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林琳 楚佳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组,针灸组与促通组疗效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于中风患者促分离运动非常有利,运用康复理论指导针灸治疗,把中医针灸疗法与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突出中医治疗在中风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中的优势,为针灸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针灸 促通技术 分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包烨华 王延武 +3 位作者 楚佳梅 朱国祥 王翀敏 候海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536-2539,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康复组46例,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进行治疗,针灸组41例、康复组42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和单纯康复进行治疗,评测3组在治疗前...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康复组46例,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进行治疗,针灸组41例、康复组42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和单纯康复进行治疗,评测3组在治疗前、后NR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NR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治疗后各组组内比较(P<0.05),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各组组间比较(P<0.05),针灸康复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能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肩痛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肩痛 针灸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上肢高痉挛患者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国祥 包烨华 +6 位作者 曾友华 陈红薇 龚燕 邹超 王翀敏 李江 张文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185-2187,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做出正确的评价。方法:治疗组30例,拮抗肌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P<0...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做出正确的评价。方法:治疗组30例,拮抗肌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波幅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阈值均有提高,但治疗组(P<0.001),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对中风后患肢高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优于传统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刺法 F波 脑血管意外 痉挛 经络电 Ashworth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楚佳梅 包烨华 +2 位作者 邹超 龚燕 王翀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897-1900,共4页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4例,运用项针配合体针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2例,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4例,运用项针配合体针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2例,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评定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洼田氏饮水测试、洼田氏吞咽能力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针刺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项针可以减少假性球麻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项针 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 言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曾友华 包烨华 +3 位作者 楚佳梅 李海燕 朱国祥 张文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774-1776,共3页
目的:观察伏灸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运用体针结合伏灸法,以灸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肾俞为主,每日1次,治疗3疗程;对照组32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次,3次/天,饭前... 目的:观察伏灸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运用体针结合伏灸法,以灸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肾俞为主,每日1次,治疗3疗程;对照组32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次,3次/天,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治疗4周。观察大便性状评分,腹部综合症状等级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Bristol评分及腹部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随访2月在改善Bristol评分及腹部症状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观察中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伏灸法能较好的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伏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马来酸曲美布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包烨华 曾友华 +2 位作者 王延武 王翀敏 楚佳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79-81,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6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4,3只大鼠复制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14只)、久留... 目的:观察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6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4,3只大鼠复制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14只)、久留针组(14只)、短留针组(15只),并设假手术组(14只)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选取大鼠运动区进行针刺留针治疗,久留针组留针10h,短留针组留针30min,每天1次,治疗2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作针刺治疗。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素(Ang-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久留针组的Zealonga评分及平衡木行走试验评分减少(P<0.05),Ang-1表达升高(P<0.05)。结论:运动区久留针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梗塞区Ang-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运动区 ANG-1 局灶性脑缺血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脑干GABABR1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曾友华 包烨华 +1 位作者 楚佳梅 李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脑干组织γ-氨基丁酸B受体1(GABABR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脑干组织γ-氨基丁酸B受体1(GABABR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的模型,平衡针刺组治以平衡针刺法,患侧针刺组取患侧肢体施术,治疗20min,连续治疗10天,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各组脑干组织GABABR1的表达情况。结果:平衡针刺组与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阳性细胞表达较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脑干组织GABABR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卒中 痉挛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刺内大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毕颖 邵晓梅 +2 位作者 李丽萍 候群 宣丽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392-1393,共2页
目的:观察深刺内大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深刺内大迎穴,对照组采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4周后通过洼田饮水... 目的:观察深刺内大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深刺内大迎穴,对照组采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4周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有效率86.67%。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刺内大迎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吞咽困难 内大迎穴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曾友华 包烨华 +1 位作者 楚佳梅 李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的肌电H反射,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的肌电H反射,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的模型,平衡针刺组治以平衡针刺法,患侧针刺组取患侧肢体施术,治疗20min,连续治疗10天,治疗后对各组大鼠行肌电H反射监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平衡针刺组H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下降(P<0.05);平衡针刺组与患侧针刺组相比较,其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可以有效抑制亢进的牵张反射,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卒中 肌张力 H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神经网络在人体电位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江 苏帅 +2 位作者 包烨华 涂望明 李海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9,114,共5页
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技术的人体经穴电位信号分析方法。目的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区分和辨别中风病人与正常人不同身体生理状态。首先,采集人体手部6个原穴(神门,太渊,大陵,合谷,阳池,腕骨... 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技术的人体经穴电位信号分析方法。目的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区分和辨别中风病人与正常人不同身体生理状态。首先,采集人体手部6个原穴(神门,太渊,大陵,合谷,阳池,腕骨)处的电位信号,再将得到的信号进行小波去噪及小波多分辨率分析,进而选择性地提取出某些小波系数,用以计算相应的能量系数、高低频能量系数之比和各层能量系数方差。计算结果经归一化之后,作为特征向量输入到以morlet小波作为隐函数的小波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显示神经网络表现满足预期要求,说明本方法区分和辨别中风病人与正常人不同身体生理状态的可行性、有效性、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穴 电位 小波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分期针刺对中风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楚佳梅 冯伟民 +3 位作者 包烨华 邹超 龚燕 杨亚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642-1644,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康复组40例,采用电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治疗,针灸组38例、康复组41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和单纯促通技术进行治疗,评测3组在治疗前、... 目的:研究电针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康复组40例,采用电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治疗,针灸组38例、康复组41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和单纯促通技术进行治疗,评测3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及ADL评分。结果:Fugl-Meyer和ADL评分治疗两周后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各组组内比较(P<0.05),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各组组间比较(P<0.05),针灸康复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Ashworth评分比较无明星差异。结论:电针配合促通技术能促进中风患者瘫痪肢体分离运动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 促通技术 分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预防脑卒中后便秘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楚佳梅 包烨华 +1 位作者 李丽萍 林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217-219,共3页
目的:研究热敏灸在预防脑卒中后便秘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热敏点灸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连续观察2周。评测两组在治疗第4... 目的:研究热敏灸在预防脑卒中后便秘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热敏点灸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连续观察2周。评测两组在治疗第4天便秘的发生率及治疗2周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出现便秘的人数比对照组的人数少,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便秘症候评定标准的评分方面,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点灸法能减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便秘临床症候评分,从而有效预防卒中后便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脑卒中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楚佳梅 包烨华 +3 位作者 邹超 赵宏利 龚燕 王翀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293-2295,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56例,采用电针肾俞、会阳穴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评测两组在...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56例,采用电针肾俞、会阳穴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评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程度,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尿失禁程度各组组内比较(P<0.01),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各组组间比较(P<0.01),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 神经原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配合针刺在脑卒中后虚型便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方芳 龚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0期2323-2326,共4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除外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及功能康复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者便秘症候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近期疗效及疗程结束第10天观察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5.22±2.68),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6.35±3.05)(P<0.05);2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后26例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优于针刺对照组(19例)(P<0.05).32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近期愈显率为63.33%,优于针刺组36.67%(P<0.05);4疗程结束后第15天,热敏灸组与针刺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6.67%与53.33%,均能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症状,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但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46.67%),优于针刺组(20.0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虚型便秘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脑卒中 虚型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站立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文双 楚佳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意外 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 站立训练 康复治疗组 疗效 肢体功能障碍 血液系统疾病 急性脑卒中 感觉性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胶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静 包烨华 +2 位作者 楚佳梅 高灵爱 叶承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49-3153,I0035,I0036,共7页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心俞、肾俞麦粒灸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鉴定APP/PS1双转基因AD传代小鼠的基因表型,选取1.5月龄雌性转基因阳性Tg6...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心俞、肾俞麦粒灸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鉴定APP/PS1双转基因AD传代小鼠的基因表型,选取1.5月龄雌性转基因阳性Tg6799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8只,同龄、同背景的C57BL/6J野生型雌性小鼠9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取双侧心俞、肾俞行麦粒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9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2 d。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额叶皮层及海马区GFAP、Iba-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额叶皮层区和海马区GFAP、Iba-1的表达增强(P<0.01);经麦粒灸法治疗后,治疗组小鼠大脑额叶皮层和海马区GFAP、Iba-1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心俞、肾俞麦粒灸疗法可减少GFAP、Iba-1的表达,抑制AD病理过程中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增生,抑制神经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 PS1转基因鼠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离子钙接头蛋白 麦粒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足浴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丽晴 葛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97-119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86例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采用中药足浴及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43例)和仅采用...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86例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采用中药足浴及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43例)和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对照组(43例),于患者入院及入院3个月时评价对患者睡眠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前后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SQI评分及HAMD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足浴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ADL,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足浴 康复护理干预 中风 抑郁性失眠 ADL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针对假性延髓麻痹病人BAEP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楚佳梅 高维滨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1期2150-2151,共2页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BAEP的影响;方法:选取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所致的假性球麻痹,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改善及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BAEP的影响;方法:选取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所致的假性球麻痹,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改善及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且项针能有效缩短假性球麻痹病人BA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重现和提高各波波幅;结论:针刺可能使参与电生理活动的神经元或神经纤维数量增多而使波幅改善,使皮质下行纤维损伤所致运动神经元的一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得到改善,从而调节延迟的各波PL和I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针疗法 假性延髓麻痹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