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系肉瘤的CT和MRI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汪纯洁 谢道海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分析髓系肉瘤(MS)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患者年龄15~67岁,中位年龄40岁,14例为白血病性MS,4例为孤立性MS(非白血病性MS)。结果:单发1... 目的:分析髓系肉瘤(MS)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患者年龄15~67岁,中位年龄40岁,14例为白血病性MS,4例为孤立性MS(非白血病性MS)。结果:单发14例,多发4例。16例(88.9%)边界不规则;14例(77.8%)密度/信号不均匀,平扫CT(43.35±7.95)HU;18例均未见包膜和内部钙化;7例(38.8%)伴有坏死,1例有囊变,1例有出血;增强扫描11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强化。MRI显示病灶在T 1WI上呈等~低信号,T 2WI上呈等~高信号,DWI上为高或稍高信号。白血病性MS影像学诊断符合率为85.7%,孤立性MS为25%。结论:髓系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白血病性髓系肉瘤结合病史易于诊断,孤立性MS诊断困难,确诊需依靠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粒细胞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萍 汪涛 +1 位作者 戚乐 潘磊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10-314,共5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研究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脑白质纤维的改变。方法:对23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实验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运用FSL软件解算全脑白质...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研究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脑白质纤维的改变。方法:对23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实验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运用FSL软件解算全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通过TBSS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提取有差异脑区的FA值、MD值与NCT-A时间、DST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A值降低(P<0.005)的区块数为5,受累纤维束包括胼胝体、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丘脑前辐射、左侧扣带回及左侧上纵束,MD值增加(P<0.005)的区块数为5,受累纤维束包括胼胝体、双侧丘脑前辐射、左侧皮质脊髓束、双侧下额枕束、上纵束及勾状束。胼胝体及右侧皮质脊髓束FA值与DST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5;r=0.54,P<0.01)。结论:基于TBSS的DTI可以敏感地发现MHE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损害,对于提示MHE的早期脑细微结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时和迟发性脑缺血时间窗内全脑CT灌注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晨 尤凤 +2 位作者 赵宇 袁权 周运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目的探讨急诊入院时和迟发性脑缺血(DCI)时间窗内全脑CT灌注(CTP)成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8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90例aSAH患者,均在入院时和DCI时间窗内接... 目的探讨急诊入院时和迟发性脑缺血(DCI)时间窗内全脑CT灌注(CTP)成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8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90例aSAH患者,均在入院时和DCI时间窗内接受一站式全脑CTP检查,包括CT平扫、全脑CTP及其衍生的脑动脉CT血管成像,获得相应形态及功能学定性、定量参数。根据DCI判定方法,将患者分为DCI组57例和非DCI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及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同一组患者在入院时和DCI时间窗2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相关定量参数,获得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及临界值。结果与非DCI组比较,DCI组患者年龄较大(t=2.518,P<0.05),入院时Fisher评分偏高(Z=-2.565,P<0.05),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比例较高(χ^(2)=6.377,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和DCI时间窗内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开始时间、流出时间和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8、-3.397、3.105、4.005、3.367、4.202、3.615、4.378、3.851、4.791,P均<0.001)。同一组患者在2个时间点之间CTP定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入院到DCI时间窗,DCI组的CTP定性伪彩图变化趋势以恶化为主,其比例(52.63%)高于非DCI组(24.24%)(χ^(2)=17.126,P<0.001)。入院时峰值时间和DCI时间窗内的开始时间预测和诊断DCI的临界值分别为2.230 s和0.605 s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738和0.796。结论急诊入院和DCI时间窗内的一站式全脑CTP检查可以评估脑实质、脑动脉和脑血流灌注,并可以预测和诊断D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CT灌注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