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并发坏疽性胆囊炎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玉仙 贾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1期33-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发生急性坏疽性胆囊炎(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AGC)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1 066例行ERCP+EST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发生急性坏疽性胆囊炎(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AGC)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1 066例行ERCP+E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的16例老年AGC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老年患者ERCP+EST术后并发AGC,发生率为1.5%。16例老年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精心护理均成功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AGC患者术前可发生胆囊穿孔、严重全身感染等情况;外科手术操作困难,手术中容易误伤胆道系统和肠管;术后发生胆瘘和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早期外科手术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和护理是保证AGC成功治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 胆囊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中FBXW7基因缺失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影响
2
作者 张玮 来利华 王青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中E3泛素连接酶FBXW7基因的表达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巨噬细胞中缺失FBXW7基因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将FBXW7^(flox/flox)小鼠与带有Lysozyme M-Cre的转基因小鼠杂交繁殖,通过提...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中E3泛素连接酶FBXW7基因的表达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巨噬细胞中缺失FBXW7基因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将FBXW7^(flox/flox)小鼠与带有Lysozyme M-Cre的转基因小鼠杂交繁殖,通过提取尾巴基因组DNA进行PCR鉴定,建立髓系细胞选择性FBXW7基因缺失的小鼠即Lysm^+FBXW7^(f/f)小鼠(实验组),同窝生的Lysm^-FBXW7^(f/f)小鼠作为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至两组小鼠,14 d后处死小鼠,计数肺部肿瘤的转移灶,称量肺部的重量。将肺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亚群。结果:构建的Lysm^-CreFBXW7^(f/f)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骨髄来源巨噬细胞中,FBXW7基因成功敲除。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肺肿瘤转移灶减少(P<0.05),脾脏中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的比例均无变化(均P>0.05),肺组织中的转移相关巨噬细胞比例降低(P<0.05),而居住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0.05)。结论:巨噬细胞FBXW7基因缺失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瘤肺部转移,其机制可能与转移部位的转移相关巨噬细胞比例降低有关;FBXW7可能参与调控转移相关巨噬细胞的趋化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黑色素瘤 肺肿瘤/继发性 肿瘤转移 细胞运动 泛素蛋 白连接酶复合物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建义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6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腹水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油滴PCR法与ARMS法检测结直肠癌BRAF基因突变中应用价值
4
作者 姜燕平 荀延萍 +3 位作者 傅佳仪 张仕蓉 赵妍妍 马胜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1期21-24,39,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油滴聚合酶链式反应法(ddPCR)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法(ARMS)在结直肠癌患者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BRAF)V60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 目的探讨数字油滴聚合酶链式反应法(ddPCR)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法(ARMS)在结直肠癌患者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BRAF)V60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ARMS法和dd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BRAF V600E突变,比较ARMS法和ddPCR法检测阳性率及一致性,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RMS法和ddPCR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阳性率为8.64%(14/162)和9.26%(15/162)。对ARM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存在歧义的1例进行高通量测序,ddPCR法与高通量测序的结果一致。对应ddPCR法,ARMS法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一致性分别为93.33%、99.32%和99.38%。年龄越高、组织学类型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BRAF V600E突变分布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PCR与ARMS均可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的BRAF V600E突变,ddPCR有更高的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V600E突变 数字油滴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法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