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EST-SSR的信息分析与标记建立 被引量:87
1
作者 金基强 崔海瑞 +4 位作者 陈文岳 卢美贞 姚艳玲 忻雅 龚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1589条茶树EST中,共发掘出了281个EST-SSR,分布于246条EST中,出现频率是17.68%,平均长度为33.06bp,平均分布频率是1/2.61kb。在茶树EST-SSR中,二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重复类型,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类型是AG/CT重复。设计了19对SSR引物,... 在1589条茶树EST中,共发掘出了281个EST-SSR,分布于246条EST中,出现频率是17.68%,平均长度为33.06bp,平均分布频率是1/2.61kb。在茶树EST-SSR中,二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重复类型,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类型是AG/CT重复。设计了19对SSR引物,在对引物、dNTP、MgCl2的浓度及退火温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后,建立了合适的PCR反应体系。以衍生绝大多数EST-SSR的龙井43DNA为模板,对引物进行了筛选,有16对引物显示扩增,可用率为84.2%;进一步在10个茶树品种中进行多态性测试,显现出多态性的引物占可扩增引物的62.5%。本文研究结果证明了根据茶树EST建立SSR标记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EST SSR信息 标记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ST-SSR标记对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金基强 崔海瑞 +2 位作者 龚晓春 陈文岳 忻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16对EST-SSR引物对42份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引物中,有13对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10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占76.9%。各多态性引物的PIC值变化范围为0.522~0.866,平均PIC值为0.730。10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84种等位... 采用16对EST-SSR引物对42份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引物中,有13对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10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占76.9%。各多态性引物的PIC值变化范围为0.522~0.866,平均PIC值为0.730。10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84种等位基因型和74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可检测到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2和3~10种。42份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074~0.667,平均遗传距离为0.363,说明本实验所测试的材料具有较广的遗传变异。在相似系数为0.55的水平可将这些材料聚为3类,多数材料包含在第一类中。本研究表明,利用EST-SSR标记进行茶树资源评价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EST-SSR标记 种质资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姚明哲 黄海涛 +1 位作者 余继忠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ISSR是最近发展的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已在植物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其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8个ISSR引物对六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9条... ISSR是最近发展的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已在植物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其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8个ISSR引物对六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9条带,多态性平均为79.6%。由两个ISSR引物TRI22和TRI30扩增的指纹图谱可清楚区分六个不同品种,利用特殊ISSR标记的存在或缺失以及不同标记组合也可以鉴别不同品种。根据Nei-Li系数将六个品种聚为两类,茂绿、翠峰、青峰、迎霜和劲峰五个品种聚为一类,龙井43单独聚成一类,聚类分析证实了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ISSR 分子鉴别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设施青菜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道泽 宋亮 +2 位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洪奎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348,共5页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毒死蜱在青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161-1.438 d;设施栽培青菜中毒死蜱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消解速度减慢,残留量增大;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施药1次的情况下,毒死蜱在青菜上采收安全间隔期应延长至14 d,产品质量水平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MRL要求。建议蔬菜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毒死蜱使用用量及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设施栽培青菜 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养殖及人工育苗技术概述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林 李应森 +3 位作者 冯晓宇 郭水荣 谢楠 朱树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8-300,共3页
就近几年乌鳢养殖、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我国乌鳢养殖和育苗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我国乌鳢人工养殖及育苗的研究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乌鳢 养殖 育苗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对中茗66和龙井43的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韦康 王丽鸳 +3 位作者 余继忠 郑旭霞 阮丽 成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9-45,共7页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结合专家感官评审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比较了茶树品种龙井43与中茗66的香气感官和成分差异,以期找到影响龙井茶香的关键成分。感官评审结果表明,中茗66香气明显优于龙井43。GC...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结合专家感官评审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比较了茶树品种龙井43与中茗66的香气感官和成分差异,以期找到影响龙井茶香的关键成分。感官评审结果表明,中茗66香气明显优于龙井43。GC-MS共鉴定出65种主要香气成分,其中醇类、碳氢化合物、酯类是主要香气成分。龙井43的醇类化合物质量分数较高,特别是香叶醇(22.03%)、β-芳樟醇(17.89%)、反-芳樟醇氧化物(5.84%)、顺-芳樟醇氧化物(4.52%)等,这些物质主要呈花香,可能是龙井43微有花香的原因。而中茗66的酯类物质质量分数较高,特别是己酸叶醇酯(7.53%)和丁酸叶醇酯(6.08%)。另外,中茗66中正辛醇(3.39%)、香茅醇(1.42%)、吲哚(1.21%)的质量分数也明显高于龙井43。这些物质可能与中茗66香气较好有关,相关研究可为龙井茶高香品种的选育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香气成分 气质联用 龙井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水解制备乳酪蛋白肽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新峰 王君虹 +1 位作者 洪狄俊 周利亘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研究了木瓜蛋白酶水解制备乳酪蛋白肽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4.0%,酶比底物值[E/S]0.15,pH 6.0,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55℃,其水解度达到42.9%。
关键词 乳酪蛋白 木瓜蛋白酶 水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林 李应森 +3 位作者 冯晓宇 郭水荣 谢楠 朱树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74-2077,共4页
乌鳢病害主要有寄生虫病、真菌病、细菌病等,对乌鳢主要病害致病病原、流行状况、发病症状及诊断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我国乌鳢病害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乌鳢 病害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黄海涛 余继忠 倪伯荣 《茶叶》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综述了茶树自然多倍体选育,茶树多倍体育种技术和鉴定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树多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茶树 多倍体 化学诱导 离体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鳢(♀)×乌鳢(♂)不同组合F_1代养殖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林 谢楠 +4 位作者 朱树人 李忠全 冯晓宇 李应森 李家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4,共4页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 m×2 m(长×宽)小水泥池和6 m×5.5 m(长×宽)大水泥池中,将它们的F1代鱼种通过荧光标记后混养在规格为3 m×3 m×1.4 m(长×宽×高)网箱中。对各组合F1代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组合F1代的养殖效果最好,体重、体长增加量最大,分别为582.54 g和34.80 cm。且生长速度最快,平均起捕规格582.54 g和平均产量38.83(100 g/m2),均显著大于其余3个组合的F1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Channa maculate)(♀)×乌鳢(C.argus)(♂) 组合 养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船搭载葫芦种子SP1的变异效果初报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积荣 王慧俐 +2 位作者 黄凯美 赵巧红 童朝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 ,飞船搭载后的HC10 6葫芦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C10 6 ,而参试 2个品种的发芽势均显著低于对照。葫芦材料经搭载处理后 ,熟性有推迟的趋势 ,但差异不明显 ;植株有矮化的趋势。空间条件对葫芦始花期、始采期、果实... 试验结果表明 ,飞船搭载后的HC10 6葫芦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C10 6 ,而参试 2个品种的发芽势均显著低于对照。葫芦材料经搭载处理后 ,熟性有推迟的趋势 ,但差异不明显 ;植株有矮化的趋势。空间条件对葫芦始花期、始采期、果实膨大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但无明显区别。飞船搭载对早期产量影响较大 ,SP1代的早期产量比对照约低 4 %。试验中还发现一些在生长势、叶形、结果性等方面存在可能变异的植株 ,发生率为 0 33%~ 1 3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 飞船搭载 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占芭花开璀璨 舞姿交融茶更香——老挝茶产业考察记 被引量:2
12
作者 权启爱 陈叙达 +1 位作者 郑旭霞 王晓云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2期55-61,共7页
老挝是一个古茶树分布广阔,种茶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由于种植和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发展缓慢。近几年,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挺进老挝茶产业,加速了老挝茶产业的发展。该公司所生产的古树红茶、绿茶和酸茶等产品,风格独特,品质优异。
关键词 老挝 考察 古茶树 古树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斑鳢(♀)杂交繁育及杂交子一代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林 谢楠 +3 位作者 朱树人 郭水荣 冯晓宇 李应森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134-136,141,共4页
杂交鳢是以乌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相比亲本,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易驯食膨化颗粒饲料的优势。概括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乌鳢(♂)×斑鳢(♀)杂交繁育历史、杂交繁育技术,同... 杂交鳢是以乌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相比亲本,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易驯食膨化颗粒饲料的优势。概括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乌鳢(♂)×斑鳢(♀)杂交繁育历史、杂交繁育技术,同时对乌鳢(♂)×斑鳢(♀)杂交子一代的遗传特性、胚胎发育、生长性能、抗逆性、血液指标、肌肉营养成分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杂交鳢 杂交繁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慧燕 林茂 邵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24期34-36,共3页
以香菇栽培菌糠为材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等对香菇菌糠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 以香菇栽培菌糠为材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等对香菇菌糠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60min和微波功率700W,在此条件下,香菇菌糠多糖的提取率为5.92%,提取时间较传统水提法缩短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糠 多糖 微波辅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淳安县蚕业资源循环利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建京 张帆 周祖发 《中国蚕业》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近年来,淳安县桑园面积逐步扩大,蚕茧产量步步攀升,蚕业收入明显增加,蚕桑已成为淳安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蚕桑业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淳安县的脱贫产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社会问题和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其产品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提... 近年来,淳安县桑园面积逐步扩大,蚕茧产量步步攀升,蚕业收入明显增加,蚕桑已成为淳安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蚕桑业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淳安县的脱贫产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社会问题和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其产品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提供了优质原料,促进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性调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安县 资源循环利用 蚕业 经济欠发达地区 优势产业 经济发达地区 较发达地区 结构性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新品种采风3号的选育
16
作者 洪文英 潘晓利 +2 位作者 胡美华 潘贤春 石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7,共2页
采风 3号母本 96 14 2是从江西农家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父本 932 1 10是从吉林早椒中选育出的自交系。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 ,果实羊角形 ,果色绿 ,纵径 12~ 15cm ,横径 1.5cm左右 ,单果质量 2 0~ 4 0 g ,早熟 ,前期产量比对照鸡爪&... 采风 3号母本 96 14 2是从江西农家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父本 932 1 10是从吉林早椒中选育出的自交系。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 ,果实羊角形 ,果色绿 ,纵径 12~ 15cm ,横径 1.5cm左右 ,单果质量 2 0~ 4 0 g ,早熟 ,前期产量比对照鸡爪×吉林高 32 .6 % ,总产量 15 0 0kg·(6 6 7m2 ) -1,高产可达 35 0 0kg·(6 6 7m2 ) -1,适宜浙江、江西、安徽、云南等省作春季及秋季大棚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采风3号 选育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工业滤渣栽培金针菇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正波 陆建卫 +2 位作者 罗莹 裘娟萍 周祖法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509-511,共3页
研究发酵工业滤渣栽培金针菇的可能性及金针菇栽培对基料中各有机大分子的降解状况。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主料,添加一定比例的发酵工业滤渣用于栽培金针菇可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当滤渣添加量为23%时产量最高,其生物转化率达到151.43%,... 研究发酵工业滤渣栽培金针菇的可能性及金针菇栽培对基料中各有机大分子的降解状况。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主料,添加一定比例的发酵工业滤渣用于栽培金针菇可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当滤渣添加量为23%时产量最高,其生物转化率达到151.43%,金针菇产量与栽培基料中发酵滤渣添加量呈正相关。金针菇栽培对基料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较高,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较低;基料中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与滤渣添加量呈正相关,而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则呈负相关,蛋白质的降解率和滤渣添加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发酵工业滤渣 生物转化率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18
作者 楼立峰 孙育红 +4 位作者 范京辉 章学东 张伟武 杨广征 蒋伟华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4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口蹄疫 诊断 防治 口蹄疫病毒 症状 剖检变化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蕈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袁卫东 陆娜 +2 位作者 王伟科 周祖法 闫静 《食药用菌》 2008年第4期19-21,共3页
研究了影响白玉蕈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碳源和氮源、碳氮比、温度、pH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白玉蕈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佳的碳氮比为10∶1;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 研究了影响白玉蕈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碳源和氮源、碳氮比、温度、pH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白玉蕈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佳的碳氮比为10∶1;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菌丝生长的最适pH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蕈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屑袋料栽培花菇关键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卫东 王伟科 +3 位作者 郑社会 周祖法 闫静 陆娜 《食药用菌》 2008年第2期37-38,共2页
1季节安排及原料准备1.1季节安排根据杭州地区蚕桑生产季节,可利用蚕桑生产的空闲时间进行花菇的生产。香菇菌包制作宜安排在2月初和4月底;11月中旬开始出耳,至翌年4月中旬采收结束。1.2原料准备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秋蚕结束后桑树冬... 1季节安排及原料准备1.1季节安排根据杭州地区蚕桑生产季节,可利用蚕桑生产的空闲时间进行花菇的生产。香菇菌包制作宜安排在2月初和4月底;11月中旬开始出耳,至翌年4月中旬采收结束。1.2原料准备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秋蚕结束后桑树冬剪,伐下的枝条在田间晒成半干后收回。在蚕桑生产结束前2个月选择优质、无霉变的桑条,采用桑枝专用粉碎机粉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屑 袋料栽培 香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