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黄岚 曾宪玉 +5 位作者 段逸群 刘迎红 池信银 宋为民 许爱娥 郑志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观察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试验,对92例亚急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外用0.05%卤米松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 目的观察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试验,对92例亚急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外用0.05%卤米松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0.05%卤米松乳膏临床疗效优于0.1%糠酸莫米松乳膏,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1.7%(P<0.05),治疗指数分别为86.79%和74.37%(P<0.05)。结论0.05%卤米松乳膏治疗亚急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亚急性 神经性皮炎 卤米松 糠酸莫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田红 卢良君 +2 位作者 李丽莉 王向东 许爱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513-2516,共4页
目的:观察新鲜马齿苋提取物冷喷治疗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新鲜马齿苋提取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用于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冷喷治疗,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症状积分,用皮肤多功... 目的:观察新鲜马齿苋提取物冷喷治疗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新鲜马齿苋提取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用于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冷喷治疗,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症状积分,用皮肤多功能测试仪检测治疗前后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e,TEWL),以蒸馏水冷喷组为对照。结果:新鲜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有效率为85%,显著高于蒸馏水冷喷对照组的55%;新鲜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与蒸馏水冷喷对照组比较,在治疗10天和20天时,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客观症状及皮肤屏障功能,不但起效快,而且疗效持久;新鲜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与蒸馏水冷喷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新鲜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副反应,适合进一步开发成专业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低温喷雾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敏感性皮肤 马齿苋提取液 冷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隐球菌病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夏修蛟 宋为民 +1 位作者 王树同 许爱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8-199,共2页
报道1例皮肤隐球菌病。患者男,36岁。皮损局限于颈部,开始表现为肉芽肿,无破溃,否认外伤史。外院诊断为黄色肉芽肿,手术切除后,切口出现溃疡、轻度糜烂、基底红、上覆白色分泌物。取分泌物作真菌学检查证实为新生隐球菌感染,手... 报道1例皮肤隐球菌病。患者男,36岁。皮损局限于颈部,开始表现为肉芽肿,无破溃,否认外伤史。外院诊断为黄色肉芽肿,手术切除后,切口出现溃疡、轻度糜烂、基底红、上覆白色分泌物。取分泌物作真菌学检查证实为新生隐球菌感染,手术前肉芽肿及术后溃疡病理切片均见有散在带厚荚膜的厚壁孢子。X线检查见左肺下部片状阴影。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3周后,皮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新生隐球菌 脂质体两性霉素B 药物治疗 罕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转换酶在皮肤角朊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宏 张晴 +1 位作者 许爱娥 施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0-302,共3页
为了探讨谷胱甘肽转换酶π(GSTπ)与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发生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5例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和5例正常皮肤。结果∶GSTπ在正常皮肤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层、大部分棘细胞层和外毛根鞘、小汗腺。在日... 为了探讨谷胱甘肽转换酶π(GSTπ)与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发生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5例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和5例正常皮肤。结果∶GSTπ在正常皮肤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层、大部分棘细胞层和外毛根鞘、小汗腺。在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基底鳞状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胞浆和部分胞核GSTπ阳性,基底细胞癌胞浆弱阳性,部分脂溢性角化症和角化棘皮瘤胞浆呈弱阳性。本研究提示GSTπ主要存在于表皮上层,并在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皮肤肿瘤 角朊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白癜风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迪敏 许爱娥 +2 位作者 常淑彪 李永伟 尉晓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362-2364,共3页
目的:从调节局部免疫、影响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迁移3个方面研究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的作用。方法:用中药乙醇提取液外涂大鼠背部皮肤,3周后活检取材,用半定量RT-PCR检测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 目的:从调节局部免疫、影响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迁移3个方面研究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的作用。方法:用中药乙醇提取液外涂大鼠背部皮肤,3周后活检取材,用半定量RT-PCR检测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c-KIT)、白介素-2(interleukine-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的含量。结果:中药3、5、6、7外用后,大鼠皮肤中SCF mRNA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2.59倍、5.82倍、2.60倍和3.74倍(P<0.01);中药1、2、4使IL-2 mRNA表达水平降至对照组的42.9%、50.5%和68%(P<0.01或P<0.05);而中药1、2、3、4、7外用后,大鼠皮肤中TNF-αmRNA表达水平也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25.7%、22.8%、51.7%、53.4%和51.5%(P<0.01或P<0.05);中药5还明显上调TYR mRNA的表达为对照组的2.41倍(P<0.01)。结论:外用中药治疗白癜风有效的机制可能与调节皮肤局部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中药 皮肤 微环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醛联合透明质酸抗皮肤老化功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成霞 李咏 +8 位作者 何黎 杨蓉娅 许爱娥 项蕾红 吴艳 沈新 朱晓丹 Mery Sophie 李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观察外用0.05%视黄醛联合0.5%及1%透明质酸片段对中国人面部皮肤抗老化的功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于整个面部使用含0.05%视黄醛+0.5%透明质酸片段制剂;于深皱纹区域使用含0.05%视黄醛+1%透明质... 目的:观察外用0.05%视黄醛联合0.5%及1%透明质酸片段对中国人面部皮肤抗老化的功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于整个面部使用含0.05%视黄醛+0.5%透明质酸片段制剂;于深皱纹区域使用含0.05%视黄醛+1%透明质酸片段制剂及两种制剂联合应用。经90 d观察期,评估包括照片分级评分、面部肤色均匀度、皮肤干燥度、色素沉着、皮肤弹性及局部皱纹程度等多项老化指标,对2种外用制剂进行耐受性评估。结果:3组老化指标均有改善。照片分级评分降低,面部肤色均匀度改善,皮肤干燥度、色素沉着、皮肤弹性等皮肤老化体征均有改善。除1组受试者眉间纹外局部深皱纹程度均有改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视黄醛联合透明质酸片段外用可改善多种皮肤老化征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醛 透明质酸片段 抗老化 功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6^+皮肤淋巴瘤
7
作者 王平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CD56^+皮肤淋巴瘤(CL)是以肿瘤细胞表达CD56分子为特征的一组CL,主要包括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母细胞性天然杀伤(NK)细胞淋巴瘤、CD56^+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些皮肤T细胞淋巴瘤也可共表达CD56。CD56^+CL多具有极高的侵袭性。
关键词 CD56 淋巴瘤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磷脂酶A2和皮肤屏障
8
作者 高亚丽 宋秀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3-655,共3页
分泌型磷脂酶A2(s PLA2)可水解磷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参与构成表皮屏障。s PLA2的表达受钙离子浓度、表皮分化、中波紫外线、核受体激动剂等影响。s PLA2参与了表皮脂质形成,角质层酸化及表皮增殖分化等,在皮肤屏障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磷脂酶A2 脂质 皮肤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与色素减退性界面T细胞异常增生:进展与争议
9
作者 王佳绮 朱蒙燕 王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5-628,共4页
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HMF)是一种惰性进展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以不规则色素减退斑为主要表现,组织病理以亲表皮的异形CD8+T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CD8+T细胞可能与色素减退、维持辅助性T细胞(Th)1型细胞环境和惰性病程有密切... 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HMF)是一种惰性进展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以不规则色素减退斑为主要表现,组织病理以亲表皮的异形CD8+T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CD8+T细胞可能与色素减退、维持辅助性T细胞(Th)1型细胞环境和惰性病程有密切关系。色素减退性界面T细胞异常增生(HITCD)是临床表现类似HMF,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界面皮炎改变的一类疾病。HITCD与HMF的关系是同一疾病谱的不同阶段还是独立疾病,仍存在争议。光疗是HMF和HITCD的首选治疗方法,需要延长疗程并长期随访。本文对HMF和HITCD的进展与争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色素减退性 界面T细胞异常增生 色素减退性 蕈样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斑秃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观察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春秋 毛雨 +2 位作者 戴叶芹 陈圣丽 楼小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斑秃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方法:将就诊于医院脱发专病门诊的80例多发性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常规使用基础性药物治疗:外用5%米诺地尔酊和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斑秃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方法:将就诊于医院脱发专病门诊的80例多发性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常规使用基础性药物治疗:外用5%米诺地尔酊和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西药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口服止脱生发汤,连续治疗3个月后,判定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组的显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西药组的显效率为27.5%,总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进展期和静止期的显效率分别为76.2%,73.7%,西药组进展期和静止期的显效率分别为18.2%,38.9%,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中的痊愈患者随访1年,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7.6%和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斑秃的方法较单纯使用西药的方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并可以降低远期复发率。在连续治疗的3个月期间,中西医结合组的患者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本研究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斑秃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治疗 斑秃 疗效观察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开放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贾冬梅 苏海辉 +3 位作者 张颖 李莉莉 孙颖 罗庆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43-743,共1页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更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美他松霜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湿疹15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训荃 靳培英 +3 位作者 马圣清 许爱娥 丁宜 杨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3-173,共1页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湿疹 药物疗法 卤美他松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 mRNA表达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继峰 许爱娥 宋芳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正常表位α和突变体表位β mRNA表达与PM/D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G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8例GC治疗敏感、10例GC...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正常表位α和突变体表位β mRNA表达与PM/D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G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8例GC治疗敏感、10例GC治疗抵抗的PM/DM患者PBMC中GRα、β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的皮质醇含量,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血清皮质醇含量在GC治疗敏感和抵抗的PM/DM患者及正常对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C治疗敏感和抵抗的PM/DM患者PBMC中GRα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且GC治疗抵抗的PM/DM患者显著低于GC治疗敏感的PM/DM患者(P<0.05)。GC治疗敏感和抵抗的PM/DM患者PBMC中GRβ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均P<0.05),但在GC治疗敏感和抵抗的PM/DM患者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α mRNA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PM/DM患者对GC治疗抵抗相关,GRβ mRNA表达水平在PM/DM患者的GC治疗抵抗中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糖皮质激素受体 糖皮质激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白癜风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祝逸平 金嵘 +1 位作者 王遂泉 许爱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莫诺苯宗诱导的白癜风小鼠模型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共40只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卤米松组及5%黄芩苷组,每组10只。应用40%莫诺苯宗乳膏诱导C57BL/6小鼠脱色,建立白癜风小鼠模型;进行5%...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莫诺苯宗诱导的白癜风小鼠模型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共40只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卤米松组及5%黄芩苷组,每组10只。应用40%莫诺苯宗乳膏诱导C57BL/6小鼠脱色,建立白癜风小鼠模型;进行5%黄芩苷对白癜风小鼠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研究等;连续给药50 d,通过肉眼观察小鼠的毛发脱色,反射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皮肤的黑色素和黑素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D_8^+T细胞。选取与白癜风相关的5个基因(CXCL9,CXCL10,CXCR3,RAB27A,PI3K)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模型组小鼠在用药部位及非用药部位有毛发脱色现象。卤米松组和5%黄芩苷组小鼠脱色减少,较模型组发生率明显降低、脱色出现时间明显延迟,脱色面积减小,且局部淋巴细胞和CD_8^+T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提示卤米松组和5%黄芩苷组CXCL9、CXCL10、CXCR3和RAB27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而PI3K则升高明显。卤米松组和5%黄芩苷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卤米松组用药30 d后,用药部位出现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结论:卤米松组和5%黄芩苷组均具有治疗效果,黄芩苷组更安全有效,可为临床白癜风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莫诺苯宗 白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活血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圣丽 刘继峰 单筠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40-445,共6页
目的:研究凉血活血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来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38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凉血活血汤联合走罐疗... 目的:研究凉血活血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来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38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凉血活血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凉血活血汤治疗,连续治疗8周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CT的变化情况、安全性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存在差异(Z=-2.045,P=0.041),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55%和79.71%,χ~2=12.641,P=0.000);治疗后4周、6周、8周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棘层厚度和乳头环宽度均显著减小,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大常规、凝血功能、小生化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3%和25.81%,χ~2=4.679,P=0.031)。结论:凉血活血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棘层厚度以及乳头环宽度,减少患者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型银屑病 凉血活血汤 走罐疗法 皮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1号方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佳 欧阳杰 单筠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1号方联合阿维A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血热型银屑病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银屑... 目的:探讨银屑病1号方联合阿维A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血热型银屑病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银屑病1号方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PASI积分,瘙痒程度评分,分别从(27.46±3.86)分,(4.35±0.86)分,下降到(8.67±1.32)分,(3.63±0.77)分。观察组患者的PASI积分,瘙痒程度评分,分别从(28.13±4.01)分,(4.41±0.75)分,下降到(5.32±1.27)分,(3.14±0.61)分。各项数据的下降幅度均为观察组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677,2.639,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19,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不良反应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352,0.163,2.074,1.077,0.132,P>0.05)。结论:使用银屑病1号方联合阿维A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损 红斑 瘙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H_2O_2氧化损伤人黑素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祝逸平 金嵘 +3 位作者 林福全 周妙妮 王遂泉 许爱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H_2O_2氧化损伤正常人黑素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构建H_2O_2氧化损伤黑素细胞模型,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处理H_2O_2氧化损伤正常人黑素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黄芩苷对黑素细胞形态的影响;cell count...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H_2O_2氧化损伤正常人黑素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构建H_2O_2氧化损伤黑素细胞模型,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处理H_2O_2氧化损伤正常人黑素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黄芩苷对黑素细胞形态的影响;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黄芩苷对黑素细胞增殖活力作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黄芩苷对黑素细胞LDH表达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peroxidase 1,GPX1)m RNA表达情况,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黄芩苷和H_2O_2处理黑素细胞后分泌的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结果:镜下观察黄芩苷给药后细胞较对照组形态明显改变,细胞数增多;黄芩苷作用黑素细胞后增殖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黄芩苷明显抑制黑素细胞中LDH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黄芩苷能显著促进CAT和GPX1m RNA表达,且明显抑制HSP70分泌。结论:黄芩苷对H_2O_2氧化损伤的正常人黑素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为临床白癜风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黑素细胞 氧化应激 白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激光治疗雀斑1072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量 陈闻英 许爱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4-215,共2页
应用PLTL 1型翠绿宝石染料激光仪对1072例雀斑进行治疗。波长510nm,脉宽100μs,光斑直径3mm,能量密度1.75J/cm2。结果:痊愈875例(81.6%),显效191例(17.8%),无效6例,总有效率99.4%。
关键词 染料激光仪 雀斑 激光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维A酸隔日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痤疮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9
作者 徐涵 姚志荣 +3 位作者 吴瑞琴 宋为民 范卫新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395,共2页
目的:观察异维A酸(泰尔丝)隔日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以及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即异维A酸隔日疗法B组(试验组)和每日疗法组(对照组)。试验组中体重≥50kg者,隔日口服异维A酸10mg,... 目的:观察异维A酸(泰尔丝)隔日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以及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即异维A酸隔日疗法B组(试验组)和每日疗法组(对照组)。试验组中体重≥50kg者,隔日口服异维A酸10mg,每日3次;体重<50kg者,隔日口服异维A酸10mg,每日2次。对照组中体重≥50kg者,每日口服异维A酸3次,每次10mg;体重<50kg者,每日口服异维A酸2次,每次10mg,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77.1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5.00%。第2、4、6周末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6%、31.25%、32.18%和28.87%、34.12%、48.68%。结论:异维A酸隔日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与每日疗法相当,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异维A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其与西药的联合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陶茂灿 夏修蛟 曹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585-587,共3页
目的:观察经典方黄连解毒汤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与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方式。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产孢丝状真菌微量液基稀释法(M38-A)和M27-A2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特比萘芬、伊曲康唑、... 目的:观察经典方黄连解毒汤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与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方式。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产孢丝状真菌微量液基稀释法(M38-A)和M27-A2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特比萘芬、黄连解毒汤/伊曲康唑、黄连解毒汤/氟康唑对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的MIC值,计算两药联合应用后的分数抑菌浓度(FIC)。结果: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黄连解毒汤对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的MIC值分别为:0.040、4.23;0.80、0.50;33.82、7.16μg/mL;0.0034、0.017g/mL。黄连解毒汤与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联用对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的平均FIC值分别为0.84、0.87;0.90、0.47;1.60、0.74。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良好的抗真菌作用,并且对须癣毛癣菌的抑菌作用优于白念珠菌,同时与西药联合应用显示出了良好的协同作用。黄连解毒汤可应用于临床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真菌药敏试验 联合药敏试验 分数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