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RADS v2.1双参数MRI联合PSA-AV预测灰区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价值
1
作者 徐辉景 颜丹 +3 位作者 李志平 张永胜 杨丽勤 崔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双参数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年龄-体积(PSA-AV)对PSA灰区(4~10ng/mL)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灰区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3年1...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双参数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年龄-体积(PSA-AV)对PSA灰区(4~10ng/mL)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灰区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3年12月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PSA灰区前列腺疾病患者155例,分为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组(n=44例)和非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组(n=11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PI-RADS v2.1评分标准进行双参数MRI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风险因子,绘制ROC曲线,评估PI-RADS v2.1评分、PSA-AV及联合模型对灰区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 v2.1评分和PSA-AV是诊断灰区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独立影响因子。当PI-RADS v2.1评分为1~2时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1%;当评分为3时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检出率为10.8%,联合PSA-AV>459.73,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检出率为0%;当评分为4~5时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检出率为71.7%,联合PSA-AV≤459.73,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检出率为86.8%。PI-RADS v2.1评分联合PSA-AV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AUC=0.94),明显高于PI-RADS v2.1评分(AUC=0.90)和PSA-AV(AUC=0.82)。结论:PI-RADS v2.1评分双参数MRI和PSA-AV的结合提高了对灰区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能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皮质期影像组学预测肾细胞癌亚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才勇 陈文 +2 位作者 严志强 陈超 崔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皮质期影像组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o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ccRCC 82例,non-ccRCC 40例,并以随机数表法按7∶3的比例将... 目的:探讨基于CT皮质期影像组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o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ccRCC 82例,non-ccRCC 40例,并以随机数表法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成训练集(n=85)和验证集(n=37)。在CT皮质期手工逐层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特征间线性相关检查和F检验依次进行特征筛选,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影像特征,建立常规影像模型。综合影像组学评分和常规影像模型建立联合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90(95%CI 0.976~1.0)和0.890(95%CI 0.774~1.0)。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均优于常规影像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联合模型,在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27)。结论:基于CT皮质期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肾细胞癌亚型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像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焕国 崔凤 张敏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脑血管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CSVD具有多种病理改变,在MRI上表现为多种影像学标记物,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脑血管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CSVD具有多种病理改变,在MRI上表现为多种影像学标记物,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腔隙灶、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和脑萎缩。在本综述中,我们从发病机制及影像学标记物方面讨论了CKD对CSVD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大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雷伟 徐秀芳 +2 位作者 余日胜 崔凤 徐坤元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128排双源CT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603例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且心率≤65次/分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A。其中186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的超快速螺旋(FS)模式扫描;102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 目的:探讨128排双源CT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603例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且心率≤65次/分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A。其中186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的超快速螺旋(FS)模式扫描;102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的序列(S)模式扫描;315例患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触发的低螺距螺旋(LS)模式扫描,其中45例心律不齐。对3种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进行方差分析,并对LS模式扫描的心律齐组与心律不齐组辐射剂量进行t检验。结果:FS、S及LS模式所获得的可评价冠状动脉段百分比相近,分别为99.4%、99.5%、99.2%;而不同模式扫描辐射剂量有明显差别,分别为(0.91±0.05)mSv、(5.48±0.95)mSv、(9.19±3.00)mSv,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3组相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LS模式扫描的患者中,心律齐者270例,心律不齐者45例,心律齐组与心律不齐组辐射剂量分别为(8.45±2.44)mSv、(13.62±2.09)mSv,经t检验,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13.428,P<0.01)。结论: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3种(FS,S及LS)模式均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而FS模式辐射剂量显著低于S、LS模式,FS模式是实现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的有效手段。根据受检患者心率、心律不同,采用不同的扫描模式,从而实现扫描方案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骨质异常改变再认识 被引量:5
5
作者 方卫英 乐先杰 +1 位作者 崔凤 雷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引起骨质异常改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副鼻窦HRCT,重点观察骨质改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结果:嗅神经母细胞瘤引起骨质异常的发生率是87%(20/23),其中鼻中隔... 目的: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引起骨质异常改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副鼻窦HRCT,重点观察骨质改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结果:嗅神经母细胞瘤引起骨质异常的发生率是87%(20/23),其中鼻中隔、前颅窝底及眼眶内壁的发生率最高,均是80%(16/20)。仅表现为骨质破坏16例,骨质增生硬化2例,骨质增生硬化和破坏并存2例。肿瘤周边骨质破坏边缘均光整;而增生硬化的骨质均呈"磨玻璃样"表现,无正常的骨皮质、骨小梁结构,其中骨质边缘毛糙3例,光整1例。结论:以鼻腔顶部中线区为中心边缘光整的骨质破坏或伴/不伴有骨质破坏的磨玻璃样骨质增生硬化是嗅神经母细胞瘤骨质异常的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疾病 成感觉神经细胞瘤 嗅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对不同类型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钟琦 崔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MRI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不同类型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其中单纯型黏液腺癌12例,混合型黏液腺癌6例,比较分析两组不同类... 目的:探讨乳腺MRI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不同类型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其中单纯型黏液腺癌12例,混合型黏液腺癌6例,比较分析两组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结果:18例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MRI表现有所不同:1病灶边缘形态不同:75.0%(9/12)单纯型黏液腺癌表现为边缘光滑,66.7%(4/6)混合型黏液腺癌表现为毛刺状边缘;2T_2WI信号不同:83.3%(10/12)单纯型黏液腺癌T_2WI为高信号,83.3%(5/6)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3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不同:单纯型黏液癌平均ADC值((1.9±0.3)×10^(-3) mm^2/s)高于混合型黏液癌((1.1±0.2)×10^(-3) mm^2/s)。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乳腺黏液腺癌在MRI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其病灶边缘、T_2WI信号强度及ADC值均有不同。MRI是诊断黏液腺癌的有效影像方法,对鉴别单纯型黏液腺癌及混合型黏液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腺癌 粘液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4
7
作者 方卫英 崔凤 +1 位作者 余美娟 乐先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嗅神经母细胞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4例,累及整个鼻腔2例。CT上肿块...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嗅神经母细胞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4例,累及整个鼻腔2例。CT上肿块密度均匀,CT值48~59 HU。邻近骨质破坏12例,骨质增生1例,骨质增生、破坏并存1例。MRI T1WI示肿块均呈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13例,等信号3例。T2WI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内部可见分隔样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细小筛网状不均匀强化14例。肿瘤T2WI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均匀中度强化2例。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骨质改变特点及特征性的T2WI信号、强化特点。CT可清楚显示肿瘤周围骨质情况,MRI能准确显示肿瘤侵犯范围,两者结合更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感觉神经细胞瘤 嗅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与MR影像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伟伟 余日胜 崔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MR影像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胆囊壁增厚28例,其中弥漫性增厚22例(78.57%),胆囊/胆管结石21例(75%),...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MR影像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胆囊壁增厚28例,其中弥漫性增厚22例(78.57%),胆囊/胆管结石21例(75%),胆囊壁内结节10例(35.71%),增强后黏膜线连续25例(89.29%),邻近结构浸润24例(85.71%)。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主要特点是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增强后黏膜线连续、胆囊壁内结节及胆囊/胆管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肉芽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 被引量:10
9
作者 郝亮 余日胜 +3 位作者 崔凤 徐坤元 汤丽珠 邓国辉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浆膜型肝结核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浆膜型肝结核8例中,6例单发,2例多发,共10个病灶。CT表现为肝包膜区梭形或多发结节性低密度灶,增... 目的探讨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浆膜型肝结核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浆膜型肝结核8例中,6例单发,2例多发,共10个病灶。CT表现为肝包膜区梭形或多发结节性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环形强化8个,蜂窝状或多环状强化2个;10个病灶中明显强化3个,轻至中度强化7个;病灶边缘或中央见点状或条状钙化3个。累及邻近肝实质2例;伴有少量腹水及后腹膜淋巴结轻度肿大1例。结论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病灶内发现斑点状或条状钙化或病灶呈多环状强化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提示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平 吴翼伟 +3 位作者 章斌 邓胜明 崔凤 徐坤元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2-556,共5页
目的:建立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的方法学。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测定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率。①细胞数分别为5×104个/瓶、1×105个/瓶、5×105个/瓶、1×106个/瓶、5×106个/瓶;②反应... 目的:建立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的方法学。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测定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率。①细胞数分别为5×104个/瓶、1×105个/瓶、5×105个/瓶、1×106个/瓶、5×106个/瓶;②反应时间分别为20min、40min、60min、80min、100min和120min;③18F-FDG放射性活度分别为1.85KBq、3.7KBq、7.4KBq、14.8KBq和29.6KBq;④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0mmol/L、2.78mmol/L、5.55mmol/L和11.1mmol/L。用γ测量仪测量细胞的CPM(B)及上清液CPM(F)。计算18F-FDG的细胞结合率=[B/(B+F)]×100%。结果:①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率(y)与细胞数(x1)、反应时间(x2)、葡萄糖的浓度(x3)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y=(7.395+5.18E-0.06x1+0.094x2-2.040x3)×100%,F=106.9,P<0.05。偏回归系数P均<0.05。校正决定系数R2c=0.728,P<0.05。细胞结合率与细胞数、反应时间、葡萄糖的浓度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81、0.179、-0.599,P均<0.05。②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基本条件:细胞数量为1×106个/瓶,18F-FDG放射性活度3.7KBq,反应时间100min,葡萄糖浓度0mmol/L,细胞结合率为(25.45±1.66)%。结论:建立了18F-FDG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结合实验的方法学,为18F-FDG结合实验早期评价放疗和化疗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抑制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的乳腺癌分子病理分型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尹冰心 崔凤 晁红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分子病理分型在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X线表现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08例(110个病灶),根据分子病理特征,Luminal A型11个,Luminal B1型49个,Luminal B2型19个,HER-2过度表达型12个,三...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分子病理分型在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X线表现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08例(110个病灶),根据分子病理特征,Luminal A型11个,Luminal B1型49个,Luminal B2型19个,HER-2过度表达型12个,三阴性型19个。根据DBT X线不同表现,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分子亚型在各X线表现间分布差异。结果:结果显示病灶是否单纯性肿块、恶性钙化、毛刺征及病灶大小在Luminal A、Luminal B1、Luminal B2、HER-2过表达及三阴性分子亚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4.523,14.523,Fisher=10.548,9.699,P<0.05)。而肿块(伴或不伴钙化)、病灶边缘清或模糊、病灶边缘是否纠集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在各分子亚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各分子亚型部分DBT X线表现具备一定特征性,对乳腺癌分子病理分型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髌骨骨折一例
12
作者 陈小启 戚乐 雷伟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6期414-414,共1页
关键词 肘髌骨骨折 X线检查 肘关节 骨性高密度影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钟琦 李志 +5 位作者 沈晓勇 徐凯进 沈毅弘 方强 陈峰 梁廷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67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其中轻型3例,普通型35例,重型22例,危重...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67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其中轻型3例,普通型35例,重型22例,危重型7例。分析和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结果:轻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普通型患者中,单发病灶3例(8.6%),多发病灶32例(91.4%);重型患者中,单发病灶1例(4.5%),多发病灶21例(95.5%);危重型患者均为多发病灶。普通型患者胸部CT影像以实性斑片影伴晕征为主要表现(18/35,51.4%);重型患者以条索影伴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7/22,31.8%);以实变影为主要表现共7例,全部为重型或危重型患者。结论: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以实变影为主要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影像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才勇 崔凤 +1 位作者 施伟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观察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UP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肿瘤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1例位于尾状叶。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模糊;2例呈类圆形,边界尚清。7... 目的观察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UP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肿瘤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1例位于尾状叶。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模糊;2例呈类圆形,边界尚清。7例呈混杂密度,1例密度较均匀。8例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肿瘤强化程度、范围均进一步增加;6例肿瘤延迟期持续强化。4例肿瘤并发下腔静脉或门静脉癌栓。结论肝脏UPS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母质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焕国 赵凯宇 +2 位作者 晁红艳 崔凤 尹冰心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656-659,共4页
目的:对照分析毛母质瘤的CT、MR影像特点与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毛母质瘤28例(30个病灶)患者的CT、MR表现,并与其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毛母质瘤28例患者,其中经CT检查24例(25个病灶),22个病灶主要表现为钙化,... 目的:对照分析毛母质瘤的CT、MR影像特点与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毛母质瘤28例(30个病灶)患者的CT、MR表现,并与其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毛母质瘤28例患者,其中经CT检查24例(25个病灶),22个病灶主要表现为钙化,占88%(22/25),肿瘤周围条索影;经MR检查6例(7个病灶),病灶与同侧面骨骼肌相比,T1WI均呈等信号,T2WI以等-偏高信号为主,所有的病灶周围见条索状稍高信号;28例(30个病灶)病理标本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CT显示88%的病变内有钙化;MR T2WI显示肿块边缘的环形高信号与病理上的结缔组织包膜对应;肿瘤周围的炎性反应63.33%(19/30),CT表现为肿瘤周围条索影,MR表现肿瘤周围条片样长T2信号,边界欠清;肿块中央区的CT液体密度区及MR长T1长T2信号区与病理的囊性变区域相对应。结论:当肿块在CT表现上为有不同程度钙化的、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类圆形结节,MRI T2WI表现为不均匀等或偏高信号,边缘可见环形稍高信号包膜及周围的炎性稍高信号的结节或肿块时诊断需考虑有毛母质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基质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软、硬拷贝读片方式对低比度背景下小乳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苗淼 张伟 +1 位作者 郭启勇 崔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目的:评价软、硬拷贝两种读片方式对乳腺X线摄影低对比度背景下的小乳腺癌诊断效能的影响,探讨相关诊断系统的具体诊断效能。方法:从PACS系统中在线选取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图56幅,其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的29幅,诊断为增生病变的27幅。高年... 目的:评价软、硬拷贝两种读片方式对乳腺X线摄影低对比度背景下的小乳腺癌诊断效能的影响,探讨相关诊断系统的具体诊断效能。方法:从PACS系统中在线选取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图56幅,其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的29幅,诊断为增生病变的27幅。高年资、中年资、低年资的乳腺诊断医生各2名,分别在胶片、高分辨率显示器上读图、描述。对于结果依据描述采用BI-RADS分级。结果:对于乳腺X线摄影,高年资医师使用软、硬拷贝两种读片方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765,中年资医师分别为0.814、0.709,低年资医师分别为0.667、0.761。在相同读片方式上不同年资的医师之间及同年资医师不同读片方式上,对乳腺病变的检出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低年资乳腺诊断医生对致密型乳腺小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差异无显著性;相同年资乳腺诊断医生对软、硬拷贝两种不同读片方式检测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差异无显著性。致密型乳腺早期小乳腺癌可以通过乳腺X线摄影进行诊断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早期反应评估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熊发奎 崔凤 龚良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扩散运动(IVIM)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早期反应的监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女性患者30例,患者行多b值双指数信号衰减模型的IVIM检查,采用15个b值,分别为0、25、50、75、100、...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扩散运动(IVIM)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早期反应的监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女性患者30例,患者行多b值双指数信号衰减模型的IVIM检查,采用15个b值,分别为0、25、50、75、100、150、200、500、700、800、900、950、1 000、1 200、1 400 s/mm^2。首先将病例分为化疗前组和化疗后组,又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化疗后组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新辅助化疗前组与化疗后组比较,化疗后组ADC_(slow)值明显增高,f值减小,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21),经2周期化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ADCslow高于无效组,f值低于无效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ADC_(fast)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08),ADC_(slow)预测性能高于f值,曲线下面积AUC 88.9%,f的AUC为74.3%,ADC_(fast)的AUC为64.9%。通过比较化疗前后两组差值,ΔADC_(slow)与Δf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4%、88.9%,ΔADC_(fast)无统计学意义(P=0.211),AUC为70.8%。结论:IVIM在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中有价值,其中ADC_(slow)和f值具有潜在对化疗早期反应的评估价值,而ΔADC_(slow)对化疗反应的评估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超声和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颜丹 徐辉景 +3 位作者 茹融融 洪红 沈健 崔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少见的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的超声与MRI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OCCC患者的临床、超声、MRI及病理资料,依据OCCC的超... 目的:探讨少见的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的超声与MRI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OCCC患者的临床、超声、MRI及病理资料,依据OCCC的超声与MRI影像特征分为3型(囊性肿块伴乳头状突起、囊实性和实性肿块型),总结其特征性的超声与MRI影像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15例OCCC超声与MRI影像分型:Ⅰ型7例,表现为附件区囊性肿块伴乳头状突起;Ⅱ型4例,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肿块;Ⅲ型4例,表现为附件区实性肿块。15例均单发,肿瘤最大径约为(10.25±4.18) cm,边界清晰13例,边界欠清2例;形态规则11例,形态不规则4例。超声特征性表现:15例实性成分或乳头状结节均呈等或稍低回声;囊性成分呈磨玻璃回声5例,呈低回声10例;CDFI显示病灶血流信号丰富7例,病灶内较少血流信号8例。MRI影像特征:15例实性成分或乳头状结节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囊性成分T_(1)WI呈高信号8例,T_(1)WI呈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T_(1)WI示实性成分明显持续强化9例,实性肿块边缘不连续性包膜样强化4例。术前诊断OCCC 7例(46.7%);误诊8例(53.3%),分别为卵巢浆液性癌3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例、卵泡膜细胞瘤1例、阔韧带平滑肌瘤1例。结论:少见的OCCC的超声及MRI特征性影像多表现为较大囊性肿块伴乳头状突起、形态规则、囊性成分呈磨玻璃回声及T_(1)WI呈高信号的Ⅰ型征象,超声与MRI两者联合应用并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