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左心室发育异常一例
- 1
-
-
作者
汪姝
钟飞扬
胡秀华
-
机构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放射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
-
出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1-822,共2页
-
文摘
病例资料男,36岁,因“胸闷伴隐痛不适1个月”就诊。体检无殊,既往无特殊病史。心电图:窦性心律(90次/分),前壁R波递增不良,考虑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影像学表现:心脏超声示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低值,室间隔基底段运动稍减弱,左室内多发条索状强回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左右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二尖瓣、乳头肌、腱索及左室心肌壁形态紊乱,考虑左室发育异常(图1a~d)。
-
关键词
心脏病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三种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 2
-
-
作者
蒋迪华
章建华
徐敏
高琪
罗程
许茂盛
-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放射科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出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379,共5页
-
基金
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No.0020190503。
-
文摘
目的:肋骨骨折的诊断是临床工作中影像医生经常面临的挑战。本研究对比CT多种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骨拉伸(B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肋骨骨折可疑患者,并通过手术或CT随访等方式证实为肋骨骨折。所有检查均予CT扫描,获取薄层(1mm)图像进行VR、MPR、和BR三种方法后处理,观察肋骨骨折情况,比较三种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检出敏感度和诊断用时。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肋骨骨折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22~72岁,中位年龄42岁,经手术或CT随访确诊肋骨骨折共281处。VR检出228处,MPR检出251处,BR检出272处,三种方法检出敏感度组间差异明显(P<0.05)。三种诊断方法用时分别为(7.6±1.7)分钟、(8.2±2.2)分钟、(3.5±1.5)分钟,BR用时明显少于VR、MPR。结论:CT后处理骨拉伸技术对肋骨骨折检出敏感度优于传统后处理技术(VR.MPR),且可缩短诊断用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后处理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Keywords
Rib fractur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
分类号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