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卓国祥 祁国伟 +1 位作者 姜晖 何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8-41,共4页
通过对杭州市环境空气中3种主要污染物手工和自动同步实测结果的相关分析研究,得出了手工和自动两种不同监测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解决了手工、自动两种不同监测方法结果之间的相互换算问题。同时也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手工... 通过对杭州市环境空气中3种主要污染物手工和自动同步实测结果的相关分析研究,得出了手工和自动两种不同监测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解决了手工、自动两种不同监测方法结果之间的相互换算问题。同时也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手工监测法被自动监测法替代以后,合理地、定量地运用手工监测结果提供了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监测 自动监测 环境质量 大气质量 大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区空气中PM_(2.5)细微粒监测及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黄金星 张林 +2 位作者 陈欢林 何曦 祁国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9-51,共3页
用自行研制的中流量PM10~PM2.5大气采样仪,在2004~2005年期间,对杭州市区5个代表性采样点的细颗粒PM2.5污染程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PM2.5颗粒浓度有着季节性特征,冬季的颗粒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在繁华马路地区PM2.5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 用自行研制的中流量PM10~PM2.5大气采样仪,在2004~2005年期间,对杭州市区5个代表性采样点的细颗粒PM2.5污染程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PM2.5颗粒浓度有着季节性特征,冬季的颗粒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在繁华马路地区PM2.5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达90%,而在城市绿化较好的地区PM2.5污染较小;PM2.5颗粒浓度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与空气能见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室内外PM2.5颗粒浓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M2.5/PM10的比值表明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在0.50 ̄0.78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细微粒 颗粒污染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遥感监测杭州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大气环境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然 江洪 +3 位作者 肖钟湧 余树全 焦荔 洪盛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6,共5页
利用2006年4月—2007年4月杭州地区4个监测点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的实测数据,精确反演了杭州地区实测日期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大气气溶胶混浊度系数(β)的增加,波长指数(α)减小.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利用2006年4月—2007年4月杭州地区4个监测点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的实测数据,精确反演了杭州地区实测日期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大气气溶胶混浊度系数(β)的增加,波长指数(α)减小.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与β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达0.90),且较为一致地反映了该地区春季大气污染严重,夏季相对清洁,晚秋初冬为过渡反弹期的季节变化特点;但在空间上二者又表现出不同的细节特征,主要是与气象参数和下垫面特征紧密相关.分析近地面ρ(PM10)的实测数据可知,AOD与ρ(PM10)的日均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4,明显高于二者小时均值的相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 混浊度系数 波长指数 PM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水体粪大肠菌的监测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洁 虞左明 钱天鸣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53,共3页
粪大肠菌群指数是综合评价城市污水 ,尤其是生活污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于 1 999.1~ 1 999.7对杭州西湖水体的 FC进行了监测 ,结果表明 :西湖受到了生活污水的污染 ,特别是三条入湖溪流污染程度十分严重。三条溪流的 FC指数超出... 粪大肠菌群指数是综合评价城市污水 ,尤其是生活污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于 1 999.1~ 1 999.7对杭州西湖水体的 FC进行了监测 ,结果表明 :西湖受到了生活污水的污染 ,特别是三条入湖溪流污染程度十分严重。三条溪流的 FC指数超出我国地表水 类标准的 1 0倍。水体中 FC指数同 TN、TP浓度呈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 粪大肠菌群 生活污水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环境空气中黑碳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超 何曦 杨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采用2013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杭州市空气中黑碳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特征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黑碳测定年均值为4.10μg/m3,日变化有明显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早7时和晚8时左右;从季节看,黑碳质量浓度冬季高(5.2... 采用2013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杭州市空气中黑碳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特征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黑碳测定年均值为4.10μg/m3,日变化有明显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早7时和晚8时左右;从季节看,黑碳质量浓度冬季高(5.20μg/m3)、夏季低(3.00μg/m3);黑碳质量浓度与NO2、CO、PM10、PM2.5显著相关,与O3、风速、气温呈负相关,降水对黑碳的清除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监测 质量浓度 变化特征 环境空气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常用测量仪器期间核查方法及实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奕梅 唐访良 徐建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20-1323,共4页
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测量仪器校准/检定状态的可信度,而对仪器示值(或其修正因子或修正值)在规定时间间隔内是否保持其在规定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内的核查。其目的就是在一个检定/校准周期内,防止使用不符合技术规... 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测量仪器校准/检定状态的可信度,而对仪器示值(或其修正因子或修正值)在规定时间间隔内是否保持其在规定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内的核查。其目的就是在一个检定/校准周期内,防止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仪器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仪器 使用环境条件 准确度等级 内部质量控制 修正因子 最大允许误差 修正值 波长准确度 技术规范要求 测量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优化探索 被引量:7
7
作者 朱英俊 陈文翔 施丽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3期58-60,共3页
在杭州市现有区域环境噪声手工监测点位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分布,采用系统聚类法对2012年149个点位的数据样本分类、合并,将149个点位优化到26个,并用T检验法验证数据可靠性。优化前后各城区的点位分布比例相差不大,等效声级绝对误差在1.0... 在杭州市现有区域环境噪声手工监测点位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分布,采用系统聚类法对2012年149个点位的数据样本分类、合并,将149个点位优化到26个,并用T检验法验证数据可靠性。优化前后各城区的点位分布比例相差不大,等效声级绝对误差在1.0 d B(A)内,相对误差不超过±5%。经过2013年和2014年数据验证,确定优化后的点位能体现声环境功能区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噪声 点位优化 系统聚类法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实验室重要试剂及耗材的质量验收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唐访良 刘奕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年第2期4-6,共3页
阐述了对环境监测实验室重要试剂及消耗性材料进行质量验收的必要性,以实验用水、过硫酸钾、活性炭采样管和滤膜等典型的试剂及消耗材料为例,介绍了常用的重要试剂及消耗性材料质量验收的程序、范围、方法、要求与结果讨论。
关键词 化学试剂 消耗性材料 质量验收方法 环境监测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杭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达标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俞新华 钱莲英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0年第B12期35-36,共2页
调查了杭州市区 1999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对影响杭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达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辨别 ,指出达标难点在TSP ,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功能达标 影响因素 杭州市 T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3、4级环境监测站信息系统建设原则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意跃 程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0年第B12期1-3,共3页
分析了我国 3、4级环境监测站目前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和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的原因。提出建设我国 3、4级环境监测站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指出我国 3、4级环境监测站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开放式、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和分批投入逐步建... 分析了我国 3、4级环境监测站目前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和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的原因。提出建设我国 3、4级环境监测站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指出我国 3、4级环境监测站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开放式、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和分批投入逐步建设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建设 原则 环境监测站 3、4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杭州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俞新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42,共2页
通过对杭州市区 1 999年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 ,对影响杭州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辨别 ,指出达标难点在运河和城市内河 ,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运河水系 杭州 水环境 功能区达标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池怡 潘见阳 徐伟 《绿色科技》 2015年第7期241-242,共2页
指出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准确性与否关系到环境监测目标的实现,分析了当前环境质量监测的发展管理现状,从监测技术体系、技术人员水平、法律保障体系、监督机制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技术体系 监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环境监测分析中的质量保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叔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2年第2期45-49,共5页
近年来,笔者有机会走访了一些兄弟监测站,学习到不少有益的经验,尤其是在开展质量保证工作方面,有很多措施都值得借鉴,但也有一些作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现就体会较深的摘要作一叙述,谬误之处,诚望同道批评指正.一、进一步提高监测分析人... 近年来,笔者有机会走访了一些兄弟监测站,学习到不少有益的经验,尤其是在开展质量保证工作方面,有很多措施都值得借鉴,但也有一些作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现就体会较深的摘要作一叙述,谬误之处,诚望同道批评指正.一、进一步提高监测分析人员技术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 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颗粒物监测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黎佳 邵科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6期45-46,50,共3页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多,霾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杭州地区对大气颗粒物常规监测的3项指标为:降尘、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阐述了这3项指标的特点,并分别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比较。为相关人员...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多,霾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杭州地区对大气颗粒物常规监测的3项指标为:降尘、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阐述了这3项指标的特点,并分别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比较。为相关人员更好地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对环境空气污染采取整治措施,提供有力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降尘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立伟 戴启立 +4 位作者 毕晓辉 郜计欣 杨佳美 洪盛茂 冯银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为研究杭州市PM_(2.5)中碳组分特征,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在7个常规点位和2个对照点同步采集PM_(2.5)样品,分析其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冬季有机碳(OC)、元素碳(EC)、二次有机碳(S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7±7.5)(5... 为研究杭州市PM_(2.5)中碳组分特征,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在7个常规点位和2个对照点同步采集PM_(2.5)样品,分析其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冬季有机碳(OC)、元素碳(EC)、二次有机碳(S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7±7.5)(5.0±2.4)和(9.2±4.5)μg/m^3,OC/EC[ρ(OC)/ρ(EC)]和SOC/OC[ρ(SOC)/ρ(OC)]的平均值分别为5.3±1.9和0.4±0.2.对照点ρ(OC)、ρ(EC)、ρ(SOC)和OC/EC、SOC/OC分别为常规点位的0.8、0.6、1.2、1.2和1.3倍.采样期间,常规点位和对照点ρ(OC)和ρ(EC)的日均值具有相同的时间变化趋势.对照点ρ(OC)和ρ(EC)的相关性(0.49)低于常规点位(0.61),对照点PM_(2.5)中OC和EC的来源差异性更明显.8个碳组分的丰度分析表明,常规点位和对照点PM_(2.5)中碳组分的来源基本一致,主要来源于道路尘、燃煤、机动车和生物质燃烧.绝对主因子分析法源解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冬季PM_(2.5)中总碳(TC)的主要来源中,燃煤/汽油车排放/道路尘、柴油车排放和生物质燃烧的分担率为79.1%、13.1%和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二次有机碳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途径
16
作者 潘见阳 张伟 叶永根 《绿色科技》 2015年第6期232-233,共2页
指出了在现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加强,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性越发突出。首先对环境监测质管工作进行了简要概述,之后着重对其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应予采取的科学质管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 指出了在现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加强,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性越发突出。首先对环境监测质管工作进行了简要概述,之后着重对其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应予采取的科学质管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加强提升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质管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PM_(2.5)和PM_(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02
17
作者 包贞 冯银厂 +2 位作者 焦荔 洪盛茂 刘文高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8,共5页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受体化学成分谱;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PM2.5和PM10污染较严重,其年均浓度分别为77.5μg/m3和111.0μg/m3;各主要源类对PM2.5的贡献率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21.6%、硫酸盐18.8%、煤烟尘16.7%、燃油尘10.2%、硝酸盐9.9%、土壤尘8.2%、建筑水泥尘4.0%、海盐粒子1.5%。各主要源类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土壤尘17.0%、机动车尾气尘16.9%、硫酸盐14.3%、煤烟尘13.9%、硝酸盐粒8.2%、建筑水泥尘8.0%、燃油尘5.5%、海盐粒子3.4%、冶金尘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PM2.5 PM10 化学质量模型(CMB) 来源解析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2
18
作者 齐冰 牛彧文 +5 位作者 杜荣光 于之锋 应方 徐宏辉 洪盛茂 杨焕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3-451,共9页
利用2012~2016年杭州市近地面臭氧(O_3)的连续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O_3年平均浓度较10年前升高10μg/m^3左右,光化学污染形势日趋严重.O_3浓度冬季较低... 利用2012~2016年杭州市近地面臭氧(O_3)的连续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O_3年平均浓度较10年前升高10μg/m^3左右,光化学污染形势日趋严重.O_3浓度冬季较低,其余季节均较高,日平均浓度大于100pg/m^3主要分布在4~10月.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5:00~7:00出现最低值,14:00出现峰值,超标时段主要出现在11:00~18:00.O_3浓度变化与紫外辐射、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紫外辐射大于0.02MJ/m^2、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低于70%时,O_3浓度会出现超标情况.风向风速对O_3浓度有一定影响,当风向为北风或偏北风时,O_3浓度较低;当风向为东风或偏东风时,O_3浓度较高,说明影响杭州O_3浓度升高的污染源也主要来自东部,南部和北部地区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变化特征 气象要素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空气中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 被引量:28
19
作者 祁国伟 曹军骥 +2 位作者 卓里欣 余波 王志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3-608,共6页
于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在杭州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采集了176组PM_(10)样品,分析了22种化学元素、5种离子以及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并讨论了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杭州市空气中铅污染仍然存在,硫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水溶性... 于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在杭州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采集了176组PM_(10)样品,分析了22种化学元素、5种离子以及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并讨论了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杭州市空气中铅污染仍然存在,硫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水溶性硫酸盐.5种水溶性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SO^(2-)_4>NO_3^->NH_4^+>Cl^->F^-,大气中NH_4^+主要是以(NH_4)_2SO_4,NH_4H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OC和EC浓度分别为20·4μg·m^(-3)和4·0μg·m^(-3),其相关性不好表明碳的来源复杂.PM_(10)的物质平衡计算表明,局地地质尘是最高的化学组分,达27·7%,其次为有机物23·9%,第三为硫酸盐16·2%,这3个组分占PM_(10)的67·8%,其它为硝酸盐6·3%,铵盐6·1%,微量元素5·5%,元素碳3·4%以及未测组分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离子 物质平衡 杭州市 PM10 化学元素 空气质量 组成特征 杭州市 (NH4)2SO4 水溶性离子 NH4NO3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灰霾与非灰霾日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被引量:42
20
作者 吴琳 沈建东 +3 位作者 冯银厂 毕晓辉 焦荔 刘双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381,共9页
在2011年典型灰霾和非灰霾天气下,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并分析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同时采集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样品,通过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灰霾... 在2011年典型灰霾和非灰霾天气下,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并分析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同时采集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样品,通过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灰霾天气下,二次粒子是杭州市各粒径段颗粒物的首要贡献源,其对≤1.1、〉1.1—3.3、〉3.3~5.8和〉5.8—10μm粒径段的颗粒物贡献率分别为60.4%、62.2%、54.8%和46.5%.在一次排放源中,机动车尾气是≤1.1和〉1.1~3.3I.z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13.8%和12.2%;城市扬尘是〉3.3~5.8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达到16.O%;而建筑施工尘是〉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14.2%.非灰覆天气下,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加,二次粒子的贡献率显著下降,对≤1.1μm粒径段颗粒物的贡献率为42.7%,而对〉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贡献率仅为15.5%;机动车是各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源,贡献率均在20%以上;煤烟尘是≤3.3μm细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源类,贡献率为22.0%;城市扬尘是〉3.3~5.8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18.3%;建筑施工尘依然是〉5.8—10μm粒径段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不同粒径颗粒物 CMB模型 分粒径源解析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