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酸雨现状、特点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洁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39,共3页
酸雨对农业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构筑物和各种物品带来的严重危害已成为普遍性的环境污染问题。酸雨形成机理复杂,影响范围大、地域广,又具有远距离输送的特点,为了有效地控制酸雨的发生与发展,必须对酸雨的成因、分... 酸雨对农业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构筑物和各种物品带来的严重危害已成为普遍性的环境污染问题。酸雨形成机理复杂,影响范围大、地域广,又具有远距离输送的特点,为了有效地控制酸雨的发生与发展,必须对酸雨的成因、分布加强环境监测和研究。近十年来杭州市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相当数据。现将杭州市酸雨现状、特点作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酸雨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水域微生物的生态调查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根福 吴雪昌 +1 位作者 吴洁 宣晓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9-596,共8页
对杭州西湖水域微生物生态调查结果表明 :(1 )有机营养型细菌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岳湖分布较多 ,而无机营养型细菌在水质较好的小南湖丰度较大 ;(2 )许多微生物类群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数量反而较少 ;(3)西湖经综合治理后 ,异养型细菌和... 对杭州西湖水域微生物生态调查结果表明 :(1 )有机营养型细菌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岳湖分布较多 ,而无机营养型细菌在水质较好的小南湖丰度较大 ;(2 )许多微生物类群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数量反而较少 ;(3)西湖经综合治理后 ,异养型细菌和大肠菌群数量有显著减少 ,但近年又有增加的趋势 ;(4)西湖水体中的微生物以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较多 ,而底泥中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生态分布 杭州西湖 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丘陵山区深水水库两种浮床植物脱氮效率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倪子怡 许海 +6 位作者 詹旭 程新良 王裕成 朱广伟 朱梦圆 邹伟 孙起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为探究东南丘陵山区深水水库中生态浮床技术深度脱氮的效率及管理措施,以大型山谷型深水水库千岛湖为例,选取湿生植物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和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采用生态浮床技术,开展了原位模拟实验对比... 为探究东南丘陵山区深水水库中生态浮床技术深度脱氮的效率及管理措施,以大型山谷型深水水库千岛湖为例,选取湿生植物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和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采用生态浮床技术,开展了原位模拟实验对比研究,探究不同营养盐浓度和光强下两种植物的生长状况与氮素去除效率。结果发现:(1)空心菜长势受营养盐和光照条件影响明显,添加氮磷后(TN=2.37 mg/L,TP=0.046 mg/L)的空心菜生物量是原位水体(TN=0.66mg/L,TP=0.028 mg/L)的1.6倍,适当遮光有助于浮床植物生长,40%遮光条件下空心菜的生物量是不遮光条件下的1.5倍;而粉绿狐尾藻生长受营养盐和光照条件影响均较小。(2)空心菜对于水体氮素净化能力显著高于粉绿狐尾藻,在最佳条件下空心菜和粉绿狐尾藻对氮素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213.30和44.23 mg/(m^(2)·d)。(3)空心菜去除氮主要以植物同化作用为主,占70%以上TN去除量,40%遮光环境通过明显提升空心菜同化吸收氮量和根系反硝化速率增强了氮的去除能力;粉绿狐尾藻同化吸收和反硝化脱氮作用各占50%左右,以遮光75%下脱氮效果最好。本研究表明,采用生态浮床技术能够强化深水水库的脱氮能力,空心菜更适合在氮浓度较高的水体生长,夏季为空心菜和粉绿狐尾藻浮床分别进行40%和75%的遮光处理将有更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因此,在滨岸湿地匮乏的深水水库实施多种植物搭配的生态浮床技术强化水体脱氮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质改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反硝化 千岛湖 光照 营养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水文气象的响应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萍 国超旋 +7 位作者 俞洁 权秋梅 姚建良 王吉毅 叶小锐 朱梦圆 孙起亮 朱广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8-432,共15页
河流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能够较好的指示河流水质状况.为探索水文气象过程对筑坝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20年夏季,以钱塘江干流为例,对包括富春江水库在内的11个河段开展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河流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能够较好的指示河流水质状况.为探索水文气象过程对筑坝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20年夏季,以钱塘江干流为例,对包括富春江水库在内的11个河段开展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在钱塘江干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9属95种,优势属为沟链藻(Aulacoseir)、菱形藻(Nitzschia)、平裂藻(Merismopedia)、长孢藻(Dolichospermum)、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和微囊藻(Microcystis),其中梅雨期优势属主要隶属于硅藻门,梅雨后蓝藻门种属则迅速占优,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快速增加;整个夏季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57±2.96)×10^(6)cells/L,其中梅雨期细胞密度为(0.37±0.36)×10^(6)cells/L,显著低于梅雨后的细胞密度(4.06±4.38)×10^(6)cells/L.空间上,大坝拦截形成的河流型水库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藻密度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浮游植物密度在富春江库区段最高,兰江及以上江段其次,新安江库区段及钱塘江河口较低;梅雨后富春江库区水温分层,显著促进了蓝藻和硅藻的增殖.冗余分析表明,气温和降雨是夏季钱塘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蓝藻门、绿藻门细胞密度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呈显著负相关,而硅藻门细胞密度与之相反;梅雨后气温快速增高显著增加库区段水体的蓝藻门细胞密度,蓝藻水华暴发风险迅速增高,水安全管理中应予以重点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有害蓝藻 河流 降雨 气温 富春江水库 钱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硫化物的亚甲蓝光度法测定条件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苏泠 沈叔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探讨了①使硫化物测定的容量法和光度法相衔接,以扩展亚甲兰光度法测定上限的办法②造成现有各测定方法之间差异大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校准曲线 亚甲兰 比色管 监测分析方法 吸收管 容量法 实验条件 空白试验 吸收液 酸式滴定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兰佳 吴志旭 +1 位作者 李俊 朱溆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了解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其浮游植物和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单月1次的采样。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03种(属),浮游植物密度为1.46×10^6~2.55×10^7cells/L,年平均密度为6.09... 为了解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其浮游植物和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单月1次的采样。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03种(属),浮游植物密度为1.46×10^6~2.55×10^7cells/L,年平均密度为6.09X10^6cells/L,春、秋季出现2个密度峰值;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春、冬季硅藻、隐藻占优势,夏季蓝藻、绿藻占优势,秋季蓝藻、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密度与TP、Chl-a及上月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TN相关性不明显;水库的水文形势季节性变化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结构和密度的变化,浮游植物生长短期效应明显受流域降水和温度双重影响;从大尺度生态效应角度看,食物网的下行效应可能是目前影响新安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的主导因素,大规模滤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对浮游动物造成较高的捕食压力,间接促进了浮游植物种群的增长;磷是关键的营养盐因子,保持水体低磷浓度和氮磷比大于100,对降低浮游植物密度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 浮游植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