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三江汇地区森林植被固碳抵消能源排放能力评估及情景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世芹 夏凡 +2 位作者 周丽娟 王祥荣 谢玉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119,共7页
森林植被固碳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区域碳中和发挥着重要的碳汇作用。以生物量法和CASA模型法相结合,评估杭州市三江汇地区森林植被固碳能力;采用CEADs县级碳排放清单估算三江汇地区的能源碳排放量;综合碳汇和碳排... 森林植被固碳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区域碳中和发挥着重要的碳汇作用。以生物量法和CASA模型法相结合,评估杭州市三江汇地区森林植被固碳能力;采用CEADs县级碳排放清单估算三江汇地区的能源碳排放量;综合碳汇和碳排评估该地区森林植被固碳对能源碳排放量的抵消率。从碳减排和增汇2个方面,对森林植被抵消能源碳排放的能力进行未来情景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2017年三江汇地区森林植被固碳量为4.98×10^(4)t,能源碳排放量为2.07×10^(6)t,森林植被能源碳排放的抵消率为2.41%,三江汇森林植被能源碳抵消率呈现出“东低西高、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2)研究设置9个情景对2030年森林植被碳抵消率进行定量预测,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森林植被面积增加有利于提升森林植被对能源碳排放量的抵消能力,森林面积每增加5%,森林植被对能源碳排放量抵消率可提高0.12%~0.29%;减少人均能源碳排放对提高森林植被碳抵消能力的效果更为显著,人均能源碳排由2.77t/人降低为0.90和0.72t/人,森林植被碳抵消率可分别提高2.21%~2.43%和3.36%~3.94%。定量评估区域森林植被固碳能力对能源碳排放量的抵消作用及其预测研究,能为未来杭州市三江汇地区及其他地区的“碳中和”目标实现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森林植被固碳 能源碳排 碳抵消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隧道遮光棚段光过渡效应与经济性的结合 被引量:19
2
作者 敖敏霞 《隧道建设》 2004年第4期76-77,51,共3页
通过对新城隧道出入口光过渡效应的研究 ,结合景观要求 ,确定洞口光过渡段建筑形式 ,并综合考虑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提出最佳梁间距值 ,达到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统一。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新城隧道 光过渡 遮光棚 梁间距 安全性能 基坑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最大冲刷深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天乐 史英标 +1 位作者 鲁海燕 杨元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60,共5页
针对钱塘江河口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变化的实际情况,从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运动方程、不平衡泥沙输移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出发,建立了钱塘江河口平面二维动床数学模型。以钱塘江河口的典型实测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的实测资料对模型的... 针对钱塘江河口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变化的实际情况,从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运动方程、不平衡泥沙输移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出发,建立了钱塘江河口平面二维动床数学模型。以钱塘江河口的典型实测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的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潮位、流速、含沙量及河床冲淤变形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数值模拟,预测结果与动床物理模型及地质详勘的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动床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预测成果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床数学模型 最大冲刷深度 极端洪水 过江隧道 钱塘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折线桁架体育场挑篷结构的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成 黄昊明 高博青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0-604,共5页
根据大型体育场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一种新型体育场挑篷结构形式.该结构由相邻两榀桁架上下错动而成.分析其固有频率和温度内力分布,表明该结构整体刚度大,温度内力较小,可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对桁架的榀数、厚度及高差进行参数分析,计算... 根据大型体育场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一种新型体育场挑篷结构形式.该结构由相邻两榀桁架上下错动而成.分析其固有频率和温度内力分布,表明该结构整体刚度大,温度内力较小,可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对桁架的榀数、厚度及高差进行参数分析,计算比较用钢量、刚度,验证其具有较大的平面外刚度,并给出合理的设计参数.分析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的分布,说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与国家体育场比较,证明该新型结构经济性好,是一种优良的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篷结构 桁架 受力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规划条件的实操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贺俏毅 陈松 吴燕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45,共5页
地下空间规划条件是所有地下空间项目开发的基础,是理顺地下空间开发过程和进行产权确认的首要条件。文章通过分析现状地下空间规划条件缺失的现象和原因,提出地下空间规划条件需要包含的关键要素以及加强规划条件作用的积极措施,以提... 地下空间规划条件是所有地下空间项目开发的基础,是理顺地下空间开发过程和进行产权确认的首要条件。文章通过分析现状地下空间规划条件缺失的现象和原因,提出地下空间规划条件需要包含的关键要素以及加强规划条件作用的积极措施,以提高政府行政许可的严肃性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规划条件 开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