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非干扰式智能监测的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特征
- 1
-
-
作者
郭强
陈志强
杨峰
-
机构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杭州市金沙湖实验学校
宁波市镇海区古塘初级中学
-
出处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1,56,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1FTYB005)
宁波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专项教学改革项目(JYSJZX-JD-2025003)。
-
文摘
目的通过非干扰式智能监测设备探索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性别、年级、项目特征,考察课堂运动负荷达标率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A市某中学初中生(男生89人、女生67人,4720人次)及其118节体育课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达标率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①运动负荷达标率均为大体育课>篮球课>田径课;②不同性别(t=1.682,P<0.05)、不同年级(t=−3.335,P<0.01)的运动负荷达标率具有显著性差异;③在80%(OR80%=3.02,P<0.05)和85%运动负荷达标率界值点(OR85%=4.33,P<0.05),男生达成目标的概率显著高于女生;在75%运动负荷达标率界值点时,八年级达成目标的概率显著高于七年级(OR75%=6.91,P<0.05)。结论①运动负荷达标率存在显著的项目、年级和性别差异;②不同体测等级和体重等级下的运动负荷达标率不存在差异性;③运动负荷达标率达到80%及以上水平时,男生达标率更高。
-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运动负荷
智能穿戴
中学体育
非干扰式监测
-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exercise load
intelligent wearing
PE in middle schools
non-interferenc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
分类号
G807.3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