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政府为什么能迅速出售国企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钱文艳 张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1期60-61,146,共3页
经济体制改革是采取激进式还是渐进式的方式都不是政府主观随意性的产物 ,而是由一国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政府只有充分认识改革存在的条件因素 ,利用这些条件 ,才可能制定出比较符合国情的改革政策 ,才能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激进式改革 国有企业 拍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荣富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9-52,共4页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兴起,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使旅游产品供求状况走出了短缺阶段。但总体上,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兴起,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使旅游产品供求状况走出了短缺阶段。但总体上,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仍较低,也不乏粗俗者,因而影响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资源开发 旅游文化 旅游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哈耶克的“理性有限”观和“自发秩序”观的解读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文喜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1期68-73,共6页
“理性有限”观和“自发秩序”观是哈耶克自由主义最为重要的核心观念,本文在深入解读这两个观念及其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经过话语转换后。
关键词 理性有限 自发秩序 知识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幻像——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批评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文喜 《东南学术》 2002年第3期157-164,共8页
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引发了知识界的诸多批评 ,范伯格对伯林的批评是建立在关于“欲望”以及对欲望的“约束”的讨论上 ,从而指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的逻辑互蕴关系。但他对自由的理解不同于伯林 ,他主要强调自由的“内部敌... 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引发了知识界的诸多批评 ,范伯格对伯林的批评是建立在关于“欲望”以及对欲望的“约束”的讨论上 ,从而指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的逻辑互蕴关系。但他对自由的理解不同于伯林 ,他主要强调自由的“内部敌人(欲望)”对个人自由的威胁。黑格尔及同道则强调“欲望”的“主体间性” ,强调人与人相互承认 ,是人作为自由存在物的标志 ,由此 ,马克思继承并突出地提出“只有打破人的欲望的力量和纯粹自然的力量” ,才能以人与人相互对待的态度 ,获得自由本性的实现 ,马克思的自由理念具有鲜明地反对形而上“自我”概念预设以及对人性迷信的立场 ,强调应该从人与物、个体与类的关系角度对“自我”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因而 ,当可作为对“世纪末的自由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自由 欲望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舒尔茨人力资本思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新三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59-63,共5页
本文通过对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和邓小平 1 975~ 1 985年在抓科技、教育工作中所形成的理论的对比研究发现 ,尽管邓小平未曾使用过人力资本概念 ,但邓小平具有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涉及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 ,... 本文通过对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和邓小平 1 975~ 1 985年在抓科技、教育工作中所形成的理论的对比研究发现 ,尽管邓小平未曾使用过人力资本概念 ,但邓小平具有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涉及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 ,涵盖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而且还有多方面的超越和创新。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相对接近的发展条件和困难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舒尔茨 人力资本思想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和产业升级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新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2期68-70,共3页
已被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所证明是成功的比较优势战略 ,因世界经济态势的变化和国别的差异 ,而呈现诸多局限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不应选择比较优势战略。赶超战略则是后进国家选择发展战略时的共同特点。中国目前已具备实施赶超战略所需的... 已被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所证明是成功的比较优势战略 ,因世界经济态势的变化和国别的差异 ,而呈现诸多局限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不应选择比较优势战略。赶超战略则是后进国家选择发展战略时的共同特点。中国目前已具备实施赶超战略所需的政治、经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条件 ,如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正确 ,将会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经过一个长波周期左右的时间 ,使中国跃入发达国家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信息技术 经济发展战略 赶超战略 产业升级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工商业政策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任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S1期25-27,共3页
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背叛,加上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所犯的错误,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的大革命终于失败了。使原来生气勃勃的中国南部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 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背叛,加上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所犯的错误,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的大革命终于失败了。使原来生气勃勃的中国南部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工商业政策 商业资产阶级 外贸易 中小工商业者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小资产阶级 工商政策 私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向度的自我意识理论——对黑格尔、海德格尔与萨特的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文喜 《学术论坛》 2001年第4期35-38,共4页
黑格尔自我意识理论中“我就是我们”的这一基本主张 ,在后来的海德格尔“共在”思想中有所体现 ,在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语言表达层面中 ,“古怪”的连字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高度灵活的语义结构相契应。萨特通过纯化的意识达到消解“自... 黑格尔自我意识理论中“我就是我们”的这一基本主张 ,在后来的海德格尔“共在”思想中有所体现 ,在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语言表达层面中 ,“古怪”的连字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高度灵活的语义结构相契应。萨特通过纯化的意识达到消解“自我”的目的 ,黑格尔则将“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海德格尔 萨特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和韩国的佛教文化交流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荣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1期95-98,共4页
本文考察了浙江和韩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史,着重考察和论述双方在天台宗、华严宗、禅宗方面的交流。
关键词 浙江 韩国 佛教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世界图式中的自由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世界图式 人的自由 柏拉图 自由观 “自由” 马克思主义 参考系 亚里士多德 “知” 个人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融中进步的中国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伟胜 《社会科学家》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文章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分析中国文化内外两种推动力量,认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可能趋势:积极建构商业社会道德;确立科学技术在文化体系中的主体性地... 文章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分析中国文化内外两种推动力量,认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可能趋势:积极建构商业社会道德;确立科学技术在文化体系中的主体性地位;全面反思与批判西方文化;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融合 文化 动力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网上论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2
作者 沈国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4年第2期25-26,共2页
在因特网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利用网络工具,突出网页论坛的作用,吸引学生参与论坛活动,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解决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网上论坛活动有利于变僵化沉闷的传统教育为自由开放的... 在因特网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利用网络工具,突出网页论坛的作用,吸引学生参与论坛活动,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解决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网上论坛活动有利于变僵化沉闷的传统教育为自由开放的博雅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和目的进一步趋向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论坛 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的属人性和现代特点
13
作者 张文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1期45-49,共5页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起始范畴。马克思在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对这一范畴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产力范畴的理论指南。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在对马克思的生产...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起始范畴。马克思在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对这一范畴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产力范畴的理论指南。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在对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即仅仅从社会历史的物质前提、基础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很少或忽视了从主体、从人的活动和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中所蕴含的属人性,即生产力同时也是人发展自己的活动方式的方面。马克思一再指出:社会发展即是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生产力无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它决不是一种具有独立人格意志的超历史存在物,始终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人类历史的命运。生产力只能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观 马克思历史观 属人性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技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经济学 自然力 直接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解自我(主体):阿尔都塞的马克思诠释
14
作者 张文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3期74-79,共6页
关键词 阿尔都塞 消解自我 历史先主体 意识形态论 拉康 马克思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