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山”转化二十年:杭州“五位一体”治水体系的创新实践
1
作者 葛彩虹 童览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8期43-48,共6页
杭州市为破解传统治水体系的制度性碎片化困境,构建了生态筑基-价值转化-安全韧性-文化活化-数字赋能“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治水体系。该治水体系显著提升了治理效能,但仍面临城乡污水直排率差异显著(乡村12.3%、城市3.8%)、防洪标准(10~... 杭州市为破解传统治水体系的制度性碎片化困境,构建了生态筑基-价值转化-安全韧性-文化活化-数字赋能“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治水体系。该治水体系显著提升了治理效能,但仍面临城乡污水直排率差异显著(乡村12.3%、城市3.8%)、防洪标准(10~20 a一遇)低于国际韧性城市基准阈值(50 a一遇)、水文化IP开发滞后(文化资源开发效能指数42/100)及数据融合率不足(65.0%)等挑战。为此,提出五维对策:全域治理方面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席决策机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系统整合城乡水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经济方面构建水权-碳汇-生物多样性协同交易市场体系,实施业态品质化升级战略,深度开展自然资本核算与价值转化机制研究;韧性基建方面实施100 a一遇防洪工程改造,构建WRF-Hydro与机器学习耦合模型、天基卫星-空域无人机-地表传感三维监测网络,建立市级巨灾风险共担基金;文化赋能方面运用VR/AR技术活化大运河遗产,建设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智慧水利方面基于联邦学习框架构建“水利超脑”系统,优化算法模型,革新人机交互范式。实证表明,该治水体系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洪水预见期延长至12 h以上,供水调度效率提升30%,为全球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系统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转化 治水体系 现代化水治理 数字治理 生态价值转化 文化活化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沙变异关系模型研究
2
作者 落全富 包为民 +4 位作者 陈文波 汪勤海 孙青雪 金樊 王正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开展黄河流域水沙变异关系模型研究,为流域水沙变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沙变异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推导出以微分为基础的水沙变异关系模型。[结果]模型通过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上游流域7个测站控制流域输沙率... [目的]开展黄河流域水沙变异关系模型研究,为流域水沙变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沙变异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推导出以微分为基础的水沙变异关系模型。[结果]模型通过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上游流域7个测站控制流域输沙率和流量变异变量的模拟检验,获得了7个流域输沙率和水流变异模拟平均有效性系数为0.860和0.887,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8%和6.7%。[结论]从水流变异、泥沙变异模拟精度和各因素变异贡献比例3个层面检验了模型,初步证明了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和模拟实际泥沙变异具有的高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物理成因 微分 变异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九溪堤线优化对防洪御潮影响
3
作者 朱航威 金建峰 +2 位作者 李志永 钱学诚 徐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5-392,共8页
杭州城西南排通道工程出口拟布置在钱塘江九溪岸段,为研究九溪岸段堤线优化对钱塘江防洪、御潮等功能的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模拟工程实施后钱塘江百年一遇大潮、百年一遇洪水期间沿线的壅水高度、流速变化等情况。数值计算结果表... 杭州城西南排通道工程出口拟布置在钱塘江九溪岸段,为研究九溪岸段堤线优化对钱塘江防洪、御潮等功能的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模拟工程实施后钱塘江百年一遇大潮、百年一遇洪水期间沿线的壅水高度、流速变化等情况。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钱塘江遭遇百年一遇大潮时,工程区北岸堤前水位壅高相对明显,最大可达0.05m,南岸的水位壅高影响小于0.01m,南岸流速增加2%左右,上下游岸段堤前水域流速变化不大;当钱塘江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时,工程河段局部范围内水位壅高0.02 m左右,下游相邻岸段堤前流速增加1%~2%,南岸浦沿排灌站岸段流速增加2%~3%,珊瑚沙水库围堤前沿流速影响较小。总体上,九溪岸段堤线优化对钱塘江防洪、御潮影响较小,对区域内地铁6号线、之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涉水工程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堤线优化 防洪 御潮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