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影响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
13
1
作者
韩哲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8期158-159,共2页
通过对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制度、队伍建设、业务熟练程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气象测报制度管理,落实业务...
通过对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制度、队伍建设、业务熟练程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气象测报制度管理,落实业务质量考核;充分激发、调动观测员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大力弘扬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等,为我国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台站
气象测报业务
因素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亚夏季风对珠穆朗玛峰北坡地面风场的影响
被引量:
19
2
作者
周立波
邹捍
+2 位作者
马舒坡
李鹏
吴瑞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3-1186,共14页
喜马拉雅山区毗邻南亚季风区,其陡峭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表状态在强烈太阳辐射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局地环流系统。为了正确理解该环流系统与南亚天气气候过程的可能关联,本文利用HEST2006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强化实验期间获得的2006年5~6...
喜马拉雅山区毗邻南亚季风区,其陡峭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表状态在强烈太阳辐射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局地环流系统。为了正确理解该环流系统与南亚天气气候过程的可能关联,本文利用HEST2006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强化实验期间获得的2006年5~6月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实时的大气环流资料,对该地区地面风场与南亚夏季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南亚夏季风间歇期,喜马拉雅山区以晴空天气为主,太阳辐射强烈,绒布河谷地区地面盛行沿河谷方向的偏南下行气流;南亚夏季风强盛期,喜马拉雅山区多为云雨天气,太阳辐射减弱,地面风场强度明显减弱。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山谷内部的地面环流系统几乎不受其高层大气环流的影响,而与太阳辐射通量及南亚夏季风指数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认为南亚夏季风对喜马拉雅山区地面环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该地区的大气热力和辐射状况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南亚夏季风
局地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地面风场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周立波
邹捍
+2 位作者
马舒坡
李鹏
吴瑞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1-1198,共8页
利用2007年6月强化观测实验期间获得的大气观测资料和同时期的NCEP/NCAR大尺度再分析资料,结合2006年同期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了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地区的地面风场状况及其对南亚夏季风的响应,并与2006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
利用2007年6月强化观测实验期间获得的大气观测资料和同时期的NCEP/NCAR大尺度再分析资料,结合2006年同期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了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地区的地面风场状况及其对南亚夏季风的响应,并与2006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6月绒布河谷地区的风场也存在强弱变化,其逐日变化也与南亚夏季风指数有一定关系:在绒布河谷弱风期间,南亚夏季风强盛,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地区形成的强烈涡旋可以把暖湿气流向西北方向输送,从而在河谷地区形成温度和湿度高值;在局地强风期间,南亚夏季风季风指数变化较大,此时绒布河谷地区的风场变化对季风的响应很小,可能主要为大气热力驱动。比较2006年和2007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南亚夏季风可以通过改变局地辐射和热力状况的改变而影响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地区地面环流的变化,但其影响程度随季风的强弱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南亚夏季风
局地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1.7”河南暴雨暖湿季风输送带加强及关键天气流型的准地转位涡反演
被引量:
7
4
作者
谢作威
布和朝鲁
+4 位作者
诸葛安然
连汝续
廖振杨
阎洁
林大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7-1166,共20页
本文使用站点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利用准地转位涡分部反演,重点分析了2021年7月18~21日(简称“21.7”)河南极端暴雨中暖湿季风输送带加强的机理及其关键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持续西伸至中国东部地...
本文使用站点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利用准地转位涡分部反演,重点分析了2021年7月18~21日(简称“21.7”)河南极端暴雨中暖湿季风输送带加强的机理及其关键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持续西伸至中国东部地区,其西南部宽广的东南风将暖湿气流和河南地区高位涡输送至西北地区;同时,西北地区阿拉善高原热低压受感热加热而加强,在近地面层及其东侧的河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750~650 hPa)产生正位涡异常,与河南地区低压环流形成大范围高位涡异常,从而与副热带高压形成较大范围的对峙。准地转位涡反演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这一天气流型导致河南南部南风的加强,有效地将暖湿输送带中高温高湿的气块输送至河南地区,成为7月20日极端暴雨发生的关键因子之一。对于7月20日河南地区的南风,主要来自于副热带高压的贡献,其次是河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高位涡异常,而河南局地低压环流的贡献略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暴雨
暖湿输送带
位涡反演
副热带高压
热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
13
1
作者
韩哲
机构
杭州市萧山区气象局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8期158-159,共2页
文摘
通过对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制度、队伍建设、业务熟练程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气象测报制度管理,落实业务质量考核;充分激发、调动观测员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大力弘扬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等,为我国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台站
气象测报业务
因素
对策建议
分类号
S165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亚夏季风对珠穆朗玛峰北坡地面风场的影响
被引量:
19
2
作者
周立波
邹捍
马舒坡
李鹏
吴瑞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低层大气探测部
杭州市萧山区气象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3-1186,共1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4053301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前沿领域创新项目(8-070203)共同资助
文摘
喜马拉雅山区毗邻南亚季风区,其陡峭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表状态在强烈太阳辐射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局地环流系统。为了正确理解该环流系统与南亚天气气候过程的可能关联,本文利用HEST2006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强化实验期间获得的2006年5~6月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实时的大气环流资料,对该地区地面风场与南亚夏季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南亚夏季风间歇期,喜马拉雅山区以晴空天气为主,太阳辐射强烈,绒布河谷地区地面盛行沿河谷方向的偏南下行气流;南亚夏季风强盛期,喜马拉雅山区多为云雨天气,太阳辐射减弱,地面风场强度明显减弱。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山谷内部的地面环流系统几乎不受其高层大气环流的影响,而与太阳辐射通量及南亚夏季风指数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认为南亚夏季风对喜马拉雅山区地面环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该地区的大气热力和辐射状况完成的。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南亚夏季风
局地环流
Keywords
Himalayas
Mt. Qomolangma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Local circulation
分类号
P452.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地面风场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周立波
邹捍
马舒坡
李鹏
吴瑞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低层大气探测部
杭州市萧山区气象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1-1198,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4053301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前沿领域创新项目(8-070203)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2007年6月强化观测实验期间获得的大气观测资料和同时期的NCEP/NCAR大尺度再分析资料,结合2006年同期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了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地区的地面风场状况及其对南亚夏季风的响应,并与2006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6月绒布河谷地区的风场也存在强弱变化,其逐日变化也与南亚夏季风指数有一定关系:在绒布河谷弱风期间,南亚夏季风强盛,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地区形成的强烈涡旋可以把暖湿气流向西北方向输送,从而在河谷地区形成温度和湿度高值;在局地强风期间,南亚夏季风季风指数变化较大,此时绒布河谷地区的风场变化对季风的响应很小,可能主要为大气热力驱动。比较2006年和2007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南亚夏季风可以通过改变局地辐射和热力状况的改变而影响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地区地面环流的变化,但其影响程度随季风的强弱可能有所不同。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南亚夏季风
局地环流
Keywords
Himalayas
Mt. Qomolangma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Local circulation
分类号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1.7”河南暴雨暖湿季风输送带加强及关键天气流型的准地转位涡反演
被引量:
7
4
作者
谢作威
布和朝鲁
诸葛安然
连汝续
廖振杨
阎洁
林大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杭州市萧山区气象局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
气象
局
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中国
气象
局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7-1166,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30424,41875078
华能集团总部科技项目“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系统”科技专线(一期)HNKJ20-H88。
文摘
本文使用站点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利用准地转位涡分部反演,重点分析了2021年7月18~21日(简称“21.7”)河南极端暴雨中暖湿季风输送带加强的机理及其关键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持续西伸至中国东部地区,其西南部宽广的东南风将暖湿气流和河南地区高位涡输送至西北地区;同时,西北地区阿拉善高原热低压受感热加热而加强,在近地面层及其东侧的河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750~650 hPa)产生正位涡异常,与河南地区低压环流形成大范围高位涡异常,从而与副热带高压形成较大范围的对峙。准地转位涡反演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这一天气流型导致河南南部南风的加强,有效地将暖湿输送带中高温高湿的气块输送至河南地区,成为7月20日极端暴雨发生的关键因子之一。对于7月20日河南地区的南风,主要来自于副热带高压的贡献,其次是河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高位涡异常,而河南局地低压环流的贡献略小。
关键词
河南暴雨
暖湿输送带
位涡反演
副热带高压
热低压
Keywords
Henan rainstorm
Warm and moist conveyor belt
Potential vorticity inversion
Subtropical high
Thermal low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影响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韩哲
《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亚夏季风对珠穆朗玛峰北坡地面风场的影响
周立波
邹捍
马舒坡
李鹏
吴瑞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地面风场变化的比较研究
周立波
邹捍
马舒坡
李鹏
吴瑞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21.7”河南暴雨暖湿季风输送带加强及关键天气流型的准地转位涡反演
谢作威
布和朝鲁
诸葛安然
连汝续
廖振杨
阎洁
林大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