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超声评估四肢骨骼肌和膈肌对老年ICU获得性衰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潇清 鲁海燕 +1 位作者 鲁雅儿 罗旭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29-2634,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评估四肢骨骼肌和膈肌对老年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7例老年重症患者,平均年龄74.51岁,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进行肌力评估...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评估四肢骨骼肌和膈肌对老年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7例老年重症患者,平均年龄74.51岁,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进行肌力评估,期间连续2次且间隔24 h,当MRC评分<48分纳入ICU-AW组(20例),≥48分纳入非ICU-AW组(27例)。使用超声测量患者入住ICU首日、第3天(D3)及第7天(D7)上下肢骨骼肌厚度及膈肌参数,并且计算不同时间节点的上下肢骨骼肌厚度缩率,比较两组肌肉超声指标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上下肢骨骼肌和膈肌相关参数对ICU-AW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BMI、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例数及脓毒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ICU-AW组相比,D3 ICU-AW组股四头肌[股中间肌(VI)、总股四头肌(QF)]的萎缩率较高,膈肌移位度(DE)较低(P<0.05);D7 ICU-AW组股四头肌[股直肌(RF)、股中间肌(VI)及总股四头肌(QF)]的萎缩率较高,膈肌参数[膈肌位移度(DE)及膈肌厚度分数(DTF)]较低(均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D7ΔRF-MLT萎缩率预测ICU-AW的临界值为9.9%,AUC为0.743,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7.8%;D7ΔVI-MLT萎缩率预测ICU-AW的临界值为5.69%,AUC为0.828,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7.8%;D7ΔQF-MLT萎缩率预测ICU-AW的临界值为16.96%,AUC为0.835,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8.9%;D7 DE预测ICU-AW的临界值为1.67 cm,AUC为0.818,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5.2%;D7DTF预测ICU-AW的临界值为33.96%,AUC为0.889,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5.2%;D7膈肌参数联合股四头肌参数预测ICU-AW的AUC为0.976,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100%。结论床旁超声测量股四头肌萎缩率联合膈肌参数可尽早识别和诊断ICU-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骼肌 膈肌 床旁超声 ICU获得性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出版:补充维生素D对初诊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指标研究
2
作者 刘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书名:《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主编:胡予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SBN:9787543981034《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由胡予主编。本文内容提要:本书以医学科普读物的形式,向广大读者详细介绍了甲状腺的... 书名:《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主编:胡予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SBN:9787543981034《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由胡予主编。本文内容提要:本书以医学科普读物的形式,向广大读者详细介绍了甲状腺的生理功能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防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防治、甲状腺腺瘤的防治、甲状腺炎的防治、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防治、甲状腺结节的防治等方面的预防保健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预防保健知识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功能减退 临床指标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树新 曹飞 +1 位作者 徐茂法 宋清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6-697,共2页
近年来神经电生理研究的迅速发展为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昏迷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手段。动态脑电图是连续动态监测脑电活动的仪器,可以通过动态观察脑电活动的变化及睡眠周期的脑电图表现来评价... 近年来神经电生理研究的迅速发展为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昏迷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手段。动态脑电图是连续动态监测脑电活动的仪器,可以通过动态观察脑电活动的变化及睡眠周期的脑电图表现来评价脑皮质的反应。由于脑电图的变化可以比临床症状出现更早.因而对评估昏迷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脑电图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评估 颅脑损伤患者 昏迷患者 脑电活动 神经电生理 b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骨质疏松大鼠Smad1 Smad5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朱慧锋 王维佳 王珠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200-204,共5页
目的:通过手术切除SD大鼠的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骨质疏松大鼠Smad1、Smad5 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在基因水平说明其影响成骨的机制。方法:(1)动物造模:60只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空白组和倍美力... 目的:通过手术切除SD大鼠的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骨质疏松大鼠Smad1、Smad5 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在基因水平说明其影响成骨的机制。方法:(1)动物造模:60只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空白组和倍美力组及骨碎补总黄酮高、中、低剂量6组,每组10只,正常组麻醉后仅切除腹部与卵巢等重量的脂肪,其余50只麻醉后从腹部入路切除双侧卵巢。(2)处理方法:①正常组、空白组标准饲料常规饲养24周。②骨碎补总黄酮3组在用标准饲料喂养12周后,第13周开始在继续用标准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灌服骨碎补浓缩剂12周。③倍美力组在标准饲料常规喂养12周后,第13周开始在标准饲料常规喂养的同时每天灌服倍美力悬剂12周。④24周后处死大鼠切取右侧股骨,测Smad1、Smad5 mRNA。结果:空白组Smad1 mRNA的表达是正常组的40%,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5 mRNA的表达是正常组的59.5%,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骨碎补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的Smad1、Smad5 mRNA表达均有提高,空白组与骨碎补总黄酮高剂量、中、低剂量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骨碎补总黄酮中剂量组最为有效,分别为Smad1 mRNA(P<0.05)、Smad5 mRNA(P<0.01)。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上调骨髓微环境中Smad1、Smad5 mRNA的表达水平,以中剂量组最明显,可能是其促进骨形成、修复骨损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大鼠 SMAD 基因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片联合常规疗法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HPA轴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加辉 万国仕 +2 位作者 郑元秀 黄芳芳 王珠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常规疗法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HPA轴的影响。方法:80例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在逐渐撤减激素量的过程中,对照组每日给予吸入2次普米克令舒,每日剂量为1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银杏...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常规疗法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HPA轴的影响。方法:80例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在逐渐撤减激素量的过程中,对照组每日给予吸入2次普米克令舒,每日剂量为1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40 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撤减激素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 ticotropic hormone,ACTH)浓度、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CR)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撤减激素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FEV_1/FVC%)、血浆COR、ACTH水平及PBMC GCR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四项肺功能指标、血浆COR及PBMC GC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而血浆ACT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COR水平及PBMC GCR水平与FEV1/FVC(%)值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24、0.632,P<0.01),血浆ACTH水平与FEV1/FVC(%)值明显负相关(r为-0.668,P<0.01)。结论:银杏叶片联合常规疗法可提高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撤减激素成功率,改善肺功能萁可能通过调控HPA轴,上调PBMC GCR水平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片 哮喘 HPA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慧锋 王珠美 王维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863-1864,共2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1994年Morrison等Ⅲ首先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认为根据VDR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BMD,这引起了国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1994年Morrison等Ⅲ首先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认为根据VDR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BMD,这引起了国际上广泛重视。为骨质疏松分子病因学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号。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对BMD有遗传决定因素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相关基因 VDR基因多态性 多基因遗传病 维生素D受体 分子病因学 环境因素 微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朱慧锋 王珠美 王维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885-887,共3页
感染是骨科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软组织、骨与关节一旦发生感染,轻则延长疗程,增加医疗费用,重则并发肢体关节严重功能障碍^[1]。在骨科,针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的特点和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可以制定合理... 感染是骨科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软组织、骨与关节一旦发生感染,轻则延长疗程,增加医疗费用,重则并发肢体关节严重功能障碍^[1]。在骨科,针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的特点和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可以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同时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肢体关节 延长疗程 医疗费用 功能障碍 临床选用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 被引量:16
8
作者 施伟民 徐土荣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1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探讨昂丹司琼对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0例须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手术前对照组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4 mL;治疗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药物对照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分别于手术后8,24 h... 目的探讨昂丹司琼对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0例须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手术前对照组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4 mL;治疗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药物对照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分别于手术后8,24 h评估并记录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术后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术后8~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地塞米松可能对创口愈合有影响. 结论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昂丹司琼 腹腔镜手术 恶心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10年变迁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金庆民 胡具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近十年来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185例尿路感染患儿的尿液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菌株19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6.5... 目的探讨近十年来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185例尿路感染患儿的尿液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菌株19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6.5%),大肠杆菌最多见(占51.0%),革兰阳性球菌占19.9%。比较前后5年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35)。常见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头孢三嗪、阿莫西林/棒酸等,耐药率少于50%;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超过50%。常见革兰阳性菌(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SMZco;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以及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比较前后5年常见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78.8%vs93.8%(χ2=4.605,P=0.032)和36.5%vs58.3%(χ2=4.760,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但革兰阳性菌有增加趋势;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已不能作为小儿尿路感染的首选用药;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微生物学 药物耐受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配合钙剂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庆生 杨志红 曲淑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79-1880,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孕激素(安宫黄体酮)配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每天口服安宫黄体酮2mg,同时口服钙尔奇D,每天1次(相当于元素钙500mg),总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30例,单纯... 目的:通过观察孕激素(安宫黄体酮)配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每天口服安宫黄体酮2mg,同时口服钙尔奇D,每天1次(相当于元素钙500mg),总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同样剂量的钙尔奇D3个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80%。结论:孕激素(安宫黄体酮)配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孕激素 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褥疮23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珠美 陈玉阳 朱慧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115-3115,共1页
我院于2002年2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23例褥疮患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局部褥疮创面运用胰岛素换药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胰岛素治疗 局部褥疮 换药护理 局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清安 陈志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938-93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侧裂微侵袭入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创组28例,采用经侧裂微侵袭入路手术;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近期(1个月)和远期(6个月)的疗效。结果在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救治... 目的探讨应用经侧裂微侵袭入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创组28例,采用经侧裂微侵袭入路手术;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近期(1个月)和远期(6个月)的疗效。结果在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救治方面,微创组的近期优良率53.6%(15/28)和病死率17.9%(5/28),与对照组近期优良率46.2%(12/26)和病死率15.4%(4/26)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297,P=0.586;χ2=0.000,P=1.000)。但微侵袭组的远期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ADLⅠ~Ⅲ级(63.2%,12/19)优于对照组(23.6%,4/17)(z=-2.189,P=0.029)。结论微侵袭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传统血肿彻底清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 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桡骨骨折取钢板后再骨折16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慧锋 王维佳 张勤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446-1446,共1页
随着内固定材料及工具的不断改进,骨折内固定治疗目前被更广泛应用于临床[1-2],而骨折内固定手术及固定物取出的一些失误,或多或少地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严重的可以造成再骨折,因此如何减轻手术创伤,合理应用内固定材料避免再次骨折应受... 随着内固定材料及工具的不断改进,骨折内固定治疗目前被更广泛应用于临床[1-2],而骨折内固定手术及固定物取出的一些失误,或多或少地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严重的可以造成再骨折,因此如何减轻手术创伤,合理应用内固定材料避免再次骨折应受到重视。我们自1999年6月至2006年9月遇到16例尺桡骨骨折患者术后取出的内固定后再次发生骨折,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骨折 再骨折 内固定材料 骨折内固定手术 钢板 再次骨折 内固定治疗 手术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插胃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施伟民 徐土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1期1791-1792,共2页
目的探讨含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插胃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需插胃管的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组1、组2,每组各30例。组1采用石蜡油下插胃管;组2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和石蜡油混合液下插胃管。由专人记录插胃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 目的探讨含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插胃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需插胃管的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组1、组2,每组各30例。组1采用石蜡油下插胃管;组2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和石蜡油混合液下插胃管。由专人记录插胃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1次成功率,插胃管的时间及插胃管时有无恶心、呛咳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插胃管前、后的MAP、HR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插胃管前,两组病人血压、心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插胃管成功后,两组病人血压、心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病人插胃管1次成功率、插胃管的时间、恶心、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含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下插胃管可减轻插胃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和降低恶心、呛咳发生率,提高了1次成功率,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插管法 胃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锡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参麦注射液。记录Piper疲乏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检...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参麦注射液。记录Piper疲乏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检查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疲乏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降低癌症患者的疲乏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参麦注射液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X纳米磁珠在肝细胞癌血清蛋白质组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摇顺华 刘池波 郭仁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可用于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中的蛋白,ProteinChip PBS 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绘制成蛋白指纹图谱。所有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 目的:探讨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可用于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中的蛋白,ProteinChip PBS 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绘制成蛋白指纹图谱。所有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 3.1分析之后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识别最终用于诊断的蛋白标志物并优化组合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在肝细胞癌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找到72个差异蛋白峰(P<0.01)。其中质荷比(m/z)为4471、8936、11670和13752的蛋白峰建立肝细胞癌的诊断模型。该诊断模型能很好地把肝细胞癌患者从正常人群中区分出来,其敏感性为93.3%(56/60),特异性为95.1%(78/82)。经双盲实验验证,该模型对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8.9%(32/36),特异性为90.6%(58/64)。结论:采用纳米磁性微球与蛋白质芯片阅读仪联用的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可以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建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肝细胞癌诊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蛋白指纹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志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819-2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院的100例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按照相关标准给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院的100例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按照相关标准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味三芎汤,150 mL/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瘀证计分、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并行冠脉造影诊断与检查,判断其再狭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RS%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治疗后主症证积分值与血瘀证积分值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TC、TG、LDL-C)下降值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HDL-C下降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PCI术后RS的发生率、降低血瘀证积分,从而降低了心绞痛复发率;而且该治疗方法还能够提高LVEF,降低血脂等,从而多靶点及多途径预防冠心病RS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综合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再狭窄(RS)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合理治疗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754-2755,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348例,分为4组,每组87例,分别给予口服RMAB(雷尼替丁0.3g/d,分2次,甲硝唑0.8g/d,分2次,阿莫西林1.0g/d,分2次,果胶铋0.3g/d,分3次,2周;后续服雷尼替...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348例,分为4组,每组87例,分别给予口服RMAB(雷尼替丁0.3g/d,分2次,甲硝唑0.8g/d,分2次,阿莫西林1.0g/d,分2次,果胶铋0.3g/d,分3次,2周;后续服雷尼替丁0.3g/d1周)、OMAU(奥美拉唑20mg/d,早晨空腹,甲硝唑0.8g/d,分2次,阿莫西林1.0g/d,分2次,硫糖铝1.5g/d,分3次,餐前,2周;后续服奥美拉唑20mg/d1周)、O2MKU(奥美拉唑40mg/d,早晚空腹,甲硝唑0.8g/d,分2次餐后,克拉霉素1.0g/d,分2次,餐前,硫糖铝1.5g/d,分3次,1周;后续服奥美拉唑20mg/d1周)、O2MAU(奥美拉唑40mg/d,甲硝唑0.8g/d,分2次,阿莫西林2.0g/d,分2次,硫糖铝1.5g/d,分3次,1周;后续服奥美拉唑20mg/d1周)治疗。停药4周后复查,观察记录Hp根除率、溃疡病愈合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组Hp根除率分别为81.6%、93.3%、97.7%、96.6%,痊愈率分别为79.3%、92.0%、97.7%、95.4%,OMAU、O2MKU、O2MAU组Hp根除率及痊愈率均显著高于RMAB组;各组均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结论:OMAU、O2MKU、O2MAU方案疗效明显优于RMAU方案,但O2MAU方案同时具有疗效明显、疗程短、Hp根除率高、副作用少、费用合理等优点,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较为理想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铅Ⅰ号对低水平铅暴露仔鼠血铅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19
作者 陈玉燕 陈健 +3 位作者 张明 王晓鸣 宣桂琪 王建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观察降铅I号对低水平铅暴露仔鼠的血铅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仔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为模型组、EDTA对照组和降铅Ⅰ号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喂0.2%醋酸铅的去离子水造模后,... 目的:观察降铅I号对低水平铅暴露仔鼠的血铅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仔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为模型组、EDTA对照组和降铅Ⅰ号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喂0.2%醋酸铅的去离子水造模后,每组均随机选取2只仔鼠,检测血铅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其余仔鼠给药30天后,再检测以上指标。所有大鼠进行Y迷宫实验观察降铅Ⅰ号对铅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降铅Ⅰ号治疗30天后,各治疗组血铅水平都较模型组下降,海马NOS活性除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都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Y迷宫实验显示,降铅I号治疗组的记忆保持率高于模型组,疗效以中、高剂量组为优,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铅Ⅰ号有较强的驱铅及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升高海马NOS活性可能是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铅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铅Ⅰ号 血铅 一氧化氮合酶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和MRI对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
20
作者 王树新 曹飞 +1 位作者 徐茂法 宋清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0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颅CT和MRI对评估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资料和CT、MRI资料检查结果。结果患者年龄、性别、瞳孔异常改变以及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等不影响重度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 目的探讨头颅CT和MRI对评估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资料和CT、MRI资料检查结果。结果患者年龄、性别、瞳孔异常改变以及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等不影响重度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发生(PVS)(P>0.05);不能通过颅脑损伤早期的CT表现预测患者是否发生PVS(P>0.05);MRI显示存在胼胝体、放射冠损伤以及脑干被盖部损伤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VS的危险升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的CT表现对PVS预测缺乏价值,而MRI显示存在胼胝体、放射冠损伤以及脑干被盖部损伤的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VS的危险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持续植物状态 核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