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名茶开发研究
1
作者 郭敏明 《茶叶》 1991年第4期34-36,共3页
一、杭州名茶简史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曾将当地茶农采制茶叶经过,记入他的著作中,其好友唐代诗僧皎然在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寄元居士晟》中对天目山茶的采制、品(艹名)等亦作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 杭州名茶 资源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炒青绿茶制造中香气组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贤强 沈生荣 陈席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1-7,共7页
本文首次研究了茶鲜叶、杀青叶、炒干叶香气组分的特点以及杀青、炒干过程中主要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炒青绿茶的香气形成机制可分为生物合成、酶促作用、热物理化学作用三大生源,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杀青初期的酶促作用,为香气的形... 本文首次研究了茶鲜叶、杀青叶、炒干叶香气组分的特点以及杀青、炒干过程中主要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炒青绿茶的香气形成机制可分为生物合成、酶促作用、热物理化学作用三大生源,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杀青初期的酶促作用,为香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杀青和炒干过程中,合理控制温度,促使热物理化学作用朝利于品质的方向发展,才能制出具有“中国绿茶香”的优质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工业 制茶 绿茶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蒸青绿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沈生荣 杨贤强 陈席卿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98-101,共4页
气相色谱分析遮荫茶与露天茶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露天茶不含β-檀香醇和苯甲酸及其所生成的酯,除低级脂肪族化合物含量较高外,其他香气成分遮荫茶比露天茶明显提高。其中芳樟醇、橙花醇、香草醇。香叶醇及其环化生成的萜品烯和醇等单... 气相色谱分析遮荫茶与露天茶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露天茶不含β-檀香醇和苯甲酸及其所生成的酯,除低级脂肪族化合物含量较高外,其他香气成分遮荫茶比露天茶明显提高。其中芳樟醇、橙花醇、香草醇。香叶醇及其环化生成的萜品烯和醇等单萜烯类提高1.39~1.53倍,茉莉酮及其甲酯提高1.70~1.85倍,百里香酚提高3.64~11.26倍。两种覆盖处理相比,简易草覆虽含有较高的芳香族化合物和茉莉酮、芳樟醇、百里香酚等芳香成分,但大棚草覆茶的萜烯总量、紫萝酮系化合物、香豆素、十八烷醇以及高级脂肪酸的酯含量较高。这些增香剂以及定香剂使后者的香气较为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青绿茶 遮荫茶 露天茶 精油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螨光对茶橙瘿螨的毒力和药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俊庆 倪老虎 《茶叶》 1997年第2期33-35,共3页
经测定,虫螨光对茶橙瘿螨AcaphyllatheaeWatt的毒力回归式为y=6.95705+1.41045x,LC50=0.041±0.003mg/L,LC95=0.601±0.06mg/L。田间药效,在螨口上升期用1.8%虫螨光EC每亩10ml和20ml,处理后8天内螨星及指数更正... 经测定,虫螨光对茶橙瘿螨AcaphyllatheaeWatt的毒力回归式为y=6.95705+1.41045x,LC50=0.041±0.003mg/L,LC95=0.601±0.06mg/L。田间药效,在螨口上升期用1.8%虫螨光EC每亩10ml和20ml,处理后8天内螨星及指数更正下降均在90%以上,其中20ml处理后16天仍维持90%以上的效果。大面积生产中可用1.8%虫螨光每亩20ml低容量蓬面喷雾,其有效维持期约16天左右,并可兼治茶尺蠖。应注意在傍晚或明天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头 茶橙瘿螨 毒力 药效 茶树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倪伯荣 《茶叶》 1991年第4期10-13,共4页
由福丁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天然杂交后代单株选出的“青峰”、“眉峰”、“碧毫”新品系,经1979~1988年品比试验,与福丁大白茶相比,“眉峰”增产极显著,制红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有所提高;“青峰”增产显著,制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也略... 由福丁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天然杂交后代单株选出的“青峰”、“眉峰”、“碧毫”新品系,经1979~1988年品比试验,与福丁大白茶相比,“眉峰”增产极显著,制红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有所提高;“青峰”增产显著,制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也略有增强;“碧毫”增产不显著,制茶品质略优,适应性与抗逆力较差。另从福丁大白茶有性系后代选出的“茂录”新品系,经1981~1988年与“迎霜”新品种对比,增产显著,绿茶品质和抗逆性均有一定提高。“眉峰”、“青峰”、“茂录”适于本省绿茶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事杂咏
6
作者 钱时霖 《农业考古》 1999年第4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大佛龙井 《茶经》 西湖龙井茶 茶轮斑病 茶树 小绿叶蝉 杭州市场 茶园铺草 白绢病 茶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对“《茶经》765年完成初稿775年再度修改780年付梓”之说的异议
7
作者 钱时霖 《农业考古》 1999年第4期206-208,共3页
关键词 《茶经》 陆羽 《集古录》 大事年表 人物志 初稿 文学 风炉 欧阳修 安史之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愿此书走进千家万户——《茶经图说》读后
8
作者 钱时霖 《农业考古》 2003年第4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茶经图说》 茶文化 陆羽 《茶经》 裘纪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咏茶人二十首
9
作者 钱时霖 《农业考古》 2003年第4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茶艺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苕霅”究竟为何地
10
作者 钱时霖 《中国茶叶》 2003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余杭县志》 “苕霅” 史料考证 湖州市 苕溪 霅溪 地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仲淹与茶——兼论斗茶的历史
11
作者 钱时霖 《福建茶叶》 1989年第2期50-52,共3页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进士,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仁宗天圣中任西溪盐官。他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改善军事,巩固边防。庆历三年参知政事,后出仕陕西四路宣抚使,在...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进士,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仁宗天圣中任西溪盐官。他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改善军事,巩固边防。庆历三年参知政事,后出仕陕西四路宣抚使,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工于诗词散文,所著文章富于政治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史 斗茶 范仲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摘标准的经济效益再析
12
作者 倪伯荣 《蚕桑茶叶通讯》 1989年第2期23-26,22,共5页
茶叶不同采摘标准(嫩采与养大老采)经济效益的比较,笔者曾于1965年做了试验,并将结果与1984年常规采摘比较,发表了浅析文章。由于当年试验仅用采摘不同嫩度的鲜叶产值作比较分析,而未曾将鲜叶加工成干茶后的经济效益作比较,这显然不够完... 茶叶不同采摘标准(嫩采与养大老采)经济效益的比较,笔者曾于1965年做了试验,并将结果与1984年常规采摘比较,发表了浅析文章。由于当年试验仅用采摘不同嫩度的鲜叶产值作比较分析,而未曾将鲜叶加工成干茶后的经济效益作比较,这显然不够完整,效益也不够显著。于是1986年我继续进行试验,将适时嫩采的鲜叶制成干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采摘标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年茶树育种工作的回顾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伯荣 《茶叶》 1998年第2期85-87,共3页
作者在长期从事茶树育种工作实践中,总结了杭州市茶科所四十年来,在搜集与引种茶树品种资源、新品种选育、良种繁殖推广方面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关键词 茶树 育种 品种资源 引种 杂交育种 良种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在茶叶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俞知明 王樟海 张伟 《茶叶》 1991年第2期24-25,共2页
稀土农用是一项开发性新技术,近来稀土微肥已开始在茶叶生产上进行试验并推广和应用。由于稀土应用茶叶生产后,对其在茶叶上的残留量测定及分析等方面资料尚缺,是否符合饮料卫生标准尚无定论,不利于该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我们在... 稀土农用是一项开发性新技术,近来稀土微肥已开始在茶叶生产上进行试验并推广和应用。由于稀土应用茶叶生产后,对其在茶叶上的残留量测定及分析等方面资料尚缺,是否符合饮料卫生标准尚无定论,不利于该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我们在现有资料基础上,于1987~1988年有重点地对该项目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为河南商丘产的“常乐”和浙江嵊县产的“稀土复合肥”,试验设置稀土复合肥浓度300倍(A_1)和500倍(A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稀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茂绿”选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华琴 张伟 倪伯荣 《中国茶叶》 2003年第6期26-27,共2页
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市场的需求和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名优茶的迅速发展,茶农对茶树良种提出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要求育种工作者不断育成优质、高产、抗性好的新品种来满足茶叶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茶树 茂绿品系 选育 生长势 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茶叶产量 制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性系品种兼用母本园的建立及管理
16
作者 沈华琴 《中国茶叶》 2001年第5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无性系品种 茶园 母本园 建园 茶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机采试验
17
作者 顾海川 《茶叶》 1989年第4期17-19,共3页
随着我国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增加,采茶所需的劳力日趋紧张,这对茶园面积集中的国营茶场、社办茶场及土地相对集中的专业户更感困难,因而机械采茶已成为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场于1978年开始进行了茶园机采、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增加,采茶所需的劳力日趋紧张,这对茶园面积集中的国营茶场、社办茶场及土地相对集中的专业户更感困难,因而机械采茶已成为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场于1978年开始进行了茶园机采、栽培技术及加工的研究,由于课题经费后期无来源,于1985年将前阶段试验告一结束,现将本阶段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收获 采茶机 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CPB-30型滚筒电热杀青机
18
作者 陈克林 顾海川 于江 《中国茶叶加工》 1994年第1期34-35,11,共3页
杀青是名优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完成名优茶杀青作业的机械,称为名优茶杀青机。杀青机按导热方式,可分为炒热杀青和蒸汽杀青两种。炒热杀青机械有锅式杀青机、滚筒系青机、瓶式杀青机等多种型号。本文仅对6CPB-30型滚筒电热杀青机作... 杀青是名优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完成名优茶杀青作业的机械,称为名优茶杀青机。杀青机按导热方式,可分为炒热杀青和蒸汽杀青两种。炒热杀青机械有锅式杀青机、滚筒系青机、瓶式杀青机等多种型号。本文仅对6CPB-30型滚筒电热杀青机作一介绍。 6CPB-30型滚筒电热杀青机是根据名优茶数量少,要求高,鲜叶嫩的特点而设计的。它是以炒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CPB-30型 滚筒电热杀青机 制茶机械 结构 工作原理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迎霜”种干茶色泽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伯荣 《蚕桑茶叶通讯》 1997年第4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茶树 良种 栽培 绿茶加工 干茶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茶类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
20
作者 顾海川 《蚕桑茶叶通讯》 1989年第2期32-32,30,共2页
在茶叶生产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是每个茶叶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减少成本等固然重要,但在目前改革的潮流中,还得随行就市,及时调整茶类结构。产销挂钩是提高产品经济效益... 在茶叶生产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是每个茶叶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减少成本等固然重要,但在目前改革的潮流中,还得随行就市,及时调整茶类结构。产销挂钩是提高产品经济效益的有效办法之一。三年来我所在茶叶加工上采取多种茶类和大宗茶类相结合,大宗茶类和深加工相结合,地方名茶和新产品试销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今后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一条宽广的路子。现将有关情况简述如下,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类结构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