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Ⅱ.蛋白质组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阮松林 马华升 +5 位作者 王世恒 忻雅 钱丽华 童建新 赵杭苹 王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33-1648,共16页
蛋白质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发育和生理生态等诸多生物学领域,主要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植物发育(如种子成熟与发芽过程)、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不同亚细胞结构的新蛋白组分的发现及其功能鉴定、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包括高温、... 蛋白质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发育和生理生态等诸多生物学领域,主要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植物发育(如种子成熟与发芽过程)、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不同亚细胞结构的新蛋白组分的发现及其功能鉴定、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包括高温、低温、高盐和干旱等)和生物逆境(病虫害)的适应机制和植物与微生物(根瘤共生体)相互作用机制。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胞蛋白组 遗传多样性 发育相关蛋白组 逆境相关蛋白组 蛋白数量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Ⅰ.蛋白质组关键技术 被引量:25
2
作者 阮松林 马华升 +5 位作者 王世恒 忻雅 钱丽华 童建新 赵杭苹 王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72-1486,共15页
随着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相继完成,使植物基因组学研究成功迈入到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时代。这为蛋白质组学产生及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产生背景和蛋白质组学的关键技术。蛋白质组学的... 随着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相继完成,使植物基因组学研究成功迈入到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时代。这为蛋白质组学产生及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产生背景和蛋白质组学的关键技术。蛋白质组学的关键技术包括双向电泳、高效液相色谱、蛋白芯片、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数据库、定量蛋白组技术、蛋白复合体标签亲和纯化技术和酵母双杂交系统。同时对当前蛋白质组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生物质谱技术 酵母双杂交系统 蛋白质组相关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阮松林 王道泽 +4 位作者 马华升 徐福寿 忻雅 童建新 王淑珍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617-621,共5页
对杭州市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指出杭州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存在生物农药速效性差、使用成本较高、使用技术要求较高、生物农药经销商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杭州 生物农药 发展现状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应答病菌胁迫的抗性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方献平 陈文岳 +3 位作者 马华升 余红 王淑珍 忻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5-832,共8页
病菌侵染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之一,而植物响应病菌胁迫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因此,植物-病原菌的互作应答机制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该文主要从蛋白应答角度入手... 病菌侵染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之一,而植物响应病菌胁迫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因此,植物-病原菌的互作应答机制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该文主要从蛋白应答角度入手,对最近几年植物-病菌互作抗性蛋白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分析了病菌胁迫下植物常见抗性蛋白的应答情况,并讨论了对病菌可能的抗性机制,为抗病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及后续相关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和抗病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菌 蛋白 胁迫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位克隆技术在农作物基因分离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俊平 阮松林 +1 位作者 祝水金 马华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03-913,共11页
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作为分离基因的有效方法,已在小基因组作物的基因分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而在具有大量重复DNA序列的大基因组作物中的应用仍存在挑战。基于图位克隆在基因分离中的重要性,文章就图位克隆技术的基本内... 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作为分离基因的有效方法,已在小基因组作物的基因分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而在具有大量重复DNA序列的大基因组作物中的应用仍存在挑战。基于图位克隆在基因分离中的重要性,文章就图位克隆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做简要概述,着重对图位克隆技术在大基因组作物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对它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大基因组作物基因的分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位克隆 基因分离 大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茭白茎部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倩 阮松林 +2 位作者 俞晓平 马华升 叶子弘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6,共6页
对茭白茎部总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及2-DE的条件进行了摸索比较,以期得到适合于茭白茎部组织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结果表明:应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在研磨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适当增加离心、沉淀的次数和时间,并... 对茭白茎部总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及2-DE的条件进行了摸索比较,以期得到适合于茭白茎部组织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结果表明:应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在研磨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适当增加离心、沉淀的次数和时间,并且提高裂解浓度,可以得到浓度较高,质量较好的蛋白质样品;在蛋白含量测定中减少误差,对2-DE方法中上样量的多少、等电聚焦的程序进行优化,比较并选择染色方法,最终得到蛋白质点数目多,背景清晰,条纹较少,拖尾现象不明显的电泳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优系T2-32-6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施建军 张旭娟 +2 位作者 杨涵 施渭尧 柴伟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2552-2554,共3页
本试验以芦笋优系T2-32-6嫩茎为外植体,通过不同茎段部位外植体灭菌效果比较、诱导增殖与生根培养基的筛选,优化了T2-32-6的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嫩茎的绿色部分是适宜的外植体材料;适宜芦笋茎段诱导、增殖丛芽的培养基为MS+0.2 mg&#... 本试验以芦笋优系T2-32-6嫩茎为外植体,通过不同茎段部位外植体灭菌效果比较、诱导增殖与生根培养基的筛选,优化了T2-32-6的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嫩茎的绿色部分是适宜的外植体材料;适宜芦笋茎段诱导、增殖丛芽的培养基为MS+0.2 mg·L-1 NAA+0.3 mg·L-16-BA,易形成鳞茎盘,利于诱导生根;1/2MS+0.05 mg·L-1 NAA+0.05 mg·L-1 KT+0.5mg·L-1嘧啶醇的激素组合培养基生根率较佳,可达80.6%。本研究为芦笋优系T2-32-6的种苗组培扩繁和生产试验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组培 嫩茎 外植体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致病力分析及防治药剂筛选
8
作者 叶梓 谢雨璐 +3 位作者 张国芳 李晓媛 陈卫良 毛碧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2-832,共11页
浙江是中国草莓主要种植区。为明确引起浙江省建德市草莓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筛选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浙江省建德草莓基地采集具有草莓茎基腐病典型症状的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和防治药剂展开研究... 浙江是中国草莓主要种植区。为明确引起浙江省建德市草莓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筛选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浙江省建德草莓基地采集具有草莓茎基腐病典型症状的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和防治药剂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从茎基部病健交界处分离出形态一致的黄色、圆形、粘稠状、透明锃亮,散发刺激性气味的菌落,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该病原菌适合在中性及偏碱性环境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8,最适生长盐浓度为1%~5%,最适生长温度为28℃。经寄主致病性测定发现,P.ananatis草莓致病菌株还能够侵染番茄、辣椒、西瓜和水稻,但对白菜、西兰花和豆角没有致病性,且与P.ananatis水稻致病菌株的致病性有明显差异。室内防治药剂筛选发现在20种供试药剂中有4种对P.ananatis具有抑菌效果,其中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抑制中浓度(EC_(50))值为20.8057 mg·L^(-1),可作为防治草莓茎基腐病的主选药剂。研究结果为后续草莓茎基腐病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P.ananatis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茎基腐病 菠萝泛菌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耐盐性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肖文斐 马华升 +7 位作者 陈文岳 裘劼人 童建新 郑桂珍 忻雅 王淑珍 方献平 阮松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38-1947,共10页
选用31个籼型栽培稻品种,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NaCl(0、2、4、6、8、9g·L-1)溶液中在30℃下发芽培养,考察其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情况;同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上述品种的稻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及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选用31个籼型栽培稻品种,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NaCl(0、2、4、6、8、9g·L-1)溶液中在30℃下发芽培养,考察其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情况;同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上述品种的稻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及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31个供试籼稻品种的种子生活力、活力及幼苗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不同品种的耐盐表型差异显著,其中密阳46及其衍生品种在芽期及幼苗期均有较好的耐盐表现。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平均发芽时间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GC)显著正相关;而水稻耐盐比率则与AC呈显著正相关,与GC负相关。此外,水稻在清水及盐胁迫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稻米总蛋白及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8 g·L-1NaCl溶液处理的水稻耐盐比率及耐盐指数仅与稻米Cy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水稻耐盐性与稻米品质性状存在一定关联性,在选育耐盐水稻品种时需兼顾稻米品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活力 耐盐性 蒸煮品质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和诱导剂对草莓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忻雅 肖文斐 +1 位作者 阮松林 余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研究不同杀菌剂和免疫诱导剂对草莓主要病害和产量的影响,以草莓红颊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诱导剂为主区,分清水对照(A0)和保康灵1号(A1)、仟禾福(A2)3种处理,设杀菌剂为副区,分清水对照(B0)、氢氧化铜(B1)、代森联(B2... 为研究不同杀菌剂和免疫诱导剂对草莓主要病害和产量的影响,以草莓红颊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诱导剂为主区,分清水对照(A0)和保康灵1号(A1)、仟禾福(A2)3种处理,设杀菌剂为副区,分清水对照(B0)、氢氧化铜(B1)、代森联(B2)、氯溴异氰尿酸(B3)、春雷霉素(B4)5种处理。结果表明:杀菌剂和诱导剂对草莓灰霉病有一定的防效。杀菌剂B2代森联相对防效最好,达18.8%。诱导剂A1和A2处理后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36.1%和10.7%。叶片性状观察发现,诱导剂对叶片长度、宽度和叶绿素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杀菌剂的效果不明显。A1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产量提高16.6%,效果好于仟禾福。因此,草莓生产上使用代森联杀菌后结合诱导剂保康灵1号的使用,将明显提高草莓的产量和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杀菌剂 诱导剂 光合速率 产量 灰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倍性草莓品种性状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淑珍 张亚惠 +4 位作者 裘劼人 周历萍 陈思思 柴伟国 毛碧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3-899,共7页
为有效利用草莓种质资源,提高种间杂交成功率,以二倍体RG、八倍体红颊、十倍体桃薰为材料,通过观测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维生素C(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多酚、类黄酮等含量,以及DPPH和FRAP抗氧化能力、花药活力、柱头... 为有效利用草莓种质资源,提高种间杂交成功率,以二倍体RG、八倍体红颊、十倍体桃薰为材料,通过观测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维生素C(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多酚、类黄酮等含量,以及DPPH和FRAP抗氧化能力、花药活力、柱头可授性等,比较研究了不同倍性草莓品种的性状。结果表明,3个草莓品种的株高、果实风味、平均单果重、硬度等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RG在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性能上充分显现出野生资源营养物质丰富的特色,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多酚、黄酮含量和DPPH、FRAP抗氧化能力均极显著高于红颊和桃薰。TTC花药染色结果显示,桃薰花药活力最强且持续时间最长,红颊次之,桃薰与红颊花药活力高峰在大蕾期与开花第1天,而RG仅在小蕾期有少量有活力的花药,其余各阶段均未检测到花药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试验结果表明,红颊与桃薰在大蕾期和开花第1天柱头可授性最强,RG在大蕾期、开花第1天、开花第2天、开花第3天柱头有少量气泡产生,但可授性较弱,其他花期柱头均不具可授性。RG作杂交父本时,花药的采集宜掌握在小蕾期,作母本时需要足够多的花粉量且授粉时间宜在大蕾期至开花第3天。红颊品质突出、综合性状表现优,是品种改良的重要亲本材料。桃薰因其果色外观优,香气似桃香,可作为特色品种改良和种间杂交研究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倍性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花药活力 柱头可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胞质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晓菡 方献平 +2 位作者 柴伟国 马俊平 周毅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55,共12页
为了解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差异,以辣椒胞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发育的6个不同时期的花药为材料,以石蜡切片于LeicaDMl000显微镜下观察其发育过程的差异.然后利用SDSPAGE进行花药蛋白分离,经LC—MS... 为了解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差异,以辣椒胞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发育的6个不同时期的花药为材料,以石蜡切片于LeicaDMl000显微镜下观察其发育过程的差异.然后利用SDSPAGE进行花药蛋白分离,经LC—MS/Ms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对差异蛋白质条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花粉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以后,与绒毡层细胞的过度液泡化及四分体周围的胼胝质不能解体有关.另外,与辣椒保持系相比,在不育系花药蛋白中有4条差异蛋白质条带(条带1~4)表达量下调,质谱分析后共鉴定出蛋白质68个,其中不重复蛋白质64个.对质谱数据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搜索鉴定,鉴定出的蛋白质按分子功能归类,涉及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最多有24个;按细胞组分归类,涉及细胞内膜组织的最多有20个.按生物学过程归类,参与代谢过程的最多有24个.这说明在四分体形成以后,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绒毡层异常膨大,四分体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从而败育.另外,这也充分说明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可初步解释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在细胞学上的差异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花药 细胞学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流式细胞检测提取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历萍 王淑珍 +2 位作者 阮松林 马华升 童建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4-2028,共5页
为了制备高纯度的草莓细胞核悬液,提高流式细胞仪检测准确性,获得变异系数(CV值)小、可信度高的检测数据,为草莓倍性育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优化过滤方法与OTTO提取液,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二倍体川九1号和八倍体红颊草莓进行倍性检测。... 为了制备高纯度的草莓细胞核悬液,提高流式细胞仪检测准确性,获得变异系数(CV值)小、可信度高的检测数据,为草莓倍性育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优化过滤方法与OTTO提取液,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二倍体川九1号和八倍体红颊草莓进行倍性检测。结果表明,较好的细胞核悬液过滤方法为先用70μm过滤器,再用40μm过滤器的二步过滤法;优化提取液配方为OTTOⅠ缓冲液:100 mmol·L-1柠檬酸,0.5%(V/V)Tween20和2%(V/V)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 H 2~3;OTTOⅡ缓冲液:400 mmol·L-1Na2HPO4·12H2O,p H8~9。用优化的提取方法制备的草莓细胞核悬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其直方图主峰窄而集中、变异系数为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草莓细胞核解离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种间杂交后代与亲本性状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淑珍 周历萍 +4 位作者 裘劼人 童建新 余红 柴伟国 来文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80-1787,共8页
为有效利用野生草莓资源,提高渐渗系创制效率,通过测定二倍体RG×八倍体红玉正反交杂交结实率、杂交种子出苗率,用卡宝品红染色法与流式细胞术对种间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倍性检测,比较研究了六倍体种间材料RH28与父母本的植株叶片结... 为有效利用野生草莓资源,提高渐渗系创制效率,通过测定二倍体RG×八倍体红玉正反交杂交结实率、杂交种子出苗率,用卡宝品红染色法与流式细胞术对种间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倍性检测,比较研究了六倍体种间材料RH28与父母本的植株叶片结构、株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药活力等。结果表明,RG×红玉杂交结实率为22%,高于红玉×RG的15%;RG×红玉杂交种子出苗率为12.04%,低于红玉×RG的20.83%。RG×红玉杂交后代中不同倍性植株占比分别为2x 19.57%、3x 45.65%、4x 19.57%、5x 13.04%、6x 2.17%,红玉×RG杂交后代3x 20.0%、4x 26.67%、5x 26.67%、6x 26.67%。种间杂交后代RH28植株略高于RG,分枝数少于RG,能抽生少量匍匐茎;叶片细胞组织厚度介于2个亲本之间,说明叶片组织结构与染色体倍性成正比;花朵大小和雄蕊数介于2个亲本之间,在花期各阶段均能检测到花粉活力,花药活力强度低于红玉,但花药活力趋势与红玉相仿,在大蕾期至开花第1天最强。种间杂交后代RH28在花粉活力、匍匐茎抽生特性、株型、果实品质等方面都显示出向优趋势,这为优良野生草莓资源和种间杂交育种手段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种间杂交 倍性 杂交结实率 花药活力 六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伟科 袁卫东 +3 位作者 方献平 宋吉玲 闫静 陆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7-535,共9页
为了解秀珍菇生长发育各阶段蛋白质组的差异,对秀珍菇菌丝生长期、原基期、珊瑚期及子实体成熟期4个不同阶段的表达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最初的菌丝生长期相比,其余3个不同发育时期共筛选得到885个差异表达蛋白,原... 为了解秀珍菇生长发育各阶段蛋白质组的差异,对秀珍菇菌丝生长期、原基期、珊瑚期及子实体成熟期4个不同阶段的表达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最初的菌丝生长期相比,其余3个不同发育时期共筛选得到885个差异表达蛋白,原基期、珊瑚期和子实体成熟期分别有差异表达蛋白376、642及692个;这4个阶段特异表达的蛋白分别为11、23、136和181个。基因本体注释结果显示,分别有26%、20%、15%和11%的差异蛋白参与糖类合成、生殖结构发育、器官合成和蛋白大分子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在三羧酸循环和糖酵解/糖异生途径2条代谢通路上,这些通路的改变很有可能在秀珍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参与胞内应激修复过程的HSP70蛋白在不同阶段发生显著差异表达变化,提示分子伴侣类热激蛋白对调控秀珍菇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生长期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品种‘神州红’和‘帝王’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辉 张国平 +2 位作者 沈国正 傅巧娟 阮松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以自育的一串红新品种‘神州红’与进口品种‘帝王’为材料,在田间模拟自然高温及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40℃)条件下,研究高温胁迫对一串红生育期和田间生长指标以及一串红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Fv/Fm(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过氧... 以自育的一串红新品种‘神州红’与进口品种‘帝王’为材料,在田间模拟自然高温及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40℃)条件下,研究高温胁迫对一串红生育期和田间生长指标以及一串红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Fv/Fm(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比较这2个品种的耐热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田间模拟自然高温条件下,神州红比帝王的耐热性强,具体表现在‘神州红’花期较长,冠幅和花序长度均比帝王受高温影响的程度小;在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条件下,2个一串红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2个品种未显示出耐热性差异;高温胁迫明显降低2个品种的Fv/Fm值和SOD酶活性,显著增加CAT和POD活性以及MDA和脯氨酸含量,且2个品种间的以上性状受高温影响的程度有明显差异;与‘帝王’相比,‘神州红’的光保护机制和活性氧清除系统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耐热性 形态指标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惠兰组培苗中叶色突变体的获得与DNA鉴定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华升 姚艳玲 +3 位作者 忻雅 陈文岳 童建新 崔海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从大花惠兰的组培苗中获得了白色条纹和黄色条纹两种叶色突变体,突变发生的总频率约为0.12%。利用100条UBC随机引物将它们与对照进行了RAPD分析和对比。引物P17或P31可在对照和黄色条纹突变体间检测出多态性,黄色条纹突变体具有大小分... 从大花惠兰的组培苗中获得了白色条纹和黄色条纹两种叶色突变体,突变发生的总频率约为0.12%。利用100条UBC随机引物将它们与对照进行了RAPD分析和对比。引物P17或P31可在对照和黄色条纹突变体间检测出多态性,黄色条纹突变体具有大小分别约为995 bp或1320 bp的多态性片段;而引物P84或P86则可在对照和白色条纹突变体间揭示出多态性,白色条纹突变体具有大小分别约为1120 bp或1315 bp的特异性条带。RAPD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突变体的基因组DNA都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惠兰 组织培养 叶色突变体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蛋白质组学揭示三角鲂和团头鲂响应嗜水气单胞菌侵染机制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献平 朱丽敏 +8 位作者 刘凯 阮松林 许宝青 谢楠 蔡丽娟 刘新轶 戴瑜来 冯晓宇 李忠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2-615,共14页
细菌性败血症对鱼类危害严重,为探究鲂属鱼类不同抗性品种响应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机制,以三角鲂(高抗)和团头鲂(易感)肝组织为材料,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其在嗜水气单胞菌侵染胁迫后3、10和24h与对照组0h(未感染)肝... 细菌性败血症对鱼类危害严重,为探究鲂属鱼类不同抗性品种响应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机制,以三角鲂(高抗)和团头鲂(易感)肝组织为材料,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其在嗜水气单胞菌侵染胁迫后3、10和24h与对照组0h(未感染)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相对定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三角鲂和团头鲂在嗜水气单胞菌侵染下,分别有46个和29个蛋白质在侵染后各时期的表达丰度相比对照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发现,相对于团头鲂,三角鲂中氧化还原蛋白质比例从7%增加到13%,且发现一类新的β-免疫球蛋白(β-globin)在各时期分别上调表达了1.64、3.44和1.93倍。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表明,三角鲂在响应嗜水气单胞菌侵染过程中可能特异性地启动了包括戊糖磷酸途径、脂肪酸代谢、亮氨酸代谢途径和β-globin高表达的协同抗性机制,从而抵御病原菌入侵。该研究成果为后续深入揭示鱼病互作分子机制及鲂属鱼类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前期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团头鲂 嗜水气单胞菌 定量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合基质对‘红颊’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红 马华升 +3 位作者 方献平 来文国 郑桂珍 汪建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515-16517,16520,共4页
[目的]研究6种不同复合基质对‘红颊’草莓营养生长、物质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基质栽培下‘红颊’草莓植株的形态指标、植株鲜(干)重、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结果]不... [目的]研究6种不同复合基质对‘红颊’草莓营养生长、物质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基质栽培下‘红颊’草莓植株的形态指标、植株鲜(干)重、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结果]不同基质栽培对‘红颊’草莓植株的形态指标影响较小,对植株鲜(干)重的影响较大,且各处理间产量和品质指标差异明显。综合评价,该试验中以泥炭∶砻糠灰∶珍珠岩=3∶1∶1(V/V/V)的复合基质栽培效果最好。[结论]复合基质泥炭∶砻糠灰∶珍珠岩=3∶1∶1适合‘红颊’草莓生长,值得在草莓基质栽培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tch.) 基质栽培 营养生长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共有序列遗传标记(ACGM)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俊平 阮松林 +1 位作者 祝水金 马华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3-920,共8页
扩增共有序列遗传标记(Amplified consensus genetic markers,ACGM)是建立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间同源基因中编码序列(外显子)存在高度保守性,而非编码区(内含子)存在潜在多态性基础之上的一种基于PCR的新型DNA分子标记技术。随着比较... 扩增共有序列遗传标记(Amplified consensus genetic markers,ACGM)是建立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间同源基因中编码序列(外显子)存在高度保守性,而非编码区(内含子)存在潜在多态性基础之上的一种基于PCR的新型DNA分子标记技术。随着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ACGM技术已成为物种间同源基因比较、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和感兴趣基因定位的有效工具。文章就ACGM技术尤其是它在芸薹属和禾本科物种中的应用研究做详细介绍。同时,对ACGM技术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GM 基因组进化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