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楼宇梁 陈国英 +5 位作者 王灿锋 费慧 孙观荣 全仁夫 李伟 洪锋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单侧骨水泥强化组(骨水泥组)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双侧置钉(螺钉组)。骨水泥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2.1±8.1)岁。螺钉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65.1±9.3)年。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5~36个月。骨水泥组手术时间(70.1±17.3)min,明显短于螺钉组(78.6±1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VAS术后1年(1.5±0.5)分、末次随访(0.5±0.3)分低于螺钉组术后1年(1.8±0.3)分、末次随访(0.8±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术后1年(6.2±1.2)°、(86.6±3.5)%、(91.1±2.5)%,末次随访(6.4±0.7)°、(85.5±3.3)%、(90.5±6.3)%,均优于螺钉组术后1年(6.8±1.4)°、(83.1±2.4)%、(89.9±3.4)%和末次随访(7.1±1.1)°、(82.6±4.1)%、(87.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螺钉组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拔出,末次随访时予拆除螺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但前者内固定系统更稳定,长期随访时能有效维持伤椎前中柱高度和伤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慢性腰背痛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按摩对脊柱侧弯行3D打印技术矫形术患者脊椎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红亚 孔雅萍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对脊柱侧弯行3D打印矫形术患者脊椎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262例行3D打印技术矫形术的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根据患者术后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对脊柱侧弯行3D打印矫形术患者脊椎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262例行3D打印技术矫形术的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根据患者术后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1例,观察组术后采取中医推拿按摩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测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躯干旋转角、最大Cobb角,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功能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康复干预前后疼痛变化情况。结果:干预90 d后,观察组躯干旋转角、最大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90 d后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患者行术前3D打印矫正术后,科学、合理的实施中医推拿按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旋转角、最大Cobb角,提高患者脊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脊柱 康复 打印 三维 脊柱侧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全仁夫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
3
作者 辛大伟 罗淦 裘世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32-35,40,共5页
目的 探讨全仁夫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整理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全仁夫教授门诊治疗AS患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并采用关联规则、聚类... 目的 探讨全仁夫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整理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全仁夫教授门诊治疗AS患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并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本研究共收录处方85首,涉及药物116种,其中高频中药26味,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居多,药物主入肝、肾、脾经,药物功效主要为祛风湿类和补虚类。得出常用药物模式14个及关联性用药组合20个,分析获得聚类处方组合4个。结论 全仁夫教授治疗AS的用药规律为祛风湿与补肝肾并用,标本兼治;主张温督散寒、行气活血;同时重视补养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全仁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楠 许建柱 +2 位作者 陈恩良 赵士杰 全仁夫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4期339-346,共8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PPSF)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胸腰段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63例;年龄65~70岁,平均67.2岁;T_(1...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PPSF)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胸腰段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63例;年龄65~70岁,平均67.2岁;T_(11)15例,T_(12)32例,L_129例,L_21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PSF结合PVP治疗组(A组,43例),PVP治疗组(B组,5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骨水泥用量、术后卧床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1年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手术时间A组为(96.2±28.7)min,B组为(31.8±10.6)min;术中出血量A组为(62.2±25.5)ml,B组为(25.4±10.9)ml;伤椎骨水泥用量A组为(5.5±0.5)ml,B组为(4.9±1.1)ml;术后卧床时间A组为(5.1±1.8)d,B组为(1.8±0.7)d。A组较B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伤椎骨水泥用量更大,术后卧床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及1年伤椎高度百分比、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A组[(85.6±3.5)%和(11.9±5.3)°]均优于B组[(84.2±4.5)%和(15.3±3.4)°](P<0.05)。B组出现3例伤椎再次骨折塌陷的情况。两组患者术后3 d、1年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PSF结合PVP较单纯采用PVP治疗胸腰段OVCF,能获得较强的椎体强度和刚度,更有利于改善伤椎的复位效果,维持伤椎高度,防止椎体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button与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楼宇梁 洪建军 +3 位作者 邵希文 卢晓郎 郑亦静 赖红燕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3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患者,按术中内固定材料,分为皮质螺钉内... 目的 :探讨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3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患者,按术中内固定材料,分为皮质螺钉内固定(A组)和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固定(B组)。其中A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9~63岁,平均(37.90±4.67)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按Danis-Weber分型:B型8例,C型18例;按照Lau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SER)9例,旋前外展(PAB)10例,旋前外旋(PER)7例。B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8.70±6.03)岁;左侧6例,右侧6例;按Danis-Weber分型:B型4例,C型8例;按Lau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3例,旋前外展2例,旋前外旋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创口愈合情况及术后负重时间,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3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更长、经济费用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胫腓骨重叠宽度、胫腓骨间隙、内踝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随访,A组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8周螺钉断裂,踝穴无移位,B组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装置脱落,踝穴无移位。术后AOFAS评分:A组(87.50±8.67)分,优18例,良4例,可4例;B组(86.23±7.42)分,优7例,良4例,可1例。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是一种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弹性固定装置,其固定效果与螺钉内固定相似,但避免了螺钉断裂风险,术后无须常规取出,有利于患者提前进行负重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恩良 王楠 全仁夫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54.6岁。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CDF治疗组(A组,17例)和ACCF治疗组(B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组分别为(106.3±22.6)min、(52.2±26.4)ml,B组分别为(115.6±16.8)min、(61.7±20.7)ml,手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曲度和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A组分别为(11.28±1.40)°、(17.56±1.90)°、(16.64±1.80)°和(4.93±4.20)°、(9.44±2.60)°、(9.25±2.80)°,B组分别为(10.59±1.20)°、(16.26±2.10)°、(15.76±2.50)°和(4.75±3.90)°、(7.98±2.10)°、(7.79±3.00)°。两组患者术后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较B组恢复更明显(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JOA评分A组分别为9.46±1.70、11.56±1.40、14.86±1.20,B组分别为9.11±1.50、11.40±1.30、15.12±1.60。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出现吞咽梗阻感2例,cage移位1例,未发生钛板螺钉松动;B组出现吞咽梗阻感4例,钛网沉降2例,钛板螺钉松动1例。结论: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有效减压,改善病椎Cobb角及颈椎生理曲度。ACDF术式可直接去除椎间水平的致压物,椎体破坏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ACCF术式椎体次全切除,操作空间大,易于去除椎体后缘骨赘及钙化的后纵韧带。长期随访显示,ACDF与ACCF术式效果良好,技术成熟,疗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 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内侧入路倒L形切口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被引量:18
7
作者 洪锋 王楠 陈冠军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1期1027-103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重建钢板固定后髁治疗1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8-71岁,平均45.5岁...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重建钢板固定后髁治疗1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8-71岁,平均4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15 d,平均9.2 d。按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Ⅳ型2例,Ⅴ型7例,Ⅵ型4例。按三柱理论分型:内侧柱合并后柱骨折2例,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6例,三柱骨折11例。术前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X线及CT检查完善。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内后侧切口皮肤感染,加强换药后愈合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栓塞、内固定断裂失效、骨折再移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患者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骨折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8.2个月。HSS评分总分82.1±7.3;优9例,良7例,中2例,差1例。术后3 d与术后1年骨折愈合后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倒"L"形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显露充分,损伤小,内固定安装方便、有效。重建钢板具有易于塑形、支撑性较强、内植入体积小、费用低廉的优点,配合恰当的术后康复训练,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汤样华 曾林如 +3 位作者 岳振双 辛大伟 胡中青 徐灿达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21例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20~75岁,平均45.6岁;左足13例,右足8例;交通伤5例,碾压伤6例,重物压伤10例。跖跗关节损... 目的:探讨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21例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20~75岁,平均45.6岁;左足13例,右足8例;交通伤5例,碾压伤6例,重物压伤10例。跖跗关节损伤根据Myerson分型:B2型5例,C1型9例,C2型7例。软组织损伤按照Gustilo分型:ⅡB型5例,ⅢA型10例,ⅢB型6例。采用分期手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其并发症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1~40个月,平均16.2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3周。未并发深部感染、骨不连及骨髓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为83.0±14.9;优9例,良8例,中2例,差2例。2例患者因并发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再次行跖跗关节融合术。结论:对于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急诊合理清创,全面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正确把握内固定的手术指征及时机,可以降低深部感染及骨髓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损伤 跖跗关节 分期治疗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 被引量:7
9
作者 汤样华 曾林如 +3 位作者 辛大伟 岳振双 胡中青 徐灿达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2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2~81岁,平均69.2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Weber A型19例...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2~81岁,平均69.2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Weber A型19例;Weber B型31例,Weber C型1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后内收型19例,旋前外展型9例。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和个体化差异对腓骨远端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术后临床检查、影像学指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本组Herbert螺钉固定12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7例,1/3管型钢板固定5例,重建钢板固定6例,腓骨远端解剖复合钢板固定17例,腓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2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骨不愈合、踝关节不稳、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2.7~4.0个月,平均3.2个月。不同内固定组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为6°~18°,平均15°;跖屈26°~47°,平均37°。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8.4±4.3,其中优34例,良30例,可4例。结论:在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个体化内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踝关节 腓骨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闭合复位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保护尺神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鲍一峰 徐文斌 庄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闭合复位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保护尺神经的可行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6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为超声引导组和X线引导组。超声引导组3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 目的:探讨超声在闭合复位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保护尺神经的可行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6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为超声引导组和X线引导组。超声引导组3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交叉克氏针固定,男20例,女12例,年龄3~11(6.06±2.02)岁。X线引导组31例,采用X线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交叉克氏针固定,男17例,女14例,年龄2~10(5.61±1.96)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接受电透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尺神经损伤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Flynn疗效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获得随访,超声引导组随访时间9~12(11.53±0.76)个月,X线引导组随访时间10~13(11.51±0.72)个月,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引导组接受电透次数(21.65±5.58)次明显多于超声引导组(3.06±1.24)次(P<0.01)。超声引导组术后未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X线引导组术后2例出现尺神经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超声引导组Flynn临床功能评定结果优27例,良4例,可1例;X线引导组优2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与X线引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方面疗效相当,但超声引导可以在术中清晰地探测到尺神经所在的位置,最大程度避免因尺侧穿针时而导致的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肱骨骨折 尺神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开放伤术后重度感染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芳兵 全仁夫 +2 位作者 曾林如 郑文杰 杨军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4期349-350,共2页
患者,男,46岁,2011年3月11日因“外伤致左小腿出血、疼痛4h”入院.入院查体:左小腿中下段前外侧见1个“V”形裂口,长约9 cm,皮缘挫伤重,出血,污染,创口内见腓浅神经裸露、挫伤,部分肌肉挫裂,足背侧皮肤感觉减退,踝、趾关节活动可,足背... 患者,男,46岁,2011年3月11日因“外伤致左小腿出血、疼痛4h”入院.入院查体:左小腿中下段前外侧见1个“V”形裂口,长约9 cm,皮缘挫伤重,出血,污染,创口内见腓浅神经裸露、挫伤,部分肌肉挫裂,足背侧皮肤感觉减退,踝、趾关节活动可,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图1a).患者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探查缝合术.术中可见:创口深约1指,由外下方通达腓骨后上部,腓浅神经挫伤、裸露,连续性存在,趾长伸肌大部分,拇长伸肌、胫前肌部分及腓骨长短肌部分肌束挫裂,腓骨部分皮质外露;创口组织内粘附大量泥沙样污染物.术中延长创口,清除污染物和挫灭组织,双氧水盐水反复冲洗,碘伏消毒,肌肉部分修复,置皮片引流,关闭创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活血补液对症治疗.术后24 h患者出现高热(体温39.5℃),畏寒,左小腿弥漫性红、肿、疼痛,创口渗液,脓性,灰白色,伴腐恶臭,创口周缘局部出现坏死表现,皮肤色加深、发黑,创缘皮肤按压有捻发感(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引流术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钛制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41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宁 刘铮 《安徽医学》 2008年第6期723-723,共1页
目的总结采用钛制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掌侧入路,在C型臂透视下,经关节外复位,有明显骨缺损者同时植入自体骨,同时采用T型钛制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41例均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平均随访22个月,... 目的总结采用钛制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掌侧入路,在C型臂透视下,经关节外复位,有明显骨缺损者同时植入自体骨,同时采用T型钛制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41例均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平均随访22个月,远期疗效优良率为92.35%。结论T型钛制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不影响桡骨远端的骨性结构,桡骨掌侧面平坦,手术易于操作,手术操作不经过关节面,不损伤掌侧韧带结构,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复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较快等优点,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合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制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37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宁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0期1018-1018,1020,共2页
关键词 内固定治疗 掌骨骨折 微型钢板 手部骨折 治疗原则 解剖学结构 乡镇企业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血府逐瘀汤配合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治疗胸部扭挫伤47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样华 全仁夫 林志青 《江西中医药》 2007年第1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复方南星止痛膏 外敷 胸部扭挫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正从 曹国平 +2 位作者 汪灿锋 韩雷 谢尚举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63~81岁,平均70.2岁;病程9~18个月,平均12.3个月... 目的:探讨采用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63~81岁,平均70.2岁;病程9~18个月,平均12.3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缓解程度,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统计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5~56个月,平均22.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1.9±1.4)分,Constant-Murley评分(83.4±8.4)分;肩关节前屈(92.5±7.7)°,外展(90.4±14.3)°,外旋(31.9±10.0)°,内旋(58.9±13.1)°;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肩胛盂切迹,影像学表现分别为Ⅰ级和Ⅱ级,随访未发现松动等表现,无病例发生感染、肩峰骨折、假体松动,腋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应注意适应证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肱骨骨折 肩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0
16
作者 江玲珠 全仁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6期124-126,13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医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行PKP治疗.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医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行PKP治疗.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光距尺灯(ODI)、椎体变高程度、Cobb角度等各项指标.结果 手术护理前,VAS评分为(8.1±1.5)分,Barthel指数为(52.0±4.2),ODI为(734±5.1),椎体前部变高(22.1±3.5)mm,椎体中部变高(23.2±3.8)mm,Cobb角度为(19.3±2.4)°.手术护理后,VAS评分为(1.9±0.3)分,Barthel指数为(83.2±6.4),ODI为(22.3±2.9),椎体前部变高(23.8±2.7)mm,椎体中部变高(24.0±2.1)mm,Cobb角度为(12.7±3.3)..患者手术护理前后在VAS评分、Barthel指数、ODI、椎体变高程度、Cobb角度等各项指标的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斜向及邻掌骨横向内固定治疗掌骨干斜行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立奇 汤样华 +2 位作者 李象钧 赵俊 刘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斜向及邻掌骨横向固定治疗掌骨干斜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59例掌骨干斜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克氏针斜向...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斜向及邻掌骨横向固定治疗掌骨干斜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59例掌骨干斜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克氏针斜向及邻掌骨横向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掌指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1例发生克氏针针道感染,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切口及克氏针针道感染。所有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和骨折复位丢失。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分别为(20.5±4.2)min、(1.6±0.2)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8±5.6)min、(4.3±0.8)cm(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804.5±300.8)元、(7.2±1.1)周,低于对照组的(9906.9±860.6)元、(9.3±1.7)周(P<0.05)。术后第1、2、3个月观察组掌指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斜向及邻掌骨横向内固定均是治疗掌骨干斜行骨折的可选术式,但后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有利于骨折愈合、内固定材料费用低和无须二次切开取出内固定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干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克氏针 微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瞿钢 石仕元 曹国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8期611-612,共2页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关节镜 半月板成形术 术后疼痛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后pilon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永福 汤样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254-255,共2页
后pilon骨折是指由于旋转暴力与垂直压缩暴力同时作用,造成较大的胫骨远端后方骨折,骨折常呈粉碎性且伴有关节面压缩,是踝关节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后pilon骨折治疗不当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保守治疗难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目前大多... 后pilon骨折是指由于旋转暴力与垂直压缩暴力同时作用,造成较大的胫骨远端后方骨折,骨折常呈粉碎性且伴有关节面压缩,是踝关节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后pilon骨折治疗不当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保守治疗难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目前大多主张手术治疗,作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后pilon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中药熏洗治疗 后外侧入路 疗效观察 内固定 创伤性关节炎 旋转暴力 胫骨远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志青 汤样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12期1372-1373,共2页
四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是骨科最常见的创伤之一,有效修复创面、刺激受伤局部肉芽组织生长,是促进愈合的重要因素。真空负压封闭引流(VSD)是治疗急、慢性创伤面和创腔的新技术,它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促... 四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是骨科最常见的创伤之一,有效修复创面、刺激受伤局部肉芽组织生长,是促进愈合的重要因素。真空负压封闭引流(VSD)是治疗急、慢性创伤面和创腔的新技术,它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促进愈合,是一种理想的软组缺损治疗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作者应用VSD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2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负压封闭引流 四肢创伤性 引流治疗 真空 四肢软组织缺损 修复创面 促进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