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质量体系在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唐黎标 《现代面粉工业》 2017年第5期30-31,共2页
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规范化措施,食品检验实验室系统统筹管理中质量体系对食品产业运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进一步加强完善整体化方针机制的确立创设、充分引导发挥系统群体的参与互助、规范细化监督考评... 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规范化措施,食品检验实验室系统统筹管理中质量体系对食品产业运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进一步加强完善整体化方针机制的确立创设、充分引导发挥系统群体的参与互助、规范细化监督考评的综合适配,将会有力助推食品企业产业运营系统稳定、协调、长效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验 质量体系 机制确立 群体参与 监督考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食品工程与安全 被引量:4
2
作者 唐黎标 《现代面粉工业》 2019年第5期38-40,共3页
食品工程是一个综合性技术学科,现代意义上的食品工程学科已经成为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阐述食... 食品工程是一个综合性技术学科,现代意义上的食品工程学科已经成为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阐述食品工程和食品安全的概念,分析了现阶段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食品工程的安全保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品工程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与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黎标 《现代面粉工业》 2019年第4期37-38,共2页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老百姓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文章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特点,分析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来源,提出了控制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 食品质量 安全风险 分析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检测中的前处理新技术
4
作者 曹民伟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11期20-20,共1页
在对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样品前处理阶段是重点,所耗费的时间占整个样品检测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并对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样品前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本文就包括固相微萃取技术、吹扫捕集技术等在内的... 在对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样品前处理阶段是重点,所耗费的时间占整个样品检测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并对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样品前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本文就包括固相微萃取技术、吹扫捕集技术等在内的相关食品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做了介绍,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测 玻璃纤维 溶剂提取 吹扫捕集技术 样品前处理 待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食品企业的营销策略分析
5
作者 唐黎标 《现代面粉工业》 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越来越规范,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中小食品企业来说,如何占领市场制高点,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小食品企业 营销策略 品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食品的召回制度
6
作者 唐黎标 《现代面粉工业》 2017年第2期31-32,共2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社会环境下,为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危害,我国出台了《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并于2015年9月施行。分析食品召回制度的概念和召回制度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完善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社会环境下,为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危害,我国出台了《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并于2015年9月施行。分析食品召回制度的概念和召回制度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完善建议,旨在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打造一个安全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召回 政府监管 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有效运用
7
作者 唐黎标 《现代食品》 2015年第14期40-42,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也包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然而,国内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却逐渐令大众担忧食品的质量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有效运用生物技术来改善食品市场现状是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也包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然而,国内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却逐渐令大众担忧食品的质量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有效运用生物技术来改善食品市场现状是解决之道.本文基于我国食品检测现状,从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有效运用出发,为食品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提出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测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番茄红素菌体粉的稳定性及药代动力学与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明 冯纬 戴德慧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169-177,共9页
探讨富含番茄红素菌体粉稳定性及药代动力学与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了菌体粉中番茄红素在不同光照、温度及氧环境下的保留率、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小鼠肝、脑和皮肤组织中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番茄提取物比,菌体粉中番茄... 探讨富含番茄红素菌体粉稳定性及药代动力学与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了菌体粉中番茄红素在不同光照、温度及氧环境下的保留率、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小鼠肝、脑和皮肤组织中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番茄提取物比,菌体粉中番茄红素具有更高的光、热、氧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在日光和85℃分别处理8 h及空气中避光室温存放21 d,番茄红素保留率分别为73.01%、78.58%和57.91%,远高于番茄提取粉的48.58%、60.25%和36.33%;菌体粉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2.42%;小鼠30 d喂养后,能有效提高肝、脑及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表现出较高的体内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菌体粉 稳定性 药代动力学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红 沈海锋 +5 位作者 杨明 嵇国华 冯纬 翁云丹 徐光亮 陈雅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为研究不同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为研究不同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对新醋、一年陈、三年陈、十年陈样品进行理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陈酿能提高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促进玫瑰醋风味和色泽的形成。通过HS-SPME-GC-MS检测到玫瑰醋中共有7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大部分酯类物质在陈酿过程中被降解,而羰基化合物和吡嗪类物质含量在陈酿期间上升显著。利用气味阈值计算出玫瑰醋中共有13种气味活性值大于1的挥发性化合物,且不同陈酿期主要呈味化合物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陈酿期玫瑰醋样品间分离明显,表明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物质组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酿 玫瑰醋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醋酒渣生产酱油制曲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德慧 胡伟莲 冯纬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113,117,共5页
对制醋酒渣替代酱油酿造中主要原料豆粕的制曲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制醋酒渣为曲料培养基对制曲菌株进行了筛选,其中米曲霉A801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和产酶能力。在此基础上,以米曲霉A801为主要菌种,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制曲... 对制醋酒渣替代酱油酿造中主要原料豆粕的制曲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制醋酒渣为曲料培养基对制曲菌株进行了筛选,其中米曲霉A801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和产酶能力。在此基础上,以米曲霉A801为主要菌种,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制曲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米曲霉A801与黑曲霉N205双菌种制曲,菌种配比10∶2,原料配比制醋酒渣∶麸皮∶面粉为6∶3∶1,制曲温度32℃,初始水含量45%,制曲时间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醋酒渣 酱油 制曲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渣食用菌发酵生产功能性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德慧 周利南 +1 位作者 冯纬 活泼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406-409,共4页
利用酿造酱渣的食用菌发酵生产富含真菌多糖的生物饲料。结果表明,平菇P105能在酱渣中快速生长;液体种子培养基添加20%酱渣可促进菌丝球的形成;固体发酵培养基酱渣含量70%时,平菇P105有较快的生长;发酵产物的水分含量为50.5%,多糖为17.... 利用酿造酱渣的食用菌发酵生产富含真菌多糖的生物饲料。结果表明,平菇P105能在酱渣中快速生长;液体种子培养基添加20%酱渣可促进菌丝球的形成;固体发酵培养基酱渣含量70%时,平菇P105有较快的生长;发酵产物的水分含量为50.5%,多糖为17.3%,粗蛋白为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渣 食用菌 发酵 再生利用 功能性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味高木糖醇生物降解口香糖的研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童琦 刘晔 +3 位作者 余筱洁 张益群 张有做 周存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214,共3页
以小麦面筋替代胶基,高木糖醇和可可风味为其特征,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和品质特性分析,研制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可可味高木糖醇口香糖。结果表明,影响口香糖风味及品质的主次因素顺序:β-环糊精>香精>木糖醇>可可粉>小麦面筋... 以小麦面筋替代胶基,高木糖醇和可可风味为其特征,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和品质特性分析,研制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可可味高木糖醇口香糖。结果表明,影响口香糖风味及品质的主次因素顺序:β-环糊精>香精>木糖醇>可可粉>小麦面筋;在条件参数:小麦面筋18g、可可粉3g、香精120μL、β-环糊精1.6g、木糖醇10g时,口香糖适口性较好,品质特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香糖 可可粉 木糖醇 绿色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酱生产菌株米曲霉ZJGS-LZ-12的分泌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晔 朱媛媛 +2 位作者 冯纬 周利南 梁新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该研究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ZJGS-LZ-12为研究对象,米曲霉3.042为对照,通过双向电泳结合生物质谱检测,对其胞外分泌蛋白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米曲霉3.042相比,米曲霉ZJGS-LZ-12胞外蛋白的分泌能力相当,但胞外分泌蛋白... 该研究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ZJGS-LZ-12为研究对象,米曲霉3.042为对照,通过双向电泳结合生物质谱检测,对其胞外分泌蛋白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米曲霉3.042相比,米曲霉ZJGS-LZ-12胞外蛋白的分泌能力相当,但胞外分泌蛋白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表达蛋白点共169个,其中80个蛋白点分泌表达量下调,89个蛋白点分泌表达量上调。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糖类和蛋白质水解过程,主要是水解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蛋白质的酶。其中,淀粉水解酶、半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增强,β-1,4-内切木聚糖酶F3、β-半乳糖苷酶A和阿拉伯半乳聚糖-β-内切半乳聚糖酶A分泌表达量分别上调292、1 156和2 569倍,蛋白酶Pep1和Alp1分泌表达量分别上调100和1 300倍,充分表明运用此菌株发酵有利于改善豆酱的风味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 米曲霉ZJGS-LZ-12 分泌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传统玫瑰醋醅中霉菌的分离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晔 裘纪莹 +2 位作者 周利南 梁新乐 杨立锋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该文对浙江传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应用试验。共获得不同形态的霉菌43株,其中15株属于曲霉属,8株属于青霉属,3株属于毛霉属,2株属于根霉属,2株属于红曲霉属,另外13株尚未能鉴别。这表明传统米醋酿造过程的发... 该文对浙江传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应用试验。共获得不同形态的霉菌43株,其中15株属于曲霉属,8株属于青霉属,3株属于毛霉属,2株属于根霉属,2株属于红曲霉属,另外13株尚未能鉴别。这表明传统米醋酿造过程的发花阶段微生物区系结构复杂。经酶活力测定,所得43株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菌株M1糖化酶活力最高,达6288U,M17蛋白酶活力最高,达1620.1U。采用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M1和M17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实验结果,M1与米根霉相似性(sim值)为71.2%,M17与米曲霉相似性(sim值)为68.0%。以M1和M17菌种制米曲,混合接种500kg发酵缸进行发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1和M17混合接种发花可明显缩短玫瑰醋酿造过程发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醋 霉菌 鉴定 优势菌 混合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渣发酵物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活泼 冯纬 +4 位作者 周利南 戴德慧 张艳萍 李惠 俞远志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020-1022,共3页
对灵芝、平菇发酵酱油渣的发酵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发酵物可显著增加小鼠左后足跖部厚度和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说明灵芝、平菇酱油渣发酵物具有一定的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 酱油渣 食用菌 发酵 再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的呈味核苷酸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文武 冯纬 黄光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3,共4页
文章建立了酱油中呈味核苷酸(鸟苷酸GMP和肌苷酸IMP)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方法中样品以甲醇脱蛋白、C18固相萃取小柱脱色和除杂质,以50mmol/L pH 4.6的磷酸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等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 文章建立了酱油中呈味核苷酸(鸟苷酸GMP和肌苷酸IMP)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方法中样品以甲醇脱蛋白、C18固相萃取小柱脱色和除杂质,以50mmol/L pH 4.6的磷酸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等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显示:GMP和IMP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2,13.8min,区分度很好,酱油样品在25min内可完全分离,GMP和IMP在5.00~50.0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可达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2.08%和1.83%,方法检出限(RSN=3)分别为0.52,0.23mg/L,定量限(RSN=10)分别为1.74,0.77mg/L,酱油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0%~105.0%之间。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酱油中呈味核苷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味核苷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酱油 鸟苷酸 肌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酿造中米曲霉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磊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Z2期77-77,共1页
米曲霉是酱油酿造过程中常应用到的菌株,在酱油生产期间,酱油曲霉、米曲霉会分泌出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上述物质可水解原料内的纤维素、淀粉、蛋白质,使其产生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对于酱油酿造而言,菌株酶系分布会在很大程度... 米曲霉是酱油酿造过程中常应用到的菌株,在酱油生产期间,酱油曲霉、米曲霉会分泌出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上述物质可水解原料内的纤维素、淀粉、蛋白质,使其产生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对于酱油酿造而言,菌株酶系分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酱油风味,因受到长期保藏、移种等因素的影响,菌种会呈现出退化现象,降低了曲霉菌代谢功能及其活动,对酱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酿造 米曲霉 酱油生产 纤维素酶 移种 退化现象 酶系 制曲 低盐固态发酵 菌丝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包用小麦粉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黎标 《现代面粉工业》 2018年第5期19-21,共3页
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常用食品,为了保证面包的制作与食用品质,生产面包用小麦粉时一般选用国产优质小麦为主要原料,从原料、生产过程、成品存储以及添加剂4个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提出生产优质面包用小麦粉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 面包 面包用小麦粉 生产过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粉添加剂溴酸钾的危害及替代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黎标 《现代面粉工业》 2016年第1期23-24,共2页
溴酸钾是我国规定禁用的一种面粉添加剂。主要用于面包生产的溴酸钾,就是一个从曾经广泛使用到严格限制,直至被逐渐禁止使用的例子。本文综述了溴酸钾的用途和危害,介绍了用碘滴定法(AACC48-42)、阴离子交换-电化学检测法检测溴酸钾的方... 溴酸钾是我国规定禁用的一种面粉添加剂。主要用于面包生产的溴酸钾,就是一个从曾经广泛使用到严格限制,直至被逐渐禁止使用的例子。本文综述了溴酸钾的用途和危害,介绍了用碘滴定法(AACC48-42)、阴离子交换-电化学检测法检测溴酸钾的方法,侧重介绍了溴酸钾的替代品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酸钾 替代品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出粉率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黎标 《现代面粉工业》 2017年第4期13-15,共3页
出粉率是面粉企业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由于副产品价格低于面粉,所以以同样小麦生产的面粉厂,出粉率高则企业效益高,小麦出粉率低则企业效益低。文章从原料质量、生产操作、设备配置三方面因素分析其对出粉率的影响,并探讨提高面粉出粉... 出粉率是面粉企业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由于副产品价格低于面粉,所以以同样小麦生产的面粉厂,出粉率高则企业效益高,小麦出粉率低则企业效益低。文章从原料质量、生产操作、设备配置三方面因素分析其对出粉率的影响,并探讨提高面粉出粉率的有关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出粉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