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片段研究华鳈不同地理群体及其他鳈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辉 储忝江 +1 位作者 谢楠 刘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9-1788,共10页
鳈属(Sarcocheilichthys)鱼类是东亚地区常见小型淡水鱼类,并具有一定的养殖开发潜力。深入了解鳈属鱼类的遗传结构及其地域变异,对科学制定保护计划和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鳈属鱼类包括小鳈(S.parvus,XQ)20尾,江西... 鳈属(Sarcocheilichthys)鱼类是东亚地区常见小型淡水鱼类,并具有一定的养殖开发潜力。深入了解鳈属鱼类的遗传结构及其地域变异,对科学制定保护计划和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鳈属鱼类包括小鳈(S.parvus,XQ)20尾,江西鳈(S.kiangsiensis,JXQ)20尾,黑鳍鳈(S.nigripinnis,HQQ)20尾,东北鳈(S.lacustris,DBQ)24尾,华鳈(S.sinensis)淮河群体(HQ_(HH))20尾、闽江群体(HQ_(MJ))17尾、江西群体(HQ_(JX))15尾和建德群体(HQ_(JD))17尾,并对每个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I)序列片段进行了测序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53个样本序列(668 bp)中,保守位点507个,变异位点154个,简约信息位点150个,碱基缺失或插入位点27个,平均转换与颠换比值为5.2。HQQ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最低(0.442),HQHH群体的Hd略高于HQQ群体(0.574),DBQ群体的Hd则稍高于HQHH群体(0.707),而XQ群体的Hd最高(0.963),HQMJ和HQJX群体的Hd则略低于XQ群体(0.860、0.848)。核苷酸多样变化趋势则与Hd结果类似。153尾个体定义了56种单倍型,各群体的单倍型网络中均存在各自群体的主要单倍型,如Hap_2、Hap_33和Hap_37等。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分子系统发育树、层次聚类树和NeighborNet分子系统发育网络表明,XQ、HQQ、JXQ和其他鳈属鱼类间遗传关系较远,而DBQ与HQHH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该研究利用COI序列片段评估了4个华鳈地理群体及其他4种鳈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华鳈不同地理群体及其他4种鳈属鱼类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为今后华鳈以及其他4种鳈属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鳈 鳈属 线粒体 COI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沼虾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杂交F_1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瀚声 冯建彬 +3 位作者 谢楠 冯晓宇 李应森 李家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7,共5页
比较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4个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太湖♀×鄱阳湖♂(TP)的F1代体长、体重的增加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大于鄱阳湖♀×太湖♂(PT)及自繁F1代,表... 比较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4个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太湖♀×鄱阳湖♂(TP)的F1代体长、体重的增加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大于鄱阳湖♀×太湖♂(PT)及自繁F1代,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P<0.05);PT组合的体长、体重变异系数随月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生长离散程度变大,而TP组合生长离散程度较小;各组合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符合W=aLb;体长、体重随养殖时间的增加符合指数函数L/W=ced△t,TP组合和PT组合的系数均显著大于自繁组合。结果表明,将日本沼虾太湖群体作为母本,鄱阳湖群体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可获得显著的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太湖 鄱阳湖 双列杂交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鲌亚科鱼类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晓宇 谢楠 +2 位作者 冯建彬 许宝青 赵金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7,共5页
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鲌亚科7属10种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长序列,初步构建了鲌亚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MP树一致表明,鲌亚科鱼类种内所有个体均单独聚群,支持率高;同一属内,除蒙古鲌(Culter mogolicus mongolicus)未能... 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鲌亚科7属10种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长序列,初步构建了鲌亚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MP树一致表明,鲌亚科鱼类种内所有个体均单独聚群,支持率高;同一属内,除蒙古鲌(Culter mogolicus mongolicus)未能与同属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青梢鲌(Culter dabryi dabryi)单独聚为一支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与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翘嘴鲌与青梢鲌均为姐妹种。NJ、MP树显示鲌亚科鱼类属间关系的支持率都较低,鲂属(Megalobrama)与鳊属(Parabramis)间、鲌属(Culter)与原鲌属(Cultrichthys)间、细鳊属(Rasborinus)与半属(Hemiculterella)、属(Hemiculter)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系统演化关系上,细鳊属、半属、依氏鱼属(Ishikauia)较为原始,鲌属与原鲌属、鲂属与鳊属互为姐妹群,为较特化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鲌亚科鱼类 细胞色素b序列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红鲌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永正 李智强 +1 位作者 郭水荣 潘立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77-279,293,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翘嘴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的技术。结果表明:天然水域捕捞的翘嘴红鲌鱼种在池塘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能够达到性成熟,其成熟系数为14.46,相对繁殖力为30.28。亲鱼采用一次性注射组合催产剂,自然产卵的方式,... 通过试验研究了翘嘴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的技术。结果表明:天然水域捕捞的翘嘴红鲌鱼种在池塘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能够达到性成熟,其成熟系数为14.46,相对繁殖力为30.28。亲鱼采用一次性注射组合催产剂,自然产卵的方式,受精卵在孵化环道中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苗,LRH-A2 1.2μg+DOM 5 mg和LRH-A2 1.2μg+HCG 1 000 IU+PG 0.8 mg催产剂组合具有较高的催产率和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铂 人工繁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体外吞噬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凯 陆宏达 《南方水产》 2007年第6期47-51,共5页
通过体外制备血细胞单层的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及鼠红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探讨了血清孵育对血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nHARREV-ALD氏液配制的浓度为100.0mg·m... 通过体外制备血细胞单层的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及鼠红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探讨了血清孵育对血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nHARREV-ALD氏液配制的浓度为100.0mg·mL-1的L-cysteine溶液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抗凝剂,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在20℃下培养1h的存活率可维持在(92.5±0.9)%。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贴壁后呈扁平状,胞质可沿玻片表面迅速伸展并伸出类似于伪足的原生质突起,具有吞噬能力,对蜡状芽胞杆菌吞噬率为(5.1±1.4)%,不能吞噬鼠红细胞,血清孵育不能增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血细胞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三角鲂研究进展及示范推广情况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晓宇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0-41,共2页
一、三角鲂养殖概况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属底栖鱼类,成鱼多在各水系的中下游,产卵期为5-6月,产粘性卵,繁殖时有短程洄游现象,产卵场分布中上游地区。食性杂,除摄食苦草、轮叶黑藻、植物碎屑、丝状绿藻等植物... 一、三角鲂养殖概况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属底栖鱼类,成鱼多在各水系的中下游,产卵期为5-6月,产粘性卵,繁殖时有短程洄游现象,产卵场分布中上游地区。食性杂,除摄食苦草、轮叶黑藻、植物碎屑、丝状绿藻等植物性食物外,还摄食淡水壳菜、虾、水生昆虫等动物,幼鱼的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生长速度较快,常见个体2~3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浙江省 植物性食物 示范 浮游动物 中上游地区 轮叶黑藻 丝状绿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三种养殖鲫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彬斌 冯晓宇 +3 位作者 刘新轶 王宇希 谢楠 马恒甲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5-76,共2页
鲫鱼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淡水食用鱼类,在江浙一带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大,在杭州地区具有较大的养殖规模,是杭州重要的传统养殖品种。目前在杭州地区养殖的鲫鱼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异育银鲫、黄金鲫和杭州本地的土鲫等... 鲫鱼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淡水食用鱼类,在江浙一带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大,在杭州地区具有较大的养殖规模,是杭州重要的传统养殖品种。目前在杭州地区养殖的鲫鱼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异育银鲫、黄金鲫和杭州本地的土鲫等,调查杭州地区鲫鱼种质状况,比较分析其肌肉营养等方面,为筛选杭州地区鲫鱼优良养殖品种提供依据,从而为杭州地区鲫鱼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营养成分 杭州地区 养殖规模 鲫鱼 养殖品种 市场需求量 食用鱼类 营养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沙河环城东路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
8
作者 林启存 蔡丽娟 戴瑜来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9期6-11,共6页
于2020年11月—2022年6月,对贴沙河环城东路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28种,隶属于5目6科,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占78.57%。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 于2020年11月—2022年6月,对贴沙河环城东路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28种,隶属于5目6科,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占78.57%。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54~2.32、2.06~3.67、0.70~0.93。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夏秋差异、空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贴沙河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银鲫、鲢和鳙;5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50.00%)和肉食性(28.57%)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9.29%)。指出,贴沙河鱼类群落多样性较高,群落相对稳定;外来物种数较多,质量占比高;土著性鱼类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沙河 鱼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模式对日本沼虾生长性状与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唐金玉 覃宝利 +1 位作者 叶建勇 戴杨鑫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3,共10页
对3种放养处理[T1,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少量鱼类共养;T2,与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共养;T3,与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共养]条件下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虾体的生长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 对3种放养处理[T1,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少量鱼类共养;T2,与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共养;T3,与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共养]条件下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虾体的生长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为淡水经济虾类养殖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结果发现:日本沼虾的全长、头胸甲长、体长和体重在不同放养模式下差异显著(P<0.05),肌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16.54%~17.97%、1.86%~2.25%、0.95%~1.12%和78.69%~80.56%,粗灰分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共检出氨基酸17种,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88~73.13,不同处理间丙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共检出脂肪酸16种,不同处理间脂肪酸种类组成和C18:2 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检测的9种矿物质元素(Na、K、Ca、Mg、Fe、Cu、Zn、Mn、Cr)中,Na、Mn、Fe、Zn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放养模式对日本沼虾的生长性状和肌肉营养具有显著影响,可能与不同放养结构和管理措施造成的养殖环境和食物资源差异有关,生产中需根据放养模式调节营养成分的添加。相较之下,日本沼虾与中华绒螯蟹和少量鱼类共养时,虾肉的鲜美程度、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相对更高,可选择该模式来改善养殖虾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放养模式 生长性状 肌肉营养组成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虾生长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金玉 黄福勇 +2 位作者 戴杨鑫 楼宝 郭水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7-1547,共11页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了优势种类和多样性指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的体长、头胸甲宽、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不同稻田间无显著差异,但体长、头胸甲宽和体重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下降。虾引入稻田后会相对改善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多样性,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群落稳定性逐渐降低。隐藻(Cryptomonas)、衣藻(Chlamydomonas)、小球藻(Chlorella)和中剑水蚤(Mesocyclops)是共作期间常见的优势种类。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或主要种类(浮游生物中排名前50的种类)与浮游动物的变化趋势不同,前者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后者则逐渐降低。分析发现,季节变化是驱动稻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此外,虾的摄食作用也会对群落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肥满度与小球藻生物量显著负相关,表明养殖水体的水质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平衡好水稻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对营养水平需求不同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稻渔综合种养 红螯螯虾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青虾幼虾生长及其异速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王泽飞 王文超 +3 位作者 周子琦 谢楠 陶贤继 冯建彬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探讨盐度对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生长及其异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将1月龄青虾幼虾分别养殖在盐度0、7和14的水体中,每隔15 d分别随机抽样90尾并测定个体的体长、体质量等形态性状,计算并比较不同盐度中青虾幼虾生长速度... 为探讨盐度对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生长及其异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将1月龄青虾幼虾分别养殖在盐度0、7和14的水体中,每隔15 d分别随机抽样90尾并测定个体的体长、体质量等形态性状,计算并比较不同盐度中青虾幼虾生长速度。结果显示:在60 d的养殖过程中,青虾幼虾在盐度0中的平均体长、体质量均显著高于盐度7、14;第15、60天时,青虾幼虾在盐度0中的体长、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均显著高于盐度7、14;不同盐度梯度下青虾幼虾个体生长速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体长、体质量的差异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加大,其中盐度0中个体间异速生长差异程度最大,盐度14中个体间异速生长差异程度较小。综上所述,青虾幼虾在不同盐度中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青虾幼虾在盐度14中个体间异速生长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幼虾 盐度 生长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三角鲂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凯 冯晓宇 +1 位作者 马恒甲 谢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91-1608,共18页
为了研究钱塘江流域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鲌亚科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测序、软件拼接获得了钱塘江三角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N725725。结果表明,钱塘江三角鲂... 为了研究钱塘江流域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鲌亚科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测序、软件拼接获得了钱塘江三角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N725725。结果表明,钱塘江三角鲂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621 bp,碱基组成分别为A(31.23%)、G(16.17%)、C(27.87%)和T(24.73%);共有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NAD6、tRNA-Gln、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tRNA-Ser(UCN)、tRNA-Glu和tRNA-Pro等基因编码在L链上,其余基因均在H链上编码。钱塘江三角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与蛋白编码基因的A+T含量分别为55.97%和55.86%,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线粒体基因中存在2个散在重复序列,分别位于线粒体控制区中终止结合序列区的前端和控制区3′的末端。在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AGY)外,均具有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基于BLAST比较,钱塘江三角鲂与黑龙江流域的三角鲂一致性为99.76%,与珠江流域三角鲂一致性为99.87%。基于15种隶属于7属的鲌亚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鲂属与鳊属亲缘关系比与鲌属的亲缘关系上较近,与■属、半■属和细鳊属亲缘关系上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青饲料比例对草鱼生长、形体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建林 马恒甲 +4 位作者 孙丽慧 沈斌乾 陈建明 潘茜 叶金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503-508,共6页
选择CP30的草鱼膨化料(简称精)和浮萍(简称青)作为试验饵料,挑选体重为60.39±1.57 g草鱼鱼种225尾,平均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精青饲料比例(干物质比例)分别为0:100(G1)、25:75(G2)、50:50(G3)、75:25(G4)、100:0(G5),在池... 选择CP30的草鱼膨化料(简称精)和浮萍(简称青)作为试验饵料,挑选体重为60.39±1.57 g草鱼鱼种225尾,平均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精青饲料比例(干物质比例)分别为0:100(G1)、25:75(G2)、50:50(G3)、75:25(G4)、100:0(G5),在池塘网箱里饲养60 d,研究不同比例的精、青饲料对草鱼生长、形体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草鱼的存活率均在97.78%以上,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膨化饲料比例的增加,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也随之增加,除G4与G5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2、肥满度随着膨化料比例的上升而增大,G1的肥满度为最小,但与G3和G4差异不显著(P>0.05);脏体比和肝体比随着膨化料的比例上升而上升;肠体比呈现相反的趋势,随着膨化料比例的上升而下降,G1为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不同比例的精、青饲料比例对草鱼肌肉的营养成分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膨化料比例的上升,肌肉水分含量下降,G3、G4和G5显著低于G1和G2(P<0.05);而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随着膨化料比例的上升而上升。综上所述,G4试验组的草鱼不但能获得高的生长速度,还能保持良好的形体,且肌肉的营养成分品质较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池塘养殖草鱼投喂膨化饲料与浮萍的搭配比例(干物质)为7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膨化饲料 浮萍 生长 形体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斑鳢(♀)杂交子代及其亲本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凯 朱丽敏 +3 位作者 姚桂桂 谢楠 刘新轶 王宇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分别对杂交鳢及其亲本3个群体的补体C3含量、补体C4含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6个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CAT酶活性上,斑鳢显著高于乌鳢(P<0.05);在ACP... 分别对杂交鳢及其亲本3个群体的补体C3含量、补体C4含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6个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CAT酶活性上,斑鳢显著高于乌鳢(P<0.05);在ACP活性上,乌鳢显著高于斑鳢(P<0.05),其他指标斑鳢和乌鳢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杂交子代的免疫指标上,补体C3和C4含量低于其双亲(P>0.05),SOD活性要高于斑鳢(P<0.05)和乌鳢(P>0.05),其余指标均介于其双亲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血清 补体 水解酶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肽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启存 方长富 +2 位作者 钟国防 冯炎 朱碧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小肽,研究小肽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幼体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60 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血清抗菌活力、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性,并用哈维氏弧菌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小肽,研究小肽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幼体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60 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血清抗菌活力、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性,并用哈维氏弧菌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小肽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P<0.05),1%,2%和3%处理组体长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7.74%,27.75%和17.46%,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15%,31.16%和19.01%;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21.57%,33.99%和25.49%;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23%,18.89%和8.89%。小肽能显著增强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1%,2%,3%处理组抗菌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05%,42.10%,10.53%;血清溶菌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6.54%,24.56%,15.54%;酚氧化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70%,41.90%,24.02%。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5 d内对照组累计死亡率为96.7%,高于各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得知,饲料中添加小肽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2%为适宜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凡纳滨对虾 幼体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蛋白质组学揭示三角鲂和团头鲂响应嗜水气单胞菌侵染机制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献平 朱丽敏 +8 位作者 刘凯 阮松林 许宝青 谢楠 蔡丽娟 刘新轶 戴瑜来 冯晓宇 李忠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2-615,共14页
细菌性败血症对鱼类危害严重,为探究鲂属鱼类不同抗性品种响应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机制,以三角鲂(高抗)和团头鲂(易感)肝组织为材料,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其在嗜水气单胞菌侵染胁迫后3、10和24h与对照组0h(未感染)肝... 细菌性败血症对鱼类危害严重,为探究鲂属鱼类不同抗性品种响应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机制,以三角鲂(高抗)和团头鲂(易感)肝组织为材料,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其在嗜水气单胞菌侵染胁迫后3、10和24h与对照组0h(未感染)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相对定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三角鲂和团头鲂在嗜水气单胞菌侵染下,分别有46个和29个蛋白质在侵染后各时期的表达丰度相比对照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发现,相对于团头鲂,三角鲂中氧化还原蛋白质比例从7%增加到13%,且发现一类新的β-免疫球蛋白(β-globin)在各时期分别上调表达了1.64、3.44和1.93倍。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表明,三角鲂在响应嗜水气单胞菌侵染过程中可能特异性地启动了包括戊糖磷酸途径、脂肪酸代谢、亮氨酸代谢途径和β-globin高表达的协同抗性机制,从而抵御病原菌入侵。该研究成果为后续深入揭示鱼病互作分子机制及鲂属鱼类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前期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团头鲂 嗜水气单胞菌 定量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饲料中桑叶粉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恒甲 刘新轶 +3 位作者 谢楠 刘凯 潘彬斌 黄辉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0,共2页
桑树是目前木本叶用植物中产量最高的树种之一,桑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索、矿物兀素及天然活性物质等,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饲料蛋白源。研究发现,
关键词 桑叶粉 鱼饲料 应用 天然活性物质 碳水化合物 饲料蛋白源 蛋白质 叶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杂交鳢增重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新轶 刘凯 +2 位作者 姚桂桂 冯晓宇 郭水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44-147,共4页
5个饲料蛋白水平对杂交鳢生长、消化酶、肌肉营养成分等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投喂8周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杂交鳢的增重率增加,饲料系数降低;饲料蛋白水平为46.1%时,杂交鳢的增重率最大,与38.3%、40.1%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 5个饲料蛋白水平对杂交鳢生长、消化酶、肌肉营养成分等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投喂8周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杂交鳢的增重率增加,饲料系数降低;饲料蛋白水平为46.1%时,杂交鳢的增重率最大,与38.3%、40.1%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42.2%、44.3%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饲料转化效率不断提高。此外,杂交鳢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表现出正态分布的特性,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淀粉酶活性则表现为正相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饲料蛋白水平 生长 肌肉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有机硒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新轶 马恒甲 +3 位作者 冯晓宇 谢楠 潘彬斌 于宁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59,共3页
通过在杂交鳢膨化饲料中补充添加不同水平的有机硒,研究饲料中补充有机硒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添加有机硒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及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但补充添加0.2 mg/kg的有机硒对提高杂交鳢抗氧... 通过在杂交鳢膨化饲料中补充添加不同水平的有机硒,研究饲料中补充有机硒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添加有机硒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及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但补充添加0.2 mg/kg的有机硒对提高杂交鳢抗氧化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有机硒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鳢杭鳢1号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桂桂 刘新轶 +3 位作者 谢楠 王宇希 冯晓宇 郭水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33-135,138,共4页
通过尼康显微镜观察了杂交鳢杭鳢1号子一代的胚胎发育,并拍摄了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杭鳢1号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尾芽出现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几个主要阶段... 通过尼康显微镜观察了杂交鳢杭鳢1号子一代的胚胎发育,并拍摄了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杭鳢1号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尾芽出现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几个主要阶段.在22~25℃的水温条件下,杭鳢1号鱼卵孵化约需50 h才能破膜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胚胎发育 发育过程 Hybrid Embryonic Development 显微镜观察 鱼卵孵化 形态特征 水温条件 神经胚期 肌肉效应 发育特征 发育时期 子一代 原肠胚 囊胚期 卵裂期 心跳 时序 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