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净碳排放强度的交互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村镇组片为例
1
作者 朱晓青 孙卓扬 +2 位作者 徐剑 黄戈 钟月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2,共8页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空间配置量化方法,设立绿灰交互指标,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交互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灰色度、绿灰归一化差异指数及生态核心区百分比是影响净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2)组片地理特征和主导功能对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产生潜在影响,进而影响净碳排放强度,优化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应分片分组、因地制宜;3)绿灰空间配置优化需考虑组片所在区域的社会背景,结合多方面因素以综合调控碳排放。研究结论对绿灰设施配置优化和碳减排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灰基础设施 空间配置 净碳排放强度 村镇功能组片 空间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朝节历史变迁与民俗研究——以江浙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智慧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4,共9页
花朝节是中国早春雅俗共赏的传统节日,其重要性曾与元宵节、中秋节拮抗。自晚唐至今,经历了兴起、繁盛、衰落直至被人遗忘,又于当代复兴的过程。它由游春赏花衍生出扑蝶、挑菜、祭神、卜丰、"赏红"、斗草、劝农、宴饮、赋文... 花朝节是中国早春雅俗共赏的传统节日,其重要性曾与元宵节、中秋节拮抗。自晚唐至今,经历了兴起、繁盛、衰落直至被人遗忘,又于当代复兴的过程。它由游春赏花衍生出扑蝶、挑菜、祭神、卜丰、"赏红"、斗草、劝农、宴饮、赋文、求爱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彰显着民族文化中的雅致、和谐、生活化等特质,与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庆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虽然由于近代社会的变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和综合价值并未褪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休闲娱乐需求不断提升,花朝节重新为人们所重视,在一些地区恢复举办并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江浙地区为中心,兼及其他区域,考证花朝节的起源,分析其历史变迁,梳理与之相关的传统民俗,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文化,为各地恢复举办该节庆,发挥其独特作用造福当代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朝节 变迁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北京城市形态时空演变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宝力格 刘祎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507-7519,共13页
控制碳排放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密切。基于2000—2020年碳排放、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数据得到北京市碳排放和城市形态时空演变格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 控制碳排放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密切。基于2000—2020年碳排放、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数据得到北京市碳排放和城市形态时空演变格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揭示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碳排放空间上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由中心向周边扩散的分布格局,其中2001—2005年和2010—2015年增幅分别为-13.8%和15.8%;(2)2000—2020年北京市城市形态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特征,平均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和有效格网大小增长率分别为56.4%、78%和112%,平均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斑块结合度和分散指数变化不明显;(3)城市形态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斑块密度和有效格网大小与碳排放呈负相关性,斑块结合度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4)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影响程度排序为:有效格网大小>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分散指数>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且有效格网大小与分散指数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影响程度最高。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考虑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而制定其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城市形态 景观格局指数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型乡村建设:内涵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视角的考察
4
作者 沈费伟 吴乐珍 +1 位作者 袁梅 黄刚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学习体系的构建,学习型乡村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基于此现实背景,研究以社会学习理论为研究视角,尝试总结提炼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内涵特...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学习体系的构建,学习型乡村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基于此现实背景,研究以社会学习理论为研究视角,尝试总结提炼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内涵特征、梳理现实困境,并探索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本质内涵体现为学习主体维度的全民学习、学习空间维度的全域学习、学习方式维度的社会学习,具有坚持以人为本导向、激发自主学习动力、强化教育技术引领、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知识素养提升的优势特征。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学习型乡村建设也面临着学习理念定位滞后、学习内生动力不强、学习制度不够完善、学习资源供给不足和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的现实困境。未来,可以从树立社会学习理念、满足村民学习需求、完善学习教育制度、强化学习资源供给以及营造乡村学习环境等方面,促进学习型乡村高质量建设,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乡村 社会学习 知识共享 数字素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的融资效率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郝博 张蔚文 陈峰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42,共11页
上市公司是PPP项目的重要社会资本方,融资对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4~2021年间多次参与PPP项目的4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数据包络模型,评价债权、股权、内源3种融资方式下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的融资效率。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是PPP项目的重要社会资本方,融资对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4~2021年间多次参与PPP项目的4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数据包络模型,评价债权、股权、内源3种融资方式下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的融资效率。研究发现,3种融资方式下企业参与PPP项目整体上均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融资投入的增加带来更高比例的产出增加;但3种融资方式下企业参与PPP项目融资效率提升路径存在差异;积极的PPP政策对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效率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 DEA模型 上市公司 融资效率 融资方式 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市“有机更新”到“有机规划”——基于城市从“增量开发”到“存量开发”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晓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07,共6页
本文通过追溯城市史上古典时期"城市中心(神庙)"和"纪念性形式(城墙)"向现代时期的"城市中心(集聚和经济中心)"和"纪念性形式(CBD、车站、中央公园)"的演化,观察和阐释古典时期城市和现代城市... 本文通过追溯城市史上古典时期"城市中心(神庙)"和"纪念性形式(城墙)"向现代时期的"城市中心(集聚和经济中心)"和"纪念性形式(CBD、车站、中央公园)"的演化,观察和阐释古典时期城市和现代城市发展内驱力的变化,分析现代城市更新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更新和城市规划中,从扩张型"增量开发"走向有机型"存量开发",保持城市"神圣、经济、安全"三大功能的必要性,提出对巴洛克式的城市更新做出矫正,对资本化下城市历史景观割裂做出修补,对神庙消失后人的异化做出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存量开发 城市中心 都市纪念性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归精英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3
7
作者 沈费伟 王政武 陈春潮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156,248,共12页
近年来,受政府政策、制度变革、新型村镇建设、互联网技术发展、乡土情结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群选择从城市返回农村生产生活,这部分人群被称为“城归精英”。从资源动员理论的资源动员、成员动员、框架动员三个维度... 近年来,受政府政策、制度变革、新型村镇建设、互联网技术发展、乡土情结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群选择从城市返回农村生产生活,这部分人群被称为“城归精英”。从资源动员理论的资源动员、成员动员、框架动员三个维度来阐述城归精英整合村庄资源从而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逻辑,有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其中,资源动员和成员动员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基础,框架动员则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尽管在城归精英的资源动员与集体行动努力下,农村地区呈现出振兴之势,但是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市场层面以及城归精英自身层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绩效提升。因此,当前迫切需要采取因应措施,培育城归精英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资源动员能力,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归精英 数字乡村 资源动员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生产力驱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0
8
作者 沈费伟 胡紫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4,共12页
数字政府建设是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从数据生产力的理论视角出发,重点剖析数据生产力驱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逻辑与运作机理,以此为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 数字政府建设是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从数据生产力的理论视角出发,重点剖析数据生产力驱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逻辑与运作机理,以此为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当前数据生产力驱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形态表现为高效政府、阳光政府、整体政府、智慧政府,且呈现出数据全域标识、状态精准感知、模型科学决策、智能精准执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理念转型、主体协同、顶层设计、算法治理构成了数据生产力驱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逻辑,并蕴含了基于数据经济性的效率提升、基于数据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基于数据画像的精准认知、基于数据预测的事前管理以及基于数据智能的虚拟劳动力的运作机理。然而,顶层设计不足、数据孤岛、平台重复建设、网络风险提高等问题的出现,大幅降低了数据生产力驱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效能。未来需要通过统一数据标准规范、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变革统筹规划机制、促进数据安全保障来激发数据生产力潜能,实现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生产力 数字政府 数字化治理 算法治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发展卫星通信产业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和实施策略 被引量:6
9
作者 郝博 陈祥 李文贵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1,共9页
卫星通信作为“新基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具备基础设施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重属性,其前瞻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战略效应和潜在的后发优势。当前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前瞻发展的战略意识仍待提升,体制机制亟需激活。卫星通信产业... 卫星通信作为“新基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具备基础设施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重属性,其前瞻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战略效应和潜在的后发优势。当前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前瞻发展的战略意识仍待提升,体制机制亟需激活。卫星通信产业的前瞻发展具有多重战略内涵。从国家安全维度,发展卫星通信对掌控关键数据基础设施,保障国家数据主权和信息安全,维护太空发展权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平衡发展维度,卫星通信能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通信基础设施,保障平等发展权,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从海洋强国战略维度,发展卫星通信有利于推进陆海联动,塑造数字化海洋经济新形态,增强全球海洋治理能力。中国应充分把握机会窗口,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和发达地区在卫星通信产业前瞻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强化创新政策和竞争政策,实现“后发先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新基建 战略安全 共同富裕 海洋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