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聪聪 楼敏 +10 位作者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与医院外卒中(2949例)患者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医院内卒中患者比医院外卒中患者的入院至影像时间长[53.5(32.0,79.8)min vs 20.0(14.0,28.0)min, P < 0.01]、影像至溶栓时间长[47.5(27.3,64.0)min vs 36.0(24.0,53.0)min, P <0.01]、入院至溶栓时间长[99.0(70.5,140.5)min vs 55.0(41.0,74.0)min, P < 0.01 ]。在医院内卒中患者中,高级卒中中心比初级卒中中心入院至影像时间更长[59.5(44.5,83.3)min vs 37.5 (16.5,63.5)min, P < 0.01 ],入院至溶栓时间更长[110.0(77.0,145.0)min vs 88.0(53.8,124.3)min, P < 0.05],但影像至溶栓时间更短[36.5(23.8,60.3)min vs 53.5(34.3,64.8)min,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 = 0.934,95 % CI: 0.882~ 0.989, P <0.05)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OR = 0.912,95 % CI: 0.855~0.973, P <0.01)是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医院外卒中相比,医院内卒中存在一定延误,未来需要建立更加流畅的医院内卒中溶栓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卒中/影像诊断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戒断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童旭英 马蒙恩 +1 位作者 陈考珍 顾柏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5-265,275,共2页
嗜酒者突然停饮或急骤减少饮酒时出现各种精神障碍或身体功能紊乱,而再饮则可使症状迅速消失的特点称为戒断综合症,现将此类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神经科在1993年7月~2001年7月住院病人中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 嗜酒者突然停饮或急骤减少饮酒时出现各种精神障碍或身体功能紊乱,而再饮则可使症状迅速消失的特点称为戒断综合症,现将此类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神经科在1993年7月~2001年7月住院病人中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酒戒断综合征32例,均为男性,年龄32~40岁8例,41~50岁12例,51岁以上12例,其中工人14例,农民10例,市民4例,干部2例,教师2例;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8例,初中22例,高中4例;已婚24例,未婚3例,离异5例。因急性胃肠炎(8例)、胆囊炎(6例)、胰腺炎(1例)、支气管哮喘(2例)、肺炎(5例)、糖尿病(2例)、胃切除术(2例)、前列腺手术(1例)、脑血管病(5例)停酒后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戒断综合征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复发性脑梗死 被引量:6
3
作者 孟宜良 金扬 +1 位作者 宣海仙 赵荣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22-72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是否与脑梗死的复发性有关。方法 :研究 80例 2年内复发的脑梗死患者在首发和复发时血浆FIB的含量 ,12 0例 2年内未复发的脑梗死患者血浆FIB的含量 ,同时分析血浆FIB含量与年龄、复发时间、脑梗死亚...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是否与脑梗死的复发性有关。方法 :研究 80例 2年内复发的脑梗死患者在首发和复发时血浆FIB的含量 ,12 0例 2年内未复发的脑梗死患者血浆FIB的含量 ,同时分析血浆FIB含量与年龄、复发时间、脑梗死亚型的关系。结果 :复发脑梗死血浆FIB较未复发的脑梗死以及健康对照组高(P <0 0 0 1) ,血浆FIB随年龄增高而增高 ,6个月内复发的脑梗死患者血浆FIB增高明显 ,血浆FIB与不同的脑梗死亚型关系不大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B3病毒感染对HL-1心肌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彭俊 魏文娟 +3 位作者 钱正明 黄建振 高世龙 张召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05,共5页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及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形成DCM的重要病因,而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最为常见。间充质干细胞(MSC)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及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形成DCM的重要病因,而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最为常见。间充质干细胞(MSC)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中,但其应用于心肌炎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对HL-1心肌细胞及MSC的影响,以期寻找一种新的心肌炎的治疗措施。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培养HL-1心肌细胞、MSC,生长至80%汇合状态待用。分别将HL-1心肌细胞、MSC分为未感染组、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 h组,其中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 h组分别用CVB3感染4、12、24 h,未感染组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VB3基因拷贝数。分别将HL-1心肌细胞、MSC分为未感染组、感染组,其中感染组用CVB3感染,未感染组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 h,分别于感染后4、12、24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活性。用CVB3分别感染HL-1心肌细胞(HL-1心肌细胞组)、MSC(MSC组),采用病毒空斑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HL-1心肌细胞未感染组、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h组CVB3基因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未感染组、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 h组CVB3基因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1心肌细胞感染组感染后4、12、24 h细胞活性小于HL-1心肌细胞未感染组(P<0.05)。HL-1心肌细胞未感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1心肌细胞感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未感染组与MSC感染组感染后4、12、24 h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未感染组、感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1心肌细胞组病毒滴度大于MSC组(P<0.05)。结论 CVB3能够在HL-1心肌细胞中复制,感染CVB3后HL-1心肌细胞活性降低;但CVB3不能在MSC中复制,且感染CVB3后MSC细胞活性并未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B型 肌细胞 心脏 间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冲十三味丸致不良反应7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文香 陈月芳 沈利君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扎冲十三味丸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与ALT、TB、ALB、HGB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太加斌 徐校成 +5 位作者 任萍萍 赵妙林 洪亮 吕颖颖 马蒙恩 刘志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347-1349,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与ALT、TB、ALB、HGB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AS、SDS量表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同时进行ALT、TB、ALB、HGB测定。结果:心理行为干预组与非心理行为干预组指标ALT、ALB、HGB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与ALT、TB、ALB、HGB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AS、SDS量表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同时进行ALT、TB、ALB、HGB测定。结果:心理行为干预组与非心理行为干预组指标ALT、ALB、HGB均存在统计学差异;ALT与TB、ALB呈显著相关性;SDS、SAS与ALT、TB、ALB、HGB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使指标ALT、ALB及HGB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行为干预 原发性肝癌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正散不同剂型改善大鼠面神经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红琴 曹利民 +3 位作者 金满意 王建龙 柴晓萍 田苗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17-623,共7页
目的:比较牵正散不同剂型对面神经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最优治疗方法。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粉剂组、水煎剂组各18只和对照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用血管钳夹闭面神经造成面神经损伤的大鼠模型。粉剂组给予牵正散普... 目的:比较牵正散不同剂型对面神经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最优治疗方法。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粉剂组、水煎剂组各18只和对照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用血管钳夹闭面神经造成面神经损伤的大鼠模型。粉剂组给予牵正散普通粉加黄酒调匀后灌胃,水煎剂组以牵正散常规煎煮后取汤剂2 mL灌胃(各组牵正散2430 mg·kg^(-1)·d^(-1)),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后正常喂养7 d。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喂养21 d。分别于治疗7 d、14 d、21 d时对各造模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测、面神经组织学观察。并于治疗14 d后行肝肾功能检测评估安全性。结果:行为学评分比较,术后14 d粉剂组、水煎剂组比模型组评分更低(P<0.05)。面神经电生理检测比较,术后14 d,与模型组比较,水煎剂组、粉剂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MAP)潜伏期均降低(P<0.05),粉剂潜伏期恢复更快(P<0.01)。术后21 d,粉剂组与水煎剂组比较,CMAP波幅明显升高。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7 d模型组、粉剂组、水煎剂组均可见神经基底膜萎缩,大量细胞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 d模型组仍有神经束萎缩,粉剂组、水煎剂组神经基底膜组织结构部分恢复,部分可见神经束膜,细胞肿胀有所消退,仍可见部分细胞空泡变性。术后21 d模型组神经基底膜萎缩有所恢复,神经结构部分显示,部分细胞仍有空泡变性;粉剂组、水煎剂组,神经组织结构恢复,细胞排列有序,肿胀变性明显减少,但普通粉剂组可见少量血管增生,神经细胞增生。对照组组织各层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有序,无明显阳性表达。结论:牵正散治疗面神经损伤大鼠作用显著,粉剂能更好地促进面神经损伤大鼠的面神经电生理及组织结构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正散 不同剂型 大鼠 面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酰基莲心碱对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和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彭俊 曹锋 +2 位作者 黄从新 江洪 王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二乙酰基莲心碱(diacetyl-linesinine)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体重1.5~2.0kg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10、30、100μmol/L的二... 目的:探讨二乙酰基莲心碱(diacetyl-linesinine)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体重1.5~2.0kg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10、30、100μmol/L的二乙酰基莲心碱对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作用。结果:二乙酰基莲心碱浓度依赖性减少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10、30、100μmol/L的二乙酰基莲心碱可使峰值瞬时外向钾电流降低14.7%、26.7%和36.6%;使内向整流钾电流降低13.7%、25.3%和31.1%。结论:二乙酰基莲心碱可浓度依赖性阻滞兔心室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酰基莲心碱 内向整流钾电流 瞬时外向钾电流 心室肌细胞膜 大耳白兔 单个心室肌细胞 影响 结论 新西兰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救治肺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沈跃飞 王云超 陈凌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1333-1334,共2页
目的评价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 目的评价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pH值、PaCO2改善程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无误吸、面部压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没有紧急插管指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对肺性脑病患者可以首先考虑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性脑病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克生减缓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时间窗研究
10
作者 厉芳 郑浏璞 +3 位作者 翁建龙 郭涛 宋兴伟 郑荣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咪唑克生减缓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药效作用时间窗。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EAE-盐水组、EAE-咪唑克生第1~7天给药组、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从EAE建模开始予腹腔注射咪唑克生(2 m... 目的:探讨咪唑克生减缓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药效作用时间窗。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EAE-盐水组、EAE-咪唑克生第1~7天给药组、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从EAE建模开始予腹腔注射咪唑克生(2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至发病第15天处死。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情况、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与EAE-盐水组比较,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大鼠发病率均下降,临床症状均减轻,潜伏期延长,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CNS内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而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炎症性髓鞘脱失病理学改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减少小胶质细胞数量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中枢神经系统内IL-17表达减少,而IL-10表达增加(P<0.01)。结论:咪唑克生对大鼠EAE的有效作用时间窗在实验大鼠免疫诱导后第8~14天(发病初始期),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克生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胶质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陶安阳 王志敏 +9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533例)和未出血转化组(2739例),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心房颤动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结果: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起病至溶栓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血糖水平、心房颤动患者比例高于未出血转化组( P <0.05或 P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独立相关( OR = 2.527 ,95 % CI :2.030~3.146, P <0.01)。结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心房颤动/病因学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钟晚思 陈智才 +10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 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 OR =0.856,95 % CI :0.664~1.103, P > 0.05 )。结论: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时间提前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红芳 龚筱弦 +10 位作者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陈智才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预后良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再灌注时间(DRT)与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DNT和DRT分别是单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OR = 0.994,95 % CI :0.991~0.997, P < 0.01;OR = 0.989 ,95 % CI :0.983~0.995, P < 0.01 )。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DN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4.7 %;而对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DR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11.4 %。结论:缩短时间窗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或DRT,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再灌注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再灌注 血管内治疗 时间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泮飞虎 楼敏 +10 位作者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1家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比较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 目的:比较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1家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比较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的基线资料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是否为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患者7 d病死率、 3个月病死率和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均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 >0.05)。结论:浙江省周末与非周末、工作日夜间与白天、非常规工作时间与常规工作时间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