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娃哈哈思慕饮料增加骨密度作用实验研究
1
作者 马青 陈石良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3年第4期18-19,共2页
娃哈哈思慕饮料是一种针对骨质疏松症的保健饮品 ,其中含有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维生素D以及钙等多种活性物质和营养素。经动物实验表明 :该饮料能显著增加大鼠股骨重量、长度及骨质密度 。
关键词 娃哈哈思慕饮料 骨质疏松症 营养素 预防作用 大豆蛋白 保健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的生理功能以及开发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唐传核 孟岳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0-32,共3页
介绍了蜂胶的功能性成分。
关键词 蜂胶 生理功能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杯蕈中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被引量:30
3
作者 彭智华 龚敏方 寿诚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47-252,共6页
大杯蕈(Clitoybemaxima)是一种高蛋白的野生食用真菌。分析表明,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8.5%,高于一般的木腐菌。试验已测出大杯蕈蛋白质含16种以上的氨基酸,除色氨酸未测外,包含所有的必需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 大杯蕈(Clitoybemaxima)是一种高蛋白的野生食用真菌。分析表明,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8.5%,高于一般的木腐菌。试验已测出大杯蕈蛋白质含16种以上的氨基酸,除色氨酸未测外,包含所有的必需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总量高达43%。其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赖氦酸,而一般食用菌多为含硫氨基酸。大杯蕈蛋白质组成中,含硫氨基酸之一蛋氨酸含量高达3O%,与鸡蛋接近。大杯蕈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分别为69.1,67.3,87.7和83.9,均居5种参比菌类的第2位,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及营养指数(NI)分别为70.5和15.5,均居第3位。这些结果证实大杯蕈的蛋白质具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大杯蕈 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的四种干燥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俊 张敏华 +1 位作者 叶飞华 陶忠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采用热风、远红外、减压和微波等四种方式对香菇、蘑菇进行干燥试验。分析了各种方式下香菇、蘑菇的失水特性和温度特性;比较了热风、远红外、微波及联合等方式干燥香菇的较佳工艺。利用物料内水分迁移能力和射线穿透能力等理论分别讨... 采用热风、远红外、减压和微波等四种方式对香菇、蘑菇进行干燥试验。分析了各种方式下香菇、蘑菇的失水特性和温度特性;比较了热风、远红外、微波及联合等方式干燥香菇的较佳工艺。利用物料内水分迁移能力和射线穿透能力等理论分别讨论了各方式及定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蘑菇 热风 远红外 微波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红外线干燥物料内部温湿度的有限差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俊 张敏华 +2 位作者 许乃章 胥芳 金天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针对远红外线所具有的穿透性,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干燥过程中各向同性农业物料内部各层的温度水分计算表达式。结合辐射、对流分析有限差传热边界条件;确定了水分扩散蒸发的边界条件。以苹果为实例,探讨有关质热特性参数关系式,然... 针对远红外线所具有的穿透性,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干燥过程中各向同性农业物料内部各层的温度水分计算表达式。结合辐射、对流分析有限差传热边界条件;确定了水分扩散蒸发的边界条件。以苹果为实例,探讨有关质热特性参数关系式,然后进行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十分接近。证实有限差分分析远红外线干燥各向同性物料内温湿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物料 远红外线 干燥 有限差分 温度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酸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6
作者 胡玉华 单胜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0-523,共4页
介绍了杂多酸催化剂在Friedel-Crafts酰基化和烷基化反应、Diels-Alder反应、酯化反应、环缩合反应、重排反应、溴化反应、氧化反应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等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杂多酸 有机合成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SH-16型顺流式干湿谷物混合干燥机的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剑平 盖玲 +2 位作者 张敏华 汪春 许春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31-134,共4页
以5GSH-16型谷物干燥机为例,介绍了在顺流式干燥机上实现干湿谷物混合干燥工艺的流程、结构特点和主要工艺参数确定。试验和实际干燥作业表明该机去水幅度大,节能显著。
关键词 谷物 干燥机 顺流干燥机 干湿谷物混合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杯蕈的营养价值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彭智华 龚敏方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本文分析了大杯蕈(Clitocybemaxima)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试验了其菌丝体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子实体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菌盖中蛋白质(N×438)的含量为干重的185%,菌柄为137%。... 本文分析了大杯蕈(Clitocybemaxima)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试验了其菌丝体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子实体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菌盖中蛋白质(N×438)的含量为干重的185%,菌柄为137%。氨基酸分析表明,子实体中含16种氨基酸,菌盖中氨基酸总量为22%,菌柄中为14%。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占43%,比香菇、蘑菇、平菇等均高。尤其是作为一般食用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蛋氨酸的比例高达3%,约为香菇的2倍。供试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为25℃左右;pH值范围为3~10,最适为7~8;基质含水量范围为45~75%,最适为60~70%。菌丝体能在供试的5种基质配方上生长,以杂木屑为主要基质的配方上生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杯蕈 营养价值 生物学特性 食用菌类 野生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保健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马青 陈石良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3年第3期22-23,共2页
灰树花 (Grifolafrondosa)是一种珍稀食药兼用真菌 ,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医疗保健功效。研究了灰树花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配方和稳定性等。结果表明 ,添加 6 0 %灰树花发酵匀浆滤液 ,6 %复合甜味剂 ,0 3%柠檬酸 ,0 13%复合稳定剂时 ... 灰树花 (Grifolafrondosa)是一种珍稀食药兼用真菌 ,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医疗保健功效。研究了灰树花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配方和稳定性等。结果表明 ,添加 6 0 %灰树花发酵匀浆滤液 ,6 %复合甜味剂 ,0 3%柠檬酸 ,0 13%复合稳定剂时 ,饮料风味最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保健饮料 加工工艺 发酵饮料 配方 稳定性 食药兼用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肉碱——类维生素的营养素 被引量:20
10
作者 余强兵 叶青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0-434,共5页
l肉碱是动物体内与脂肪酸代谢 有关的化合物,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运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氧化⒚本文对 l肉碱的研究历史、化学性质、食物中的含量、生物合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其危害性、营养状况... l肉碱是动物体内与脂肪酸代谢 有关的化合物,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运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氧化⒚本文对 l肉碱的研究历史、化学性质、食物中的含量、生物合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其危害性、营养状况、营养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和生产方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肉碱 化学性质 生物合成 类维生素 营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牛肝菌调味酱的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秀峰 蒋立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1,共3页
文章提出一种利用野生菌菇黑牛肝菌生产调味酱的工艺,采用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影响黑牛肝菌调味酱风味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和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调味酱感观的因子顺序为:菌酱比例>蒜泥量>食盐量。本课题为开发利用野生菌菇资源、... 文章提出一种利用野生菌菇黑牛肝菌生产调味酱的工艺,采用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影响黑牛肝菌调味酱风味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和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调味酱感观的因子顺序为:菌酱比例>蒜泥量>食盐量。本课题为开发利用野生菌菇资源、提高菌菇的附加值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菌菇 黑牛肝菌 调味酱 生产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中的苦味物质及脱除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传核 蒋立勤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8年第4期10-12,共3页
过去几年在美国食品中大豆的用量有所上升。然而,现在食品中的大豆用量仅是其潜力的一小部分。消费者已经注意到一些潜在医疗问题与过多摄入蛋白质和脂肪有关。大量的文章,包括学术以及科普的。
关键词 大豆 苦味物质 风味 脱除 脱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注射拉伸吹塑PET瓶生产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金荣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1999年第5期39-42,共4页
分析了一步法注射拉伸吹塑PET瓶生产中影响瓶子质量的主要工艺因素 ,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 一步法 注射拉伸吹塑 饮料 包装 PET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传核 孟岳成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9年第1期10-12,共3页
纳滤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一种较新膜技术,本文阐述了纳滤的特征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纳滤 膜分离 食品工业 食品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