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FR-TKIs联合伽玛刀治疗EGFR突变的肺腺癌伴脑转移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丽敏 傅梦姣 +2 位作者 周建娅 姚一楠 周建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2-31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在初诊或治疗过程中脑转移的总发生率高,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性靶向治疗可能是更佳策略。本研究拟探讨分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背景与目的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在初诊或治疗过程中脑转移的总发生率高,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性靶向治疗可能是更佳策略。本研究拟探讨分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联合头颅伽玛刀治疗EGFR突变的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在初诊即存在脑转移或在EGFRTKIs治疗过程中肺部病灶稳定而出现脑转移、接受一线口服EGFR-TKIs靶向治疗联合脑部伽玛刀局部治疗的患者,评价EGFR-TKIs联合头颅伽马刀治疗对颅内病灶的疗效,随访并分析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intracranial progressionfreesur vival,i-PFS),探索EGFR突变肺腺癌伴脑转移的预后因素。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位i-PFS为14.7个月,1年无颅内进展率为58.5%,2年无颅内进展率为22.2%。颅内病灶与肺部病灶具有相近的进展时间。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初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10 ng/mL(16.9个月vs12.6个月,P=0.012)、颅内病灶长径<2cm(15.4个月vs10.8个月,P=0.021)、肺癌脑转移分级预后系统(lung 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 Lung-molGPA)评分>3(15个月vs 12.6个月,P=0.041)的患者具有更长的i-PFS。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CEA≥10ng/mL和颅内病灶≥2cm是i-PF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EGFR-TKIs联合伽玛刀局部治疗对EGFR突变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颅内病灶具有良好的疗效。初诊时CEA水平≥10 ng/mL、颅内病灶≥2 cm是接受EGFR-TKIs联合伽马刀治疗的脑转移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伽玛刀 肺腺癌 脑转移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