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净碳排放强度的交互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村镇组片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晓青 孙卓扬 +2 位作者 徐剑 黄戈 钟月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2,共8页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空间配置量化方法,设立绿灰交互指标,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交互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灰色度、绿灰归一化差异指数及生态核心区百分比是影响净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2)组片地理特征和主导功能对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产生潜在影响,进而影响净碳排放强度,优化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应分片分组、因地制宜;3)绿灰空间配置优化需考虑组片所在区域的社会背景,结合多方面因素以综合调控碳排放。研究结论对绿灰设施配置优化和碳减排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灰基础设施 空间配置 净碳排放强度 村镇功能组片 空间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庆岩 杜弘宇 +3 位作者 王莉萍 张琳琳 吴嘉豪 康佳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城市植被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植被遥感分类是对城市绿度空间监测分析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从遥感数据源和分类方法入手,分析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城市绿度空间研究提供... 城市植被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植被遥感分类是对城市绿度空间监测分析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从遥感数据源和分类方法入手,分析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城市绿度空间研究提供参考。首先,概述了光学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及地面传感数据等数据源在城市植被遥感分类领域的应用,对不同数据源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基于阈值分割、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3种分类方法的研究,总结了应用于城市植被遥感分类领域各方法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中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植被 城市遥感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的多阶城市影响综述
3
作者 钟绍鹏 刘骜 +4 位作者 翟君诺 范美含 李茜瑶 林原 李振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8,共15页
为深入理解共享自动驾驶汽车(SAVs)的引入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围绕SAVs的多阶影响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分析,旨在总结以往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综述结果表明,现有... 为深入理解共享自动驾驶汽车(SAVs)的引入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围绕SAVs的多阶影响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分析,旨在总结以往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综述结果表明,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SAVs对交通系统的短期影响,包括对居民出行行为与道路交通流等方面的探讨;然而,对于SAVs的长期影响,特别是对城市可达性、环境与能源的研究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SAVs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对环境或可达性的潜在不利影响,但鲜有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发展策略。此外,在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依赖定性分析或独立的交通需求模型进行推演和模拟,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应开发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模型,并将其与数据驱动的方法相结合,以更精确、全面和系统地刻画SAVs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环境与能源的长期(负面)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以优化SAVs的应用效果,减少其潜在负面影响,推动城市交通系统向高效、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共享自动驾驶汽车 土地利用与交通 城市影响 可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演变视角下耕地撂荒问题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灵辉 罗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从纵向历史维度将我国耕地撂荒分为转型期、发展期、分化期三个演变阶段,并对各阶段的耕地撂荒的压力因素、状态特征和响应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从三个演变阶段分析中,总结提炼出历史维度下的耕... 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从纵向历史维度将我国耕地撂荒分为转型期、发展期、分化期三个演变阶段,并对各阶段的耕地撂荒的压力因素、状态特征和响应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从三个演变阶段分析中,总结提炼出历史维度下的耕地撂荒的演变逻辑特征。研究发现:第一,耕地撂荒压力系统从生存到发展、从单向到互动进行复杂系统演变;第二,耕地撂荒状态系统向“空间异质性”和“类型一致性”演变;第三,耕地撂荒响应系统仍处于“多元而不协同”的状态。因此,耕地撂荒治理需要在发展型政策供给、耕地撂荒治理监测、撂荒耕地的分类利用、利益补偿和协同治理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撂荒 撂荒治理 PSR模型 历史演变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朝节历史变迁与民俗研究——以江浙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智慧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4,共9页
花朝节是中国早春雅俗共赏的传统节日,其重要性曾与元宵节、中秋节拮抗。自晚唐至今,经历了兴起、繁盛、衰落直至被人遗忘,又于当代复兴的过程。它由游春赏花衍生出扑蝶、挑菜、祭神、卜丰、"赏红"、斗草、劝农、宴饮、赋文... 花朝节是中国早春雅俗共赏的传统节日,其重要性曾与元宵节、中秋节拮抗。自晚唐至今,经历了兴起、繁盛、衰落直至被人遗忘,又于当代复兴的过程。它由游春赏花衍生出扑蝶、挑菜、祭神、卜丰、"赏红"、斗草、劝农、宴饮、赋文、求爱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彰显着民族文化中的雅致、和谐、生活化等特质,与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庆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虽然由于近代社会的变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和综合价值并未褪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休闲娱乐需求不断提升,花朝节重新为人们所重视,在一些地区恢复举办并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江浙地区为中心,兼及其他区域,考证花朝节的起源,分析其历史变迁,梳理与之相关的传统民俗,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文化,为各地恢复举办该节庆,发挥其独特作用造福当代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朝节 变迁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治理导向的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刍议——以杭州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明超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11期44-48,共5页
城市治理主要涉及城市空间内不同的权利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和城市居民。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城市治理的时代背景和外在基础,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提供了城市治理的政治动因和内在动力。近年来,杭州依托复合主体参与协商... 城市治理主要涉及城市空间内不同的权利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和城市居民。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城市治理的时代背景和外在基础,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提供了城市治理的政治动因和内在动力。近年来,杭州依托复合主体参与协商民主的机制,通过在全市建设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及其数字平台,进一步整合辖区公共行政资源,各城区深入探索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着力提升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了社会资源和公众参与渠道的优化配置,即在参与协商民主的框架下实现了从社会复合主体到城市品牌网群再到城市治理的发展跨越。巩固深化城市治理导向的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成果,需要继续探索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社会服务管理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复合主体 社会管理 社会服务管理中心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迭代的村镇人居环境设计体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晓青 吴家豪 +3 位作者 曹志奎 严舒文 孙卓扬 李智兴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79,120,共15页
目的为建构可持续建设与有机更新下村镇人居环境设计的基本框架,揭示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地域特征和建设主题下村镇人居样本的应对性设计原则与理论,总结村镇设计在经济、社会、技术影响下的迭代及在地化应变,探讨未来村镇人居环境设计... 目的为建构可持续建设与有机更新下村镇人居环境设计的基本框架,揭示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地域特征和建设主题下村镇人居样本的应对性设计原则与理论,总结村镇设计在经济、社会、技术影响下的迭代及在地化应变,探讨未来村镇人居环境设计的前沿模式。方法基于可视化文献分析法,对可持续村镇人居环境设计进行系统的脉络梳理,并根据可持续设计的路径推演、要素解析、模式特征进行村镇人居环境设计体系的框架搭建,提出村镇人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与适配化设计技术路线。结果构建了可持续人居建设迭代下的村镇人居环境设计体系,通过解析可持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了村镇人居环境可持续设计的动力机制,揭示了其在需求侧、供给侧和承载侧的基本特征及三者的联动关系,提出了四项村镇人居环境可持续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总结出三点分类适配化设计思路。结论以综合设计视角,探讨未来中国村镇转型下的设计思想与技术脉络,根据时代背景、在地特征、未来场景,采取动态应变与适配的原则,提出可持续设计模式、方法与路径,为设计学相关研究者、决策者和执业人员提供理论梳理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迭代 村镇人居环境 新质设计 体系组构 机制导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流动人口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学馨 接栋正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5,共6页
构建现代流动人口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流动人口治理体系需要构建以"一核多元"为特征的流动人口治理组织体系、以追求公平正义为宗旨的流动人口治理法治体系、政府市场社会治理边... 构建现代流动人口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流动人口治理体系需要构建以"一核多元"为特征的流动人口治理组织体系、以追求公平正义为宗旨的流动人口治理法治体系、政府市场社会治理边界清晰的流动人口治理运行机制、以推进融合为目的的流动人口治理政策体系和以预警监测为价值的流动人口数据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流动人口治理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北京城市形态时空演变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宝力格 刘祎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507-7519,共13页
控制碳排放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密切。基于2000—2020年碳排放、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数据得到北京市碳排放和城市形态时空演变格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 控制碳排放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密切。基于2000—2020年碳排放、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数据得到北京市碳排放和城市形态时空演变格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揭示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碳排放空间上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由中心向周边扩散的分布格局,其中2001—2005年和2010—2015年增幅分别为-13.8%和15.8%;(2)2000—2020年北京市城市形态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特征,平均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和有效格网大小增长率分别为56.4%、78%和112%,平均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斑块结合度和分散指数变化不明显;(3)城市形态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斑块密度和有效格网大小与碳排放呈负相关性,斑块结合度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4)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影响程度排序为:有效格网大小>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分散指数>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且有效格网大小与分散指数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影响程度最高。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考虑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而制定其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城市形态 景观格局指数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的人机协同学习模式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翟雪松 楚肖燕 +2 位作者 焦丽珍 童兆平 李艳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6,共11页
元宇宙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创新了人机协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元宇宙的仿真性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理解力虽然理论上已经表现出高度的弥合性,但仍缺少实证证据。本研究自主研发了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元宇宙智能学习平台,在创新翻... 元宇宙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创新了人机协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元宇宙的仿真性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理解力虽然理论上已经表现出高度的弥合性,但仍缺少实证证据。本研究自主研发了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元宇宙智能学习平台,在创新翻转课堂人机协同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调查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变化及重用意愿,并基于人工智能-元宇宙框架、人工智能接受模型等理论,探究感知偶然性、预期绩效、预期努力和感知拟人性对重用意愿的影响机制。实验结论与部分假设一致: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的人机协同学习能明显提升学习绩效,预期绩效和预期努力是感知偶然性和重用意愿的完全中介变量。与假设不一致的是,感知拟人性负向调节预期努力和重用意愿。本研究深入讨论了这些结论的发生机制与启发,以期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的人机协同学习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学习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工作导向下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样态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费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4,共9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乡村战略,在各项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下,地方政府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实践中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中心工作重点落实。中心工作导向下的数字乡村建设在取得乡村振兴绩效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需要予以纠正...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乡村战略,在各项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下,地方政府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实践中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中心工作重点落实。中心工作导向下的数字乡村建设在取得乡村振兴绩效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需要予以纠正的治理样态,呈现出重设施建设、轻运维管理,重技术应用、轻文化内涵,重试点项目、轻特色品牌,重速度推进、轻社会保障的治理问题。为促进中心工作导向下数字乡村建设绩效持续提升,需要重塑科学发展理念,重视社会资本参与,因地制宜地开展分类治理,建立健全科学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工作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农户二轮延包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灵辉 王天一 +1 位作者 王瑾涵 尹婧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69,共11页
研究目的:识别二轮延包时农户对二轮延包方式的差异化选择意愿,探析农户二轮延包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二轮延包方式在理论上有三种可能:直接顺延、小调整、大调整;(2)相比于选择直... 研究目的:识别二轮延包时农户对二轮延包方式的差异化选择意愿,探析农户二轮延包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二轮延包方式在理论上有三种可能:直接顺延、小调整、大调整;(2)相比于选择直接顺延的二轮延包方式,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数量对农户二轮延包方式选择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自然资本中的农地质量对农户二轮延包方式选择意愿产生负向影响;(3)异质性检验发现人力资本仅对湖北地区农户二轮延包方式选择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自然资本仅对湖北地区农户的大调整的二轮延包方式选择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型农户二轮延包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在二轮延包时,应直接顺延与适度小调整结合,在稳定地权的同时回应农户土地调整需求;加强新时代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筑农户的社会安全网;因地制宜制定多样化二轮延包方案,保障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二轮延包方式 选择意愿 生计资本 多元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治理导向的楼宇经济社区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明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6,共11页
楼宇经济社区是楼宇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融合的发展模式,简称楼宇社区。在城市转型过程中,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楼宇经济社区是城市政府通过社会管理服务经济发展的载体。文章回顾了楼宇经济的形态演变、楼宇社区的创... 楼宇经济社区是楼宇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融合的发展模式,简称楼宇社区。在城市转型过程中,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楼宇经济社区是城市政府通过社会管理服务经济发展的载体。文章回顾了楼宇经济的形态演变、楼宇社区的创新发展,对楼宇社区建设进行了制度分析。以杭州为例,将楼宇经济社区分为CBD创新引领型、新城新区商务招商型、文教区强化提升型、智慧城区整合提升型、工业区改造提升型五种类型并研讨其发展模式。围绕外部经济效应和公共物品配置最优的目标,从城市空间优化提升生产效能入手,探寻楼宇社区发展提升路径,进而得出明确政府角色、强化规划引导、完善基础设施、集成数字服务、创新项目经营、完善组织管理的六大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社会管理 楼宇经济 楼宇社区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型乡村建设:内涵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视角的考察
14
作者 沈费伟 吴乐珍 +1 位作者 袁梅 黄刚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学习体系的构建,学习型乡村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基于此现实背景,研究以社会学习理论为研究视角,尝试总结提炼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内涵特...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学习体系的构建,学习型乡村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基于此现实背景,研究以社会学习理论为研究视角,尝试总结提炼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内涵特征、梳理现实困境,并探索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本质内涵体现为学习主体维度的全民学习、学习空间维度的全域学习、学习方式维度的社会学习,具有坚持以人为本导向、激发自主学习动力、强化教育技术引领、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知识素养提升的优势特征。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学习型乡村建设也面临着学习理念定位滞后、学习内生动力不强、学习制度不够完善、学习资源供给不足和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的现实困境。未来,可以从树立社会学习理念、满足村民学习需求、完善学习教育制度、强化学习资源供给以及营造乡村学习环境等方面,促进学习型乡村高质量建设,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乡村 社会学习 知识共享 数字素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经济空间集聚影响因素与经济增长——基于浙江省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文晶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8,共6页
以信息经济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浙江省11座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并分析了信息经济空间集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互联网用户、外商投资等因素依次对集聚表现出正面的作用。创... 以信息经济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浙江省11座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并分析了信息经济空间集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互联网用户、外商投资等因素依次对集聚表现出正面的作用。创新能力和移动电话用户对集聚表现出负面的影响。加入经济增长水平控制变量后,解释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信息经济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倒N型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经济 现代服务业 空间集聚 经济增长 倒N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共创:教育元宇宙的去中心化知识观 被引量:22
16
作者 翟雪松 楚肖燕 +2 位作者 顾建民 李艳 王会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37,共11页
随着以语义网络、群体智能为特征的Web3.0时代的到来,教育元宇宙成为了新一代互联网革命下的重要探索议题,深刻影响着未来教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探究教育元宇宙背景下知识观的革新,既是厘清教育元宇宙内涵的必要工作,也是构建更高质量... 随着以语义网络、群体智能为特征的Web3.0时代的到来,教育元宇宙成为了新一代互联网革命下的重要探索议题,深刻影响着未来教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探究教育元宇宙背景下知识观的革新,既是厘清教育元宇宙内涵的必要工作,也是构建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技术—社会互构论”视角,解构了教育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特征要素和技术基础,分析了教育元宇宙知识观的技术—社会二元性。本研究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评价改革三个现实问题,探讨了教育元宇宙的技术特点和社会的教育需求,通过对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流程再造,充分赋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去中心化知识共创。同时,教育元宇宙也是一种相对的去中心化的知识观,仍然需要中心机构以合适的方式在教育生态、课堂教学和知识组织上发挥恰当的作用。对去中心化的教育元宇宙知识观予以理性、批判的探究,能为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元宇宙 去中心化 知识观 知识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的融资效率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郝博 张蔚文 陈峰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42,共11页
上市公司是PPP项目的重要社会资本方,融资对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4~2021年间多次参与PPP项目的4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数据包络模型,评价债权、股权、内源3种融资方式下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的融资效率。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是PPP项目的重要社会资本方,融资对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4~2021年间多次参与PPP项目的4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数据包络模型,评价债权、股权、内源3种融资方式下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的融资效率。研究发现,3种融资方式下企业参与PPP项目整体上均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融资投入的增加带来更高比例的产出增加;但3种融资方式下企业参与PPP项目融资效率提升路径存在差异;积极的PPP政策对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效率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 DEA模型 上市公司 融资效率 融资方式 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改革联动述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明超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3,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土地经历了从无偿划拨到有偿使用的管理转变,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但城镇化的成本支付和土地待遇的公平分配等方面还有待完善,需要更好地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用。回顾关于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改革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土地经历了从无偿划拨到有偿使用的管理转变,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但城镇化的成本支付和土地待遇的公平分配等方面还有待完善,需要更好地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用。回顾关于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改革的研究成果,土地征收制度尚存在公共利益界定不明和征地补偿偏低等问题,土地储备制度尚存在运行缺乏统一规范、资金短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土地出让制度在方式方法、用途管制及出让金的使用分配等方面有待完善。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深化城市土地管理改革,并应强化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各项改革的联动及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应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土地管理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尤其要重视和强化对相关改革联动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管理 土地征收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 土地出让制度 征地补偿 土地储备融资 土地出让金使用 土地用途管制 改革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市“有机更新”到“有机规划”——基于城市从“增量开发”到“存量开发”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07,共6页
本文通过追溯城市史上古典时期"城市中心(神庙)"和"纪念性形式(城墙)"向现代时期的"城市中心(集聚和经济中心)"和"纪念性形式(CBD、车站、中央公园)"的演化,观察和阐释古典时期城市和现代城市... 本文通过追溯城市史上古典时期"城市中心(神庙)"和"纪念性形式(城墙)"向现代时期的"城市中心(集聚和经济中心)"和"纪念性形式(CBD、车站、中央公园)"的演化,观察和阐释古典时期城市和现代城市发展内驱力的变化,分析现代城市更新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更新和城市规划中,从扩张型"增量开发"走向有机型"存量开发",保持城市"神圣、经济、安全"三大功能的必要性,提出对巴洛克式的城市更新做出矫正,对资本化下城市历史景观割裂做出修补,对神庙消失后人的异化做出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存量开发 城市中心 都市纪念性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数字经济视角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淑华 刘飞仁 龚茗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2-88,共7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是以数据驱动为主要标志的革命,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谋求国家竞争优势的动力和源泉。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技术封锁强化的外部环境下,必须紧紧抓住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新一轮科技革命是以数据驱动为主要标志的革命,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谋求国家竞争优势的动力和源泉。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技术封锁强化的外部环境下,必须紧紧抓住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等建设机遇,为强化高端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水平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 产业升级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