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费美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对糖尿病肾病(DN)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以探讨其在DN治疗中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2型DN(Ⅲ期)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n=34)、厄贝沙坦治疗组(B,...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对糖尿病肾病(DN)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以探讨其在DN治疗中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2型DN(Ⅲ期)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n=34)、厄贝沙坦治疗组(B,n=42)和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治疗组(C,n=44)。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GB)、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的变化,分光分析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24h尿蛋白定量、FGB、BUN、SCr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TG、K+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A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C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B组治疗后亦显著改善(P<0.05)。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1),而A和B组未见上述变化(P>0.05)。A、B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4.1%、61.9%和81.8%,C组显著优于A和B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提高了DN患者体内SOD活性和降低了MDA的表达,改善了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并可进一步降低24h尿蛋白定量,从而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厄贝沙坦 古拉定 氧化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内脂素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寿荣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Hbalc、TC、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内脂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Hbalc、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P<0.01),罗格列酮组FPG和Hbalc减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C、TG、LDL和内脂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罗格列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与对照组(2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具有高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和内脂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罗格列酮 内脂素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旁路术与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肠促胰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大会 沈未 +1 位作者 王春红 贾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82-686,共5页
目的:观察胃肠旁路术与应用二肽基肽酶-IV(DPP-IV)抑制剂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及肠-胰岛轴激素分泌,进一步了解术后代谢改变机制。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胃肠旁路术组(n=42)与DPP-IV抑制剂治疗... 目的:观察胃肠旁路术与应用二肽基肽酶-IV(DPP-IV)抑制剂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及肠-胰岛轴激素分泌,进一步了解术后代谢改变机制。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胃肠旁路术组(n=42)与DPP-IV抑制剂治疗组(n=33)。观察并比较治疗后各项代谢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胃肠旁路术组患者血糖、血脂、体质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DPP-IV抑制剂治疗组体质量、血脂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肠旁路术组饮食刺激后胰升糖素样肽-1(GLP-1)水平增加。结论:术后肠促胰素水平的增加可能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下降起关键作用。手术治疗明显优于DPP-IV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葡萄糖依赖促胰岛素分泌多肽 胰升糖素样肽-1 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