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傅素芬 陈红卫 夏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1期1773-1774,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某街道随机选取一个社区,并随机抽样283人,测查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3个月后再次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测得社区居...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某街道随机选取一个社区,并随机抽样283人,测查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3个月后再次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测得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大力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促进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服务 社区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干预作用及其相关神经电生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义 冯慧 +5 位作者 莫亚莉 毛洪京 刘文娟 尹岩 徐莲莲 余正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5-668,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刺与唑吡坦干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觉醒状态的差异,并探讨其相关神经电生理学机制。方法:将61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和针刺组(31例),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 目的:比较针刺与唑吡坦干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觉醒状态的差异,并探讨其相关神经电生理学机制。方法:将61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和针刺组(31例),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睡眠结构相关指标及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的平均睡眠潜伏时间(mean sleep latency,MSL)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刺组治疗后PSQI评分较药物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SOL)缩短、觉醒次数(number of awake1nings,NWAK)、入睡后清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减少,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增多、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明显增高(均P<0.01),药物组治疗后非快速眼动3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period 3,N3)较本组治疗前增多,N1、N2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 period,REM)比例较本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针刺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N1、N2比例减少,N3、REM比例增多(均P<0.01)。两组治疗后SOL、NWAK、WASO、TST、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较药物组N1、N2比例减少,N3、REM比例增多(均P<0.01)。两组治疗后MSLT的MSL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1)。针刺组治疗后MSLT的MSL较药物组缩短(P<0.05)。结论:针刺较唑吡坦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更有利于调节其过度觉醒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原发性失眠症 过度觉醒 神经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任婉文 张颖 +2 位作者 龙森 毛洪京 陈树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287-1292,共6页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和跟踪随访研究,选择70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口服度洛西汀片)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治...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和跟踪随访研究,选择70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口服度洛西汀片)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和6周末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并对试验组治疗6周末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总分减分率≥50%者进入随访研究。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SF-MPQ、HAMD、HAMA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末现有疼痛强度PPI,第2周、4周和6周末SF-MPQ、HAMD、HAMA各项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例次较对照组高(P<0.05),但单个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共有17例患者PRI总分减分率≥50%者进入随访研究,随访3个月和6个月与治疗6周末各项评分变化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对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随机双盲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青少年睡眠剥夺状态下低频振幅变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国岭 周圆月 +7 位作者 刘艳 裴莉 潘顺英 孙玉燕 黄春娟 陈霞玲 朱晓华 胡伟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在24 h睡眠剥夺(SD)状态下大脑局部脑区自发活动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网络及海报宣传在社区及校园招募睡眠质量良好的16名健康青少年(男性8例,女性8例;13~20岁)均分别在正常静息觉醒(RW)状态及24 h SD状态下接... 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在24 h睡眠剥夺(SD)状态下大脑局部脑区自发活动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网络及海报宣传在社区及校园招募睡眠质量良好的16名健康青少年(男性8例,女性8例;13~20岁)均分别在正常静息觉醒(RW)状态及24 h SD状态下接受注意网络测试(ANT)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利用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方法分析脑功能活动的特点。对ALFF值差异脑区进行ROC曲线分析,同时分析其与ANT中的准确率、反应时间及漏做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RW状态相比,SD状态下ANT结果的准确率较低[(83±12)%vs.(97±4)%,P<0.05],漏做率较高[(15±11)%vs.(2±7)%,P<0.05],反应时间较长[(832±134)ms vs.(715±97)ms,P<0.05]。相对于RW状态,SD状态显示ALFF增加脑区主要位于右侧楔叶(BA 17,BA 18),ALFF减低脑区主要位于右侧豆状核、右侧屏状体、左侧背外侧前额叶(BA 46)及左侧顶下小叶(BA 39)。在SD状态,右侧屏状核与正确率呈正相关(r=0.69,P<0.05),与漏做率呈负相关(r=-0.71,P<0.05);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反应时间呈正相关(r=0.68,P<0.05)。ALFF差异脑区右侧楔叶、右侧豆状核、右侧屏状体、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左侧顶下小叶的峰下面积(AUC)分别为0.9、0.8、0.9、0.8、0.9,相应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结论:24 h睡眠剥夺引起青少年的功能性神经网络-默认网络、任务正激活网络及高级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功能异常,以及视觉网络的功能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低频振幅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默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扣带回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关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树林 李凌江 +3 位作者 汪永光 刘军 贺忠 张锦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6-409,共4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前扣带回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进行可以针对性激活前扣带回的Stroop色词测验,并对其行fMRI...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前扣带回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进行可以针对性激活前扣带回的Stroop色词测验,并对其行fMRI扫描,分析两组之间前扣带回激活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前扣带回激活的血氧依赖水平(BOLD)的信号明显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扣带回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回 创伤后应激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