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出土瓷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家治 张志刚 +3 位作者 邓泽群 陈士萍 杜正贤 郎旭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7-304,共8页
研究了新近发现的杭州凤凰山麓万松岭附近老虎洞窑南宋及元代堆积层出土瓷片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工艺基础 ,解释了南宋官窑瓷釉玉质感的形成机理 .将所得老虎洞窑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数据与乌龟山郊坛下官窑、万松岭附近地面收集、所... 研究了新近发现的杭州凤凰山麓万松岭附近老虎洞窑南宋及元代堆积层出土瓷片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工艺基础 ,解释了南宋官窑瓷釉玉质感的形成机理 .将所得老虎洞窑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数据与乌龟山郊坛下官窑、万松岭附近地面收集、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出土哥窑型瓷片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处理 ,并对其显微结构进行比较 ,从而指出老虎洞窑南宋堆积层很可能就是修内司官窑 ,并进一步推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很可能就是老虎洞窑在元代时烧制的制品 .因此可以说《坦斋笔衡》所记载的两个南宋官窑都已发现 ,而且也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提出了烧制窑址的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瓷工艺 对应分析 南宋官窑 传世哥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的制釉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合 侯佳钰 +2 位作者 丁银忠 唐俊杰 王光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1,共6页
为进一步揭示杭州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的制釉技术特征和时代发展规律,本文对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标本的釉以及杭州当地草木灰、石灰石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主次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为进一步揭示杭州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的制釉技术特征和时代发展规律,本文对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标本的釉以及杭州当地草木灰、石灰石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主次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釉料为三元配方,即南宋时期老虎洞窑官窑青瓷釉料是以高硅质原料配以适量的草木灰、石灰石烧制而成;而高硅质原料、草木灰和石灰石三者之间的配比,关系导致了南宋早、晚期官窑青瓷釉料组成发生改变,即由钙釉向钙碱釉转变。2)南宋早期官窑青瓷和晚期官窑青瓷釉料的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比值不同,表明锶同位素比值方法可用于南宋官窑青瓷的断代研究,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洞窑 南宋官窑 锶同位素 制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萧山老虎洞遗址出土青铜工具的金相分析及腐蚀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凯 廉海萍 +1 位作者 杨金东 曹峻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0,共10页
杭州萧山老虎洞东周遗址出土两件青铜工具,工具出土时已碎裂为数段,锈蚀状态严重。针对两件青铜工具的研究,主要从微观领域来探讨青铜工具的工艺技术及腐蚀特点,并通过建立电化学反应模型,运用电极电位差的理论,来试析电极电位对金相组... 杭州萧山老虎洞东周遗址出土两件青铜工具,工具出土时已碎裂为数段,锈蚀状态严重。针对两件青铜工具的研究,主要从微观领域来探讨青铜工具的工艺技术及腐蚀特点,并通过建立电化学反应模型,运用电极电位差的理论,来试析电极电位对金相组织腐蚀的影响。同时提出在青铜修复时,可利用电极电位的原理来补配修复材料,以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洞遗址 青铜工具 电化学腐蚀 电极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明代民居初论
4
作者 高念华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杭州明代民居初论高念华高念华,男,1946年生,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所长。(杭州310002)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唐末至北宋初,吴越国王钱氏割据十三州一军,以杭州为都城。钱氏将“保境安民”作为国策,少动干戈,因此经济... 杭州明代民居初论高念华高念华,男,1946年生,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所长。(杭州310002)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唐末至北宋初,吴越国王钱氏割据十三州一军,以杭州为都城。钱氏将“保境安民”作为国策,少动干戈,因此经济比较繁荣,人口明显增多,民居建筑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民居 单步梁 双步梁 五架梁 杭州 檐柱 金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穿斗式 丁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博类研学出版物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5
作者 朱子墨 张颖岚 丁颢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当前,由于出版、文博、教育、旅游等行业的融合不够深入,我国文博类研学出版物发展面临内容选题过度集中、专业水平不高、未能覆盖受众全方位需求、数字化出版物比重偏低等问题。在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深度发掘出版行业自身... 当前,由于出版、文博、教育、旅游等行业的融合不够深入,我国文博类研学出版物发展面临内容选题过度集中、专业水平不高、未能覆盖受众全方位需求、数字化出版物比重偏低等问题。在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深度发掘出版行业自身优势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行业优势资源、加速推进数字出版步伐等手段,积极探索“出版+文博类研学”的融合发展模式,既有利于推动出版行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又有助于全面提升文博类研学出版物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融合 研学出版物 文博类研学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虎洞窑和汝官窑瓷微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家治 邓泽群 +4 位作者 吴隽 杜正贤 马东峰 孙新民 郭木森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测试了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南宋地层(修内司官窑)和元代地层,以及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瓷片的微量元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指出:老虎洞窑2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片胎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处在3个区域,说明它们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这一结果有可... 测试了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南宋地层(修内司官窑)和元代地层,以及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瓷片的微量元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指出:老虎洞窑2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片胎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处在3个区域,说明它们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这一结果有可能作为区分老虎洞窑2个地层和汝官窑瓷的科学依据.研究还指出,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工艺虽为《坦斋笔衡》所说的是"袭故京遗制",但也只是在底足外撇、满釉支钉支烧等某些工艺特点上受到汝窑的影响.由于南宋修内司窑地处南方,所用原料和烧制工艺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南方越窑等成熟工艺的影响,使得修内司官窑瓷无论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或是在外观色调上,都和汝官窑瓷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窑 窑瓷 南宋 汝官窑瓷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临安天目窑黑釉瓷的科学技术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家治 陈士萍 +3 位作者 张志刚 邓泽群 周学林 姚桂芳 《陶瓷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185-194,共10页
研究了近来在浙江临安天目山地区发现的窑址群中出土的质量很高的带有兔毫纹的黑釉盏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讨论了这些黑釉瓷的命名问题,胎、釉的特点及其与建阳窑、吉州窑黑釉瓷的区别和某些瓷片中兔毫纹的形成... 研究了近来在浙江临安天目山地区发现的窑址群中出土的质量很高的带有兔毫纹的黑釉盏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讨论了这些黑釉瓷的命名问题,胎、釉的特点及其与建阳窑、吉州窑黑釉瓷的区别和某些瓷片中兔毫纹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技术 黑釉瓷 天目瓷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官窑制胎原料的科技分析——兼谈制瓷工艺对锶同位素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合 侯佳钰 +3 位作者 丁银忠 金贵善 唐俊杰 王光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121,共6页
南宋老虎洞官窑遗址是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研究价值。鉴于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古代各种文物材料来源和工艺的重要方... 南宋老虎洞官窑遗址是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研究价值。鉴于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古代各种文物材料来源和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拟采用元素组成和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方法对杭州老虎洞宋代官窑遗址周边的制瓷原料和老虎洞官窑青瓷标本胎体进行了测试分析,以期揭示老虎洞宋代官窑胎体制瓷原料的特征,并初步探讨制瓷工艺(淘洗处理)对元素组成和锶同位素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的当地原料样品可分为低铝、高硅和高铝、低硅两类,其中南宋官窑胎体采用的是高铝、低硅类原料;高铝、低硅类原料的锶同位素比值略高于官窑胎体,其原因可能与制瓷工艺(淘洗处理)和原料的风化程度有关。本文为科学认识制瓷工艺对锶同位素比值的影响以及评价锶同位素比值方法在古陶器产地溯源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 原料 制瓷工艺 锶同位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台前秦“建元廿年”棺板题记辨正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卫鹏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文对已经发表的甘肃高台前秦"建元廿年"棺板题记进行了订正和考辨,发现了前秦建元二十年"陇道断绝二年"的记载。此题记揭示了前秦末年关陇一带战乱频仍、交通阻隔的历史事实,其中也涉及西秦建国前的一些历史,具... 本文对已经发表的甘肃高台前秦"建元廿年"棺板题记进行了订正和考辨,发现了前秦建元二十年"陇道断绝二年"的记载。此题记揭示了前秦末年关陇一带战乱频仍、交通阻隔的历史事实,其中也涉及西秦建国前的一些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秦 建元 陇道 断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师院附中西晋镇墓瓶考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卫鹏 陈秋歌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本文对咸阳师院附中西晋墓发现的5件镇墓瓶上的朱书文字进行了考释,5件镇墓瓶代表和压镇五方。为研究汉晋时期的道教信仰及流传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 咸阳 西晋 镇墓瓶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方唐代镇墓石考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卫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9,共5页
兴起于北朝后期的突厥对我国隋唐王朝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军大破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突厥余众亲附唐朝的有十余万口之多。唐朝对归附的突厥王公贵族尽力笼络,
关键词 唐代 镇墓石 阿史那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纹元素分析对南宋郊坛官窑的起源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维绢 高正耀 +5 位作者 陈松华 姚桂芳 吴晓力 黄忠祥 贾秀琴 韩松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选取30个南宋官瓷样品、2个效坛官窑的原料、紫金土和4个现代仿官瓷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这36种元素中挑选出9种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南宋官窑的釉料和胎料产地明显不... 选取30个南宋官瓷样品、2个效坛官窑的原料、紫金土和4个现代仿官瓷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这36种元素中挑选出9种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南宋官窑的釉料和胎料产地明显不同;南宋官窑有着长期稳定的釉料和胎料产地;遗址缸内的原料(35#)、练泥池内的原料(36#)、紫金土(37#)既不同于古官瓷的釉料,也不同于胎料。练泥地内的原料(36#)比较接近于胎料。现代官瓷的釉料和胎料与古官瓷的明显不同,说明它们的产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瓷 中子活化分析 指纹元素 散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地雷达子波确定性稀疏脉冲反褶积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钰 石战结 +2 位作者 王帮兵 王征宇 余天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8-1836,共9页
为了提升探地雷达数据的纵向分辨率,并解决传统反褶积方法对噪声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探地雷达信号的稀疏脉冲反褶积处理方法.通过试验获取子波信息,基于确定性的子波,采取正则化的反演方法,从信号中获得主要的反射系数.通过2个数值... 为了提升探地雷达数据的纵向分辨率,并解决传统反褶积方法对噪声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探地雷达信号的稀疏脉冲反褶积处理方法.通过试验获取子波信息,基于确定性的子波,采取正则化的反演方法,从信号中获得主要的反射系数.通过2个数值试验以及1个实际案例,对比分析处理前后的单道信号、剖面、频谱等情况,并与传统反褶积方法的结果做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能较大地改善分辨率,并且受噪声影响较小,得到的结果成像效果更好.该方法经验证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GPR) 子波 反褶积 反演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遂昌好川墓地五件出土绿松石珠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炎 毛灵林 +3 位作者 吴君 杨曦 代路路 杨明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8-574,共7页
目前现代测试技术发展较快,为古代玉器的加工技术、产源研究提供了无损研究手段。利用红外光谱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EDXRF),对浙江省遂昌县好川墓地中M52号墓出土的五件绿松石珠进行无损测试,期望判断其可能的产地来源。红外谱... 目前现代测试技术发展较快,为古代玉器的加工技术、产源研究提供了无损研究手段。利用红外光谱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EDXRF),对浙江省遂昌县好川墓地中M52号墓出土的五件绿松石珠进行无损测试,期望判断其可能的产地来源。红外谱学特征显示,3468和3514 cm^(-1)处可见红外吸收锐谱带,是由于ν(OH)伸缩振动所致;3058 cm^(-1)附近可见ν(MFe,Cu—H_(2)O)伸缩振动,1014,1066和1134 cm^(-1)处为ν3(PO_(4))伸缩振动。与标准绿松石红外谱相比,缺少1637 cm^(-1)处峰,此处为δ(H_(2)O)弯曲振动,可能与样品在地下埋藏时间过久有关。除天然绿松石吸收峰外,在2890和2838 cm^(-1)处出现吸收峰,分属亚甲基(—CH_(2))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和对称振动峰,在1452 cm^(-1)附近也可以观察到其变形振动峰,此外在1552 cm^(-1)附近可见ν(C C)伸缩振动。这两处有机物吸收峰结合出土位置于红色漆痕处推断,可能存在微量生漆残留。两处基团峰与生漆漆酚的红外谱学特征基本相符,存在样品埋藏时间过久,漆器在土中腐朽后沾染到样品表面的可能性。EDXRF数据中显示五件样品主量元素含量与理论值相比稍低,硅含量稍高,存在含硅杂质矿物,微量元素中锌和钡的含量较高,Zn含量均在1151~1540 mg·kg^(-1),Ba含量均在1910~3570 mg·kg^(-1),对比前人文献与湖北十堰及周边地区出产绿松石的元素数量级更为接近,可作为判断五件绿松石珠玉料来源的一个证据。通过显微照相对五件绿松石珠制作工艺进行观察,可见五件样品均存在定向的抛磨痕迹,且可见明显的一定数量的抛磨小面,边缘可见线切割痕迹,证明当时的好川文化先民已经具有加工打磨长宽不大于1 cm珠的能力;加工珠形的方式是将不规则玉料原料分多个小面打磨直至成为桶珠形状,而非直接进行弧面打磨;钻孔周边可见明显平面,孔形状较规整,近圆形,有抛磨痕迹,说明好川墓地先民当时已具有钻孔工艺。研究表明,好川地区绿松石可能来自于湖北十堰及其周边地区的矿带,浙西南地区自好川文化开始就使用较纯净的绿松石作为漆器镶嵌装饰,埋藏过程中黏附漆类物质对绿松石表面造成一定污染,镶嵌玉石漆器的制作工艺自良渚文化后有所传承,且好川墓地先民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绿松石加工能力。这对接下来进一步研究好川文化玉料来源问题奠定基础,对考古学中好川及周边地区文化起源与交流探讨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 红外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 好川墓地 矿源产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建德市大洋镇下王村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5
作者 倪亚清 沈国良 +2 位作者 何国伟 秦大树 马东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4,共12页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东滨富春江,西接千岛湖,境内主要是浅山丘陵和新安江河谷地貌,行政隶属杭州市。大洋镇位于建德市东南部,墓葬发现于大洋镇镇政府所在地下王村附近的一座小山的山脚下,东距新安江支流兰江数百米...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东滨富春江,西接千岛湖,境内主要是浅山丘陵和新安江河谷地貌,行政隶属杭州市。大洋镇位于建德市东南部,墓葬发现于大洋镇镇政府所在地下王村附近的一座小山的山脚下,东距新安江支流兰江数百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德市 浙江省 发掘简报 大洋 王村 宋墓 新安江 钱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以东地区的史前稻作农业与人类适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生膨菲 周宜静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56,共10页
本研究利用太湖以东考古遗址出土的炭化大植物遗存,结合相关聚落调查与环境考古研究成果,尝试探讨该地区马家浜文化至广富林文化时期(距今7000—3800年)的稻作农业发展与人类适应。结果表明,全新世长三角滨海地带的水环境变化深刻影响... 本研究利用太湖以东考古遗址出土的炭化大植物遗存,结合相关聚落调查与环境考古研究成果,尝试探讨该地区马家浜文化至广富林文化时期(距今7000—3800年)的稻作农业发展与人类适应。结果表明,全新世长三角滨海地带的水环境变化深刻影响了这个地区马家浜文化至广富林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演化轨迹。其中,良渚文化时期,浅水湿地的沼泽化过程可能促进了史前稻作农业社会的扩张发展;而距今4200年左右的全新世晚期气候干冷事件对太湖以东地区人类稻作农业活动产生了明显不利的影响;良渚至钱山漾-广富林文化时期太湖地区聚落和农业经济发生的转变,显示出史前稻作农业社会的脆弱性与弹性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以东 稻作农业 史前 水环境 人类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皇城南城墙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俊杰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120-123,共4页
杭州是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因此临安城、特别是皇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深为学术界注重。本文利用大量的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对南宋皇城南城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论点充分有据。现特此发表。
关键词 凤凰山 夯土台基 咸淳临安志 杭州市 丽正门 宋城 文物考古 吴越国 南宋临安 后勤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