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西湖底泥释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0
1
作者 吴根福 吴雪昌 +2 位作者 金承涛 宣晓东 李梅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为了探讨杭州西湖底泥的释磷状况,通过对钱塘江引水前后西湖水体中总磷浓度的测定,根据物质平衡原则,求得西湖底泥平均释磷速率为3.49mg/m2·d,全湖年释磷量达7.22t。此外用实验室模拟法对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进... 为了探讨杭州西湖底泥的释磷状况,通过对钱塘江引水前后西湖水体中总磷浓度的测定,根据物质平衡原则,求得西湖底泥平均释磷速率为3.49mg/m2·d,全湖年释磷量达7.22t。此外用实验室模拟法对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扰动均能不同程度地对底泥释磷产生作用,其中尤以pH值的改变和扰动影响较大;结果还显示,微生物在底泥释磷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底泥 释磷 环境因子 污泥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俞大维 虞左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3-72,共10页
对杭州西湖的底栖动物,在25个布点,四季采样,共获54种。其中寡毛类22种,摇蚊幼虫18种,其它各类动物14种。如果不包括三潭内湖,则西湖中只采到21种。底栖动物的加权年平均密度为443.9个/m^2,生物量为1.473g/m^2;摇蚊幼虫的数量居次。软... 对杭州西湖的底栖动物,在25个布点,四季采样,共获54种。其中寡毛类22种,摇蚊幼虫18种,其它各类动物14种。如果不包括三潭内湖,则西湖中只采到21种。底栖动物的加权年平均密度为443.9个/m^2,生物量为1.473g/m^2;摇蚊幼虫的数量居次。软体动物相当贫乏,与该湖富营养化程度较重,底泥松软,水生植被缺乏有关。在苏堤以西3个湖区,底栖动物的数量明显高于东面两个湖区,反映了环境条件的差异。西湖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如霍甫水丝蚓等,Ig数值表明它们均呈聚集分布。然而在水草繁茂的三潭内湖,底栖动物多达48种,优势种组成也有较大差异。文中对底栖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动作了分析,并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了初步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群落 杭州 西湖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湖底附泥藻群落 被引量:2
3
作者 项斯端 吴文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7-183,共7页
杭州西湖在 20世纪 40年代湖底附泥藻群落以蓝藻门静水隐杆藻为优势,占 98%- 99%,而 90年代本次调查时发现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底栖性的附泥藻群落由蓝藻型转变为以硅藻门放射针杆藻为优势的群落.根据1991年4月及1... 杭州西湖在 20世纪 40年代湖底附泥藻群落以蓝藻门静水隐杆藻为优势,占 98%- 99%,而 90年代本次调查时发现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底栖性的附泥藻群落由蓝藻型转变为以硅藻门放射针杆藻为优势的群落.根据1991年4月及12月调查全湖各湖区该群落分为三个组合:( 1)放射针杆藻组合:外湖及北里湖,藻密度高,( 302- 575) x 10_4个· g^(-1).放射针杆藻占总藻量的412%-528%.(2)凸腹脆杆藻-放射针杆藻组合:分布在西部三个湖区.藻密度低,仅为前一组合的 113或 118.(3)静水隐杆藻组合:仅存在于三潭印月内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泥藻群落 放射针杆藻 杭州 西湖 湖底 蓝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禾亚科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倪穗 郑朝宗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254-258,共5页
本文通过对杭州地区禾本科禾亚科植物的调查、采集、鉴定,取得结果为本地区的禾亚科植物有157种(其中有20个变种1变型),隶属于81属,12族.以族、属、种为单位,对本地区禾亚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通过对杭州地区禾本科禾亚科植物的调查、采集、鉴定,取得结果为本地区的禾亚科植物有157种(其中有20个变种1变型),隶属于81属,12族.以族、属、种为单位,对本地区禾亚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禾亚科植物各族间属、种数量相差悬殊,与地带性和族的地理分布有关.(2)属以单种或寡种为主,表明本地区植物区系的多样性(3)无特有属、种,反映该分布区地形较为单一.(4)属的分布区类型多样,具有热带到温带分布的过渡性.(5)植物区系组成复杂,种的分布以全国分布型、长江以南广布型和华东分布型占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亚科 杭州市 虎尾草族 狐茅族 大麦族 禾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期间带生态学研究──Ⅲ.群落结构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海明 蔡如星 邵晓阳 《东海海洋》 1996年第4期21-26,共6页
根据盐度、底质、潮流等环境生态因子及群落结构的差异,结合相似性比较及聚类分析,杭州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划分为三个类型:湾底群落、湾中群落和湾口群落。从湾底向湾口。群落多样性指数H'(S),丰度d值皆呈增大趋势,而优势度... 根据盐度、底质、潮流等环境生态因子及群落结构的差异,结合相似性比较及聚类分析,杭州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划分为三个类型:湾底群落、湾中群落和湾口群落。从湾底向湾口。群落多样性指数H'(S),丰度d值皆呈增大趋势,而优势度D值逐步减小,表明群落结构从湾底到湾。由简单趋向复杂。焦河篮蛤为杭州湾湾口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特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潮间带 群落结构 特征种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山区青冈生态遗传学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于明坚 杜勤 +3 位作者 蔡飞 陈雅芳 陈启 王常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西湖山区3个点(保亻叔山、南高峰和九溪)的青冈种群(含无性系)进行了幼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并测算了几项遗传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3个点的青冈种群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具有两个独立变... 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西湖山区3个点(保亻叔山、南高峰和九溪)的青冈种群(含无性系)进行了幼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并测算了几项遗传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3个点的青冈种群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具有两个独立变化的酶带区,分别由两个基因位点控制,每个位点各具两个等位基因.九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另外两个种群高.种群间的地理距离和土壤pH值对种群间遗传分化没有影响,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可能主要来源于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青冈 过氧化物酶 同功酶 生态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期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
7
作者 王海明 蔡如星 +1 位作者 邵晓阳 范明生 《东海海洋》 1996年第4期12-20,共9页
杭州湾潮间带生物数量比其它河口湾偏低,这与该湾粉砂质底质及强烈的水冲刷作用所导致的不稳定生境密切相关。从湾底向湾口,生物数量逐步增多,湾性分布明显;就垂直分布而言,中潮区的生物数量为最大;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栖息... 杭州湾潮间带生物数量比其它河口湾偏低,这与该湾粉砂质底质及强烈的水冲刷作用所导致的不稳定生境密切相关。从湾底向湾口,生物数量逐步增多,湾性分布明显;就垂直分布而言,中潮区的生物数量为最大;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栖息密度以夏季为最高(402个/m2),而生物量以秋季为最大(189.03g/m2),数量的低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受软体动物决定,而栖息密度则受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多毛类三大动物类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潮间带 生态 生物数量 彩虹明樱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期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5
8
作者 范明生 王海明 +1 位作者 蔡如星 邵晓阳 《东海海洋》 1996年第4期1-11,共11页
对杭州湾软相潮间带周年调查,共获底栖动物95种,以甲壳动物(34种)、鱼类(28种)、软体动物(21种)占绝对优势。生态类群以我国沿岸广温广盐性种和半成水特有种为主,生活方式多为活动性和埋栖类型。这与杭州湾水域盐度低... 对杭州湾软相潮间带周年调查,共获底栖动物95种,以甲壳动物(34种)、鱼类(28种)、软体动物(21种)占绝对优势。生态类群以我国沿岸广温广盐性种和半成水特有种为主,生活方式多为活动性和埋栖类型。这与杭州湾水域盐度低且变化幅度大及动力作用强,底质不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从湾底到湾口,底栖动物种类增多,组成类群逐渐从低盐的河口种向广盐的海洋种演替,表现出明显的湾性分布。种类的垂直分布是中潮区大于低潮区大于高潮区,各类群生物在潮间带呈现随机镶嵌分布,无明显的分带现象。种数的季节分布呈现更、秋两季较多、冬季最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潮间带 种类组成 生态学 底栖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冈常绿阔叶林的碳素动态 被引量:53
9
作者 李铭红 于明坚 +2 位作者 陈启瑺 常杰 潘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45-651,共7页
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林碳素的含量、现存量、存留量、归还量、释放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碳素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一般在10%以下。其中,叶片(器官比较)、乔木层(层次比较)和春夏季(季节比较)的... 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林碳素的含量、现存量、存留量、归还量、释放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碳素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一般在10%以下。其中,叶片(器官比较)、乔木层(层次比较)和春夏季(季节比较)的含量稍高,根系、草本层、秋冬季的含量稍低。群落的碳素现存量为66.113t/hm2,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或常绿树种内;群落的碳素存留量为5.691t/m2·a;每年通过凋落物归还至地表的量为2.296t/m2·a;死地被物中又有0.911t/hm2·a的碳素释放至大气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常绿阔叶林 碳素动态 森林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Ⅱ.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向太和 梁海曼 +2 位作者 钟华鑫 颜秋生 张雪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3-359,共7页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很高,而在MP_(45)和LP_(90)中含量剧降...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很高,而在MP_(45)和LP_(90)中含量剧降。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正好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变化相反。2.从FP_(15)→MP_(45)→LP_(90),腐胺含量呈上升、精胺含量呈下降趋势。腐胺/(精胺+亚精胺)上升了近20倍。悬浮细胞经脱壁而成游离原生质体后,其总多胺、尸胺和腐胺的含量与悬浮细胞相比均大幅度下降,而精胺和亚精胺则有所升高。3.植物内源激素IAA、2ip的含量是LP_(90)>MP_(45)>FP_(15),ABA、ZRs的含量是FP_(15)>MP_(45)>LP_(90)。上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胚性悬浮细胞即后期悬浮细胞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生理生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性 悬浮细胞系 氨基酸 多胺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鱼蛋白水解液脱色效果的探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刘惠宾 赖其法 金承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7-20,共4页
以粉末状活性炭作为脱色剂,对鱼蛋白水解液在不同条件下(活性炭用量、pH、温度和时间)进行脱色比较。结果表明:2%的活性炭用量,pH3.0,温度20℃,时间1h,鱼蛋白水解液脱色效果明显,氨基酸的损失率仅为3.5%-50%。
关键词 活性炭 Ti鱼 鱼蛋白水解液 脱色 水产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沼虾幼体摄食量及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何林岗 顾志敏 +3 位作者 尤秀芬 俞大维 毛节荣 王淑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于1990年6月—7月,用南京丰年虫无节幼体作饵料,在培养皿中对日本沼虾溞状幼体作单只培养,测定了各期溞状幼体(Z_1—Z_9)的日摄食量及总摄食量,并观察了饥饿条件下溞状幼体的生长与成活情况。实验表明,Z_1,Z_2阶段,不投饵并不影响其变... 于1990年6月—7月,用南京丰年虫无节幼体作饵料,在培养皿中对日本沼虾溞状幼体作单只培养,测定了各期溞状幼体(Z_1—Z_9)的日摄食量及总摄食量,并观察了饥饿条件下溞状幼体的生长与成活情况。实验表明,Z_1,Z_2阶段,不投饵并不影响其变态和成活率;但自Z_1孵出连续饥饿5d后,即使投饵,溞状幼体也不能正常蜕壳和成活;Z_3阶段是摄食量增加的突变期。南京丰年虫无节幼体是日本沼虾幼体的适口饵料,P_1育成率可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幼体 摄食量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生态研究 被引量:63
13
作者 丁平 诸葛阳 姜仕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对古田山地区鸟类进行的调查表明:该地区鸟类群落的主要鸟类共计48种,其中优势种有14种,占29.17%。根据鸟类生境的分布系数分析。中性分布型有(25—100%)28种,占58.33%。不同生境内鸟类群落的种类数目和群体密度存在差异,结构复杂的... 对古田山地区鸟类进行的调查表明:该地区鸟类群落的主要鸟类共计48种,其中优势种有14种,占29.17%。根据鸟类生境的分布系数分析。中性分布型有(25—100%)28种,占58.33%。不同生境内鸟类群落的种类数目和群体密度存在差异,结构复杂的生境,其鸟类群落由三个分布群组成,如农田村落、农田河滩、混交林和阔叶林;结构简单的生境,如竹林、针叶林和迹地灌丛,其鸟类群落由二个分布群所组成。各种鸟类分布群在鸟类群落内的比例随栖息地结构的变化而改变。由于栖息地结构的变化同样也导致鸟类群落其他参数的变化,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种间相遇机率PIE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群落结构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转化诸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亚南 陈全震 +2 位作者 邵健忠 王冀平 毛树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0-385,共6页
于1993年3月-1993年11月,采用3H-TdR同位素掺入法,分别测定草鱼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在经两种特异有丝分裂原植物凝集素(PHA)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刺激后发牛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应答转化的平均刺激指数(SI)的值。经不同... 于1993年3月-1993年11月,采用3H-TdR同位素掺入法,分别测定草鱼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在经两种特异有丝分裂原植物凝集素(PHA)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刺激后发牛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应答转化的平均刺激指数(SI)的值。经不同浓度的PHA与SPA刺激的T,B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表明,两种有丝分裂原促T,B淋巴细胞应答转化的最适剂量,PHA为500μg/ml,SPA为0.05%;用不同浓度的小牛血清培养试验表明,PHA组的最适浓度为10%,而SPA组的为15%;不同培养时间的试验显示,PHA最适刺激时间为1-2d,而SPA为2-3d.因此在采用鱼类淋巴细胞体外转化实验来进行鱼类的免疫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中,必须考虑上述彼此相关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淋转刺激剂的最适剂量、培养液中的小牛血清的最佳浓度以及淋巴细胞转化应答所需的最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淋巴细胞 植物凝集素 蛋白A 血清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冻存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峰 王君晖 +2 位作者 黄纯农 颜秋生 张雪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冻存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预培养降低了细胞的液泡化程度,线粒体嵴变得更为发达。过渡处理后,该细胞器开始膨大,其基质变得稀薄。脱水处理引起核周隙扩张和膜性物质小泡化。冷...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冻存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预培养降低了细胞的液泡化程度,线粒体嵴变得更为发达。过渡处理后,该细胞器开始膨大,其基质变得稀薄。脱水处理引起核周隙扩张和膜性物质小泡化。冷冻这一环节基本上不产生新的损伤。恢复生长时,水稻细胞重新获得正常的超微结构。预培养中的超微结构变化是抗冻力和抗脱水力提高的标志;过渡、脱水和冷冻中的超微结构变化是可逆损伤。讨论了上述变化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超低温保存 胚性悬浮细胞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向太和 钟华鑫 +2 位作者 梁海曼 颜秋生 张雪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3-229,T001,共8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培养液渗透值、pH值,呼吸作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碳、氢及矿质元素的变化。结果如下:1、前期、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系(即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液渗透值在一次继代培... 本文详细分析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培养液渗透值、pH值,呼吸作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碳、氢及矿质元素的变化。结果如下:1、前期、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系(即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液渗透值在一次继代培养的0—3天期间剧升,并继续上升至第5天达峰值,尔后有所回降;培养液pH值的变化正好相反。2、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比前期悬浮细胞更多地利用氨基酸作为代谢底物。后期悬浮细胞的EMP途径相对稍低,而HMP、TCAC途径较前期、中期稍强。3、从前期→中期→后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阴极区带显著变窄、减弱。后期的阳极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较前期为弱。4、后期悬浮细胞和前、中期悬浮细胞相比较,氮、镁的含量较高,而钙、铁的含量较低。上述生理生化变化与悬浮细胞能否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性悬浮细胞系 生理生化变化 原生质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囊发育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吕洪飞 余象煜 +1 位作者 李平 何福基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7-102,共6页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数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数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状溶酶体,引起淀粉粒缺乏和酶系统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后期,缺少包被小泡、乌氏体及绒毡层膜,内质同少、短而光滑,严重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养分和合成细胞壁物质的供给;线粒体发育异常,能量代谢减弱,导致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一系列生理活动紊乱及其原生质体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雄性不育侏 雄性可育株 小孢子囊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冈常绿阔叶林磷的释放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明坚 李铭红 赵雷洪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5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动态,并建立了P残留率变化的模型.P浓度在凋落物分解24个月后变化很小,期间走势较为平稳.P的残留率与凋落物的残留率关系密切;但P浓度及C/P比的变化与干物...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5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动态,并建立了P残留率变化的模型.P浓度在凋落物分解24个月后变化很小,期间走势较为平稳.P的残留率与凋落物的残留率关系密切;但P浓度及C/P比的变化与干物质的消失并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释放动态 凋落物 养分循环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被引量:35
19
作者 鲍毅新 诸葛阳 《兽类学报》 CAS 198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分析年龄组成中不同时期各年龄组数量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寿振黄等(1959)以臼齿齿根的分岐与否和前后根的长度作为红背(鼠平)的年龄标准。罗泽珣(1963)和诸葛阳等(1959、1978)分别用... 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分析年龄组成中不同时期各年龄组数量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寿振黄等(1959)以臼齿齿根的分岐与否和前后根的长度作为红背(鼠平)的年龄标准。罗泽珣(1963)和诸葛阳等(1959、1978)分别用臼齿磨损程度和体重来划分黑线姬鼠的年龄。国外有以晶体干重为依据分析年龄组成,如Lord(1959),Adamczewska-Andrzejewska(1972),Geurley(1975),Yabe(1979)等分别对白尾兔(Cottontail rabbit)、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2种田鼠(Microtus pinetorum和Microtus montanu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进行了不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鼠 臼齿 晶体 干重 种群年龄组成 尾长 年龄鉴定 法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去甲基金霉素高产菌 被引量:9
20
作者 贺筱蓉 李永泉 +2 位作者 赵小立 刘惠宾 周红军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170-177,共8页
采用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基胍,纯铜蒸气激光诱变去甲基金霉素生产菌金霉素链霉菌的原生质体,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对各种诱变剂的敏感性较高,正变幅度较大.原生质体经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后,筛选到一菌株,... 采用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基胍,纯铜蒸气激光诱变去甲基金霉素生产菌金霉素链霉菌的原生质体,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对各种诱变剂的敏感性较高,正变幅度较大.原生质体经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后,筛选到一菌株,重新制备原生体,经激光诱变,选育出高产菌株S.A.HU02,去甲基金霉素效价从2831u/ml提高到4337u/ml,提高了53.2%,经多次传代产量性状非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链霉菌 去甲基金霉素 原生质体 诱变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