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足三里对FD胃排空及血清Motilin和Ghrelin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羊燕群 候陈凤 +3 位作者 彭丹 潘锋 马志杭 陈建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81-88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促进胃排空的治疗作用及对照研究血清Motilin和Ghrelin的变化。方法:采用适度夹尾刺激法复制FD大鼠模型,分别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及对照性西药治疗,测定各组大鼠摄...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促进胃排空的治疗作用及对照研究血清Motilin和Ghrelin的变化。方法:采用适度夹尾刺激法复制FD大鼠模型,分别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及对照性西药治疗,测定各组大鼠摄食量、体重、胃残留率、碳末推进率及血清Motilin和Ghrelin浓度。结果:模型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摄食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显著下降;西药组与针刺组胃残留率减少;西药组和针刺组相应的碳末推进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模型组大鼠血清Motilin浓度显著下降;模型组大鼠血清Ghrelin相对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手法针刺足三里对胃肠动力有促进作用,可能与恢复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Moti-lin、Ghrelin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胃排空 MOTILIN GHRE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肝汤对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建永 施琳琳 +3 位作者 徐虹 徐建军 张兆林 蒋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03-2006,I0012,共5页
目的:探讨正肝汤对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肝汤组,每组各30只。制备四氯化碳肝硬化大鼠模型,正肝汤组大鼠予正肝汤(1.5 g/100g/d)灌胃干预。对肝及小肠组织进行苏木素... 目的:探讨正肝汤对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肝汤组,每组各30只。制备四氯化碳肝硬化大鼠模型,正肝汤组大鼠予正肝汤(1.5 g/100g/d)灌胃干预。对肝及小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采用鲎试剂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摘取肠系膜淋巴结以及适量肝脾组织置血平板培养进行肠道细菌移位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广泛增生,纤维间隔相互连接,徦小叶形成,肠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增多,绒毛萎缩、脱落。正肝汤组大鼠的肝脏胶原增生程度分级以及肠黏膜损伤指数(Ogura评分)与模型组相比较显著下降,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正常组大鼠的内毒素阳性率和肠道细菌移位阳性率均为0%,肝硬化模型组的内毒素阳性率和肠道细菌移位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6.7%,与正常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1。正肝汤组的内毒素阳性率和肠道细菌移位阳性率分别为10%和0%,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分别P<0.05和P<0.01。结论:正肝汤能显著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中的胶原沉积以及肠黏膜损伤,改善内毒素血症以及肠道细菌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肝汤 肝硬化 内毒素血症 肠道细菌移位 肠黏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肝汤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LN和Z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建永 徐虹 +3 位作者 施琳琳 徐建军 蒋霞 刘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91-2994,I0031,共5页
目的:探讨正肝汤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LN和ZO-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肝汤组,每组各30只。制备四氯化碳肝硬化大鼠模型,正肝汤组大鼠予正肝汤(1.5 g/100 g·d)灌胃干预。对肝组织进行苏... 目的:探讨正肝汤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LN和ZO-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肝汤组,每组各30只。制备四氯化碳肝硬化大鼠模型,正肝汤组大鼠予正肝汤(1.5 g/100 g·d)灌胃干预。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小肠组织的超微结构,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中OCLN和ZO-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广泛增生,纤维间隔相互连接,徦小叶形成,电镜见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稀疏,减少、变短,排列不规则,部分断裂扭曲,脱落明显。正肝汤组大鼠的肠黏膜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正常组大鼠小肠组织中OCLN和ZO-1的表达量分别是模型组2.94和3.91倍,均P<0.01,差异显著。正肝汤组的小肠组织中OCLN和ZO-1的表达量分别是模型组1.74和1.91倍,与模型组相比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肝汤能显著减轻肝硬化大鼠的肠黏膜损伤,并上调小肠组织中OCLN和ZO-1的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肝汤 肝硬化 紧密联接 闭合蛋白 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多糖干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Caspase-3 Caspase-8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潘锋 张涛 陈建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凋亡关键酶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以及马齿苋多糖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马齿苋多糖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 目的:观察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凋亡关键酶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以及马齿苋多糖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马齿苋多糖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2只。用5%2,4,6TNBs100mg/kg灌肠建立大鼠UC模型,第3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马齿苋多糖,惠迪(美沙拉嗪)处理,连续给药7天后处死动物。应用HE染色结合肉眼评价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TUNEL染色技术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Caspase-3、Caspase-8阳性表达。结果: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aspase-3、Caspase-8蛋白阳性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齿苋多糖可能通过下调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关键调控酶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延缓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肠黏膜屏障修复,发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以及关键酶的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熊静芳 陈冻伢 +4 位作者 徐燕芳 冯慧 施琳琳 张兆林 徐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53-2856,I0027,I0028,共6页
目的:探讨肝糖异方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以及关键酶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制备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糖异方组大鼠予肝... 目的:探讨肝糖异方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以及关键酶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制备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糖异方组大鼠予肝糖异方灌胃(1 mL/100 g),二甲双胍组大鼠予二甲双胍(200 mg/kg·d)灌胃。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AS染色和硫酸蒽酮比色法检测肝糖原含量,连续循环光谱法或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GSK3α、GS和GPa的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肝脏中观察到明显的脂肪样变和纤维化。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大鼠检测到显著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的糖原含量为64.30(54.33, 67.35)μg/mg肝组织,模型组大鼠的肝糖原含量显著下降,为29.51(24.99, 39.13)μg/mg(P<0.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下降(P<0.01),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增高(均P<0.01)。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脂肪样变,改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与模型组相比较,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增高(P<0.01),而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肝糖异方汤能显著减轻CCl_4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增加肝组织中的GS活性,降低GSK3α和GPa活性,从而增加肝糖原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糖异方 肝硬化 糖原合成 糖原合成酶激酶3α 糖原合成酶 糖原磷酸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糖异方通过上调肝脏IRS2/PI3K信号通路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冻伢 熊静芳 +3 位作者 徐燕芳 冯慧 徐建军 徐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3-886,I001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糖异方对肝硬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及对肝脏中胰岛素受体底物2/磷脂酰肌醇-3-激酶(IRS2/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制备四氯化碳和高脂高... 目的:探讨肝糖异方对肝硬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及对肝脏中胰岛素受体底物2/磷脂酰肌醇-3-激酶(IRS2/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制备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糖异方组大鼠予肝糖异方灌胃(1 m L/100 g),二甲双胍组大鼠予二甲双胍(200 mg·kg(-1)·d(-1))灌胃。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IRβ和IRS2的表达,比色法检测PI3K活性。结果: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模型大鼠中检测到显著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脂肪样变,改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IRβ的蛋白表达量是模型组的3.13倍(P〈0.001),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的肝脏中IRβ的表达量分别是模型组1.71倍和1.92倍(均P〈0.001),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大鼠肝脏中的IRS2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正常组的IRS2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是模型组的2.02倍(P〈0.001)。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的IRS2磷酸化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高,分别是模型组的2.30倍和2.25倍(均P〈0.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的PI3K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的PI3K活性比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肝糖异方汤能显著减轻肝硬化大鼠的肝脏损害,减轻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上调肝脏中IRβ的表达及其下游的IRS2/PI3K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糖异方 二甲双胍 肝硬化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受体底物2/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