级化何以形塑自我位置感--基于某地方高校本科生的纵向民族志研究 |
汪卫平
袁晶
王治森
|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从摇篮到职场:美国教育纵向数据建设及其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 |
赵蕾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从评估到退出:欧美大学非终身教职教师的管理制度研究 |
付淑琼
周文俊
|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高校创新之道——基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的面板模型 |
黄兆信
龙泽海
韩冠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特别少数”的处境:我国研究型大学外籍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
田芬
郑雅倩
|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创新竞赛赋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三维建构 |
朱华兵
黄扬杰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笔谈) |
陈洪捷
魏丽娜
陈涛
罗英姿
王东芳
|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0
|
高校师范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基于链式中介模型的深度分析 |
陈凡
马姗姗
韩冠爽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1
|
西部地区专业硕士的就业选择、区域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22年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的实证分析 |
李敏
李仲浩
魏丽娜
陈洪捷
|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
黄兆信
王涵
黄扬杰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13
|
研究生科研诚信问题及治理:以学术介质为线索的考察 |
张晓彤
罗志敏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14
|
美好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大学的新出场与新图景 |
胡燕娜
罗志敏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5
|
大学为何越发难以治理?——基于治理限度与行动逻辑的分析 |
罗志敏
吴英琪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学术志趣何以致远——基于目标定向的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学术成长模型构建研究 |
沈嫣
吴瑶瑶
潘萌萌
吴宝
王淑涨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7
|
嵌入、脱嵌到再嵌:职业教育吸引力下降的制度根源及重塑路径 |
郝天聪
汪卫平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8
|
志愿服务参与能培育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吗——基于追踪调研和双重差分技术的因果分析 |
胡平平
牛新春
汪卫平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19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敏捷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徐慧芬
庞畅
郑如歆
陆吉健
董伟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20
|
大学需要怎样的机构布局:一项质的研究 |
罗志敏
杨崇
吴佳宁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