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发的制度安排——基于杭州市的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如青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9-204,共6页
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发的因素包括纯消费性、规模经济、正外部性、寻租行为和地方知识。杭州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开发的制度安排具有多中心的特色,并从经济效率、公平公正和责任分配的角度给予评价,最后提出完善这种制度安排的若干... 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发的因素包括纯消费性、规模经济、正外部性、寻租行为和地方知识。杭州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开发的制度安排具有多中心的特色,并从经济效率、公平公正和责任分配的角度给予评价,最后提出完善这种制度安排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制度安排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型治理”:城市街区治理体系再造及运作逻辑——以杭州市凯旋街道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方炳 李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87,共9页
在中国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中,"街道"既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也是落实治理之策的基本单元。在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下,街区治理存在明显的"效能迟滞"问题,突出表现在治理成本过高和效能偏低两大困境。杭州市凯旋街道紧... 在中国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中,"街道"既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也是落实治理之策的基本单元。在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下,街区治理存在明显的"效能迟滞"问题,突出表现在治理成本过高和效能偏低两大困境。杭州市凯旋街道紧紧抓住"人"和"机制"两大关键要素,通过培育治理理念、再造治理体系,积极促进政府、社区、社会、企业等力量之间的联动、吸收、互促,逐渐形成融合"共通理念、共识文化、共荣团队、共治机制、共享平台"为一体的"共生型治理"模式。这种重在彰显社会共生思想、营造良善街区生态的地方性创新实践,是对既有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治理 社会生态 治理体系 “共生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污水治理的市场化改革模式及推进路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常敏 朱明芬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5-191,共7页
浙江在全面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过程中,乡镇污水的治理难点十分突出,各种类型乡镇都不同程度存在水环境治理不到位,污水厂"晒太阳"等问题。而破解乡镇污水治理难题,需要促进乡镇污水治理产业的快速发展,突破由政府运营管理的... 浙江在全面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过程中,乡镇污水的治理难点十分突出,各种类型乡镇都不同程度存在水环境治理不到位,污水厂"晒太阳"等问题。而破解乡镇污水治理难题,需要促进乡镇污水治理产业的快速发展,突破由政府运营管理的单一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污水治理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市场化改革。本文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四种主要市场化改革模式进行制度特征、运作机制、典型案例及其优劣势的系统比较,结合外部性理论和公共池塘理论等深入分析改革碰到的排他收费、市场规制、自主治理、配套法规、主观思想等方面障碍,并提出如何选择适用的市场化模式、建立乡镇污水收费机制、出台污水市场管理法规、拟定市场激励政策、建构社会自主治理秩序等改革推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污水治理 市场化改革 运作模式 公共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明芬 黄鹏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是促进土地利益公平合理分配的需要,也是切实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需要。但是农村土地改革意味着重新调整原有利益格局,势必遇到来自权力部门和继得利益者的阻力,并因此... 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是促进土地利益公平合理分配的需要,也是切实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需要。但是农村土地改革意味着重新调整原有利益格局,势必遇到来自权力部门和继得利益者的阻力,并因此削减改革动力。在目前顶层设计没有明确之前和新旧制度交接磨合期,需要进行一些理性思考。文章提出,应当打破土地财政路径依赖,合理界定土地利益调节机制;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奠定土地制度改革的法律基础;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市场配置 用益物权 管理制度 土地改革 土地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49
5
作者 姜方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1-187,共7页
"网络暴力"是网络技术风险与网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而发生交叠,继而可能致使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的一系列网络失范行为。它的产生,主要涉及网络技术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及网民群体结构三个... "网络暴力"是网络技术风险与网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而发生交叠,继而可能致使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的一系列网络失范行为。它的产生,主要涉及网络技术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及网民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网络技术的风险特性是催生网络暴力的潜在根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网络暴力的现实动因;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结构特点和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应对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于,通过建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风险社会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嵌入与技术规训:实名制作为网络治理术及其限度 被引量:23
6
作者 姜方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76,111,共8页
网络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将实名制作为网络治理术至今却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大都是基于对网络实名制概念的模糊认识而展开的利弊分析,遮蔽了其在不同网络层面和领域的实践适用性这一重要问题。通过&qu... 网络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将实名制作为网络治理术至今却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大都是基于对网络实名制概念的模糊认识而展开的利弊分析,遮蔽了其在不同网络层面和领域的实践适用性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国家-市场-社会"三元互动结构的分析视角,我们可以发现,法律意义上的网络实名制,遵循着制度嵌入和技术规训的单向运行逻辑,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权力的网络渗透。但这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只适用于特定的网络层面和领域,如将其加以全面推行,则潜藏着诸多技术性和制度性风险,从而容易陷入内卷化的治理困境。增强网络实名制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于能否转变治理策略,在国家、市场和社会多中心的均衡治理格局之下推行"有限的网络实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实名制 治理术 制度嵌入 规训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化:城市社区治理的功能性转向——走出社区治理困境的一种可能思路 被引量:33
7
作者 姜方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4-81,共8页
在"社区"内涵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功能主义和地域主义两种认知分歧,并在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治理困境,迫切需要社区作为一种生活和精神"共同体"的功能性复归。共同体化的价值内核,在于提升... 在"社区"内涵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功能主义和地域主义两种认知分歧,并在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治理困境,迫切需要社区作为一种生活和精神"共同体"的功能性复归。共同体化的价值内核,在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程序的民主化、治理基础的契约化、服务对象的普惠化及居民交往的互助化五大表征。而推进社区"共同体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构多元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引入现代管理制度,推动社区服务管理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公共参与平台,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常规化联系;加强社会资本建设,提升社区居民之间的互信互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共同体 社会转型 契约精神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土地隐性市场分类及其现状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明芬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基于2010年和2011年的两次农村基层调查和农户问卷调查,将农村集体土地隐性市场分为违法市场、触法市场和失范市场3大类和14个分类。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隐性市场规模较大、种类众多、特征各异,亟待理性甑别和分类规制。... 本文基于2010年和2011年的两次农村基层调查和农户问卷调查,将农村集体土地隐性市场分为违法市场、触法市场和失范市场3大类和14个分类。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隐性市场规模较大、种类众多、特征各异,亟待理性甑别和分类规制。然而,现有法律法规也可能滞后于农村的创新性实践,农村集体土地隐性市场的"双刃剑"效应也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违法市场 触法市场 失范市场 规制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社会学——一座新的大厦
9
作者 姜方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杨建华教授新书《发展社会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出版)是发展社会学研究领域中一项新的重要理论突破成果。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关键词 发展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学研究 杨建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