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地图集》的设计和编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洪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3,共4页
介绍《杭州市地图集》的设计和编制,包括总体设计思想,图集内容、色彩、版式以及地理底图、普通图组、专题图组的设计。图集编制采用新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图集 设计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名地图的编制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洪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29,共4页
通过介绍杭州市萧山区编制的6大类226幅地名地图,提出了4条地名地图编制思路:围绕标准地名,利用门牌数据,宣传地名文化、综合运用多种地图表现形式,旨在为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中地名地图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地名地图 标准地名 门牌数据 地名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的交通限行区分级管控合理性评估与优化——以杭州市为例
3
作者 冯佳宇 彭雨晴 郭亮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合理地划定限行区域,辅之以差异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拥堵、精准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以实时交通拥堵指数、OSM路网数据、公交线路和站点数据为研究数据,识别杭州市分级限行区内的拥堵区分布,分析拥堵区交通供给特征... 合理地划定限行区域,辅之以差异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拥堵、精准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以实时交通拥堵指数、OSM路网数据、公交线路和站点数据为研究数据,识别杭州市分级限行区内的拥堵区分布,分析拥堵区交通供给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拥堵区类型并提出分类管控优化策略。研究发现,杭州市限行区分级较为合理,对浙A及区域号牌限行的拥堵区路网密度及其等级配置合理,公共交通供给略有错位与不足;对外地车辆限行的拥堵区路网供给不足,公交供给水平相对较高,但在精细尺度上存在交通供给要素的错位与替代性公共交通不足的问题;根据交通供给特征及限行政策将拥堵区划分为片区式、飞地式和节点式拥堵区,分别提出实施拥堵收费、优化路网结构、提高微循环能力、增设公交线路串点成线及引导公交出行等策略,以期为大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供给特征 分级限行区 交通拥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撑式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爱其 龚晓南 +1 位作者 刘恒新 张宏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45-254,260,共11页
在分析内撑式排桩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和设计优化空间的基础上,基于满应力设计基本思想,建立了支护桩-内支撑(节点)部位的设计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了用于求解该(节点)部位局部优化解的新的目标函数f(X)和相应的设计优化判据,推导并比较了钢... 在分析内撑式排桩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和设计优化空间的基础上,基于满应力设计基本思想,建立了支护桩-内支撑(节点)部位的设计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了用于求解该(节点)部位局部优化解的新的目标函数f(X)和相应的设计优化判据,推导并比较了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等效轴向抗压容许应力σc和支护桩等效抗弯容许应力σm的3种取值方法,并以杭州某基坑支护应用为例作了介绍。可供同类基坑支护设计优化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撑式排桩支护结构 设计优化 设计变量 目标函数 容许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典型土层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长富 朱向荣 刘雪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9,共6页
根据杭州地区大量实际工程的勘察资料,通过采用土层剖面随机场模型,把土性参数的点变异性和空间变异性联系起来,对几个典型土层强度指标的空间概率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强度指标相关距离和空间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另外,还对杭州... 根据杭州地区大量实际工程的勘察资料,通过采用土层剖面随机场模型,把土性参数的点变异性和空间变异性联系起来,对几个典型土层强度指标的空间概率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强度指标相关距离和空间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另外,还对杭州地区几个土层强度指标三轴实验和直剪实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地区 随机场 抗剪强度指标 空间变异系数 经验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劳连木 陈梦琳 冯佳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37,共6页
单位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公园城市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通过梳理研究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政策和价值,对上海市及浙江省... 单位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公园城市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通过梳理研究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政策和价值,对上海市及浙江省部分城市的典型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分析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其他城市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单位附属绿地 开放共享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建筑抗震场地评价与划分
7
作者 王英葆 何炳根 《工程抗震》 1998年第1期38-42,共5页
杭州市建筑抗震场地评价与划分王英葆(杭州市勘察测绘院)何炳根(杭州市抗震办公室)一、前言杭州位于扬子─南黄海地震带南端,历史上普发生过震级≥4级的地震3次,即公元929年发生的5级地震,震中烈度7度;1521年浦沿发... 杭州市建筑抗震场地评价与划分王英葆(杭州市勘察测绘院)何炳根(杭州市抗震办公室)一、前言杭州位于扬子─南黄海地震带南端,历史上普发生过震级≥4级的地震3次,即公元929年发生的5级地震,震中烈度7度;1521年浦沿发生过4级地震;1856年1月富阳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场地 抗震设防 评价 划分 杭州市 工程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桩端后注浆灌注桩竖向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开富 方鹏飞 +2 位作者 刘雪梅 胡意 谢新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54-1057,共4页
钻孔灌注桩因施工工艺的限制,桩底沉渣较多且难以清理,这会降低桩基的承载性能,而桩端后注浆技术通过压浆管对桩底压注水泥浆液,从而减少桩底沉渣等的负面影响,并能提高基桩的承载能力。结合软土地区中某工程的试桩在桩端注浆前后的静... 钻孔灌注桩因施工工艺的限制,桩底沉渣较多且难以清理,这会降低桩基的承载性能,而桩端后注浆技术通过压浆管对桩底压注水泥浆液,从而减少桩底沉渣等的负面影响,并能提高基桩的承载能力。结合软土地区中某工程的试桩在桩端注浆前后的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其在注浆前后的承载性能变化;并通过桩身预埋钢筋应力计的测试结果分析,研究桩端后注浆对桩身轴力传递特性、桩端阻力及桩侧摩阻力发挥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端注浆不仅能提高桩端承载力,还能提高一定范围土层内的桩侧摩阻力,并能有效减少桩的沉降,桩端后注浆后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能较注浆前的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端后注浆 灌注桩 承载性能 桩侧摩阻力 端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黄土压缩变形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石博溢 倪万魁 +2 位作者 王衍汇 李征征 袁志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63-1968,2046,共7页
针对黄土填方场地的沉降变形问题,通过进行不同初始含水率和干密度的重塑黄土的高压固结试验,发现荷载与干密度的比值(p/pd)与荷载(p)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不同厚度(荷载)填方场地的沉降预测模型。该模型有k和b两个参数... 针对黄土填方场地的沉降变形问题,通过进行不同初始含水率和干密度的重塑黄土的高压固结试验,发现荷载与干密度的比值(p/pd)与荷载(p)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不同厚度(荷载)填方场地的沉降预测模型。该模型有k和b两个参数,其中k随着初始含水率(w_0)或初始干密度(p_(d0))的增大而减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p_(d0)k+w0=1;b主要与初始干密度有关,随着初始干密度增大而减小。与前人基于孔隙比和荷载关系所建立的压缩变形计算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用干密度和荷载表示土压缩性的方法与试验数据拟合精度更高,且线性相关性更强,更适合于重塑黄土的压缩变形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黄土 高压固结试验 初始含水率 初始干密度 压缩变形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软弱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分析——以杭州紫之隧道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邹金杰 陈钢 +1 位作者 甘鹏路 沈耀剑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9,共9页
为深入了解富水软弱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以杭州紫之隧道北口浅埋暗挖段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 为深入了解富水软弱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以杭州紫之隧道北口浅埋暗挖段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横向和纵向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的拟合值均大于文献中对黏土的建议值;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孔压下降范围逐渐扩大,地下水渗流是沉降槽宽度增加的主要原因;3)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隧道外侧起拱线处、与水平方向成45°+φ/2的斜线之间区域(φ为隧道上覆土层平均内摩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之隧道 浅埋暗挖隧道 地表沉降 沉降槽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隔型基坑施工对邻近地层及隧道位移的影响
11
作者 周鼎文 韩磊 +2 位作者 应宏伟 朱成伟 李慧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2-1082,共11页
为了研究远近分坑的施工顺序、分隔墙位置及其他因素对分坑施工引起软土深大基坑及周围设施变形的影响,基于杭州某邻近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深基坑案例,建立分隔型基坑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各土层小应变刚度硬化(HSS)模型... 为了研究远近分坑的施工顺序、分隔墙位置及其他因素对分坑施工引起软土深大基坑及周围设施变形的影响,基于杭州某邻近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深基坑案例,建立分隔型基坑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各土层小应变刚度硬化(HSS)模型参数的合理性.结合在实际案例基础上简化的基坑算例,研究“平台”式分隔型基坑的分坑施工顺序对坑外地层及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软土地层分隔型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地层和隧道位移与分坑施工顺序、分隔墙位置、软黏土厚度及隧道与基坑的相对位置等因素相关.当采用先近后远施工时,远坑宽度越大,近坑围护墙变形、地表沉降和隧道位移越大.对于先远后近施工,则反之,此时远坑与近坑宽度之比取3.0~4.0、近坑宽度取15~20 m的分坑方案对近坑围护墙和邻近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最佳.随着软黏土层厚度的增大,先近后远和先远后近2种分坑施工顺序引起的近坑围护墙变形、地表沉降和隧道位移均明显增大.提出分坑施工顺序对坑外地层位移的影响分区的概念,影响分区的分界线可以简化取为与坑壁夹角近似为45°的直线,随着远坑宽度和软黏土层厚度的增大,先近后远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小于先远后近施工的影响分区的范围逐渐减小.通过参数分析,提出与分隔墙位置和软土层厚度相关的影响分区分界线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隔型基坑 既有隧道 分坑施工 变形 位移影响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铁2号线过江区间地下水流速流向测试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向前 刘建刚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110,共6页
研究目的:地下水流速和流向会影响地铁工程冻结法施工效果。地铁过江区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应进行地下水的流速流向测试和分析。在杭州地铁2号线过江区间勘察过程中,采用同位素单孔稀释法完成三个钻孔(南岸1个,北岸2个)中地下水流速流... 研究目的:地下水流速和流向会影响地铁工程冻结法施工效果。地铁过江区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应进行地下水的流速流向测试和分析。在杭州地铁2号线过江区间勘察过程中,采用同位素单孔稀释法完成三个钻孔(南岸1个,北岸2个)中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得出钱塘江两岸潜水和承压水的水平流速、水平流向和垂向流速测试成果。研究结论:(1)钱塘江两岸地下水均无明显的垂向流存在;(2)潜水和承压水的水平流速均远小于5 m/d;(3)钱塘江两岸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对杭州地铁2号线过江区间工程冻结法施工影响小;(4)在无邻近工程施工(如降水)影响的情况下,杭州城区地下水流速总体缓慢,一般不会影响地铁工程或市政隧道工程的冻结法施工,建议工程勘察不再进行地下水流速流向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单孔稀释法 地下水流速 地下水流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质层状地基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差异性研究
13
作者 周爱其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8-611,共4页
本文研究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 本文研究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差异,并对影响极限端承力发挥的若干情况进行了讨论,得出若干结论,对具体工程勘察设计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层状地基 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 刚塑性体 极限平衡条件 等代自由面 抗剪强度动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ZCORS的车载GNSS测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建华 胡进刚 +2 位作者 吕松华 黄希德 刘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8-40,共3页
简要介绍HZCORS,提出基于HZCORS的车载GNSS测量方法,论述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并将该方法应用于1∶2 000航测成图道路高程注记点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可靠,精度良好,满足测图要求,可在相关领域推广使用。
关键词 CORS系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车载GNSS 道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节点不同震相逆时偏移成像研究
15
作者 张延保 马潇 +1 位作者 胡峰 翟鸿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9-567,共9页
对近海海域进行地壳速度结构高精度成像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近海地震活动、深部孕震构造条件,揭示海域构造特征及其相互作用模式,为海域地震区划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支撑。在海底节点观测系统中,由于海底、海平面等强波阻抗差界面的存在,... 对近海海域进行地壳速度结构高精度成像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近海地震活动、深部孕震构造条件,揭示海域构造特征及其相互作用模式,为海域地震区划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支撑。在海底节点观测系统中,由于海底、海平面等强波阻抗差界面的存在,台站记录了较多强能量的后续震相。与初至震相相比,后续震相在地球内部来回反射,传播路径长、携带构造信息多,充分利用后续震相有望获得高精度的地下构造成像结果。逆时偏移是勘探地球物理中精度较高的成像方法之一,且易于实现。将逆时偏移算法引入海底节点初至震相和后续震相成像,采用常规逆时偏移对反射震相进行偏移,对上行一阶海底震相、上行一阶后续震相成像均进行镜像法逆时偏移,通过修改逆时偏移框架,实现初至震相的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逆时偏移能够有效对反射震相进行地下偏移归位;采用镜像法逆时偏移对上行一阶海底震相、上行一阶自由表面震相进行成像,能够有效增大成像范围;修改逆时偏移框架,初至震相能够对断层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续震相 逆时偏移 海地地震观测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地盾构区间隧道块石探查和处理技术
16
作者 叶向前 岑仰润 +2 位作者 蔡海荣 王林军 林荣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8,105,共7页
研究目的:覆盖层中存在的块石群对地铁区间盾构施工造成很大影响。采用常规的钻探或物探手段探查块石群的效果较差,选择合适的探查手段及清障技术是类似工程的主要难点。本文以杭州地铁7号线吴山广场站—江城路站区间为依托,系统介绍在... 研究目的:覆盖层中存在的块石群对地铁区间盾构施工造成很大影响。采用常规的钻探或物探手段探查块石群的效果较差,选择合适的探查手段及清障技术是类似工程的主要难点。本文以杭州地铁7号线吴山广场站—江城路站区间为依托,系统介绍在复杂场地条件下覆盖层中块石的综合探查技术,分析基于超前注浆加固和爆破预处理的地铁盾构隧道块石清障相关技术。研究结论:(1)在大量既有地表建筑物的条件下,探查块石需要钻孔与物探结合的手段;(2)微动探测在覆盖层中探测块石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3)在有条件的场地采用爆破预处理,在不具备爆破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块石时采用超前注浆加固预处理,盾构掘进通过后采用长管注浆加固管片周围土体,必要时进行带压进仓清理;(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复杂场地条件下盾构隧道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场地 盾构隧道 块石 微动探测 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7
作者 赵强 王天鸠 +1 位作者 王涛 程素丹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5,共9页
评估区域生境质量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人类福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生境质量指数法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生境质量进行分析,并探... 评估区域生境质量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人类福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生境质量指数法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生境质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区域生境质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境质量等级为中等,生境质量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生境退化程度逐渐减小;就区县而言,2000—2010年,两区一县均呈退化趋势;2010—2020年,青浦区、嘉善县生境质量得到改善,而吴江区生境仍然处于退化的状态;②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境中等级的主要地类为耕地和草地,生境质量优的地类主要为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水域和湿地,差、较差等级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建设用地;③研究区生境质量与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地区,生境质量变化越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InVEST模型 生物多样性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瞬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7
18
作者 吴长富 朱向荣 +1 位作者 尹小涛 刘雪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6-391,共6页
基于实际降雨气象资料,设计了单峰降雨和8个不同时间间隔的双峰降雨计算方案,利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对边坡的瞬态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分在坡体内的运移对边坡稳定性的时间空间影响效应,同时考察了降雨入渗造成的土性渗透特... 基于实际降雨气象资料,设计了单峰降雨和8个不同时间间隔的双峰降雨计算方案,利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对边坡的瞬态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分在坡体内的运移对边坡稳定性的时间空间影响效应,同时考察了降雨入渗造成的土性渗透特性的改变。分析发现:一次降雨的影响历时约12d,降雨后约0.5d该类土质边坡最危险;不同时间间隔的两次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比单峰降雨的最小安全系数滞后约0.3d~0.8d,影响历时基本保持不变;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及其对应的安全系数随水分在坡体内渗透运移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坡 降雨 非饱和土 安全系数 稳定性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扬程虹吸保障条件分析与合理管径选择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9
作者 熊晓亮 孙红月 +1 位作者 张世华 蔡岳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95-1601,共7页
富水性斜坡易产生滑坡进而形成泥石流,斜坡排水是防止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虹吸排水具有实时性和免动力等优势,但因斜坡排水涉及高扬程,在虹吸管内的低压环境中流动液体会发生强烈的空化现象,从而产生气液两相流。在间歇性虹吸排水过程... 富水性斜坡易产生滑坡进而形成泥石流,斜坡排水是防止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虹吸排水具有实时性和免动力等优势,但因斜坡排水涉及高扬程,在虹吸管内的低压环境中流动液体会发生强烈的空化现象,从而产生气液两相流。在间歇性虹吸排水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将析离的气泡带走,气泡会积聚在虹吸管顶点附近,最终破坏虹吸过程。通过对管内两相流型分析,发现只有形成完整的弹状流,才能将气泡带走,保证虹吸的长期有效。采用流体数值计算软件FLUENT的VOF模型,分别对管径为4、5、6、8mm的虹吸管内气液两相流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管径小于5mm的条件下,表面张力起主要作用,形成完整弹状流;管径大于6mm的条件下,形成附壁弹状流。该结论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也得到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吸排水 完整弹状流 附壁弹状流 管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几种变形分析方法适用性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慧 黄希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1,共3页
从分析连云港西大堤变形监测网网点稳定性入手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现代平差中几种变形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最终得出结论 :在变形分析中 ,任何一种平差方法都具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只有在了解工程性质 ,掌握... 从分析连云港西大堤变形监测网网点稳定性入手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现代平差中几种变形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最终得出结论 :在变形分析中 ,任何一种平差方法都具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只有在了解工程性质 ,掌握先验信息的基础上 ,选择一种合适的分析方法 ,方可取得令人满意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 稳定性 参考系 大堤 平差 监测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