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19年杭州市中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
1
作者 齐艳 杨玮 +1 位作者 钱香 闫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2-957,共6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医院2015—2019年临床分离菌的构成变化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方法对杭州市中医院5年间临床分离菌做回顾性分析,采用KB法及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医院2015—2019年临床分离菌的构成变化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方法对杭州市中医院5年间临床分离菌做回顾性分析,采用KB法及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9版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分离菌株共30,634株,革兰阳性菌占29.6%(9,067/30,634),革兰阴性菌占67.9%(20,789/30,634)。5年间分离的病原菌排名前10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的平均检出率由2015年的59.9%下降至2019年的46.2%,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较为敏感,但是,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2015年到2019年间,从2015年的10.2%和2.2%,逐渐上升后又逐渐回落至2019年的4.2%和6.2%。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5年的14.7%和5.3%,分别上升至2019年的19.5%和24.2%。在非发酵菌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本院5年的耐药监测显示,我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仍较高。应进一步加强院感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持续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肠杆菌科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和”的诊疗思想及其在脾胃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云廷 王淑玲 +2 位作者 包烨华 曾友华 赵文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188-2190,共3页
中医以和为本,注重机体阴阳调和。中医"和"的思想理论的形成对脾胃病临床处方用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梳理,在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对中医"和"的思想理论体系的... 中医以和为本,注重机体阴阳调和。中医"和"的思想理论的形成对脾胃病临床处方用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梳理,在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对中医"和"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演变进行了归纳,并对和法和"和"的思想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认为和法不仅仅局限于和解少阳,还包括其它和解调和之法和多种调和之法有机配合使用。"和"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医临床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和的方法,更多的是理论思想的指导和遣药组方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法 中医 理论 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重组蛋白rTpN17或rTpN47为抗原的ELISA与TRUST和TPHA血清学检测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孙爱华 范兴丽 +3 位作者 毛亚飞 彭敏峰 范春红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克隆并构建梅毒螺旋体tpn17、tpn47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建立基于rTpN17、rTpN47的ELISAs,并对其用于梅毒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CR扩增tpn17和tpn47基因并构建tpn17和tpn47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 目的:克隆并构建梅毒螺旋体tpn17、tpn47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建立基于rTpN17、rTpN47的ELISAs,并对其用于梅毒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CR扩增tpn17和tpn47基因并构建tpn17和tpn47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TpN17和rTpN47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TpN17和rTpN47,Western blot检测rTpN17和rTpN47免疫反应性。分别以rTpN17和rTpN47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标本中梅毒抗体的ELISAs(rTpN17-ELISA和rTpN47-ELISA),检测200例健康人、25例类风湿关节炎(RA)和1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样本,并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间接血凝试验(TPHA)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克隆的tpn17和tpn47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相似性为100%。rTpN17和rTpN47表达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37.2%和26.8%。提纯后的rTpN17和rTpN47能与梅毒抗体阳性血清发生明显的结合反应。TPHA检测阳性率最高(99.1%,P<0.001),rTpN17-ELISA和rTpN47-ELISA检测阳性率相近(85.3%和84.3%,P=0.427),TRUST检测阳性率低于rTpN17-ELISA(P=0.001),但与rTpN47-ELISA相近(P=0.014)。所有健康人血清、RA和SLE患者血清标本的rTpN17-ELISA、rTpN47-ELISA和TP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有7.1%(3/42)RA和SLE患者血清标本TRUST检测结果阳性。结论:以rTpN17和rTpN47为抗原的ELISAs可作为快速、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方法,而且rTpN17和rTpN47仍保持原有免疫反应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梅毒 密螺旋体 苍白/免疫学 敏感性与特异性 基因表达 抗原 细菌/血液 梅毒血清诊断/方法 免疫显性表位/生物合成 免疫显性表位/遗传学 重组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夏春 彭敏峰 +2 位作者 高丽华 楼正青 柳秀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对照+慢病毒空载体组(Con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空载体组(APP/PS1组)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感染组(PP2A组),各组小鼠经侧脑室注射慢病毒4周后,采用脑片免疫荧光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水平,通过Golgi染色观察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变化,电镜检测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的厚度,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感染慢病毒后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水平,增加树突棘密度、有突触功能的蘑菇状树突棘比例和PSD厚度,缩短寻找平台逃避潜伏期。结论: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样Aβ聚集的病理改变,具有重塑突触结构与功能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星形胶质细胞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PBA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原代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被引量:8
5
作者 柳秀平 吕凌云 李夏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15-2220,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后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突触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通过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抑制内质网应激对这种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将表达增强型...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后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突触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通过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抑制内质网应激对这种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转染到原代培养5~7 d(DIV 5~7)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持续培养,DIV 20时分为对照组、衣霉素(tunicamycin,Tm)处理组和Tm+4-PBA预处理组(Tm处理前1 h给予4-PB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Bi P和突触蛋白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分析树突棘密度,采用MTT法分析细胞活力。结果:Tm处理后使Bi P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4-PBA预处理使Bi P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 <0. 05)。Tm引起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下降及突触蛋白的表达下降能够被4-PBA抑制。Tm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可被4-PBA抑制。结论:Tm能够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而引起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下降及突触蛋白表达下降,而提前给予4-PBA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树突棘密度下降及突触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减轻原代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阿尔茨海默病 4-苯基丁酸 树突棘 原代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下调参与人tau蛋白所致线粒体分裂融合和功能失衡
6
作者 柳秀平 郑铮 +2 位作者 喻丽玲 胡娟 李夏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下调是否参与人tau蛋白积聚引起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及功能失衡的机制。方法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mito-dsRed质粒和人tau40质粒48 h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线粒体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下调是否参与人tau蛋白积聚引起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及功能失衡的机制。方法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mito-dsRed质粒和人tau40质粒48 h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线粒体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PP2Ac及PP2A调节亚基b(PP2Ab)表达水平;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野生型HEK293细胞(293wt)共转染si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293wt细胞共转染siPP2Ac质粒和mito-Dendra2质粒40 h后,实时观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293wt细胞沉默PP2Ac表达后,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水平及细胞膜电位和细胞活力;稳定表达人tau的HEK293细胞(293htau)共转染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分析线粒体分布和形态及功能。结果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表达人tau蛋白引起突起线粒体分布下降并伴有PP2Ac水平显著下降(t=4.814,P=0.0086)。下调PP2Ac表达引起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变长并异常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引起293wt细胞线粒体融合明显加速(t=2.857,P=0.0074);使293wt细胞融合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t=6.768,P=0.0025)、MFN2(t=3.121,P=0.0035)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t=3.775,P=0.0199),动力样蛋白1和Fis1水平不变;使HEK293细胞线粒体相对膜电位(t=2.300,P=0.0270)和细胞活力(t=6.249,P<0.0001)显著降低。上调PP2Ac表达可减轻293htau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及功能异常。结论PP2Ac表达下调参与了人tau蛋白引起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形态分布异常及细胞活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脂酶2A 原代海马神经元 人胚肾母细胞瘤 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 线粒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单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13-213,共1页
目前实验室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指标多采用测定甲胎蛋白(AFP)的水平,为了能寻找AFP以外能早期发挥PHC的标志物,我们开展血清中α-L-岩藻糖苷酶(AFU)测定技术,对AFU和AFP诊断PHC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岩藻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