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扫CT影像组学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周围坏死物积聚 被引量:1
1
作者 俞宇羽 朱翰林 +2 位作者 魏培英 张海峰 冯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平扫CT影像组学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AP)周围急性坏死物积聚(AN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07例首诊AP患者。基于首诊平扫CT自动分割胰腺周围组织感兴趣体积(VOI),提取并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记...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平扫CT影像组学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AP)周围急性坏死物积聚(AN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07例首诊AP患者。基于首诊平扫CT自动分割胰腺周围组织感兴趣体积(VOI),提取并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记录基于首诊增强CT的AP严重程度改良版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根据随访结果将AP患者分为胰腺周围ANC组(ANC组)与液体积聚(APFC)组。以XGBoost法分别基于最佳影像组学特征、MCTSI及二者联合构建预测AP ANC的影像组学、MCTSI及联合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利用SHAP法分析各变量对于联合模型的贡献。结果307例中,ANC组134例、APFC组173例。基于首诊平扫CT共筛选出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据此构建的影像组学、MCTSI及联合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6、0.693及0.917;其中MCTSI模型的AUC低于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的AUC(Z=-3.485、-2.824,P均<0.01),后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7,P=0.415)。联合模型中,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贡献度均优于MCTSI评分。结论平扫CT影像组学XGBoost模型能有效预测AP A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坏死物积聚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信号强度半定量分析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吕莎 韩志江 曹慧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MRI信号强度半定量分析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与52例非腺瘤患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并记录病变同相位(IP)/反相位(OP)的平均和最小信号强度... 目的:探讨MRI信号强度半定量分析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与52例非腺瘤患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并记录病变同相位(IP)/反相位(OP)的平均和最小信号强度,以及OP序列脾脏的平均信号强度。计算IP/OP序列病变平均衰减值(SIImean)、最小衰减值(SIImin)和OP序列病变-脾脏平均比值(ASRmean)、病变-脾脏最小比值(ASRmin),比较各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值对腺瘤和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SIImean诊断腺瘤的最佳阈值为22.6%,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1.0%、96.2%、0.955,SIImin的最佳阈值为40.0%,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4.9%、100%、0.989,ASRmean的最佳阈值为0.705,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6.2%、56.4%、0.816,ASRmin的最佳阈值为0.580,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8.1%、78.2%、0.930。结论:MRI信号强度半定量分析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SIImin诊断腺瘤的价值更高,且操作简便、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腺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肪抑制增强T1WIDelta影像组学预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口干分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梦泽 朱翰林 +4 位作者 郗玉珍 陈浩楠 沈哲凡 姜锋 丁忠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 基于脂肪抑制(FS)增强T1WI构建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鼻咽癌(NPC)患者口干级别的Delta影像组学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7例于诱导化学治疗(IC)后接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CCRT)NPC患者IC前2周内及IC结束后鼻咽部MRI。于... 目的 基于脂肪抑制(FS)增强T1WI构建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鼻咽癌(NPC)患者口干级别的Delta影像组学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7例于诱导化学治疗(IC)后接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CCRT)NPC患者IC前2周内及IC结束后鼻咽部MRI。于放疗结束后1周根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标准评估患者口干分级(0~4级),将0、1级口干归为轻度口干(n=81),≥2级口干归为重度口干(n=146)。基于IC前、后FS增强T1WI提取双侧腮腺影像组学特征,计算Delta影像组学特征值。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和随机森林算法降维,筛选最优Delta影像组学特征,构建Delta影像组学模型。按8∶2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182)及测试集(n=4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elta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及测试集NPC患者放疗后口干分级的效能;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分别基于IC前、后FS增强T1WI提取2 286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8个最优Delta影像组学特征并以之构建模型,其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NPC患者放疗后口干分级的AUC分别为0.762、0.733;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对于训练集及测试集的预测性能均良好。结论 基于FS增强T1WI Delta影像组学模型能及时有效地预测NPC患者放疗后口干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Delta影像组学 口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P值在XGBoost MRI模型中鉴别腮腺恶性肿瘤与Warthin瘤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潇涵 朱翰林 +1 位作者 韩志江 杨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SHAP值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MRI模型中鉴别腮腺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与Warthin瘤(Warthin tumor,W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22枚MT和38例51枚WT的MRI资料,分析瘤体... 目的:探讨SHAP值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MRI模型中鉴别腮腺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与Warthin瘤(Warthin tumor,W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22枚MT和38例51枚WT的MRI资料,分析瘤体形态、位置和强化方式,以及T_(1)WI、T_(2)WI、FS-T_(1)WI、FS-T_(2)WI影像征象,经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纳入XGBoost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评价模型诊断效能。通过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值对模型进行分析,明确各MRI征象在模型中的权重。结果:22枚MT和51枚WT中,持续性强化(P<0.05)、形态不规则(χ^(2)=20.707,P<0.05)、非尾叶(χ^(2)=8.911,P<0.05)、T_(2)WI高信号(χ^(2)=7.581,P<0.05)、FS-T_(1)WI等低信号(P<0.05)、FS-T_(2)WI高信号(χ^(2)=9.016,P<0.05)对鉴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更常见于MT中。将6项单因素纳入XGBoost模型分析得出AUC为0.847,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92.2%;6种MRI征象绝对平均SHAP值为0.21~0.99,其中形态不规则权重最大。结论:形态不规则、T_(2)WI高信号、持续性强化、FS-T_(2)WI高信号、非尾叶、FS-T_(1)WI等低信号对MT和WT鉴别的权重存在差异,对各MRI征象的准确识别,有利于对两者精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医分子影像学技术活体检验的进展与应用前景
5
作者 严治 吉训明 +5 位作者 何晓 张晓静 万雷 张宏 田梅 丛斌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提出法医分子影像学概念,利用分子影像技术为法医精神病鉴定、毒品损伤、网络游戏成瘾及应激性损伤等法医学领域重要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法医分子影像学属于创新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存在一定问题和挑战,如人才欠缺、缺... 提出法医分子影像学概念,利用分子影像技术为法医精神病鉴定、毒品损伤、网络游戏成瘾及应激性损伤等法医学领域重要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法医分子影像学属于创新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存在一定问题和挑战,如人才欠缺、缺乏规范等。中国应加强法医分子影像学方面的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法医分子影像学将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司法审判、民事调解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促进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分子影像学 法医分子影像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冯长锋 劳群 +6 位作者 丁忠祥 王罗羽 王天宇 郗玉珍 韩静 何林阳 沈起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7-1492,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A医院408例(训练集)及B医院103例(验证集)sICH平扫CT图像;基于FPN构建深度学习(DL)分割模型分割血肿区域,并以交并比(... 目的观察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A医院408例(训练集)及B医院103例(验证集)sICH平扫CT图像;基于FPN构建深度学习(DL)分割模型分割血肿区域,并以交并比(IoU)、戴斯相似系数(DSC)及准确率评价其效能;以DL分类模型判断血肿语义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识别sICH血肿语义特征的效能。结果DL分割模型分割训练集95%sICH血肿的IoU、DSC及准确率分别为0.84±0.07、0.91±0.04及(88.78±8.04)%,在验证集分别为0.83±0.07、0.91±0.05及(88.59±7.76)%。DL分类模型识别训练集及验证集sICH血肿不规则形态、不均匀密度、卫星征、混杂征及漩涡征的AUC分别为0.946~0.993及0.714~0.833。结论基于FPN可准确、高效地自动分割sICH血肿,对于判断血肿语义特征亦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nal intensity changes of dentate nucleus on plain MR T1WI in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radiotherapy andmultiple injections of gadolinium-base contrast agent
7
作者 SUN Jiping ZHOU Jian +2 位作者 TAO Zhigang LIANG Jiafeng DING Zhongxia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0-1173,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changes of plain MR T1WI signal intensity of dentate nucleu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radiotherapy and multiple times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 Objective To observe changes of plain MR T1WI signal intensity of dentate nucleu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radiotherapy and multiple times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GBCA).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receiv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wer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as th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group,and 50 patients with other malignant tumors and without history of brain radiotherapy wer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as the control group.All patients received yearly GBCA enhanced MR examinations for the nasopharynx or the head.T1WI signal intensities of the dentate nucleus and the pons on same plane were measured based on images in the year of confirmed diagnosis(recorded as the first year)and in the second to the fifth years.T1WI signal intensity ratio of year i(ranging from 1 to 5)was calculated with values of dentate nucleus divided by values of the pons(ΔSI i),while the percentage of relative changes of year j(ranging from 2 to 5)was calculated withΔSI j compared toΔSI 1(Rchange j).The values of these two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and the correlation ofΔSI and GBCA injection year-time was evaluated within each group.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gender,age norΔSI 1 was found between groups(all P>0.05).The second to the fifth yearΔSI and Rchange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all P<0.05).Within both groups,ΔS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BCA injection year-time(both P<0.05).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radiotherapy and multiple times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BCA tended to be found with gradually worsening GBCA deposition in dentate nucleus,for which radiotherapy might be a risk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opharyngeal neoplasms RADIOTHERAPY contrast media cerebellar nucl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Res2Net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体积倍增时间
8
作者 韩静 张乐星 +5 位作者 何林阳 冯长锋 郗玉珍 丁忠祥 许阳阳 沈起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4-1518,共5页
目的观察3D Res2Net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体积倍增时间(VD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肺实性结节患者胸部CT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肺结节体积增加是否≥25%将其分为进展组(n=218)与非进展组(n=516),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515)... 目的观察3D Res2Net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体积倍增时间(VD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肺实性结节患者胸部CT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肺结节体积增加是否≥25%将其分为进展组(n=218)与非进展组(n=516),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515)与验证集(n=219);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参数构建临床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肺结节二维CT图像特征构建CT特征模型,基于Res2Net网络输入三维CT图像构建3D Res2Net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实际VDT为标准,评估临床模型、CT特征模型及3D Res2Net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VDT≤400天的效能。结果临床模型、CT特征模型及3D Res2Net模型预测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89、0.698及0.734,在验证集分别为0.692、0.714及0.721。3D Res2Net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VDT用时5~7 s、平均(5.92±1.08)s。结论3D Res2Net模型可用于预测肺实性结节VDT以大幅缩短人工阅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64
9
作者 韩志江 陈文辉 +1 位作者 舒艳艳 赖旭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75例甲状腺癌的CT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性别及混合钙化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发病状态、甲状腺边缘中断...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75例甲状腺癌的CT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性别及混合钙化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发病状态、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增强后瘤体边缘情况、瘤体形态、细颗粒状钙化及囊变表现上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结节性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25
10
作者 阮玫 汪登斌 +4 位作者 陈文辉 柴维敏 严福华 韩志江 杨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腋窝MR扫描的4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MRI表现,包括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淋巴门情况、淋巴结边缘、周围脂肪间隙情况、DWI信号、强化方式...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腋窝MR扫描的4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MRI表现,包括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淋巴门情况、淋巴结边缘、周围脂肪间隙情况、DWI信号、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等,并绘制的ROC曲线分析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者24例(24/44,54.55%),无淋巴结转移者20例(20/44,45.45%),两者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淋巴门是否消失、淋巴结边缘、周围脂肪间隙、DWI信号、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65、0.848、0.749。结论 MRI在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中有重要价值,皮质厚度大于0.54cm高度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TI及DTT在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海滨 陈文辉 +2 位作者 乔松 许琦 赵国库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为脑梗死后患侧肌力恢复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53例脑梗死患者按不同发病时期分为4组,行常规MRI及DTI...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为脑梗死后患侧肌力恢复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53例脑梗死患者按不同发病时期分为4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对比测量梗死侧与健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系数(FA)值,并观察梗死灶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按照皮质脊髓束(CST)移位、连续性及破坏程度在DTT图像上的表现分为3级。结果:超急性期梗死侧FA值(0.35±0.04)与健侧(0.37±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梗死侧FA值分别为0.17±0.07、0.14±0.06和0.09±0.05,分别低于健侧相应部位的FA值(分别为0.39±0.08、0.36±0.08和0.33±0.0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DT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肌力改变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76,P<0.05),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可以通过重建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结论:DTI及DTT技术能较好的评价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和帮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脑白质纤维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损害的MSCT灌注成像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斌 陈文辉 +5 位作者 王楚雄 周建 周合山 陈晓英 俞一歆 单艳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44-74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损害的特点及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级和Balthazar CT分级标准,将入院后48h内的6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组(MAP)42例(CT分级为A级16例,B级9例,C级17例)和重症组(SAP...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损害的特点及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级和Balthazar CT分级标准,将入院后48h内的6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组(MAP)42例(CT分级为A级16例,B级9例,C级17例)和重症组(SAP)27例(CT分级为D级11例,E级16例),以12例无胰腺疾病的胸部CT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MSCT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参数包括胰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以及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胰腺TDC上升斜率较小,峰值降低。正常胰腺、MAP和SAP三组中胰腺的BV值依次下降,且相互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SAP组胰腺BF、BV值均低于MAP组,MTT、PS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AP组中CT分级为A级者较正常胰腺组BF值增高,B、C级较正常胰腺组BF、BV减低,PS增高(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血流灌注状态与其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它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S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胰腺的微循环状况,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分级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颈动脉CTA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斌 吴最新 +2 位作者 俞一歆 单艳娜 牛国忠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0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及头颈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79例,TIA93例,采用头颈动脉CTA检查,分析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头颈动...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及头颈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79例,TIA93例,采用头颈动脉CTA检查,分析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头颈动脉多层CTA图像满足诊断要求,125例显示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脑动脉狭窄74例(59%)、单纯颈动脉狭窄32例(26%),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19例(15%)。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在脑梗死组较TIA组高,其中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大面积脑梗死及分水岭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皮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较高。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与脑梗死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同时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有限元分析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卫华 汪荣 +4 位作者 俞一歆 孙建良 邓芳 俞文华 王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392-3395,共4页
目的:探讨交互式Mim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半月神经节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住院患者180例,VAS评分≥8分,随机分为2组(n=90):Mimics组(M组)和CT组(C组)。C组以患者术前颅底CT影像分析卵圆孔形... 目的:探讨交互式Mim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半月神经节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住院患者180例,VAS评分≥8分,随机分为2组(n=90):Mimics组(M组)和CT组(C组)。C组以患者术前颅底CT影像分析卵圆孔形态;M组通过Mim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患者头颅CT影像进行重建和分析,比较2组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结果:M组穿刺成功率为100%,C组为92%(P<0.05)。穿刺过程中C组6例发生血肿,1例误入口腔,M组无一例出现穿刺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VAS评分(1.6±0.3)分,M组术后VAS评分(1.3±0.4)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mics有限元分析软件能提高颅底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并有效减少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故能安全应用于半月神经节射频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Mimics有限元 半月神经节 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训泽 吴瑾秀 +2 位作者 周合山 张广强 杨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评价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及与壁厚型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量13例XGC与19例壁厚型胆囊癌的胆囊壁最大厚度,并对其以下CT征象进行分析:①胆囊壁间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②黏膜线,③胆囊内壁改变情况,④肝内浸... 目的:评价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及与壁厚型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量13例XGC与19例壁厚型胆囊癌的胆囊壁最大厚度,并对其以下CT征象进行分析:①胆囊壁间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②黏膜线,③胆囊内壁改变情况,④肝内浸润,⑤肝内胆管扩张,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果:13例XGC平均壁厚(24.7±16.0)mm,10例病灶区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8例存在黏膜线,8例病变处胆囊内壁光整,5例出现肝内浸润,1例出现肝内段胆管扩张,均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而19胆囊癌平均壁厚(18.3±8.6)mm,6例病灶区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该6例且均存在黏膜线,8例病变处胆囊内壁光整,7例出现肝浸润,12例出现肝内段胆管扩张,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增厚的胆囊壁间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肝内胆管无扩张,是XGC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水模在3.0T MRI颈部脂肪抑制序列扫描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荣 朱大荣 +1 位作者 韩志江 丁金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水模在3.0T MRI颈部频率选择饱和法脂肪抑制(FS)序列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及水模序列,用相同参数对30例志愿者颈部进行FS快速自旋回波(TSE)T_1WI和FS TSE T_2WI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自制水模在3.0T MRI颈部频率选择饱和法脂肪抑制(FS)序列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及水模序列,用相同参数对30例志愿者颈部进行FS快速自旋回波(TSE)T_1WI和FS TSE T_2WI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比较分析。结果:主观评价法中,FS TSE T_1WI分级在常规组和水模组分别为0级:1例和30例、1级:4例和0例、2级:8例和0例、3级:17例和0例,P均<0.05;FS TSE T_2WI分级分别为0级:0例和1例、1级:1例和29例、2级:8例和0例、3级:21例和0例,P均<0.05。客观评价法中,FS TSE T_1WI在下颌角、环状软骨、胸锁关节水平胸锁乳突肌信噪比中值在常规组和水模组分别为25.00(4.53,72.65)和103.72(99.77,108.04)、9.05(3.45,60.32)和118.80(106.59,123.94)、19.00(3.35,61.21)和101.74(87.38,110.29),P均<0.05;FS TSE T_2WI像上分别为8.30(3.63,13.91)和15.26(12.68,17.50)、3.84(2.86,11.95)和15.06(12.76,16.88)、5.06(2.71,13.40)和14.46(11.47,15.68),P均<0.05。结论:在3.0T MRI颈部FS序列扫描中,应用水模可明显提高成像质量,并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腹股沟区解剖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沈超 张联合 +1 位作者 陈文辉 俞一歆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9-1080,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腹股沟区解剖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多层螺旋CT腹股沟区扫描的三维重建图像,观察在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圆韧带或精索的显示情况。结果:20例病例中腹壁下动脉在3个...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腹股沟区解剖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多层螺旋CT腹股沟区扫描的三维重建图像,观察在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圆韧带或精索的显示情况。结果:20例病例中腹壁下动脉在3个轴面上均能显示,显示率100%。横断面不能很好的显示腹股沟韧带,圆韧带或精索的显示率为70%。冠状面能100%显示腹股沟韧带,圆韧带或精索的显示率为77.5%。矢状面腹股沟韧带的显示率为90%,圆韧带或精索的显示率为72.5%。结论:结合多层螺旋CT重建的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能满意显示腹股沟区的关键解剖结构,对诊断分型腹股沟疝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解剖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瘤体与甲状腺边缘接触程度对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被引量:9
18
作者 尹冰心 李宁 韩志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瘤体与甲状腺边缘接触程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7例单发PTC,其中CLNM阳性和阴性... 目的:探讨CT平扫瘤体与甲状腺边缘接触程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7例单发PTC,其中CLNM阳性和阴性分别为104例和103例。根据CT征象中瘤体与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1/4组、1/4~<1/2组和≥1/2组,采用χ~2检验分析CLNM阳性和阴性在3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计算<1/4组、1/4~<1/2组、≥1/2组和1/4~<1/2组联合≥1/2组(即≥1/4组)对CLNM阳性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χ~2检验显示,CLNM阳性和阴性在<1/4组、1/4~<1/2组和≥1/2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4.540,P<0.05),3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CLNM阳性和阴性在<1/4组和1/4~<1/2组(χ~2=9.514,P<0.012 5)、<1/4组和≥1/2组(χ~2=13.715,P<0.012 5)具有统计学差异,1/4~<1/2组和≥1/2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χ~2=0.752,P>0.012 5)。单个风险因素中,瘤体与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1/4时的敏感度(88%)和准确度(61%)最高,与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1/2时的特异度最高(72%)。结论:PTC与甲状腺边缘接触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CLNM是否阳性进行预测,当边缘接触范围≥1/4时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临床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项晶晶 吴能定 +4 位作者 徐如君 李宏 周虹 范小良 许培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0-372,共3页
关键词 间叶性软骨肉瘤 脑膜肿瘤 脊椎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文辉 黄祥龙 邓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各期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54例经临床和MRI诊断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其中30例做了增强扫描。分析其在各个病理阶段的MRI表现。结果:活虫期40例,变性水肿期45例,肉芽肿期5例,钙... 目的:探讨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各期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54例经临床和MRI诊断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其中30例做了增强扫描。分析其在各个病理阶段的MRI表现。结果:活虫期40例,变性水肿期45例,肉芽肿期5例,钙化期4例。活虫期MRI发现圆囊腔内带有偏心的头节,是MRI诊断脑囊虫病的确切依据。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脑囊虫病在脑内病变的大小、范围、数目和部位。MRI的准确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囊虫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