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急性原发性皮肤巴西奴卡菌感染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邓琳
李梦华
钟剑波
卜璋于
吴黎明
-
机构
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5,共3页
-
文摘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巴西奴卡菌感染。患者男,26岁。因左侧面部红肿伴发热、左颈部淋巴结肿大4 d入院。体格检查:左侧面部钱币大皮肤肿物,质软,中央少许浆脓分泌物,部分结痂。脓液细菌培养和鉴定为巴西奴卡菌,经复方磺胺甲恶唑口服治疗后好转。
-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皮肤感染
巴西奴卡菌
-
Keywords
acute purulent skin infection
Nocardia brasiliensis
-
分类号
R754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1
- 2
-
-
作者
王进
陈健
-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6-768,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本组2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对照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4%)显著高于对照组(72.5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4、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IL-18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8.46%)显著低于对照组(42.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中西医
疗效
安全评价
-
Keywords
chronic urticaria
TCM
efficacy
safety evaluation
-
分类号
R758.24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
题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俞小虹
程浩
郑伟
-
机构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皮肤科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6-217,共2页
-
文摘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尖锐湿疣 (CA)细胞增殖中的调节作用,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EGFR在 56例尖锐湿疣与 30名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除角质层外的表皮全层细胞均有强表达,正常皮肤中 EGFR也有表达,但主要在基底层细胞表达。 EGFR在尖锐湿疣皮损颗粒层细胞和棘层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强于正常皮肤 (P< 0.01)。结果示尖锐湿疣皮损中 EGFR的表达增强可能与 HPV6/11型感染上皮细胞过度增殖的致病过程有关。
-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尖锐湿疣
人类乳头瘤病毒
EGFR
CA
皮损
免疫组化SP法
-
Keyword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Condyloma accuminata
Human papillomavirus
-
分类号
R752.5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
题名昆虫叮咬后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邓琳
李梦华
肖明
陈君
吴黎明
-
机构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32-734,共3页
-
文摘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是一种少见的泛发性全身无菌性脓疱病。昆虫皮炎引起的AGEP报道少见。现将我科诊治1例昆虫引起AGEP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伴发热4d,于2016年6月14日来我院就诊。4d前患者自觉左侧肩部被虫咬伤(昆虫具体种类未经鉴定),数分钟后颈部出现红肿伴疼痛和瘙痒;第2天肩、颈部红肿加重,伴发热,T38℃。
-
关键词
脓疱病
发疹性
泛发性
急性
-
分类号
R758.2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
题名柴胡解毒汤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和机制探讨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卜璋于
吴黎明
俞小虹
刘珏
邓琳
-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
出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81-686,共6页
-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4ZA081)
-
文摘
目的:观察柴胡解毒汤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和探讨其部分起效机制。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0例CA病例(年龄16~65岁)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柴胡解毒汤治疗(n=40),100mL口服,2次/日,连续治疗30d为1个疗程;B组采用α-2b重组人干扰素治疗(n=39,其中1位病例用药2周后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300万IU肌肉注射,隔天1次,注射15次为1个疗程;C组不采用任何全身系统治疗方案(n=40)。比较3组病例临床疗效,统计复发率和复发次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检测A组病例口服柴胡解毒汤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率,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2、IFN-γ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除B组1位退出研究病例,随访12周复发率和复发次数,总病例中复发率为51.26%(61/119),平均复发次数为1.6次。其中A组病例和B组病例的复发率和复发次数均低于C组病例(P<0.01);A组病例和B组病例之间的复发率和复发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口服柴胡解毒汤治疗前相比,治疗一个月后的CA病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升高,NK细胞百分率升高(P均<0.01);而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口服柴胡解毒汤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CA病例外周血清IL-2、IL-12、IFN-γ增多(P<0.01),IL-10下降(P<0.05),而IL-4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解毒汤治疗CA的临床疗效确切,与肌注α-2b重组人干扰素相当,其起效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并通过促进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增加而实现NK细胞数量增多和功能活化。
-
关键词
柴胡解毒汤
尖锐湿疣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
-
Keywords
Chaihu Jiedu Decoction
condyloma acuminatum
T lymphocyte subsets
natural killer cell
cytokines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752.5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