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对可切除胰腺癌诊断之安全性和准确性的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平 张筱凤 +2 位作者 吕文 楼颂梅 范震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诊断之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有手术切除的指征:54例术前行EUS-FNA术(FNA+组)和28例无术前EUS-FN...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诊断之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有手术切除的指征:54例术前行EUS-FNA术(FNA+组)和28例无术前EUS-FNA(FNA-组),观察EUS-FNA的诊断情况及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FNA+组54患者EUS均见肿瘤病灶,所有患者FNA均成功。根据细胞学和组织学,EUS-FNA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4.44%(51/54)和88.89%(48/54),总准确率为94.44%(51/54)。2例EUS-FNA后出现轻度胰腺炎,2例并发出血,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在FNA+和FNA-组的中位无复发存活时间分别为282和265 d(P>0.05),平均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68和557 d(P>0.05)。FNA+组的RFS和OS并不逊色于FNA-组。这些数据表明,EUS-FNA并不影响中位无复发存活期或总生存期,也没有增加其他并发症的风险。结论术前EUS-FNA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 术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6例次针形刀困难乳头括约肌切开的体会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啸 张筱凤 +1 位作者 吕文 杨建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形切开刀在困难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中应用的技巧和价值。方法222例采用针形刀开窗术(needle-knife fenestration,NKF),158例直接用针形刀做乳头切开(needle-knife papillotomy,NKP),36例NKF失败后再行NKP。结果NKF组成功率75.2%... 目的探讨针形切开刀在困难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中应用的技巧和价值。方法222例采用针形刀开窗术(needle-knife fenestration,NKF),158例直接用针形刀做乳头切开(needle-knife papillotomy,NKP),36例NKF失败后再行NKP。结果NKF组成功率75.2%(167/222),NKP组97.9%(190/194),总成功率85.8%(357/416)。术后发生胆道感染5例(1.2%),其中3例转外科手术胆道引流,2例重新经内镜置入引流管和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并发胰腺炎24例(5.8%),其中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经3处腹腔穿刺引流术治愈,余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切口大量出血1例,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止血。结论应用针形刀可使极大多数标准EST或预切开失败者获得乳头切开成功。NKP成功率明显高于NKF,重新NKP可再提高成功率,而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并无增加,但对乳头过小和胆总管末端较细长者应尽量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乳头切开 针形刀开窗术 针形刀乳头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平 张啸 +3 位作者 张筱凤 郭英辉 林秀英 吕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先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RCP不成功则通过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窦道放置。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 目的探讨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先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RCP不成功则通过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窦道放置。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结果32例患者中28例均成功通过ERCP置入可膨式金属支架,3例改行PTCD后再经窦道放入金属支架,成功率96.88%,1例行两种处理方法均未能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黄疸明显减退;3例患者支架再次阻塞,1例患者反复发作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支架平均通畅期为213d,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35d。结论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创伤小,通畅性能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内支架在难取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秀英 张啸 张筱凤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评价塑料内支架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行ERCP造影,对48例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患者(35例为巨大结石,8例结石伴下端胆管狭窄,5例结石伴乳头过小)在导丝引导下行放置8.5F塑料胆道内支架1根治疗。结果3个月后第2次E... 目的评价塑料内支架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行ERCP造影,对48例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患者(35例为巨大结石,8例结石伴下端胆管狭窄,5例结石伴乳头过小)在导丝引导下行放置8.5F塑料胆道内支架1根治疗。结果3个月后第2次ERCP检查时发现12例结石消失;23例结石直径变小1/2以上或成碎片状,经网篮或气囊顺利取出;13例结石无明显变化,行更换塑料内支架治疗并B超随访,一旦发现结石明显变小,即再次ERCP+取石。经平均2.3次内镜下治疗,95.8%(46/48)患者结石取净。期间未发生与ERCP或留置支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留置塑料内支架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取性胆总管结石 塑料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应用探讨(附18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舒丹 张啸 张筱凤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老年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相应注意事项。方法对18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老年患者18例,成功17例,14例见小肠...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老年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相应注意事项。方法对18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老年患者18例,成功17例,14例见小肠病变。其中,血管病变10例,小肠钩虫病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例,小肠疑似占位2例。其中,3位患者胶囊内镜滞留于食管下段,1例失败,另2例用胃镜将其推入胃内,检查成功。所有患者胶囊均在检查后3 d内自行排出体外。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对老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特别是考虑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特殊性,易发生胶囊滞留于食管或胃腔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小肠出血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平 张啸 +2 位作者 张筱凤 张喜平 应荣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83-985,98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均先行ERCP+EST+ENBD,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腹腔镜治疗:其中Ⅰ型10例、Ⅱ型6例均手...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均先行ERCP+EST+ENBD,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腹腔镜治疗:其中Ⅰ型10例、Ⅱ型6例均手术成功,成功率80%;另1例Ⅱ型、2例Ⅲ型,1例Ⅳ型患者转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经胆管造影后拔除ENBD管,其中1例胆总管有残留结石,予以ERCP取净结石。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8±1.5)d。随访15个月,1例反复发作胆管炎,并发现有胆管狭窄,予以ERCP下放置塑料内支架支撑数月后好转,余患者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创伤小,疗效好,但各医院应根据自己的实力掌握好适应证,Ⅲ型、Ⅳ型患者开腹手术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筱凤 张啸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胰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6 4例 ,男 2 3例 ,女41例 ,平均年龄 5 0岁 ,病程 4~ 2年 ,发病平均次数为 5 .8次。部分病人曾多次检查B超、CT和MRCP ,未发现致病因素。对急性复发性胰腺... 目的 :探讨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胰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6 4例 ,男 2 3例 ,女41例 ,平均年龄 5 0岁 ,病程 4~ 2年 ,发病平均次数为 5 .8次。部分病人曾多次检查B超、CT和MRCP ,未发现致病因素。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病人的急性发作期或病情基本控制后行ERCP检查 ,并根据其结果当即作EST和EBD。结果 :48例病人未再复发 ,8例有时有上腹部疼痛但淀粉酶不高 ,EST和EBD过程中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EST可畅开壶腹部 ,使胰腺开口引流通畅 ,明显减少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 EBD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乳头部嵌顿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郭英辉 张啸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部嵌顿是一种临床急诊,可能引起胆胰管流出道的几乎完全梗阻,导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和胰腺炎。该文研究其临床特征和内镜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确诊的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部嵌顿患者。结果具有典... 目的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部嵌顿是一种临床急诊,可能引起胆胰管流出道的几乎完全梗阻,导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和胰腺炎。该文研究其临床特征和内镜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确诊的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部嵌顿患者。结果具有典型的急性胆管炎Charcot三联征的患者98例(53.9%),急性胰腺炎86例(47.3%)。ERCP发现120例(65.9%)为单枚结石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62例胆管内尚有1至数枚结石。所有患者都通过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成功,其中标准EST成功30例(16.5%),针形刀乳头剖开术(NKF)成功152例(83.5%)。并发症主要是出血(12例,6.59%)。结论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部嵌顿必须通过临床表现和ERCP检查才能确诊,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 胆总管 十二指肠乳头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胆漏和继发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林秀英 张啸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49-1052,共4页
胆漏和继发胆管狭窄是严重的外科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再次开腹手术,但再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内镜胆管造影不仅可明确诊断,且内镜下治疗具有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大多数胆漏和胆管狭窄患者首选治疗... 胆漏和继发胆管狭窄是严重的外科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再次开腹手术,但再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内镜胆管造影不仅可明确诊断,且内镜下治疗具有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大多数胆漏和胆管狭窄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漏 胆管狭窄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平 张啸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9期649-650,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在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中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 52例AOSC的病人 ,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 ,病情危重者直接行ENBD ;病情允许的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及ENBD同步进行。 结果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在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中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 52例AOSC的病人 ,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 ,病情危重者直接行ENBD ;病情允许的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及ENBD同步进行。 结果31例直接行ENBD、21例EST、取石和ENBD同步进行 ;23例ENBD后择期EST及取石治疗、3例乳头肿瘤的病人病情缓解后转外科手术 ,无死亡。 结论 ENB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手段 ,临床上可以广泛地应用于AO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 治疗 鼻胆管引流 逆行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内镜监测
11
作者 李国熊 钟芳群 +1 位作者 蒋祯 徐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移植(SBT)术后内镜监测和内镜指导下的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在移植免疫反应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浙江省首例同种异体SBT术后患者每周2次经肠造口内镜检查及病变明显处黏膜组织活检。测定术后1周每天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 目的探讨小肠移植(SBT)术后内镜监测和内镜指导下的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在移植免疫反应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浙江省首例同种异体SBT术后患者每周2次经肠造口内镜检查及病变明显处黏膜组织活检。测定术后1周每天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术后第5天肛门排稀便,第8天内镜观察到移植肠黏膜轻度水肿、充血;病理提示绒毛间质充血、出血,固有膜轻度水肿。第12天移植肠有一浅小溃疡。但第7天时血sIL-2R水平已急剧上升。第15天和19天近端自体小肠粘附有暗红色血液,生理盐水冲洗后未见黏膜异常。第22天和23天自体小肠腔内有多量的暗红色血液,黏膜水肿、充血。第29天起自体小肠黏膜还有渗血;病理提示绒毛间质轻度水肿、充血、小灶出血和糜烂,含铁血黄素沉积,固有膜水肿、充血和出血,黏膜下层出血。第34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内镜监测和内镜指导下的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对SBT术后的移植免疫反应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血sIL-2R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 内镜检查术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切开和开窗术失败后的再次内镜处理
12
作者 郭英辉 张啸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切开和开窗术失败后再次ERCP的技巧和价值。方法对310例标准EST失败者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结果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后仍有42例不能成功,但间歇5 ̄7d后32例获得成功。结论标准EST和前切开、开窗术失败后,间歇5 ̄7d再行ERCP可... 目的探讨前切开和开窗术失败后再次ERCP的技巧和价值。方法对310例标准EST失败者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结果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后仍有42例不能成功,但间歇5 ̄7d后32例获得成功。结论标准EST和前切开、开窗术失败后,间歇5 ̄7d再行ERCP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切开 开窗术 失败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ERCP治疗后的感染特点
13
作者 李舒丹 张啸 李国熊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4期360-361,共2页
目的分析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后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病人ERCP后感染率,部位,病原菌,内镜下经鼻胆管引流术(ENBD)引流的作用等。结果54例... 目的分析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后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病人ERCP后感染率,部位,病原菌,内镜下经鼻胆管引流术(ENBD)引流的作用等。结果54例胆源性SAP病人均予以行ERCP及EST,部分病人行ENBD,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行ERCP术后感染率为38.9%,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胆道,泌尿道,咽喉部等。细菌感染者常见菌为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屎肠球菌。真菌感染者均伴细菌感染,占感染者28.6%,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中1人死于多脏器衰竭,1人自动出院后死亡,混合感染者死亡率增加(P<0.05)。另行ENBD者感染率为25%,感染发生率较总体减少(P<0.05)。结论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ERCP术后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且感染率较传统保守治疗者明显减少,但若合并真菌感染则死亡率增加,另行ENBD可能可以减少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ERCP 治疗后 感染特点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内镜下经鼻胆管引流术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溶血性葡萄球菌 ENBD 大肠埃希氏菌 细菌感染 回顾性分析 术后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隔膜伴双胃窦、胃角溃疡和胃窦憩室1例
14
作者 郑华君 李国熊 吕宾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77-877,共1页
关键词 胃窦 胃角溃疡 胃窦憩室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